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汽車關稅下調至15% 將帶來哪些影響?

汽車關稅下調至15% 將帶來哪些影響?

5月22日,財政部宣佈,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將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將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據瞭解,這是自1986年以來我國對進口汽車關稅做出的第十次調整。

汽車關稅下調至15% 將帶來哪些影響?


豪華車競爭將更加激烈

就在政策宣佈當天,已有保時捷、寶馬、奧迪、沃爾沃、特斯拉等多個豪華品牌發聲,對中國下調汽車進口關稅表示歡迎。從各品牌發佈聲明的響應速度來看,未來豪華車市場免不了一番惡戰。

汽車關稅下調至15% 將帶來哪些影響?

德媒認為,降低進口關稅將能給德國車企帶來高達45億歐元的利潤增長。這項政策的受益者以豪華品牌為主,雖然也能有益於特斯拉、福特等美國車企,但明顯對於以德國為首的歐洲車企更有利。德國豪華品牌寶馬、戴姆勒和奧迪因為高昂的進口稅而選擇在中國本土生產汽車,關稅降低後預計德國三豪車的銷量會有明顯上升。

除雷克薩斯以外的所有一二線豪華品牌在近幾年來基本走上了國產化道路(林肯國產尚未落地),並通過國產化帶來的價格優勢保持了高速增長。整車進口關稅下調10%的政策,無疑將加劇進口車與合資車型之間的較量。但另一方面,由於零部件進口關稅的大幅下調,不少合資品牌採用的進口零部件在價格下調後,其製造成本也會隨之降低,從而產生更大的讓利空間以加大市場競爭力。可以預見的是,進口豪華車銷量增長一定程度上將引發又一輪的豪華車降價潮。


對自主品牌有何影響?

有學者認為:“降低進口關稅,還能夠對我國相關企業形成倒逼效應。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目標已有好幾年,但是不少企業仍然停留在舊有的思維模式上,一些產品明明在市場上已經少人問津,但仍在按部就班地生產,導致效率低下。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在於市場供應不均衡,導致消費者失去了消費選擇可能,如果有大量進口消費品進入,在消費者的選擇下,勢必會對落後的消費品形成擠壓作用,倒逼這類企業加大自主創新改革。”

但具體的看,中國自主品牌與絕大多數進口車都不在一個市場空間,無論是價格還是產品定位上都有著不小的差異。不得不承認,我國本土汽車品牌與進口汽車還無法構成在同一水平面上的競爭。

進口車市場份額的擴大對自主品牌銷量的影響確實微乎其微。但從另一個方面而言,進口車價格降低,有利於促進我國消費者對高端汽車品牌的購買慾望,加快消費升級。對於本土品牌而言,也會加快步伐向品牌高端化靠攏。

可以說,降低汽車關稅,短期內對自主品牌來說影響有限,長期來看關稅的降低會提升市場良性競爭的環境,讓國產汽車如上汽、廣汽、吉利、長城、長安等一線自主品牌將有望在競爭中成長為真正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整體來看,此次關稅調整對於自主品牌來說機遇大於挑戰。


對消費者短期內影響不大

伴隨進口關稅下調,業界普遍預期將利好終端消費者在選購進口車型的成本支出。中信證券預計,下調關稅後,消費者最終支付的價格將降低8%~15%,進口車消費量從目前100萬輛~120萬輛的規模,向150萬輛~200萬輛的規模邁進。

目前,一輛進口汽車要在三個環節徵稅:在進口環節,進口商向海關繳納的進口關稅、進口消費稅、進口增值稅;在零售環節,經銷商向國稅局繳納的增值稅(自用則不用考慮);在上牌環節,消費者向國稅局繳納的車輛購置稅。

以一輛報關價為30萬元4.0排量的進口車為例,關稅下降為 15%,總稅費為37.29萬元,整車價格下降8.0%。相對於原本高昂的價格,降低關稅可以有效減少進口車一部分價格。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短期內,關稅下調在零售市場的價格降幅不會太過明顯。國盛證券曾分析指出,鑑於經銷商與整車廠利益博弈,預計進口車終端價格溫和下降,而消費者最終能否直接受益,還有待車企在新車指導價上做出的具體調整。

SG-Auto綜合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