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足跟痛,一走路就痛,大家有什么好办法?

阿哲29616958

足跟痛原因虽有多种,最常见的还是

足底筋膜发炎引起的。

为什么足底筋膜会发炎,又多数是长时间站立或长时间暴走引起。

特别是长时间暴走,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牵拉摩擦,韧带和骨骼接合部位就会劳损发炎,然后就痛起来了。说是发炎,本质还是劳损。

所以,不要暴走久站、痛了就要休息,这是最好理解的。

常还有哪些可以缓解的方法呢?↓


  1. 温水沐足。这个很容易理解,血液循环加快,减轻局部炎症。

  2. 冬季注重足跟保暖。

  3. 鞋子要舒适。鞋子合适柔软自不必说,不要穿高跟鞋暴走,你肯定也是懂的;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底子很薄的鞋子,就要垫上合适的鞋垫。

  4. 选择合适的运动,既能锻炼足底肌肉,又能放松足跟,能跳芭蕾舞也是个好办法;年纪稍长的,八段锦是很好的选择。其中最后一个踮脚的动作,尤其有益。

  5. 每天可用拇指揉按足心部,并向脚趾方向推按,再依次牵拉每个脚趾,尽量背伸。

  6. 也可利用一些健身按摩器材,如小圆棍,踩在足底回滚动。

  7. 最后,胖是万病之源,体重少一点,足底压力也小一点。


如果注意保养之后,仍然痛;或者疼痛来得剧烈,难以忍受,可以找康复科或者中医科,他们也会有一些有效的方法,如足底小针刀局部筋膜松解术;或者再局部注射消炎、活血化瘀的药物,疼痛可得到明显缓解,都是简单安全的方法。


家庭医生杂志

撰文 中日医院疼痛科主管护师 蔡淑呈

李大爷退休后进入了人生的第二个春天。领着退休金,生活无忧无虑,拥有大把的休闲时间。他每日锻炼身体,修身养性,还时不时地出去旅游观光。但是最近几天李大爷却有了烦心事,每天早晨起床左脚一落地,脚跟就剧烈疼痛,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但长途步行后疼痛又会加重。

李大爷用手按压足跟中央,疼痛更为剧烈。李大爷的一位邻居介绍给他一个偏方,在家用中药每天泡脚,但泡了一段时间足跟疼痛仍没有缓解。

冲击波

冲击波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日常生活中,冲击波现象随处可见,如超音速飞行的战斗机、雷暴……当然,最著名的就是核爆炸!

骨组织疾病

李大爷所患的足跟痛是骨组织疾病的一种。除此以外,还包括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腱鞘炎、肩峰下滑囊炎、髌前滑囊炎、髌腱炎、股骨大转子滑囊炎、弹响髋和肌痉挛、骨坏死性疾病等等。

肌腱末端疾病包括肱二头肌长头腱和冈上肌腱炎等导致的肩周炎、高尔夫球肘、足底筋膜炎、止点性跟腱炎、腱鞘炎、颈肩部腰骶部肌筋膜炎等。

①冲击波产生强烈的能量释放,从体外松解受损的软组织,解放受卡压的皮神经,从而促进组织愈合、康复和再生。

②冲击波可以激活产生内源性镇痛物质。

③冲击波可加快代谢分解产物的清除与吸收。

④冲击波具有成骨效应,促血管生长因子的产生等。


中老年保健杂志

步态异常:不恰当的运动方式

过度使用脚尖先着地的步态引发

跟部滑囊炎:不恰当的运动方式,不合适的鞋子

足跟后部的跟腱与足跟之间有个缓冲用的滑囊,里面充满液体,是个纤维性囊袋,因为它发炎引起的痛感。这通常是因为足跟不正确的落地姿势或是足跟与过硬的地面冲撞导致超过根部滑囊缓冲能力和强度造成滑囊损伤发炎。当然不合适的鞋子,尤其是硬底鞋也容易造成同样问题。

