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足跟痛,一走路就痛,大家有什麼好辦法?

阿哲29616958

足跟痛原因雖有多種,最常見的還是

足底筋膜發炎引起的。

為什麼足底筋膜會發炎,又多數是長時間站立或長時間暴走引起。

特別是長時間暴走,巨大的牽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韌帶上一個狹窄的區域內,反覆牽拉摩擦,韌帶和骨骼接合部位就會勞損發炎,然後就痛起來了。說是發炎,本質還是勞損。

所以,不要暴走久站、痛了就要休息,這是最好理解的。

常還有哪些可以緩解的方法呢?↓


  1. 溫水沐足。這個很容易理解,血液循環加快,減輕局部炎症。

  2. 冬季注重足跟保暖。

  3. 鞋子要舒適。鞋子合適柔軟自不必說,不要穿高跟鞋暴走,你肯定也是懂的;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底子很薄的鞋子,就要墊上合適的鞋墊。

  4. 選擇合適的運動,既能鍛鍊足底肌肉,又能放鬆足跟,能跳芭蕾舞也是個好辦法;年紀稍長的,八段錦是很好的選擇。其中最後一個踮腳的動作,尤其有益。

  5. 每天可用拇指揉按足心部,並向腳趾方向推按,再依次牽拉每個腳趾,儘量背伸。

  6. 也可利用一些健身按摩器材,如小圓棍,踩在足底回滾動。

  7. 最後,胖是萬病之源,體重少一點,足底壓力也小一點。


如果注意保養之後,仍然痛;或者疼痛來得劇烈,難以忍受,可以找康復科或者中醫科,他們也會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如足底小針刀局部筋膜鬆解術;或者再局部注射消炎、活血化瘀的藥物,疼痛可得到明顯緩解,都是簡單安全的方法。


家庭醫生雜誌

撰文 中日醫院疼痛科主管護師 蔡淑呈

李大爺退休後進入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領著退休金,生活無憂無慮,擁有大把的休閒時間。他每日鍛鍊身體,修身養性,還時不時地出去旅遊觀光。但是最近幾天李大爺卻有了煩心事,每天早晨起床左腳一落地,腳跟就劇烈疼痛,走一會兒疼痛反而減輕,但長途步行後疼痛又會加重。

李大爺用手按壓足跟中央,疼痛更為劇烈。李大爺的一位鄰居介紹給他一個偏方,在家用中藥每天泡腳,但泡了一段時間足跟疼痛仍沒有緩解。

衝擊波

衝擊波對於我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日常生活中,衝擊波現象隨處可見,如超音速飛行的戰鬥機、雷暴……當然,最著名的就是核爆炸!

骨組織疾病

李大爺所患的足跟痛是骨組織疾病的一種。除此以外,還包括骨折延遲癒合及骨不連、成人早期股骨頭壞死、骨性關節炎、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髕前滑囊炎、髕腱炎、股骨大轉子滑囊炎、彈響髖和肌痙攣、骨壞死性疾病等等。

肌腱末端疾病包括肱二頭肌長頭腱和岡上肌腱炎等導致的肩周炎、高爾夫球肘、足底筋膜炎、止點性跟腱炎、腱鞘炎、頸肩部腰骶部肌筋膜炎等。

①衝擊波產生強烈的能量釋放,從體外鬆解受損的軟組織,解放受卡壓的皮神經,從而促進組織癒合、康復和再生。

②衝擊波可以激活產生內源性鎮痛物質。

③衝擊波可加快代謝分解產物的清除與吸收。

④衝擊波具有成骨效應,促血管生長因子的產生等。


中老年保健雜誌

步態異常:不恰當的運動方式

過度使用腳尖先著地的步態引發

跟部滑囊炎:不恰當的運動方式,不合適的鞋子

足跟後部的跟腱與足跟之間有個緩衝用的滑囊,裡面充滿液體,是個纖維性囊袋,因為它發炎引起的痛感。這通常是因為足跟不正確的落地姿勢或是足跟與過硬的地面衝撞導致超過根部滑囊緩衝能力和強度造成滑囊損傷發炎。當然不合適的鞋子,尤其是硬底鞋也容易造成同樣問題。

