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熬夜的“云监工”们,也是众志成城

楚天都市报评论员屈旌

这几天,因为疫情取消过年活动,天天宅在家的网友们有了一个新的兼职:“云监工”。从1月27晚,央视用4个镜头,24小时对武汉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建造过程进行“慢直播”,观看人数千万级,直到凌晨仍有人守着“监工”。

2003年4月,为抗击非典疫情而紧急建设的北京小汤山医院,在两个月内,收治了全球非典病例的1/10、中国病例的1/7,成为抗疫防病的典范模式。因此,此次疫情爆发后,效仿小汤山模式,尽快建起严格区分、隔离到位的新医院,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火速开建,凌晨调集上百台施工机械,争分夺秒,十万火急。

千万网络“云监工”,是对武汉速度的见证,也饱含打赢抗疫战争的殷切期待。网友们不是没事干,闲得慌,而是发自内心地关注工程进展。每一个机械的动向,每一寸土地的平整,每一个集装板房的安装,他们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虽然他们大多都不是专业监理,但他们都有着认真、专注的热忱,也体现了众志成城的精神。

可以说,集聚在两个建设工地的每一道目光,都在盼望着这两座救命的医院迅速建成,让更多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医治和隔离,让病毒传播的路径更快被阻断,让抗疫胜利的关键一步迈得更迅速、稳健!

雷神山守工地的值班人员在接受采访时说:“来这里干活,家里人都支持,不知道给多少工钱,不给钱就当是志愿者了。”虽然他们不是直面病毒的白衣天使,但同样也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同样也是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建设者们的奉献,值得这千千万万的关注,也需要这千千万万的支持。

网络24小时直播工地建设,在平常是极为罕见的,也正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看出中国基建的速度和水准。在广大网友的眼皮子底下,不能懈怠,更不能出事,建设进度和规范都经得起监督,经得住考验。

火神山的命名,据说源自楚人先祖火神祝融,他能以火施教、驱除瘟神、为民造福,雷神更有惩罚罪恶、伸张正义的寓意;数千名建设者戮力同心,全国网友的关注鼓舞,定能早日建成抵抗病毒的坚固堡垒,带来生命新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