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武漢,心中永遠的懷念

35年前的那次高考讓我這樣的青蔥少年第一次踏進了省城——武漢,來到了華師,在飄香的桂子山,在6號教學樓,在東區12號宿舍樓,在四食堂,在圖書館,在俄式與中式結合的華師西區,在武測的對面的華師正門,在鸚鵡洲,在黃鶴樓,在東湖,在長江大橋,在漢口新華書店,在正門口的利群書社,在街道口,廣埠屯,洪山電影院,中南商業大樓,在、、、、、都留下了我四年大學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最懷念的是那裡認識的學術造詣高超的教授老師,還有來自中南地區的精英才子班的同學,永遠不會忘記的名字:董才林,黃傳文,孫啟標,鄧宗琦,李修睦,郭駝英,廖曉昕,毛經中,胡廣春,何森林,還有許多已經忘記了的老師們給我的教誨,更難忘記同學周從軍,趙維銳,萬喜喬,鄭翔,陶宗保,吳曦,梁志雄,王傳海,趙燦偉,廖畢文,劉剛,胡文學,苟幼松,吳樹琛,皮惠玲,張毅敏,陳恩燕,劉玫星,江曉春,趙忠琴,小馮軍,毛偉庇,楊亞明,大馮軍,楊光榮,楊文標,楊文俊,曹慎春,胡張白鴿等四年結下的深厚學友情。

最懷念的是當時校園裡的各種晚上的講座和研習班,探討學術、時勢、辯論、自由爭論的氛圍,還有《搖藍》《大學生》《華師校報》等刊物和雜誌。那時我們買書最喜歡去的是校門口的利群書社和漢口的新華書店,街道口也有書店,但是品種少,珞喻大道早成了科技一條街了,這是自然的事情,周邊聚焦了多少大學院校,影印中至少有紡織大學、武漢化工、華中,測繪、商業、武工、武體、交通、電力、中南政法 ,至少可以與中關村在數量上還是有一比的。

最懷念四食堂的飯菜,尤其是早餐的包子,還有每週末的四部免費電影,還有樹蔭下的石椅、石桌,還有四通八達的林蔭小道,尤其那條從東區到圖書館的那條小道,路兩旁種滿了桂花,梅花、玉蘭花。

最懷念武漢的山,華師所在的桂子山,武大的珞珈山,華農的獅子山,華工的喻家山,長江邊對望的蛇山和龜山,東湖邊的磨山,那個年代在武漢大學生中流行的一個段子:美在武大,學在華工,吃在水電,愛在華師。這個曾經引起了許多爭論,但我至今也沒有知道它的來歷,至於對不對,現在也沒有必要追究了吧?

最懷念的還有我們華師桂子山上的桂花,每年八月,滿校園飄香,桂花基本上可以開到十月。去武漢,人們可能更多的是想去看武大的櫻花,還有磨山的梅花,其實到武漢一定要去看華師的桂花的。桂子山還有枇杷,秋桔,葡萄,可能是宣傳不夠吧。

一晃35年左右了,這中間去過武漢很多次,包括20年同學聚會。今年,在這家居的日子裡,更是懷念武漢,武漢真正是美麗的城市,英雄的城市,我相信在今年的秋天,2020年的秋天,我們同學30年聚會一定是要去武漢的,讓我們再相會在武漢,相會在武漢的桂子山!


武漢,心中永遠的懷念


武漢,心中永遠的懷念


武漢,心中永遠的懷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