滑囊炎的痛點,通常在足跟深處或是在足跟後部。有時還會伴隨跟腱腫脹現象。並且無法通過簡單運動消除,反倒會進行性的疼感加劇。

跟腱炎

跟腱炎,跟腱本身因為種種損傷或年齡引發跟腱功能下降,當年齡或者過度損傷了跟腱超過機體的自身修復能力,引發的跟腱炎通常又稱為跟腱變性。慢性跟腱炎通常是伴隨著年齡的增長引起的。最終,跟腱發炎隨即增厚,彈性下降,產生疼痛。

足底筋膜炎

足底有條筋膜,這是一條呈弓形的腱膜組織。起於跟骨,止於五個腳趾處。是身體控制腳趾頭運動的關鍵所在。當這條筋膜因各種原因被過度牽拉後,其軟組織纖維常常會產生一種

保護性炎症。所謂保護性炎症,是指因為痛不舒服而讓人主動選擇多休息,來給以時間讓受傷的部位有時間修復。這種原因導致的足跟痛,有時會在足底中部也產生疼痛感,因此容易判斷。另外,長時間休息後準備起身站立時也會痛疼,這是判斷指標。

骨刺

X光照片是最重要的證據


三思逍遙

足後跟疼怎麼辦?南醫三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參軍教授特別指出,足跟痛患者應避免長期站立和長期行走,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避免穿著薄底布鞋,多用溫水泡腳,有條件時輔以理療。另外,常做三個動作也可以緩解足跟痛。

足弓拉伸

平躺在床上,抬起並伸直腿,用一條毛巾把足前部裹起來,然後雙手拉動毛巾,拉伸大腳趾根部球狀關節和腳踝,直到膝蓋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這種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腳底蹬踏動作

平躺在床上,雙腳伸直,模擬登自行車的動作,這個動作能增強蹠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症。

腳趾夾物法

這個運動專門拉伸處於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組織群,只要簡單的把腳趾彎曲做出宛如要夾住一支鉛筆的姿勢即可。

南醫三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參軍主任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幾點,可以有效預防足跟骨痛。

1、儘量避免穿著軟的薄底布鞋。

2、在足跟部應用厚的軟墊保護,也可以應用中空的跟痛墊來空置骨刺部位,以減輕局部摩擦、損傷。

3、常做腳底蹬踏動作,增強蹠腱膜的張力,加強其抗勞損的能力,減輕局部炎症。

4、溫水泡腳,有條件時輔以理療,可以減輕局部炎症,緩解疼痛。

更多關於足跟痛的問題,請諮詢南醫三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參軍。

專 家 名 片

曾 參 軍


南醫三院

俗話說的好: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足跟疼痛會明顯的影響一個人的步態與生活質量,咱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足跟疼痛都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足跟痛

一般來說跟骨痛也是有兩種不同的疼痛種類:

1,痠痛並伴有發熱或腫脹

2,足跟處針刺般明顯刺痛

針對於這兩種情況,我們也來一一列舉。

痠痛這種感覺主要是由於跟骨下脂肪墊由於長時間多次數大重量的緩衝而引起炎症,這種情況發生之前會有劇烈運動史,所以針對於這種情況,首先需要減少運動量;針對於疼痛部位進行冰敷。之後可以進行超聲波的理療進行消炎,也可以通過外用扶他林軟膏來緩解這種症狀。

然後咱們再說針刺般疼痛,針刺般疼痛會有骨折/骨裂或跟骨骨刺兩種情況引起,針對於這種情況,首先要做的是到就近醫療機構進行X光的檢查,確診是因為骨骼損傷還是骨刺引起的疼痛。

跟腱止點疼痛

說完了關於

足跟的相關問題。,下面咱們來說一說跟腱相關的疼痛問題。

如果你疼痛的部位位於跟腱根骨的止點位置,這個位置的疼痛分為痠痛和刺痛兩種疼痛的感覺。

先說痠痛,痠痛在很多情況下是因為跟腱及小腿三頭肌肌張力過高而引起的,這種情況下可以通過弓箭步對小腿三頭肌進行牽拉放鬆,每次維持30s,會對痠痛的情況有明顯改善。

下面再說另一種刺痛的情況,刺痛一般發生在跟腱與跟骨連接的位置,主要原因是因為跟腱長時間多次數的牽扯導致跟腱止點處產生了無菌性炎症,也就是常說的跟腱末端病,針對於這種情況,首先需要通過之前的牽拉放鬆小腿肌肉,緩解跟腱的張力,之後可以通過超聲波、衝擊波等理療緩解跟腱末端的炎症,這個症狀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銳博康復陳博聞

天氣暖和了,人們的活動量也大了。

瀋陽的田先生體重90公斤,一直想減肥的他,今年4月以後開始走路上班,每天往返10公里。可是半個月後,卻出現了足跟痛,從開始的隱隱作痛,到後來每走一步就會鑽心的疼……


田先生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難道是走路走多了?

