03.18 作為家長,找老師溝通的時候,這樣問太機智了!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經歷:在開家長會或被老師“約談”的頭一天晚上,心裡打著小鼓:

  • 該和老師說些什麼?

  • 孩子在家的“毛病”要不要反饋給老師?

  • 問什麼問題會顯得比較有分寸?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 作為家長,找老師溝通的時候,應該聊什麼?在這裡給家長們一些小技巧,幫助大家在家長會上能從老師那裡獲得更多有益的信息。

作為家長,找老師溝通的時候,這樣問太機智了!

1.除非老師要求,否則家長會時不要讓孩子一起來

有時家長、老師和孩子都參加的會議是十分有益的,比如在規劃學習技巧,安排學習或者是一些可以通過面對面交流直接找到解決方法的時候。

除此之外孩子是沒必要一起來的,因為若是有學生在場的話,老師的交流對象就傾向於學生。但作為老師,他們卻有一些話是隻想對家長講。

2.向老師詢問自家孩子在社交方面的表現

很多人反對家庭學校而選擇接受學校教育,就是因為它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學生能夠從和同齡人的日常交流中開始學會掌握社會技能。

對其中一些孩子來說,學校帶給他們的主要壓力和功課絲毫無關。到了中學,學生們並不想過多的談論他們的社會生活,但老師卻能夠給你一些見解啟發。

3.帶著具體問題和關注點

對老師來說,最難回答的問題莫過於:“我的孩子在班上的表現如何?”因為老師能交流的時間有限,老師想能夠立刻知道你對孩子的關注點在哪裡。

4.如果可以的話,就請分享一些私人信息

有的時候家長要告訴老師,孩子的祖父母不在了或是孩子失去了心愛的寵物,或者是家庭環境發生了變化,又或者是父母正在和病魔鬥爭。這些信息都會對老師有所幫助,因為有時候老師可以明顯感到孩子的異常舉止卻找不到困擾他們的原因。

你的小孩有是否做過聽力障礙和健康問題的評估,這些是更有必要告訴老師的關於孩子的個人信息。

作為教師,需要和家長一起致力於監督那些有過敏症,哮喘病,和多動症孩子在藥物治療中的變化。當你不在孩子身邊時,老師就是你們的眼睛和耳朵。我們能夠為你和孩子的醫生提供有用的信息。

作為家長,找老師溝通的時候,這樣問太機智了!

5.如果老師沒有提供關於孩子的一些積極反饋,就主動去問

你最不想在聽到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後,傷心或失望的離開家長會。即使是那些行為最差、學習最不好的學生也會有優點,老師有義務向家長如實反映。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過的不開心,那麼在家當你聽到孩子向你轉述一天的不如意時,你可以當一個情緒傾聽者。你肯定沒有親眼看到你的孩子在吃午飯的時候,在同伴面前演講的時候,在回答出來一個難倒全班其他同學的問題的時候有多開心。

老師和家長應該共同關注他們取得的這些小成就。

6.告訴老師哪些方法在家裡很有效,而哪些又是你需要得到幫助的

你可能會覺得當孩子回家的時候你就必須自己搞定一切,但老師會有方法讓孩子在家裡也繼續更流暢地學習而且一切都井井有條。

如果你的孩子早晨出門晚,晚上十點前也沒有辦法完成作業,一定要請教老師。因為你孩子的很多老師也都是為人父母的。

7.做筆記

尤其當你和不止一位老師交流時,你會得到很多信息,當然你不會一下子消化所有信息。

筆記就會幫助你回顧所有你學到的,可以思考老師即將涉及的領域,可以熟悉一些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你的孩子很有可能經常忘記星期一要交的作業,或者一些其他你需要調整的事情)。

8.告訴老師,孩子在家都喜歡做些什麼

有些家長告訴老師一些關於孩子的非學術技能,特殊愛好,或是課堂之外的一些熱情所在。當老師知道了這些之後,就可以將這些和所要在課堂上教授的知識聯繫起來,使得課堂能夠更吸引學生,幫助他們感覺到自己參與課堂的重要性。

作為家長,找老師溝通的時候,這樣問太機智了!

總之,作為家長,一定要多學會從老師那獲得關於孩子學習、生活的“一手資料”,讓老師感受到你對孩子的關心、對學校工作的支持,還是那句話:最好的三角關係是,家長支持老師,老師支持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