滑囊炎的痛点,通常在足跟深处或是在足跟后部。有时还会伴随跟腱肿胀现象。并且无法通过简单运动消除,反倒会进行性的疼感加剧。

跟腱炎

跟腱炎,跟腱本身因为种种损伤或年龄引发跟腱功能下降,当年龄或者过度损伤了跟腱超过机体的自身修复能力,引发的跟腱炎通常又称为跟腱变性。慢性跟腱炎通常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引起的。最终,跟腱发炎随即增厚,弹性下降,产生疼痛。

足底筋膜炎

足底有条筋膜,这是一条呈弓形的腱膜组织。起于跟骨,止于五个脚趾处。是身体控制脚趾头运动的关键所在。当这条筋膜因各种原因被过度牵拉后,其软组织纤维常常会产生一种

保护性炎症。所谓保护性炎症,是指因为痛不舒服而让人主动选择多休息,来给以时间让受伤的部位有时间修复。这种原因导致的足跟痛,有时会在足底中部也产生疼痛感,因此容易判断。另外,长时间休息后准备起身站立时也会痛疼,这是判断指标。

骨刺

X光照片是最重要的证据


三思逍遥

足后跟疼怎么办?南医三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参军教授特别指出,足跟痛患者应避免长期站立和长期行走,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避免穿着薄底布鞋,多用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另外,常做三个动作也可以缓解足跟痛。

足弓拉伸

平躺在床上,抬起并伸直腿,用一条毛巾把足前部裹起来,然后双手拉动毛巾,拉伸大脚趾根部球状关节和脚踝,直到膝盖伸直,足部慢慢指向鼻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拉伸足跟筋膜。

脚底蹬踏动作

平躺在床上,双脚伸直,模拟登自行车的动作,这个动作能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脚趾夹物法

这个运动专门拉伸处于足底筋膜下的肌肉组织群,只要简单的把脚趾弯曲做出宛如要夹住一支铅笔的姿势即可。

南医三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参军主任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预防足跟骨痛。

1、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2、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3、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4、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更多关于足跟痛的问题,请咨询南医三院足踝外科主任曾参军。

专 家 名 片

曾 参 军


南医三院

俗话说的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足跟疼痛会明显的影响一个人的步态与生活质量,咱们今天就来分析一下足跟疼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足跟痛

一般来说跟骨痛也是有两种不同的疼痛种类:

1,酸痛并伴有发热或肿胀

2,足跟处针刺般明显刺痛

针对于这两种情况,我们也来一一列举。

酸痛这种感觉主要是由于跟骨下脂肪垫由于长时间多次数大重量的缓冲而引起炎症,这种情况发生之前会有剧烈运动史,所以针对于这种情况,首先需要减少运动量;针对于疼痛部位进行冰敷。之后可以进行超声波的理疗进行消炎,也可以通过外用扶他林软膏来缓解这种症状。

然后咱们再说针刺般疼痛,针刺般疼痛会有骨折/骨裂或跟骨骨刺两种情况引起,针对于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是到就近医疗机构进行X光的检查,确诊是因为骨骼损伤还是骨刺引起的疼痛。

跟腱止点疼痛

说完了关于

足跟的相关问题。,下面咱们来说一说跟腱相关的疼痛问题。

如果你疼痛的部位位于跟腱根骨的止点位置,这个位置的疼痛分为酸痛和刺痛两种疼痛的感觉。

先说酸痛,酸痛在很多情况下是因为跟腱及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过高而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弓箭步对小腿三头肌进行牵拉放松,每次维持30s,会对酸痛的情况有明显改善。

下面再说另一种刺痛的情况,刺痛一般发生在跟腱与跟骨连接的位置,主要原因是因为跟腱长时间多次数的牵扯导致跟腱止点处产生了无菌性炎症,也就是常说的跟腱末端病,针对于这种情况,首先需要通过之前的牵拉放松小腿肌肉,缓解跟腱的张力,之后可以通过超声波、冲击波等理疗缓解跟腱末端的炎症,这个症状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锐博康复陈博闻

天气暖和了,人们的活动量也大了。

沈阳的田先生体重90公斤,一直想减肥的他,今年4月以后开始走路上班,每天往返10公里。可是半个月后,却出现了足跟痛,从开始的隐隐作痛,到后来每走一步就会钻心的疼……


田先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走路走多了?

