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李鎮西:請把教育當作教育

李鎮西:請把教育當作教育

李鎮西:請把教育當作教育

我讀過這樣一段話:“當班主任的過程,就是一場和學生鬥智鬥勇的戰爭,是一場敵眾我寡、力量懸殊而且你還必須贏的持久戰。但凡班主任,一定都有一些獨門秘籍,才能把幾十個經歷不同、性格迥異的孩子治得心服口服。”

其實,我完全能夠理解希望“制服”學生的年輕班主任的心情,他們未必就真的把學生當做“敵人”,但他們在潛意識裡的確是把教育當做“軍事”、當做“戰爭”的。是的,現在的學生實在是太“複雜”、太“狡詐”,教師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恨不得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儘快把班級“擺平”、把學生“搞定”。於是,“秒殺”“一招致命”“聞風喪膽”之類的說法和做法便流行起來,一些班主任包括不少所謂的“名班主任”還頗為此洋洋得意呢!

李镇西:请把教育当作教育

什麼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因素的品質?也許有人會想到“觀念”,我們不是經常說“關鍵是轉變觀念”嗎?也許有人會想到“理念”,現在我們不是經常愛把“理念”掛在嘴上嗎?也許有人會想到“細節”,我們不是常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嗎?當然,現在許多年輕教師會想到“智慧”以及類似的表述:“絕招”“謀略”“兵法”……然而,蘇霍姆林斯基這麼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

當然,僅僅有愛還不夠。我一點都不否認這些教師中的絕大多數人是真心愛學生的,甚至還深受孩子們的喜歡。但是,愛並不是教育的一切。人們常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當然是對的,因為愛是教育的起點。但我們不能反過來說,有了愛就有了教育的一切,因為僅僅有愛還不是教育的全部。愛只是教育的情感,教育除了情感,還有思想、價值觀、人文精神。如果思想、價值觀和人文精神出了問題,再多的愛都不能成為真正的教育。我想,教師對學生的愛,一般來說,無論如何超不過這個學生父母對他的愛。可為什麼孩子的父母還是要將他送到學校來呢?可見父母還追求孩子教育中能有超越愛的東西。這“東西”是什麼呢?我理解為:作為一個人,或者準確地說,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所需要的一切現代素質——全面的知識、豐富的文化、強健的體魄、文明的行為、自由的思想、獨立的人格、豐富的情感、高貴的尊嚴、柔軟的愛心、堅強的意志、正義的情懷、民主的胸襟……這一切遠不是靠“秒殺”“秘籍”“兵法”之類所能達到的。

李镇西:请把教育当作教育

我多次說過,對班主任而言,情感、思想、智慧三者缺一不可。教育者不可能不講智慧,這裡的“智慧”就包括了技巧與方法,但技巧和方法絕不是“兵法”。教育智慧飽含著民主的思想,散發著人性的芬芳。教育有時候甚至離不開善意的“欺騙”與必要的懲罰,但即使是所謂的“欺騙”與懲罰,其出發點依然是對孩子的愛與尊重。如果說教育方法是“術”,那麼教育思想就是“道”。離開了“道”,所謂“術”的功效是有限的,有時候甚至是蒼白的。對教育來說,愛、民主、尊重、信任……永遠是最根本的“道”。只有教育之“道”,才能賦予具體的“術”以生命。而且我還要強調的是,“道”是普遍的——古今中外科學的教育理念都是相通的,而“術”是特殊的——任何有效的方法都是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事而異、因人而異的。班主任工作乃至整個教育的靈魂,首先是發自內心對學生的愛和現代民主思想,方法、技巧從來都是第二位的,而且這些方法與技巧從來都是在特定條件下才有效的,絕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什麼“萬能鑰匙”。

年輕的教育同行們,請把教育當作教育,請把孩子當作孩子!教育的對象是尚未成熟但正在走向成熟的孩子,而不是必須消滅的“敵人”。我們和孩子朝夕相處,是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成長曆程,而絕不是“一場敵眾我寡、力量懸殊而且你還必須贏”的“戰爭”。把學生當作“敵人”、把班主任工作當作“戰爭”的教育是令人憂慮的。

李镇西:请把教育当作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