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宿遷泗陽人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屬於淮陰?

天生wo麗質


說起宿遷三縣兩區也確實挺有意思,本來同屬於一個行政區,但是之間始終就沒有認同感,只要提起這個地級市,評論空間就樂開了花,當然不是說相互謾罵,這倒不至於;更多時候就好似家裡兄弟相互吵吵架,鬥鬥嘴,沒事再發發牢騷,搞得百家宴一樣,熱鬧非凡…讓人覺得真是哭笑不得!



提起地級市宿遷,二十年建市歷史,確實不算長,以前縣級宿遷與目前三縣同屬淮陰(今淮安),自家兄弟曾經平起平坐,也就是了,可是由於各種原因,宿遷一下子做了帶頭大哥,這下子其他兄弟可不樂意了,這那能行?你何德何能可以來帶領我們?打這以後就結下了樑子,造成了隔閡;心理不平衡吶…這還得了?結果就是,有事說事,沒事從不來往。你看這種狀況?呵呵,有點意思吧。說實話宿遷經濟這幾年確實有目共睹,發展較快,經濟社會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下面三縣兩區也是遍地開花,各有所長,也開天闢地的出現了全國百強縣,工業百強縣,按理說這應該是一件大好事,可是他們之間仍然還是喋喋不休,相互指責,你搶我洋河,佔我地盤…自從在你手下生活?到現在你沒幫過小弟一件事情!好事全是你的,而且還拼命搶我的資源…這哪裡像帶頭大哥的樣子?真是傷心至極!是吧?之間還是不依不饒。


談起宿遷與三縣的歸屬感,我們就不得不說文化根基,宿遷屬於北方方言語系,和睢寧,新沂,徐州一帶方言相近,文化同宗,生活習慣幾乎一樣,實屬一個區域。而沭陽方言嚴格來講與連雲港,海州一帶文化.語言相近,語種相同,屬一個地區。泗陽泗洪兩地屬於淮揚語系,人們生活習慣趨向於淮揚一帶。只因為這種實情造就宿遷與所屬三縣文化、語言不相通。中國人向來講究同宗文化,你沒有這些,民間怎麼密切交往?所以就出現了泗陽泗洪一直認為自己屬於淮安人,與淮安更加親近!這也是沒有歸屬感的原因之一。


我們常說經濟決定上層建築,這些年宿遷經濟發展蒸蒸日上,城區大面積開發建設,舉全市之力發展市區,搞得繪聲繪色,大項目,重要資源集聚市區,帶來了可人的變化!而這取得成績的同時,自然對於三縣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配置就相對較少,這樣一來,可能會導致三縣經濟社會發展就相對放緩,三地百姓又開始怨聲不絕於耳,紛紛要求要麼建市,要麼脫離宿遷,這就是網上爭執不休的熱鬧話題。

以上大概就是宿遷與所屬三縣之間關係存在的主要問題,當然了有爭論也並不可怕,這都是一家兄弟之間的內部矛盾,能夠相互理解,理智處理,仍然可以和睦相處!統籌規劃,相互兼顧,合理分配,都會相互支持!必定團結一致,攜手共進才能有更好的未來!說到底宿遷離不開三縣,三縣也同樣離不開宿遷!這是現實,也是大勢所趨!最後還是希望宿遷全市人民攜起手來,共同奮進,團結一心,化爭論為動力,一起創造宿遷的美好明天!


古亭幽月


泗陽與淮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整個宿遷市片區原本都屬於淮陰區,後來從淮陰劃分出來一個片區成立了宿遷市。原本都是一家人,泗陽人覺得自己屬於淮陰那也是正常的。



在1996年之前整個宿遷片區都屬於淮陰市,後來由於地方太大發展又受到影響,就將一部分區域劃分出來單獨成立宿遷市。在96年才真正成立宿遷市,在此之前一直屬於淮陰管理。

宿遷市由三縣兩區構成:泗陽縣,沭陽縣,泗洪縣,宿豫區及宿城區。泗陽縣到宿遷市區的距離比到淮安還遠,一部分泗陽人區市區的話會選擇去淮陰而不去宿遷市區。



宿遷原本與淮陰就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能很多宿遷人在淮陰有親戚,畢竟原本都是屬於淮陰市。淮陰市還是屬於我們宿遷人的老土地。希望未來宿遷與淮陰市能夠齊心協力,共同努力,把整體經濟搞上去,希望未來都能夠有更好的發展。


騎蝸牛追夢想


人都存在歷史認同意識,和經濟水平高低沒有太大關係。雖然是泗陽人,但潛意識裡並不覺得宿遷的歷史文化底蘊能夠吸引自己轉變觀念,這和有錢沒錢似乎扯不上關係。再加上地緣、人情、交通等關係,我覺得江蘇設立宿遷為地級市,確實有“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的嫌疑!

