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馬斯洛逝世48週年:多少人只知需求層次論,卻不知他還是管理大師

導語:今天(6月8日)是著名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1908.4.1-1970.6.8)逝世48週年,作為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馬斯洛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他的“需求層次理論”至今仍被我們廣泛運用。

但大多數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在馬斯洛生命的最後十年中,他對於將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真知灼見應用到美國的工廠中越來越有興趣。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馬斯洛的思想開始影響新一代的管理理論家和實踐者。

馬斯洛逝世48週年:多少人只知需求層次論,卻不知他還是管理大師

作為“開明管理”的創始人,馬斯洛對人格與動機的樂觀主義視角,吸引了當時正處於管理理論研究初期的眾多研究者,其中就包括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道格拉斯‧麥格雷戈。

麥格雷戈在1960年出版的里程碑著作《企業中的人性面》一書中介紹了兩種不同的管理理論:

X理論,認為人天生是懶惰和自私的

Y理論,認為人天生是富有創造性和合作性的

在介紹Y理論時,麥格雷戈顯然認同了馬斯洛對於人性的看法。

以德魯克《管理的實踐》和麥格雷戈的《企業中的人性面》為理論前提,馬斯洛寫出了一系列關於管理的筆記,這些筆記於1965年整理出版,正是《優心態管理》。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對管理學的影響是巨大的,但可以說,這些貢獻都是馬斯洛在不知情或無意識的情況下所產生的。

《優心態管理》則完全不同,它是馬斯洛直接從管理學角度研究企業經營的著作,是一本關於人本管理、開明管理的著作。

馬斯洛逝世48週年:多少人只知需求層次論,卻不知他還是管理大師

▲當年的《優心態管理》重新命名為《馬斯洛論管理》,絕版幾十年後,已由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收錄再版。

在《優心態管理》出版到馬斯洛突然去世的5年之間,馬斯洛享有廣泛的國際聲譽。1966年他被選為美國心理學會的主席,而後他又建立一個新的理論:Z管理理論。

從本質上講,馬斯洛認為麥克雷格所描述的X理論和Y理論都是不正確的。相反,隨著人們向著自我實現的發展,他們在工作中的心理需要也會發生相應的變化。

例如,單純的工資增長對於那些受更高層次需要(馬斯洛將個體對於創造性、新穎性、自主性以及自我表達的需要稱為超越性需要)驅動的個體而言已經沒有多少意義。

在1969年6月寫的這篇從未公開發表的文章中,作為駐加利福尼亞薩加公司的學者,馬斯洛已經將注意力轉移到“溝通和反饋”對組織健康運作的影響作用上。

以下是他的論述原文,大師文章,原汁原味分享給你:

01 高度集權會加劇無助和憤怒

近期“薩加”報紙全系使得我不得不在“優心態”與改革類別下增加了一個新的副標題,即“大與小”。

對規範的社會心理學家而言很明顯的一個問題就是有必要去整合“大與小”的優勢並避免“大與小”的劣勢,我也會把這一問題補充到我關於烏托邦的文章裡面。

這項任務已經開始在嘗試,特別是在商業領域,因此肯定可以完成並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們要從正在進行的這項重要工作中學習很多東西,也許我可以把當前高等院校在這一問題上所採取的方法作為一個最簡單的模式來加以介紹。

馬斯洛逝世48週年:多少人只知需求層次論,卻不知他還是管理大師

首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就是這樣一個例證。這所學校是一個巨大的、畸形且高度集權的官僚機構,幾乎沒有任何的反饋和客戶滿意度。只有從少數高級管理人員到成千上萬學生和教師的下行溝通,而從來沒有有效的上行溝通。

這樣一個巨大且沒有任何人情味的官僚組織幾乎不可避免地會使人產生無助感、訴求得不到傾聽、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淪為棋子而無法主動作為的感覺。哥倫比亞大學的情況也是如此。

