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4 如何讓高血壓低頭?那就是早降壓,早受益!

大多數高血壓患者通常無症狀,很多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壓高,通過體檢或偶爾測量血壓時才發現血壓高,故高血壓常被稱為“沉默的疾病”或“無形的殺手”。有些患者甚至是在發現了心臟病、腦卒中、腎衰竭需要透析時才知道自己的血壓高。

如何讓高血壓低頭?那就是早降壓,早受益!

血壓升高的主要危害是在不知不覺中損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並隨著血壓的持續升高累及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血壓控制得越早,越能更好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其遠期預後越好。

如何讓高血壓低頭?那就是早降壓,早受益!

如果血壓沒有得到及時的診治,隨著血壓的升高,病程的延長、不良的生活方式的持續存在及伴隨的危險因素,靶器官損害的程度就越嚴重。血壓從115/75mmHg起,收縮壓每升高20mmHg,或舒張壓每升高10 mmHg,冠心病和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增加1倍[1]。不僅血壓水平的高低有影響,而且血壓的波動程度越大,危害也越大[1];例如在一天中,人體清晨和夜間血壓偏高,也會增加靶器官損害及臨床事件發生的風險[1]。而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收縮壓降低10mmHg、舒張壓下降5mmHg,可使腦卒中和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分別降低40%和14%[2],可見治療高血壓獲益是很大的。不要等到發展到心、腦、腎等臟器損害時再用藥,就已經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

如何讓高血壓低頭?那就是早降壓,早受益!

高血壓一旦發生心、腦、腎等嚴重併發症,後果非常嚴重,可致殘或危及生命,如腦出血引起偏癱長期臥床,急性期住院費至少上萬元,出院後每年醫藥費至少數千元。患者喪失勞動力,家庭成員長期陪護,給個人、家庭和國家都造成巨大負擔。全國每年心血管病花費約3000億元。

很多患者被診斷為高血壓後,不願意服藥,擔心降壓藥有耐藥性,用得太早會導致以後用藥無效或無藥可用,趁現在症狀不重就先不用藥。這都是非常錯誤、而且十分危險的觀念。降壓藥不會產生耐藥性,而且都是越早服藥治療獲益越大。

另外有些人認為血壓高了,要儘快降壓,降壓應該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實不然。除非血壓急劇升高導致了危險,必須快速降壓。一般來講,降壓治療要掌握緩慢、平穩的原則,4-12周達到目標值。在強調血壓達標的同時,要避免血壓下降速度太快以及降得過低,以免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灌注不足而導致缺血事件,甚至併發腦梗死等嚴重後果。

如何讓高血壓低頭?那就是早降壓,早受益!

孟大夫溫馨提示:總之早降壓早獲益;長期降壓長期獲益,降壓達標最大獲益。高血壓患者和家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學習與高血壓相關的健康知識,正視高血壓,積極配合醫生儘早開展科學規範的治療,力爭降壓達標,儘早獲益,把併發靶器官損害的可能性或危險性降至最低,開開心心享受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