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探祕”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內心世界

“探秘”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的內心世界

“探秘”北京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内心世界

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沙莎(右)與醫療隊隊員通過談心緩解對方壓力。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記者 景一鳴 王雅賢 和冠欣

在武漢抗擊疫情的北京醫療隊迎來了新戰友——他們是來自北京安定醫院的臨床心理中心主任醫師姜長青及精神科副主任醫師沙莎。兩位心理專家從2月20日起,一直陪伴在醫護人員身邊,隨時關注和解決他們遇到的各類心理問題。北京醫療隊來到武漢已經超過一個月,醫護人員內心世界什麼樣?他們的信念是否堅定?哪些問題需要注意?記者嘗試藉助兩位心理專家的分析解讀,探尋一番醫護人員的內心世界。

隊員整體保持了良好心態

姜長青和沙莎兩位心理專家都曾參與過汶川地震等災難性事件的心理治療工作,對治療前線戰士、醫護人員易產生的心理亞健康問題甚至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都有著豐富的診療經驗。

沙莎告訴記者,她和姜長青的分工略有區別,姜長青是專職的心理治療師,負責醫護人員的心理教育、認知行為治療等等,沙莎則重點關注通過諮詢指導仍不能解決的問題,並配合藥物治療,倆人可以說是一前一後的配合。

在他們到達武漢前,北京醫療隊已經在這裡奮戰了將近一個月。為了解前線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兩位專家特別製作了心理調查問卷。收到反饋後,姜長青發現,儘管長時間奮戰在一線,北京醫療隊卻整體保持了良好的心態,“比非疫情期間普通公眾的心理健康水平還高。”

經過細緻分析,專家還將前線醫療隊員的情況具體分成了三類:第一類心理狀態很好,僅需要進行一般的健康教育即可;第二類心理狀態有一些波動,但問題不大,會採取小組干預的措施;第三類的情況則嚴重一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輔導。

沙莎告訴記者,焦慮和抑鬱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所謂抑鬱是一種低落的、悲傷的情緒,而焦慮則是在工作中因為投入而產生的一種狀態,是一種正常現象,醫護人員出現焦慮時不必過分緊張,反而應該正視並積極應對。

截至目前,兩位心理專家同超過半數的北京醫療隊隊員進行了一對一的瞭解,他們說北京醫療隊隊員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在面對高強度壓力的工作時,這種精神狀態是難能可貴的。

從“預期”看出決心

姜長青介紹,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關注醫護人員身體上的反應,比如頭疼、食慾不振等,這些都可能是心理狀態引起的。問卷上還有一個額外的問題至關重要,是關於每個人的“預期”。在特殊時期,每個人對在疫區工作時間的預期不同,預計接診病人的數量和程度也不相同,當實際情況大於預期值時,產生的焦慮可能會更嚴重。不過從問卷調查的反饋上來看,醫護人員目前的心理狀態仍在預期值的承受範圍內。“可以看出,這些醫護人員從來到武漢時就樹立了一戰到底的決心,他們沒有考慮過回家的問題。”

在北京醫療隊來到武漢的第27天和第28天時,醫療組和護理組的醫生護士紛紛向記者明確表達了“一戰到底完勝而歸”的堅定信念。其實在此之前,記者單獨採訪每名醫護人員時,總會附帶一個問題“預計醫療隊何時回京”。當時,百分之百的受訪者都告訴記者,此次支援武漢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抗擊非典疫情有相似之處,都屬於攻堅戰,無法用時間來界定,他們已經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至少要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才會考慮回家的問題。

醫護人員如何應對焦慮失眠

姜長青和沙莎每天都會在北京醫療隊駐地的二層平臺等待醫護人員,集體晤談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這樣的集體談話方式能夠解決很多共性問題。“有的人會認為一些問題只有自己存在,就會越發緊張,當發現原來這是一個大家都在面臨的普遍現象,焦慮感會大大降低。”姜長青說。

“醫護人員這個群體,本身就是一個易失眠群體。”面對北京醫療隊醫護人員出現的焦慮、失眠問題,沙莎提出了很多解決辦法,除了北京醫療隊,這些辦法同樣適用於廣大前線醫護人員。

沙莎說,焦慮的產生來自於壓力和應激反應,以北京醫療隊護理組為例,每天有大量的準備工作要做,精神狀態很容易提升到焦慮,同時因為有夜班的關係,生物鐘容易出現紊亂。淺層次來講,可以通過睡前燙腳、喝一杯牛奶、聽聽音樂等辦法來緩解焦慮、失眠問題。同時也可以通過心理專家的干預,判斷是否有歪曲的想法。有的醫護人員會下意識告訴自己一定要保障睡眠質量,睡足多少個小時,或者總想著睡眠不足會導致嚴重的後果,這些想法反而會使自己更加焦慮難以入眠,應該讓自己順其自然,暗示自己躺著放鬆也是一種休息。

對於存在失眠問題的醫護人員,姜長青建議,減少在床時間,睡覺時不做諸如玩手機、看電視等其他事情,要讓床和睡覺這件事儘快建立直接的條件反射。同時對睡眠期望值不要太高,即使睡不著也儘量心平氣和。

普通市民如何緩解焦慮

疫情期間,普通市民在家也難免出現焦慮情緒,兩位專家也為大家提出了緩解建議。“看到有人出門買菜還戴著護目鏡,穿一次性雨衣,其實大可不必。”姜長青說,根據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認知,普通百姓的自我防護,除了配合政府安排,自己做到出門戴口罩、回家勤洗手、多通風即可,過度的防護只會在潛意識中強化焦慮。

專家建議,市民們不要自己嚇自己,不良刺激要控制,每天不必頻繁刷手機,別讓自己的精神都集中在疫情上,要增強對謠言的辨別能力。可以通過做菜、練練太極拳甚至閱讀一本平時沒時間讀的書來分散注意力。當情緒無法自我消化時,要尋求家人幫助,多和家人溝通,通過電話聯繫親朋好友,避免鑽牛角尖。沙莎還特別提示,北京安定醫院開通了24小時諮詢電話,隨時接受市民求助,幫助大家解決各類心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