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韓非: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韓非是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世人尊稱為“韓非子”或“韓子”。

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萬餘字。

韓非極為重視唯物主義與效益主義思想,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

01 落魄公子,懷才不遇

韓非: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韓非是韓國君王韓桓惠王的兒子,彼時的韓國是列國中最弱小的一個,被秦國、齊國、楚國、魏國所包圍,且國土狹小,本來形勢就不利,如果不實行變法圖強,國家隨時有滅亡之危。

於是,韓非一直勸父王變法圖強,實行法家之術。但韓桓惠王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雖然實行了改革,但變法並不成功,在秦國的巨大攻勢面前,韓國無力招架。

韓桓惠王去世後,其子韓王安繼位,韓非目睹韓國日趨衰弱,曾多次向韓王上書進諫,希望韓王安勵精圖治,變法圖強,但韓王置若罔聞,始終都未採納,這使他非常悲憤和失望。

之後,他從“觀往者得失之變”之中探索變弱為強的道路,寫了《孤憤》、《五蠹》、《說難》等十餘萬言的著作,系統地闡述了他的法治思想,抒發了憂憤孤直而不容於時的憤懣。

後來這些著作流傳到秦國,秦王嬴政讀了《孤憤》、《五蠹》後大加讚賞,推崇備至,仰慕已極。當他得知這些是韓非的著作,為了見到韓非,秦王下令攻打韓國。

韓王安原本不重用韓非,但此時形勢緊迫,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

這其中的緣由也許和韓非不善言說有關,據司馬遷記載韓非有一個生理缺陷就是口吃。

我們可以想象在韓非那個時代,只要口才好,能夠打動君王,榮華富貴必定是享之不盡。但天下之大,像蘇秦、張儀那樣的“成功人士”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在“推銷”自己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失敗。

韓非: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但也正因為韓非生理上的這個缺陷,使他寫出了《難言》、《說難》等篇章,分析了言說的困境。

韓非曾感嘆:“至言忤於耳而倒於心,非賢聖莫能聽。”意思是至理名言聽起來都是一些不順耳的話,除了聖賢之人,沒有人能聽得進去。

他還從人性的陰暗中看大了言說的艱難,他說國君像龍又像蟲,是可以由人馴熟而騎的。但是龍的喉下長著一片徑尺的逆鱗,如果有人觸犯了它,就必定會喪命。因此,給君王提意見既要做到讓他接受,又不能觸犯他的“逆鱗”。這種忠言逆耳,類似於民眾說的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事實上,不只是君王如此,普通大眾同樣喜歡聽恭維的話而不愛聽批評的話。

可以說這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弱點,因此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永遠不要與人爭論,即使你有再充分不過的理由。”

韓非子同樣感嘆:“愚者難說也,故君子難言也。”通俗地理解就是永遠不要和一個愚蠢的人爭論,那會把自己的智商降到他的水平上。

韓非對言說的思考深入細微,他的結論至今仍是很多人視若珍寶的名言,如:“事以密成,語以洩敗。”意思是事情由於保守機密而成功,說話不慎、洩露機密會導致失敗。

他還提出了很多言說的忠告,幾乎都是心理學很少觸及的領域,如:“知飾所說之所矜而滅其所恥。”這句話是說一定要學會粉飾對方自誇之事,同時掩蓋他所自恥之事。

02 洞察人性,活得清醒

現代人讀《韓非子》,常常驚歎他對人性之惡的洞察,要了解國人的生存狀態,梁啟超、魯迅、吳思等人的論述未必能超過韓非。

韓非: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韓非沒有用“國民性”、“劣根性”、“國民素質”等詞彙來描述國人的生存品質,而是毫不客氣地用了一個“奸”字。他認為自己的目的在於“止奸”,因此在《備內》《八奸》等文章中有大量關於奸術的描寫。

以系統的《八奸》為例,韓非從現實生活中歸納出八種奸術:即“同床”、“在旁”、“父兄”、“養殃”、“民萌”、“流行”、“威強”、“四方”。

這八種奸術的意思分別是吹枕頭風,利用身邊人說情,利用對方的至親來附和自己,利用酒色錢財來拉攏腐蝕對方,利用小恩小惠收買人心,利用能言善辯之人制造輿論,利用暗殺製造恐怖氣氛,投靠外人要挾對方。

在韓非那個時代,這些形形色色的奸術主要是官吏迷惑君王的行為,如今讀來依然不覺得突兀,因為這些奸術雖已從官場淡出,但上行下效已在全社會氾濫。我們對此早就習以為常,日常生活中也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

韓非: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面對人性的黑暗,韓非主張“尊君”,比“權威主義”更極端;主張“法制”,比“法治”更慘苛,他的理論建立在“人皆挾自利心”的判斷之上。

現代人會說這裡有“經濟人理性”,只是“理性”和“自利”導致了一種生態世態心態失序,使歷代中國人陷入了生存怪圈,即“亂世用重點”,也就是透過嚴苛的法律效果懲罰犯罪,來達到治理社會的目的。

我們不可否認韓非對現象的描述和強調都是精準的,但他尋找的出路是極端的,殘忍的。

因此,後來的思想家王充就批評他太片面,而王陽明、李卓吾等人面對韓非的問題,則是提倡人的良知、良能,提倡人的童心。

03 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韓非的思想博大精深,最難得的是相比先秦諸子,他的思想更加貼近現實。

韓非: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因為,他對時間的思考更加深刻,在他那裡時間既指天文時間、自然時間,也指人文時間。

孟子講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其實是一種理想狀態,韓非覺得天時和人心一樣重大,他說:“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逆人心,雖賁、育不能盡人力。故得天時則不務而自生,得人心,則不趣而自勸。”

意思是不順天時,即使十個堯也不能讓莊稼在冬天裡結成一個穗子;違揹人心,即使孟賁、夏育也不肯多出力氣。所以順應了天時,即使不很努力,莊稼也會自然生長;得到了人心,就是不用督促,民眾也能自我勉勵。

韓非的天時首先指大環境,用現代學者的語言解釋他考慮的是長週期。

遺憾的是我們很多人對大自然的時間缺乏把握,以一年的週期為例,有些人為了追求美麗,即使在冬天也穿得很單薄;而有些人為了貪圖夏日的清涼吃一肚子冰棍,導致腸胃紊亂。

還有一種現象,就是對時間的冷漠,使人在春天裡大吃大喝,從而造成青黃不接,秋收無成;人文現象則是青年人貪圖享樂,使自己一生平庸,到人生的晚年無所成就。

韓非:順應時勢,與時俱進

這些都是韓非的時間所指,此外,他的時間感重在當下,因此有人說他若生在今天,可能是主張現代化最起勁的學者。

韓非對時間的思考是用來說明法、術、勢的,他的法指法律、法制,術指權術技術,法的具體運用。韓非的貢獻在於對“勢”的思考,勢是指權位,現實的操控力和影響力。

因為韓非把時和勢的思考結合了起來,所以他稱得上是最早意識到時勢的中國人。

一些人對時勢權利不以為然,抱著自己的保守主義或理想主義生活,懷才不遇,苦不堪言。韓非批評這種迂腐的儒生,他的解決之道是直面時勢,順應時勢。

千百年後讀韓非,我們仍會驚奇他的力行精神,他與時俱進的變革精神。


文/紫竹凌:多平臺簽約作者,自由撰稿人。

歡迎關注@以書話人生,經典好書,與君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