为什么会出现足跟痛?

人体脚部的足跟有一层脂肪垫,正常的状态是充满血液的,当走路过多或者承受的压力过大,足跟就会缺血,就有可能患上足跟痛。有数据显示,有10%的人曾遭遇过足跟痛。

适当走路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要走6000步以上,对于体重过大的小伙伴,超过1万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承受情况,并非是走的越多越好。

如何缓解足跟痛?

足跟疼痛大部分都是由于血液循环不好,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足跟痛,改善血液循环能够解决其中大部分的问题。

首先,选择舒适的鞋子和鞋垫。厚底、软里的鞋子是最适合走路的,一些特制的鞋垫,可以让足跟不受到持续性的压迫,缓解压力和疼痛。

另外,如果白天走路过多,晚上可以通过足部的按摩或泡脚进行放松和休息。



辽沈名医

在骨科门诊,因为脚跟疼痛来就诊的病人非常多,其中很多人已经被困扰多年。能引起脚跟疼痛的疾病也很多,今天就这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一大类疾病——跟痛症,来给大家做个分享。在这篇科普文章里,我把病人对于这个疾病常见的问题总结了一些,做一个答疑。如果有其他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继续讨论。

问题一:“什么是跟痛症?” “跟痛症是什么病,好治么” “跟痛症主要有什么症状”

跟痛症是一大类能引起足跟部周围疼痛的疾病的总称。多发于中老年人,足跟部有过外伤史,走路过多,平时不怎么运动短期内突然大量运动,肥胖者,孕妇及运动员常见。在美国大约10%的人口一生中会有跟部疼痛性疾病,每年有超过两百万人因此就医,而在国内呢,跟痛症是足踝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成人中发病率约有11-15%。

大多数跟痛症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休息过后,在足跟刚踩地的时候刺痛感比较明显,走一小会症状就缓解不少,若是走的多了,或者工作了一天,又开始疼了。疼痛模式简化为 落地疼——走几步缓解——走多又疼。如果你或者你的家人有过类似的经历,那很可能就是这个病了。

问题二:“我为什么会得跟痛症”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脚后跟又没受过伤,怎么会疼”

跟痛症的产生目前骨科学界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四类病因。

1,跖底筋膜炎

先来看看什么是跖底筋膜。

上图中白色的条索状的是肌腱和筋膜,其中位于脚底板的那一条就是跖底筋膜,红色的部位就是跖底筋膜的病变部位。所谓跖底筋膜炎,就是这条筋膜在脚后跟的止点处发炎了。实际上也并不全是因为炎症,更多时候是因为反复劳损、退变,引起的筋膜微小的撕裂口。

当我们走路抬起脚后跟时,前脚掌和地面接触并负重固定,后脚跟抬起,跖底筋膜被拉伸,天长日久,每天要走多少步,如此大量的反复的拉伸,逐渐导致了这条筋膜的病损。

跖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一般在脚后跟的底部稍偏内,常常按压会有疼痛感,脚跟下面有固定的压痛点。

所以,可以想象下,如果你体重比较大,或者走路特别多,或者是军人/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又或者是孕妇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再或者平时不怎么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很容易导致跖底筋膜的微小撕裂、劳损积累,从而导致肌腱病变和发炎。

