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宋朝時期,無論是政權還是社會都處於一種動盪不安的時期。

而且宋朝封建觀念深重,宋朝處於一個內憂外患的時期。外部原因,宋朝中原地域受到很多來自外族的侵擾壓力。而且宋朝因為重文輕武導致滿朝百官竟然沒有幾個能夠出徵的武將。雖然這種政策是因為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為了宋朝的延續而壓迫朝堂武將。

但還是一定情況下,壓抑了武將的生長和發展。內部原因就是宋朝官員的腐敗和內部文官爭論。北宋時期更是由於當權者頒佈了一些“重北輕南”的政策而導致了很多關於南北人的爭論,也就是所謂的南北之爭。現在我們就從王安石對於“南北人”發出的言論來看一下宋朝時期為何會出現“南北之爭”。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一、王安石當權時期的人才任用思想與實踐

1、對於現存人才制度的不滿

早期宋朝統治者就在地域上的對南北方面進行了劃分。因為北方侵略者的虎視眈眈,所以宋朝統治者頒發了“先南後北”的政策,來實現統一。而在後期人們對於南北方的文人更是產生了侷限性的眼光。這種淵源或許從一開始宋朝建國就開始了。後來宋朝時期選拔人才的方式與地域收復的方式完全相反。在北宋時期,南方的文人反而不受重視。人們因為地域的關係對於南方的文人不遺餘力地進行打壓。

漸漸地,南方的人才在宋朝初期受到越來越多的打壓。而北方人才反而受到更多的重視,地位也直線上升。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甚至在宰相堂寫上“南人不能座次堂”的言論。就這樣宋朝初期的朝堂上的人才大多都是北方人,無論是文官還是武將。

在選拔上,人們首先看的也都是出身。出自南方的人會直接被淘汰。有壓迫才會有反抗,而有不符合常理的制度才會有批判。王安石就是對於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表示唾棄才會大肆批判這種選才制度。雖然這種制度早就成為人們公認的一種選拔人才方式了。但是王安石還是大膽地提出它的不合理性。他認為選才看的不是出身而是人才的道德和能力。這些才是第一位的。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2、多重用“南人”

正是因為王安石對於這種選拔人才的不滿才會提出改革。其實因為北方戰亂頗多,所以北方人民沒有穩定的社會環境來恢復和發展文化領域。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南方文化不斷髮展,漸漸地有了超越北方文人的趨勢。而在王安石的倡導和改革下,大批南方人得到了有利的發展。很多南方人得到了王安石的重用和提拔。在北宋時期,又湧現了一些名臣,他們也有南方人,比如曾布,鄧綰,章惇中,李定等人。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王安石為了改革這種選拔人才的制度還有更多改良朝堂官員的方式而進行了變法,這些人也就是當初曾經受到王安石提拔為了報答知己之情而參與變法的人們。

二、王安石重用南人的原因

1、北方士人迷信祖宗之法不利注入鮮活血液

宋朝人提倡家規和家訓不僅僅是從民間流傳甚廣,在皇室家族更是有著很深的淵源。尤其是當宋太祖和宋太宗制定了一系列對於文人為官的規定。比如“南人不為相”。宋朝後代皇帝對於祖宗留下的規定一直遵守。

宋朝後世皇帝對於祖宗之法的遵守和繼承在後人看來更是到了一個痴狂的程度。在以後的每個皇帝繼承皇位的時候還要特立赦書。宋英宗在頒佈的赦書中,更是有著,“在於庶政,悉有成規,惟謹奉行,罔敢廢失”。也正是皇帝這種遵守祖訓的行為才影響到了宋朝文人和民間的行為。正是所謂的上行下效。而宋朝皇帝對於南方文人的蔑視也是從朝堂上深入民間的黎民百姓之間。雖然在當時的掌權者認為,這種祖訓能夠幫助自己鞏固皇位,但是在實際上這種祖訓卻嚴重地限制了南方文人的發展,更是在一定情況上壓迫了南方文人。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因為這種上行下效行為的存在,讓更多的人們意識到很多事情都是有跡可循的。宋朝的官員們的所作所為只會做到規規矩矩。很多庸官之所以會出現,也是因為這種風氣的存在。在宋朝時期,大多數的官員才會在朝政上出現毫無建樹的情況。官員們在朝廷中規矩地行事,一些簡單利民的事情也不會過多的干涉。很多