為什麼會出現足跟痛?

人體腳部的足跟有一層脂肪墊,正常的狀態是充滿血液的,當走路過多或者承受的壓力過大,足跟就會缺血,就有可能患上足跟痛。有數據顯示,有10%的人曾遭遇過足跟痛。

適當走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要走6000步以上,對於體重過大的小夥伴,超過1萬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承受情況,並非是走的越多越好。

如何緩解足跟痛?

足跟疼痛大部分都是由於血液循環不好,不管什麼原因引起的足跟痛,改善血液循環能夠解決其中大部分的問題。

首先,選擇舒適的鞋子和鞋墊。厚底、軟裡的鞋子是最適合走路的,一些特製的鞋墊,可以讓足跟不受到持續性的壓迫,緩解壓力和疼痛。

另外,如果白天走路過多,晚上可以通過足部的按摩或泡腳進行放鬆和休息。



遼瀋名醫

在骨科門診,因為腳跟疼痛來就診的病人非常多,其中很多人已經被困擾多年。能引起腳跟疼痛的疾病也很多,今天就這其中最常見的,也是最主要的一大類疾病——跟痛症,來給大家做個分享。在這篇科普文章裡,我把病人對於這個疾病常見的問題總結了一些,做一個答疑。如果有其他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繼續討論。

問題一:“什麼是跟痛症?” “跟痛症是什麼病,好治麼” “跟痛症主要有什麼症狀”

跟痛症是一大類能引起足跟部周圍疼痛的疾病的總稱。多發於中老年人,足跟部有過外傷史,走路過多,平時不怎麼運動短期內突然大量運動,肥胖者,孕婦及運動員常見。在美國大約10%的人口一生中會有跟部疼痛性疾病,每年有超過兩百萬人因此就醫,而在國內呢,跟痛症是足踝外科門診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在成人中發病率約有11-15%。

大多數跟痛症病人的典型表現是休息過後,在足跟剛踩地的時候刺痛感比較明顯,走一小會症狀就緩解不少,若是走的多了,或者工作了一天,又開始疼了。疼痛模式簡化為 落地疼——走幾步緩解——走多又疼。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過類似的經歷,那很可能就是這個病了。

問題二:“我為什麼會得跟痛症” “導致足跟疼痛的原因是什麼” “我的腳後跟又沒受過傷,怎麼會疼”

跟痛症的產生目前骨科學界普遍認為存在以下四類病因。

1,蹠底筋膜炎

先來看看什麼是蹠底筋膜。

上圖中白色的條索狀的是肌腱和筋膜,其中位於腳底板的那一條就是蹠底筋膜,紅色的部位就是蹠底筋膜的病變部位。所謂蹠底筋膜炎,就是這條筋膜在腳後跟的止點處發炎了。實際上也並不全是因為炎症,更多時候是因為反覆勞損、退變,引起的筋膜微小的撕裂口。

當我們走路抬起腳後跟時,前腳掌和地面接觸並負重固定,後腳跟抬起,蹠底筋膜被拉伸,天長日久,每天要走多少步,如此大量的反覆的拉伸,逐漸導致了這條筋膜的病損。

蹠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一般在腳後跟的底部稍偏內,常常按壓會有疼痛感,腳跟下面有固定的壓痛點。

所以,可以想象下,如果你體重比較大,或者走路特別多,或者是軍人/運動員長期高強度訓練,又或者是孕婦短時間內體重迅速增加,再或者平時不怎麼運動突然增加運動量,很容易導致蹠底筋膜的微小撕裂、勞損積累,從而導致肌腱病變和發炎。