几乎所有的跖底筋膜炎的病人,都有早晨起床下地时脚后跟疼痛的经历。

2,跟骨周围神经卡压

这个名词很学术。通俗的说,就是神经在途经跟骨周围时,被跟骨周围的肌腱、韧带、骨骼、骨刺、脂肪,或者因为炎症而水肿的跖底筋膜等“勒住”了。神经这东西很脆弱,只要你卡住它,不让它舒舒服服的,它就会马上让你不能舒舒服服的,主要表现是疼痛或者麻木,有的会往脚底板放射。还有的病人常常表现在夜里疼。

3,跟垫病变

跟垫就是跟骨下面的纤维脂肪垫。

这个纤维脂肪垫平时就像是个脚后跟的小鞋垫一样,在我们每一次走路、跑跳过程中起到吸收震荡,减震缓冲等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积劳成疾,这个小垫子的内部结构损坏了。这个也很好理解,你就是买的再好的鞋垫子,用的时间久了都会穿烂吧,尤其前脚掌和脚后跟下面的鞋垫最先磨烂。这个脂肪垫也一样,被磨烂了。这时候就会在脚踩地的时候产生疼痛的症状。

4,跟骨病变

还是这张图。

上图中纤维脂肪垫上面那个斜着的骨头就是我们的跟骨,跟骨是我们人体非常坚强又非常脆弱的一块骨头。为什么这么说呢,跟骨是我们直立时主要的负重骨,我们的体重一半左右传递到跟骨。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这块骨头非常坚硬,即使你从高处跳下,跟骨大多数时候也能让你安全着陆。但是,渐渐的,年纪大了,问题来了。

跟骨是这样一块骨头,外壳坚硬,但是壳子里面充斥了骨小梁,也就是松质骨,这些松质骨随着年龄增大会变得越来越疏松,强度也会越来越低,这就是骨质疏松,这种骨质疏松让我们的跟骨不再像年轻时候一样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有时候甚至只是走路多一些或者活动剧烈一些,也会导致内部骨小梁的断裂,当然了,这些断裂的小梁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我们称为微骨折。这些微骨折虽然你看不到,但是它真实存在,一样会让你产生疼痛,尤其在你的脚后跟负重的时候。而有时候,由于突然受到冲击力,跟骨会出现明显的压缩骨折,这种骨折也经常被忽视。当出现了这种骨质疏松或者微骨折,它们导致的疼痛往往范围更广泛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点,是一小片区域,或者用力挤压跟骨也会疼。多数时候这种疼不是间断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骨质疏松和微骨折之外,跟骨骨刺有时候也会引起跟痛症。

这种跟骨骨刺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但是你可不要认为你的脚跟疼痛就是这个骨刺引起的。这种骨刺我们称之为牵拉骨刺,看下面的图。

这个跟骨骨刺常见的部位往往是跖底筋膜的起点,恰恰是因为跖底筋膜在运动中反复的牵拉这里的骨骼,大脑命令身体里的钙质在这里沉积,来加强这个点(就好像防止这个筋膜从骨骼里拔出来一样),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骨刺。所以,骨刺也很无辜,也很被动。但是我们看到这个骨刺,就知道,这个人的跖底筋膜是一个反复劳损的筋膜,脚后跟是一个反复劳损的脚后跟,脂肪垫也是一个反复劳损的脂肪垫,所以,这个骨刺提示我们,这个人跟痛症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现在还没出现症状,也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除了跟骨骨质疏松、微骨折、骨刺外,还有一个可能导致跟骨病变的因素,就是跟骨高压症。神马?只听说过高血压,怎么骨头也能高压。有一部分高血压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的管径、通畅度、弹性等变的不如从前了,心脏想把血液泵到全身的阻力增加了,出现了高血压。而跟骨由于长在人体的最低处,跟骨内部的静脉里的血液想要克服重力往上回流,是很“累”的。是的,血管也不是铁打的,日以继夜的工作下,它们也会退化衰老。慢慢静脉血回流不是那么“铿锵有力”了,很多血流变的很慢,在跟骨内部淤积,而跟骨前面说过了,是一个外壳比较硬,包裹的也比较严实的骨头,这样里面的压力释放不出来,也就产生了疼痛。中医有云,不通则痛嘛。