提出新思想的人們不僅不是為國家做貢獻反而被人們認為妖言惑眾,禍亂朝政。所以王安石的變法過程才會這麼艱難。而宋太祖“南人不可為相”的制度傳承根本就是錯誤的

後世的君主們只會根據祖宗的規定而傳承。因為時代的變遷,這種迂腐的制度不但沒有被廢除反而愈演愈烈,彷彿祖宗之法不可變。而宋朝的文人對於南方人的參政也是有著地域方面的歧視。雖然他們叫囂著,祖宗之法不能被人任意注入新鮮的血液,但是實際上文人更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錯誤的制度,自然會產生錯誤的效果。

2、要變法,遭到北方士人的抨擊,培養自己的班底

在前面所說因為受到朝堂上的不公平待遇,在王安石那裡反而互相成為知己的人們為了報答王安石而參與了變法。這其實更是王安石為了變法成功而做出的策略。朝堂之中,大多數都是北方文人,而這些人最鄙夷的就是南方文人,他們對南方的文化不遺餘力地進行抨擊,對南方文人更是極盡壓迫。所以王安石的變法在當時的朝堂根本就不可行。為了變法成功,更是

為了南方文人在北宋朝堂上能夠有一席之地王安石開始培養自己的班底。所以他提拔了很多有才能的南方人做他的幕僚,幫助他實行變法大業。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三、北方士人對南方士人仇視導致“南北之爭”不斷的原因

1、堅持中原正統,鄙視南方人

首先,在北宋初期,因為趙匡胤的“南北政策”,南北地域就已經開始出現了地位的不同。他在統一全國上,表示了要先統一南方,再穩定北方。因為當時的南方有很多小國存在,而北方反而多是外族虎視眈眈。所以在一開始北方人就認為南方屬於被征服的地方。生活在南方的人們才會受到北方人的歧視。而南方文化反正很慢,在這一點上也會受到北方人的歧視。自古以來,北方多出文人。而且北方自古以來就是中原土地,很多文化受到歷史的滋養會得到更多的發展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北方土地經濟發展也十分繁盛,一直是國家的政治、文化,中心。更何況,“至聖先師”也是出自北方。所以北方一直是帝王正統之氣所在。“帝王之興常在西北”。這就造成了北方文人深受北方地域文化的影響,文化素養一直是國家前列。所以很多的北方文人也因為這種原因而一直鄙視著南方文人。但是實際上,無論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都不應該成為時代的唾棄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著自己的地位和人格,不應該因為地域而產生隔閡。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2、出於其他玄幻心理

北方王氣盛,南方文氣盛。所以在宋朝穩定的社會環境當中,南方文人逐漸登上了中國的文化歷史舞臺。雖然在北宋初期,南方文人一直不受到尊重,但是十分搞笑的是,從宋朝時期開始,朝中的大臣來自於南方的越來越多。而且到了近現代,中國地域上看人才的分佈,還是南方多北方少。所謂的南重北輕。古代大臣方面,在丞相這一位置上,南方人佔據主要地位,很多著名的丞相都是南方人,即使是在君王和眾多大臣的鄙視下,這些南方丞相一直各司其職。在將那一方,南方人也不輸給北方人。參照這種現象,王夫子的解釋是:“地氣東南遷”。當然了,風水說自然難以服人。

非一日之寒:從王安石的“用南人”,追溯宋朝的“南北之爭”

《邵氏文見錄》中記載,邵雍與朋友在路上散步的時候說過一些對於南方歧視的話語。邵雍對於皇上選拔了很多南方人做大臣,甚至是啟用了一個南方人做宰相的事情表示過不滿。他對於這種事情的發生表示在未來,宋朝會因為南方人做大臣而陷入混亂當中。

雖然這種說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看做是一種對南方人的歧視。因為時代久遠,我們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更無從猜測邵雍是否說過這種話。但是我們可以明白,在那個上行下效的時代,很多南方人受到一些侮辱,更會被北方人質疑他們的道德修養。在時代的不滿和人們的唾棄之下,這些南方人還是在努力的發展自身,尋求一個可以大顯身手的機會。這就是北宋時期的“南北之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