幾乎所有的蹠底筋膜炎的病人,都有早晨起床下地時腳後跟疼痛的經歷。

2,跟骨周圍神經卡壓

這個名詞很學術。通俗的說,就是神經在途經跟骨周圍時,被跟骨周圍的肌腱、韌帶、骨骼、骨刺、脂肪,或者因為炎症而水腫的蹠底筋膜等“勒住”了。神經這東西很脆弱,只要你卡住它,不讓它舒舒服服的,它就會馬上讓你不能舒舒服服的,主要表現是疼痛或者麻木,有的會往腳底板放射。還有的病人常常表現在夜裡疼。

3,跟墊病變

跟墊就是跟骨下面的纖維脂肪墊。

這個纖維脂肪墊平時就像是個腳後跟的小鞋墊一樣,在我們每一次走路、跑跳過程中起到吸收震盪,減震緩衝等作用。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加,積勞成疾,這個小墊子的內部結構損壞了。這個也很好理解,你就是買的再好的鞋墊子,用的時間久了都會穿爛吧,尤其前腳掌和腳後跟下面的鞋墊最先磨爛。這個脂肪墊也一樣,被磨爛了。這時候就會在腳踩地的時候產生疼痛的症狀。

4,跟骨病變

還是這張圖。

上圖中纖維脂肪墊上面那個斜著的骨頭就是我們的跟骨,跟骨是我們人體非常堅強又非常脆弱的一塊骨頭。為什麼這麼說呢,跟骨是我們直立時主要的負重骨,我們的體重一半左右傳遞到跟骨。在我們年輕的時候,這塊骨頭非常堅硬,即使你從高處跳下,跟骨大多數時候也能讓你安全著陸。但是,漸漸的,年紀大了,問題來了。

跟骨是這樣一塊骨頭,外殼堅硬,但是殼子裡面充斥了骨小梁,也就是松質骨,這些松質骨隨著年齡增大會變得越來越疏鬆,強度也會越來越低,這就是骨質疏鬆,這種骨質疏鬆讓我們的跟骨不再像年輕時候一樣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和衝擊力,有時候甚至只是走路多一些或者活動劇烈一些,也會導致內部骨小梁的斷裂,當然了,這些斷裂的小梁只能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因此我們稱為微骨折。這些微骨折雖然你看不到,但是它真實存在,一樣會讓你產生疼痛,尤其在你的腳後跟負重的時候。而有時候,由於突然受到衝擊力,跟骨會出現明顯的壓縮骨折,這種骨折也經常被忽視。當出現了這種骨質疏鬆或者微骨折,它們導致的疼痛往往範圍更廣泛而不是一個固定的點,是一小片區域,或者用力擠壓跟骨也會疼。多數時候這種疼不是間斷的,而是會持續一段時間。

除了骨質疏鬆和微骨折之外,跟骨骨刺有時候也會引起跟痛症。

這種跟骨骨刺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見,但是你可不要認為你的腳跟疼痛就是這個骨刺引起的。這種骨刺我們稱之為牽拉骨刺,看下面的圖。

這個跟骨骨刺常見的部位往往是蹠底筋膜的起點,恰恰是因為蹠底筋膜在運動中反覆的牽拉這裡的骨骼,大腦命令身體裡的鈣質在這裡沉積,來加強這個點(就好像防止這個筋膜從骨骼裡拔出來一樣),久而久之,就有了這個骨刺。所以,骨刺也很無辜,也很被動。但是我們看到這個骨刺,就知道,這個人的蹠底筋膜是一個反覆勞損的筋膜,腳後跟是一個反覆勞損的腳後跟,脂肪墊也是一個反覆勞損的脂肪墊,所以,這個骨刺提示我們,這個人跟痛症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現在還沒出現症狀,也很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出現。

除了跟骨骨質疏鬆、微骨折、骨刺外,還有一個可能導致跟骨病變的因素,就是跟骨高壓症。神馬?只聽說過高血壓,怎麼骨頭也能高壓。有一部分高血壓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血管的管徑、通暢度、彈性等變的不如從前了,心臟想把血液泵到全身的阻力增加了,出現了高血壓。而跟骨由於長在人體的最低處,跟骨內部的靜脈裡的血液想要克服重力往上回流,是很“累”的。是的,血管也不是鐵打的,日以繼夜的工作下,它們也會退化衰老。慢慢靜脈血迴流不是那麼“鏗鏘有力”了,很多血流變的很慢,在跟骨內部淤積,而跟骨前面說過了,是一個外殼比較硬,包裹的也比較嚴實的骨頭,這樣裡面的壓力釋放不出來,也就產生了疼痛。中醫有云,不通則痛嘛。