5,跟腱及跟腱周围病变。

再来看这简单有效的示意图。

刚才说了,脚底板横着的那条是跖底筋膜,而脚后面竖着的那条,就是跟腱了。也就是武侠小说里自废武功所说的“脚筋”。

说了这么多,重头戏到了,又该划重点了。

②跟痛症很多是一种积劳成疾的疾病,在衰老面前,医学的力量的是苍白的。

③很多病人并不愿意因为脚后跟疼就去做手术。也并不愿意坚持一些物理康复锻炼,只愿意吃药打针。

①:拉伸训练,也就是针对腓肠肌和跖底筋膜的拉伸。

大家每天分组练习,比如每次拉伸20秒,每组20~30个,或者每次持续拉伸3分钟,每组5个。每天安排3~5组。

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治标的,能暂时缓解症状,或者让疼痛有所减轻的方法,比如

A:吃消炎止痛药

B:每天热水泡脚

C:脚底贴一些膏药(下面把话筒传给祖传秘方的部门)

D:后跟硅胶软垫

E:脚底每天涂抹扶他林或者XX药水

F:按摩、手法推拿

⑥还有,很重要的,也是最难以做到的。就是减肥。这是正儿八经的治本。

⑧补钙、补维生素D、晒晒太阳,适量体育锻炼。增强骨质,总没错的。

问题四:“坐月子/孕妇/产妇 为什么会脚后跟疼”

A: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

B:怀孕期间不正常的步态

C:怀孕期间走路都是谨小慎微的,生完孩子后带孩子抱孩子等相对运动量突然增大。

D:孕妇相对缺钙,骨质疏松。

E:怀孕期间激素比例的变化和相对营养失衡,对肌腱等组织的胶原合成产生了影响,容易形成微损伤并难以及时自我修复。

问题五:“如何预防跟痛症”

A:减肥

B:运动前做好拉伸,循序渐进,根据自己平时的运动能力和运动量来进行锻炼。不要今天想起减肥了,就想一口气恨不得跑个马拉松去。过犹不及,老祖宗的话里满满的哲理。

C:平时多做做前面提到的跖底筋膜拉伸,如果你是高危人群的话。

D:饮食均衡,保证钙质摄入,女性绝经开始就要补钙。男性55岁后也常规开始补钙。不止补钙,还有维生素D和晒太阳,适量有氧运动。

E:避免从高处跳下,还有到了一定年龄了就不要总是参与高对抗性的竞技运动,比如羽毛球,足球,篮球。

F:不要长距离快速度的走路来锻炼身体。想散步没问题,自己控制节奏。

G:每天热水泡泡脚,增加脚步的血液循环,延缓劳损积累。

问题六:“哪些人群是跟痛症的高危人群?”

除了前面提到的肥胖、孕产妇、运动员、军人、老年人外,还有以下人群。

A:扁平足患者

B:高弓足患者

C:跟骨过度内翻或外翻畸形的患者

D:拇外翻患者

E:糖尿病患者

F:强直性脊柱炎和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G:因工作需长期站立或远距离行走的患者

H:足部骨折过或者手术过的患者

I:骨质疏松患者

J:平时缺乏运动的人群

K:长期抽烟的人群

L:曾经有过身体其他部位出现过腱鞘炎或者神经卡压症的患者

M:痛风患者

N: 肝肾疾病患者

O:下肢髋关节或膝关节或其他疾病导致的步态不良的患者

结束。


骨科医生王杨雨凡

一、骨刺和肾虚足跟痛的区别

1、骨刺造成的足跟痛,痛感不会只局限在足跟。

2、肾虚引起的足跟痛,人们们总觉得自己穿的鞋底子薄,走路时常觉得脚跟没穿鞋一样,直接踩到到了地上,硌得生疼。在久行、久立后症状加重。

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所以如果肝和肾出现了亏虚的时候,就会造成筋骨不利,脚跟就会变得很敏感,容易出现疼痛。老年人喜欢穿厚底鞋来减轻足跟疼,其实就是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肾虚程度也更加严重了。