這裡曾發生了嚴重的學生造反事件。也許這種情況還會更糟糕,因為其校長、委託人、大部分管理人員和教師完全不知道他們的顧客(即學生)正在想什麼、做什麼。

在國家政治層面上,我們可以將法國和蘇聯政府作為巨型官僚組織的例子。在這兩個國家,權力幾乎完全集中,各種各樣隨之而來的低效和愚蠢導致公民強烈地無助和憤怒。

在這裡所缺乏的還是有意義的上行溝通,即來自客戶的反饋。顧客的滿意度或願望幾乎沒有得到任何關注。

02 個人自主選擇很重要

在我看來有趣的是,這兩個國家的主導體制尚未很好地運行就已然完全奔潰。現在正在取代它們的體制幾乎不可避免的都有更好的上行溝通、更強的地方控制、更多的權力下放,並且只有在收到客戶的反饋才會制定計劃。

我認為這一方法整體上用一個短語來概括非常恰當:個人自主選擇。

對管理人員而言,重要的一點是保留“小”的優勢,從而讓個體具有多種選擇,並鼓勵他們通過購買、註冊特定的課程或通過遷移到另一個地方用腳“投票”等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偏好。

我之前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但是整個民主管理方法,無論我們稱之為Y管理理論還是開明管理理論,都具有實質參與、本地化、權力下放,以及由此所帶來的良好的顧客反饋以及對個體和基層加以控制的特點。

本期薩迦報紙上有一篇非常有趣的關於調查法在管理中應用的文章。它為我提供了非常好的例子,讓我可以對管理、政治、民主以及社會改良等從概念上進行歸納。

薩迦公司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從一開始,也就是從1948年在霍巴特學院從事食品服務開始,薩迦公司就通過對學生進行調查來獲得他們的反饋。

這種通過口述的面對面的非正式方法進行評估的傳統還在繼續,而且被擴展為了範圍更大、意識參與程度更高、更有效率的計算機系統。

03說到底,這是一種態度問題

但值得強調的關鍵一點是,說到底,這種方法是一種態度問題。權威主義的個體和組織不會詢問、傾聽或徵求誠實的反饋意見,而是習慣於告知、命令或發表聲明,不會去收集反饋、評價或評估客戶的滿意度、瞭解系統的真實運作狀況。

而民主態度,源自個體的性格和社會現實,涉及到對他人深刻的尊重。我甚至可以將這種態度描述為同情、無條件的愛或對他人的坦誠,願意甚至是渴望去傾聽。這種態度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為他人提供了做出自我選擇的機會。

因此,如果你喜歡他人,樂見他們的成長,如果你認為他們的天性可以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如果你能從他們的成長、幸福以及自我實現中體驗到真正的滿意,如果你很樂意分享他們的快樂;如果你對他們有兄弟姐妹般的情誼和共同語言,那麼你幾乎不可避免地會創造出特定的社會組織或體制。

馬斯洛逝世48週年:多少人只知需求層次論,卻不知他還是管理大師

而相比之下,權威主義的“老闆們”拒絕與“被僱傭者”、棋子以及他們所謂的下屬有任何意義上的親近感。

表達這一民主態度的另一個詞彙是“道家式尊重”。它也不是源於塑造、操縱、管理或控制他人,而是源於對他人的足夠尊重,允許和鼓勵他們肯定自己的品味、偏好和選擇。

管理中的道家式尊重還包括通過改善自我選擇的方案來對所有的反饋做出積極地回應。

04 民主的反饋機制具有積極效果

這一思想還可以從其實際後果(有效性、評估並觀察事物如何運行)來加以討論。在私營企業中,已經有了很多非常有效的反饋形式,比如損益表等。所有這些構成了一個類似於控制論的快速反饋法,它可以顯示系統的運行情況以及運行的有效性。

