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高忽低的「高血壓」

在綜合醫院的內科診室裡,常常有些很奇怪的患者,本來血壓高,一用高血壓藥物,血壓又非常低,不用又很高,讓內科醫生不知如何是好。作為綜合醫院內的心理科,常會有這樣的患者來就診。那這些看著有點奇怪,內科又看不好的“病”該如何處理呢?今天我就與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希望對您有些幫助!

蘇大娘,今年66歲了,最近總是感覺頭昏、頭脹不舒服,到醫院檢查,血壓“140/104mmHg”,內科診斷“高血壓”,給予“硝苯地平控釋片10mg”,每日一次,患者服用後血壓偏低,有時低至“90/60mmHg”,自覺頭昏的更厲害。停服高血壓藥物,血壓再度升高至“140/100 mmHg”左右。患者內心十分矛盾,無論吃與不吃高血壓藥物,頭都是難受,不知如何是好。後來該患者來到心理門診,進行心理諮詢,我瞭解到,蘇大娘的老伴長期癱瘓在床,需要她照顧。十幾年下來非常辛苦,但蘇大娘又不願讓孩子們受累就一力承擔。日積月累的勞累,很少出門,漸漸沒了朋友,跟老伴也說不上幾句話,內心孤獨、鬱悶,總也找不到開心的事情。蘇大娘越來越不願意講話,更不願意出門見人,對什麼都不感興趣,吃飯也沒什麼胃口,晚上也睡不好覺,就更別說花心思打扮自己了。除了不開心,她還總願意操心,擔心孩子們工作是否順利,擔心孩子路上是否安全,每日惴惴不安,緊張、害怕。身上除了頭部不舒服,還經常胃痛、心慌,卻一直自己咬牙挺著不告訴兒女。經過一番瞭解蘇大娘的病情後,我確診其有“抑鬱症”並對蘇大娘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其採取如戶外散步等運動,增加與人接觸的機會,同時給予蘇大娘“舍曲林50mg,每日一次”治療。兩週後,蘇大娘的血壓在未服降壓藥的情況下降至“130/90mmHg”左右,心情自覺略有好轉,但仍有時坐立不安、緊張、擔心,害怕自己生病拖累兒女。兩週內逐漸加量“舍曲林至50mg*2片”。

服用“舍曲林”一個月後,患者自覺頭部不適基本緩解,在未服用高血壓藥的情況下,血壓尚平穩,心情自覺也明顯好轉,坐立不安、緊張等也基本消失。一個月後的蘇大娘精神狀態良好,這次複診還戴了一條粉色的圍巾,她說已經好幾年沒有心情打扮自己了,現在出門前也知道“美美”了。看到蘇大娘臉上露出笑容,身上的不舒服也消失了,證明這奇怪的“病”已經好了。

忽高忽低的“高血压”

不是每個“抑鬱症”患者都表現得那麼明顯,總想著該如何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們眼中的抑鬱症,往往被描述得很明顯,整日愁眉苦臉,見誰都說自己不開心,活著沒意等等。但是像蘇大娘這樣喪失內心愉悅感,難以開心,但又怕給兒女添負擔,不願表露自己內心的不悅,身邊人很難觀察到她的抑鬱傾向,甚至於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患上了抑鬱症。這樣的患者其實除不開心之外,還常伴有興趣匱乏,少與他人交流,身上總是說不清的難受,有時東痛西痛,血壓不穩,今天頭疼,明天胃痛的抑鬱症患者其實為常見,只是大家還沒有意識到,原來這也是抑鬱的表現。

這一類患者往往都認為心情不好很正常,並不是什麼問題,而自己身體不舒服,才是真的生病了,所以就 至內科門診就 診,往往各項檢查卻都未見明顯異常,但患者確實感受到軀體不適,加上家屬的不理解,認為其無病呻吟,沒事找事,則更加心情不好,甚至覺得自己得了絕症又無人理解與重視,進而可出現悲觀厭世等。還有些患者表現出記憶力下降、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變慢、反應遲鈍等,這是抑鬱症的認知損害表現。有些患者表現為胃口不好,體重下降,或者就是想吃東西,體重上升等,一個月內的體重變化超 過 原體 重的5%。睡眠質量差、早醒,或者總是想睡覺,感覺睡不醒等,這是抑鬱症的軀體症狀。所以當大家有了上述的困擾,或發現周圍的人有類似表現,不妨去心理 科、心身科、精神科諮詢一下,讓專業的醫生為您評 估一下,是否需要服用抗抑鬱藥物,對於一些輕度抑鬱的患者,心理諮詢也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