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88期):散文《橘井泉香》(作者:夏之蟬)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88期):散文《橘井泉香》(作者:夏之蟬)


東晉著名醫藥學家葛洪在《神仙傳·蘇仙公》中記載:蘇耽在得道飛昇之前告訴母親:“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簷邊橘樹,可以代養。井水一升,橘葉一枚,可療一人。”來年果有疾疫,遠近悉求其母療之,皆以水及橘葉,無不愈者。

這就是醫學史上“橘井泉香”的典故。

在這次萬眾一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役中,一則“橘井泉香”的故事又在沂蒙大地廣為流傳。當肆虐的疫情蔓延到蒙山腹地之際,山東省平邑縣聯防聯控指揮部第一時間決定啟用南山醫院,作為新冠肺炎患者的集中收治區。南山醫院距離平邑縣城10多里,是2003年抗擊“非典”時建設的,沒通自來水,只有一眼自備井。醫院啟用後,用水量劇增,可由於去年嚴重乾旱,這口井出水很少,供水不足成為一大難題。平邑縣人民醫院的領導同志心急如焚,大戰在即,收治患者刻不容緩,重新打井和架設自來水管道都不現實,怎麼辦?情急之下,醫院領導想到了1裡之外的運乾石材廠,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張院長打通了石材廠老闆劉運乾的電話,詢問石材廠的水井出水量和水質情況。劉運乾告訴他,廠裡打的是深水井,出水量不小,水質也很好,他們生活用水都是從這口井裡取水。張院 長喜出望外:“戰‘疫’緊迫,你能不能幫我們解決一下燃眉之急,讓我們從你的石材廠引水?錢的事好商量,該給多少我們給多少?”

劉運乾回答得爽快又實在:“沒問題,千萬不要提錢的事,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雖然只是一個私營老闆,但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還是有的,我很樂意為抗擊疫情出一份綿薄之力,你們用多少、用多長時間都行,我不收一分錢!”

供水管道接通了,可因為用水量太大,原來的水泵功率較小,需要更換大功率的水泵。張院長又提出由醫院承擔抽水的電費,劉運乾笑著謝絕了:“我不能像你們醫護人員一樣奮戰在抗疫第一線,那就當個編外‘後勤兵’吧,這筆電費就算我捐款了。”

從那往後,不管寒風凜冽,還是下雨飛雪,劉運乾每天都要到井邊巡視好幾次。只要親眼看到水泵正常運轉,只要清澈的井水能源源不斷輸送到南山醫院,他就放心了。

橘井泉香,是同氣連枝、共克時艱的殷殷真情,飽含中華民族大愛無疆的傳統美德,歷久彌香。

橘井泉香,是眾志成城抗擊瘟神的涓涓暖流,匯聚勢不可擋的磅礴之力,所向披靡!

心存善念,溫暖春天。

劉運乾不是與病毒博弈的白衣天使,也不是奔忙在街道社區的抗疫志願者,他只是一個安分守己的個體經營者,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他的所作所為也許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可是,他是樂善好施的愛心守護者,是無償捐贈自家水井的幕後“助力者”,正是因為有了無數像他這樣默默無聞的奉獻者,我們才能構築起牢不可破的抗疫戰線!

前幾天,張院長在微信中告訴劉運乾,兩名患者出院了,並再次向他表示感謝。劉運乾站在自家石材廠門前,放眼遠望,山坡上的杏樹已經在春風中含苞待放,紅色的花蕾綴滿枝頭,他想,杏花即將開放,春天來臨了!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88期):散文《橘井泉香》(作者:夏之蟬)





【抗擊疫情】平邑文藝(第88期):散文《橘井泉香》(作者:夏之蟬)

夏桂強,筆名“夏之蟬”,平邑縣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暨書法藝委會委員。2019年,被評為平邑首屆“曾子文化名家”。已出版《東江縱隊的兒女們》、《多情東江水》、《水兵搖籃》、《山高路長》、《走出九十九崆》、《在正義的旗幟下》、《古村崛起版畫傳奇》、《蒼生大計》等長篇紀實文學10餘部;2002年出版全國第一部紀檢監察題材的短篇小說集《鐵面柔情》;小說、散文、詩歌等散見各地報刊雜誌,計300餘萬字。所撰詩賦、楹聯作品被鐫刻於5A級旅遊景點和城市公園。書法作品多次獲獎並被韓國友人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