淮安人從來不把泗陽、泗洪、沭陽、灌南的人當外人,不過他們在淮安也不把自己當外人,淮安市區隨處都能聽到他們的聲音,而且是正宗的鄉音。本來就是一家人何來分彼此呢!

宿遷沒有拿的出手的企業,把泗陽唯一的名企洋河拿走了,所以泗陽人真心不喜歡宿遷,賣洋河灑在包裝上還要寫上原泗陽洋河灑廠,掉價不,到哪我都說泗陽,和宿遷不搭,我也不說是淮陰的,泗陽不好嗎,現在真心不錯,風景,道路,美不勝收!


愛鎮江生活


作為一個泗陽人,我覺得大家說的無非就是距離近、泗陽原本就屬於淮陰等等原因,這些都木有毛病。此外,對於年長者,淮陰是認同,是一輩子的認同,相反,對於宿遷卻實在無法認同;同時,由於區域靠近,就拿我家來說,老淮陰地區有很多親戚,時常走動走動,這也是區域位置更遠的宿遷是不能相比的;語言方面,我更願意聽淮陰話而不願意聽宿遷話因為宿遷話我聽不懂而淮陰話與我們泗陽話多少有相同之處;最後,就是非常現實的問題,淮陰經濟好於宿遷,這是自然規律,人都向往更發達地區,沒有毛病。綜合:近、親情關係、語言類似、經濟吸引!


國王的衣領


有幾方面吧,一:泗陽以前就是淮陰後被劃到獨立的宿遷市的。二:泗陽縣城到淮陰城區比到宿遷城區近二三十公里,所以很多泗陽人購物還是會選淮陰。三,宿遷的經濟沒有淮陰好,淮陰又是老城市(宿遷以前也是淮陰的一個縣),應該就是這樣的


另類的個性


泗陽過去屬淮陰管理,因此心理上適應,而現在歸宿遷管,心理不服,認為宿遷過去和泗陽同一級別,現在上下級,心理不平衡。同時泗陽曆史文化與淮陰同屬江淮文化,與宿遷不同。其實,今天的宿遷是地級市,級別不同了,要與時俱進。今天的沭陽更有這種心態。今天的宿遷與過去的宿遷內涵不同了。


無奈125387125


1996年7月19國務院【國函58號】批覆 :撤銷縣級宿遷市,設立地級宿遷市,將淮陰市的沭陽、泗陽、泗洪3個縣劃歸宿遷市管轄。

泗陽距離淮安40多公里,距離宿遷50多公里,泗陽和淮安同屬一個方言區,風俗習慣也比較接近,所以我非常能理解泗陽人為什麼那麼心向淮安!

但是換句話說,泗陽人捫心自問,如果還是在淮安的管理下,泗陽在淮安各縣區中是什麼位置,泗陽是不是一定發展的比現在好?我想真的難說!既然劃分出來都20多年了,還整天重溫舊夢實在沒意思了,淮陰幾個最窮的縣組成的地級市已經不比淮安差太多了,這是宿遷的榮耀,也是各縣區共同努力、自力更生的結果!

建立小家庭是為了拋開負擔,更快的前行,所以宿遷帶領幾個小夥伴在20多年間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城市發展成為中國百強市,都是大家一致努力的結果,希望各縣區能拋去前嫌,精誠團結,爭取有朝一日為因為是宿遷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風華西楚


記得小時候,那時候淮安還叫淮陰市,而泗陽是屬於淮陰市的!那個時候洋河酒廠也還是屬於泗陽的!在1996年之前整個宿遷片區都屬於淮陰市,後來由於地方太大發展又受到影響,就將一部分區域劃分出來單獨成立宿遷市。在1996年才真正成立宿遷市,在此之前一直屬於淮陰管理。 宿遷市由三縣兩區構成:泗陽縣,沭陽縣,泗洪縣,宿豫區及宿城區。泗陽縣到宿遷市區的距離比到淮安還遠,一部分泗陽人區市區的話會選擇去淮陰而不去宿遷市區。


就從我生活而言,一般生病了去淮安醫院,逛街去淮安,泗陽沒有的長途車也是去淮安汽車站!我感覺我們這的人對淮安還是比對宿遷有感情的!

如今被劃分出去的洋河酒廠也在泗陽設立了分廠,會帶動泗陽人民一起致富!


流動的血液哦


管你是泗陽人泗洪人還是沭陽人,在外面做了好事上新聞都是以蘇北開頭,做了壞事上新聞都是以宿遷開頭!



下相散人


1. 原先屬於老淮陰的,老一輩有感情。

2. 距離淮陰近,方便走動。

3. 語言文化相近,有親切感。

除了以上三個主要點之外,我認為還有心態放不下,下一級不叼上一級是國內常態,尤其經濟實力不相上下的地方,譬如江陰不叼無錫,丹陽不叼鎮江,泰興不叼泰州,東臺不叼鹽城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