如果個體具備這樣的知識,就可以抵抗災難和故障。比如系統中的某個部分出現紅色警示燈,就表示出現了問題,可以馬上去這個部分查看並及時地糾正和改進。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反饋機制,系統中任何一個部分的任何一個故障都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當然這些故障也可能會自愈,但也可能會更加惡化並最終導致整個系統崩潰。

這裡還涉及到“身體智慧”這一問題,這是一種預先假定自我選擇價值的理論。我們可以引用所有生理學研究,比如對食物的偏好,也可以引用我自己關於大學生對教授學識和能力的評價研究。

例如,我發現,學生所做的評價與教授的同事所做的評價一樣準確,這一發現表明,學生的“智慧”遠比我們普遍認為的多得多。

心理學很多領域的數據都可以被綜合起來進行分析。實際上,我相信寫一篇綜合關於智慧,或缺乏智慧和個人選擇的所有數據的總結性文章,對於在社會科學和管理學領域建立人本主義倫理學是非常有價值的。

看來我的核心觀點(至少在人本主義管理或政治方面)是,一切都源自個體的性格結構,不管是民主的還是權威主義的,都是如此。

我也堅信,人本主義會使人們感到更快樂、更加滿足,能夠被他人所傾聽和理解,能夠過著積極的生活,而不是一枚無助的棋子。積極行動者的感覺完全不同於被控制、被支配和被主導等的感覺。

權威主義個體或體制會對他人產生後面那些影響,而民主的個體或體制會產生前面那些影響。

因此毫無疑問,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幾乎所有人都會選擇民主的個體、組織或社會。因為這樣做肯定能給個體帶來快樂和幸福。

從自我發展的角度來看,強者所擁有的民主、同情、愛、尊重和享受成長的態度會促使弱勢群體的成長和自我實現。換句話說,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本前提構成了開明的政治和社會變遷的基礎。

05 “大與小”各有各的好處

最後,回到整合“大與小”這一主題上來。我認為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小型的、個人的、面對面的企業、學校或社會情境中,這一問題並不會出現。只有當個體企業成功的變得越來越大的時候這些問題才會出現。

如果我們意識到“小”和客戶滿意度的優勢,並且能夠從整體上了解正在發生的情況,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到預警,並安排如何發展壯大,就像薩迦公司管理人員成功發展他們的公司一樣。

我們可以利用技術的優勢,將所有民主的、溝通性的、尊重的、愛心的、傾聽的、顧客滿意度的事情加以制度化,換句話說,保持“小”的所有好處,同時也利用“大”的好處。

馬斯洛逝世48週年:多少人只知需求層次論,卻不知他還是管理大師

例如,《坦普(Tempo) 週刊》同期刊登的幾篇文章表明,為了改善規模較小的面對面的企業憑無意識和直覺所做的事情,大眾營銷、大規模採購、勞動力分工以及聘請各種專家來加以應對具有很強的優勢。

我應該如何稱呼這種革命性的新方法呢?Y管理理論?開明管理理論?人本主義管理理論?也許後者是最有價值的術語,因為它意味著真正的尊重、喜歡和對人類更高可能性的理解。

我希望最後再補充一點。如果客戶能夠即時地表達他們的看法,包括反對、憤怒和熱忱,那麼整個反饋系統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作用。持續和即時地反饋是最理想的。

我聽說好萊塢電影公司已經在應用這一方法了,觀眾在看到屏幕上的某個特定場景時,可以按下“反饋鍵”。如果我們能夠在當前的管理中更好地模仿這種方法,我們的社會就會變得更好。

關於作者:亞伯拉罕·馬斯洛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代表作品有《動機和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人性能達到的境界》等。

本文摘自《尋找內在的自我:馬斯洛談幸福》,華章管理(ID:hzbook_gl)編輯發佈,轉載請與我們取得授權。

馬斯洛逝世48週年:多少人只知需求層次論,卻不知他還是管理大師

延伸閱讀《尋找內在的自我》

點擊文末右下角“寫留言”發表你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