5,跟腱及跟腱周圍病變。

再來看這簡單有效的示意圖。

剛才說了,腳底板橫著的那條是蹠底筋膜,而腳後面豎著的那條,就是跟腱了。也就是武俠小說裡自廢武功所說的“腳筋”。

說了這麼多,重頭戲到了,又該劃重點了。

②跟痛症很多是一種積勞成疾的疾病,在衰老面前,醫學的力量的是蒼白的。

③很多病人並不願意因為腳後跟疼就去做手術。也並不願意堅持一些物理康復鍛鍊,只願意吃藥打針。

①:拉伸訓練,也就是針對腓腸肌和蹠底筋膜的拉伸。

大家每天分組練習,比如每次拉伸20秒,每組20~30個,或者每次持續拉伸3分鐘,每組5個。每天安排3~5組。

⑤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治標的,能暫時緩解症狀,或者讓疼痛有所減輕的方法,比如

A:吃消炎止痛藥

B:每天熱水泡腳

C:腳底貼一些膏藥(下面把話筒傳給祖傳秘方的部門)

D:後跟硅膠軟墊

E:腳底每天塗抹扶他林或者XX藥水

F:按摩、手法推拿

⑥還有,很重要的,也是最難以做到的。就是減肥。這是正兒八經的治本。

⑧補鈣、補維生素D、曬曬太陽,適量體育鍛煉。增強骨質,總沒錯的。

問題四:“坐月子/孕婦/產婦 為什麼會腳後跟疼”

A:短期內體重迅速增加

B:懷孕期間不正常的步態

C:懷孕期間走路都是謹小慎微的,生完孩子後帶孩子抱孩子等相對運動量突然增大。

D:孕婦相對缺鈣,骨質疏鬆。

E:懷孕期間激素比例的變化和相對營養失衡,對肌腱等組織的膠原合成產生了影響,容易形成微損傷並難以及時自我修復。

問題五:“如何預防跟痛症”

A:減肥

B:運動前做好拉伸,循序漸進,根據自己平時的運動能力和運動量來進行鍛鍊。不要今天想起減肥了,就想一口氣恨不得跑個馬拉松去。過猶不及,老祖宗的話裡滿滿的哲理。

C:平時多做做前面提到的蹠底筋膜拉伸,如果你是高危人群的話。

D:飲食均衡,保證鈣質攝入,女性絕經開始就要補鈣。男性55歲後也常規開始補鈣。不止補鈣,還有維生素D和曬太陽,適量有氧運動。

E:避免從高處跳下,還有到了一定年齡了就不要總是參與高對抗性的競技運動,比如羽毛球,足球,籃球。

F:不要長距離快速度的走路來鍛鍊身體。想散步沒問題,自己控制節奏。

G:每天熱水泡泡腳,增加腳步的血液循環,延緩勞損積累。

問題六:“哪些人群是跟痛症的高危人群?”

除了前面提到的肥胖、孕產婦、運動員、軍人、老年人外,還有以下人群。

A:扁平足患者

B:高弓足患者

C:跟骨過度內翻或外翻畸形的患者

D:拇外翻患者

E:糖尿病患者

F:強直性脊柱炎和類風溼關節炎患者

G:因工作需長期站立或遠距離行走的患者

H:足部骨折過或者手術過的患者

I:骨質疏鬆患者

J:平時缺乏運動的人群

K:長期抽菸的人群

L:曾經有過身體其他部位出現過腱鞘炎或者神經卡壓症的患者

M:痛風患者

N: 肝腎疾病患者

O:下肢髖關節或膝關節或其他疾病導致的步態不良的患者

結束。


骨科醫生王楊雨凡

一、骨刺和腎虛足跟痛的區別

1、骨刺造成的足跟痛,痛感不會只侷限在足跟。

2、腎虛引起的足跟痛,人們們總覺得自己穿的鞋底子薄,走路時常覺得腳跟沒穿鞋一樣,直接踩到到了地上,硌得生疼。在久行、久立後症狀加重。

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所以如果肝和腎出現了虧虛的時候,就會造成筋骨不利,腳跟就會變得很敏感,容易出現疼痛。老年人喜歡穿厚底鞋來減輕足跟疼,其實就是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腎虛程度也更加嚴重了。

