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中國農業發展淺談

據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農業可分為原始農業、封建農業和現代農業。

原始農業


中國農業發展淺談


中國遠古時代,在種植業和畜牧業發生後到進入階級社會前,人類為謀取食物和其他生活資料而進行的經濟活動。這種經濟活動使人類從攫取經濟轉變為生產經濟,開創了人類積極干預自然過程的歷史。原始農業作為農業的第一個歷史形態,它的特點是:生產工具以石質和木質為主,廣泛使用砍伐工具,刀耕火種,實行撂荒耕作制,種植業、畜牧業與採集漁獵並存。據現有資料,中國原始農業早在距今8000年以前已在某些地區發生。在中原地區,它大體結束於距今4000年左右夏王朝建立之時,基本上與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相始終,後期已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封建農業


中國農業發展淺談


封建農業的發展有兩個階段,一是封建領主制農業,二是封建地主制農業。封建領主制農業的主要特點是:土地仍然屬於國家所有,並分配給封建領主來經營管理,一般將土地劃為兩類,一類由封建領主直接經營,即中國古書中所謂“公田”,仍然使用農奴集中勞動來完成生產過程;另一類再分為若干小塊,分別交給農奴分散經營,即中國古書中所謂“私田”,農奴可以在公田勞動之餘,使用個體勞動,進行私田生產,並以其產品供給個人消費。這也就是歷史上孟子所謂“井田制”。可以看出,其中仍然保留了較多的奴隸農業痕跡,它實際上只是奴隸農業向封建農業發展的早期過渡形態。 真正典型的封建農業是封建地主制農業。其最根本的特徵是個體家庭經營,即由農民一家一戶自行管理和安排生產活動,並主要依靠家庭勞動來完成生產過程。由此派生了其它基本特徵:

(1) 使用個體勞動 主要依靠家庭本身的勞動力來完成農業生產過程,這是個體家庭經營本身應有之義。

(2) 使用畜力耕作 主要是牛耕,這是因為個體經營,使用個體勞動,微觀上勞動力不足,需要以畜力補充。

(3) 使用鐵製農具 使用畜力耕作以後,需要比青銅器更堅韌的農具,以鐵犁為代表的鐵製農具便應運而生。

(4) 土地實行連年耕作 因為個體經營,土地數量有限,不得不連年耕作。

(5) 施肥 在土地連年耕作的情況下,必須施肥。由於學會了施肥,於是在農藝技術上便實現了生態平衡,良性循環,土地肥力不斷提高。

(6) 種植業與家庭舍飼畜牧業相結合 使用畜力耕作,需要家庭飼養牲畜,為了滿足連年耕作對肥料的需要,也需要飼養家畜,而種植業的副產品又可用作牲畜的飼料,這樣就促使種植業與家庭舍飼畜牧業結合到了一起。

現代農業


中國農業發展淺談


現代農業是在現代工業和現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農業。萌發於資本主義工業化時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才形成的發達農業。其主要特徵是: (1) 廣泛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由順應自然變為自覺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由憑藉傳統經驗變為依靠科學,成為科學化的農業,使其建立在植物學、動物學、化學、物理學等科學高度發展的基礎上。(2) 把工業部門生產的大量物質和能量投入到農業生產中,以換取大量農產品,成為工業化的農業。(3) 農業生產走上了區域化、專業化的道路,由自然經濟變為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成為商品化、社會化的農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