二、肾虚足跟痛的症状

1、在足跟痛的时候,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症,舌舌质偏红,可以大概

判断自己为肾阴虚引起的足跟痛。这类患者多有纵欲过度的历史。

2、在足跟痛的时候,伴有头晕耳鸣、两眼昏花、手脚不问、舌质淡淡、舌苔白的症状,属属于肾阳虚引起的足跟痛。这类患者多有强力劳伤的历史,



中医养生那些事



中医将足跟痛,称之为跟痛症,主要是跟骨结节周围慢性劳损所引起的,以疼痛和行走困难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现代研究发现,跟痛症包括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跖筋膜炎以及跟骨结节部的骨刺。临床上以跟骨结节部位的骨刺所致的跟痛症最为常见,中老年人和肥胖者为高发人群。





还可以穿气垫鞋来缓解疼痛症状。


杏仁健康

我在门诊上班期间,

来了一位老人,将近七十岁,

他自述双脚跟一直持续地疼,

开始没当回事,

之后越来越严重,

无奈之下,才来就诊。

足跟痛的症状

①脚尖朝上脚后跟向下用力时,里面有针刺感觉;

②足跟外表皮红肿,用手碰触发热;

③长途步行后疼痛加重,走路时踩在石块上或下楼梯时,

④足部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

⑤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

⑥严重者每走一步都疼痛剧烈。

足跟痛的原因 :

足跟痛多发生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男性多于女性,

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长期站立工作的人易患此病。

中医学认为,“肾主腰脚”,足跟痛多与肝肾阴虚、局部血脉不通有关。

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又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

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大致可分为3个:

①跟骨骨刺:

老年人足跟痛多和骨刺有关,

隆起的骨刺使局部组织受到摩擦、劳损,会产生无菌性炎症。

足跟痛的程度与局部炎症反应的轻重有关,与骨刺大小无直接关系。

②足底脂肪垫萎缩:

脂肪垫萎缩后,会使足跟缓冲震荡、防止摩擦的作用减弱,使足跟处更易受 到损伤而有痛感。

③足底跖腱膜劳损:

一些行走时间过长、负重过度的人会引起跖腱膜的劳损, 出现局部无菌性炎 症而有疼痛症状,部位集中于跟骨结节跖腱膜起点处。

一般采用内服和外治两法并用。

先辨证再用药,

足跟痛3种症型:

①气滞血瘀型

②肝肾亏虚型

③寒凝血瘀型

外治的方法主要有3种:

①用煎过的药渣加适量醋,

放入纱布袋里,

热敷足跟,

15~20分钟。

②川草乌、伸筋草、透骨草适量

(根据自身情况,尽可能是医生开的外敷处方),

加醋,热水,

泡脚,约20分钟,

一副药可用5天左右。

后用软膏剂或护手霜涂抹足跟处进行按摩。

或把圆棍放在脚下来回滚动。

③使用足跟垫。

在稍厚的鞋垫上画出痛点的位置,

在挖空处垫上药包。

药包成分是以1:1比例的威灵仙、白芷研成细微粉末。

日常保健方法

我提醒大家在平时生活中要注意:

①尽量避免穿底薄的鞋。

避免走在坚硬的地面上。

②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

增强跖腱膜的张力,

加强抗劳损的功能。

③尽量避免长期站立,行走,

要时常抬高足跟减轻负荷。

我在王先生叙述病情中,

发现他的床尾是冲着窗户的,

喜欢开窗睡。

这是足跟痛的主要原因,

足跟受寒引起经络瘀滞,气血运行不畅,筋肌失养。

温水泡脚,可缓解疼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