二、腎虛足跟痛的症狀

1、在足跟痛的時候,伴有頭暈耳鳴,五心煩熱、腰膝痠軟等症,舌舌質偏紅,可以大概

判斷自己為腎陰虛引起的足跟痛。這類患者多有縱慾過度的歷史。

2、在足跟痛的時候,伴有頭暈耳鳴、兩眼昏花、手腳不問、舌質淡淡、舌苔白的症狀,屬屬於腎陽虛引起的足跟痛。這類患者多有強力勞傷的歷史,



中醫養生那些事



中醫將足跟痛,稱之為跟痛症,主要是跟骨結節周圍慢性勞損所引起的,以疼痛和行走困難為主要表現的一種病症。現代研究發現,跟痛症包括跟腱止點滑囊炎、跟骨脂肪墊炎、蹠筋膜炎以及跟骨結節部的骨刺。臨床上以跟骨結節部位的骨刺所致的跟痛症最為常見,中老年人和肥胖者為高發人群。





還可以穿氣墊鞋來緩解疼痛症狀。


杏仁健康

我在門診上班期間,

來了一位老人,將近七十歲,

他自述雙腳跟一直持續地疼,

開始沒當回事,

之後越來越嚴重,

無奈之下,才來就診。

足跟痛的症狀

①腳尖朝上腳後跟向下用力時,裡面有針刺感覺;

②足跟外表皮紅腫,用手碰觸發熱;

③長途步行後疼痛加重,走路時踩在石塊上或下樓梯時,

④足部用力過猛會引起劇烈疼痛;

⑤足跟中央有一個壓痛點,用手指觸壓疼痛劇烈,

⑥嚴重者每走一步都疼痛劇烈。

足跟痛的原因 :

足跟痛多發生於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男性多於女性,

重體力勞動者、運動員、長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

中醫學認為,“腎主腰腳”,足跟痛多與肝腎陰虛、局部血脈不通有關。

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又感風寒溼邪或慢性勞損便導致經絡瘀滯。

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為3個:

①跟骨骨刺:

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關,

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組織受到摩擦、勞損,會產生無菌性炎症。

足跟痛的程度與局部炎症反應的輕重有關,與骨刺大小無直接關係。

②足底脂肪墊萎縮:

脂肪墊萎縮後,會使足跟緩衝震盪、防止摩擦的作用減弱,使足跟處更易受 到損傷而有痛感。

③足底蹠腱膜勞損:

一些行走時間過長、負重過度的人會引起蹠腱膜的勞損, 出現局部無菌性炎 症而有疼痛症狀,部位集中於跟骨結節蹠腱膜起點處。

一般採用內服和外治兩法並用。

先辨證再用藥,

足跟痛3種症型:

①氣滯血瘀型

②肝腎虧虛型

③寒凝血瘀型

外治的方法主要有3種:

①用煎過的藥渣加適量醋,

放入紗布袋裡,

熱敷足跟,

15~20分鐘。

②川草烏、伸筋草、透骨草適量

(根據自身情況,儘可能是醫生開的外敷處方),

加醋,熱水,

泡腳,約20分鐘,

一副藥可用5天左右。

後用軟膏劑或護手霜塗抹足跟處進行按摩。

或把圓棍放在腳下來回滾動。

③使用足跟墊。

在稍厚的鞋墊上畫出痛點的位置,

在挖空處墊上藥包。

藥包成分是以1:1比例的威靈仙、白芷研成細微粉末。

日常保健方法

我提醒大家在平時生活中要注意:

①儘量避免穿底薄的鞋。

避免走在堅硬的地面上。

②經常做腳底蹬踏動作,

增強蹠腱膜的張力,

加強抗勞損的功能。

③儘量避免長期站立,行走,

要時常抬高足跟減輕負荷。

我在王先生敘述病情中,

發現他的床尾是衝著窗戶的,

喜歡開窗睡。

這是足跟痛的主要原因,

足跟受寒引起經絡瘀滯,氣血運行不暢,筋肌失養。

溫水泡腳,可緩解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