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都說伴君如伴虎,溫文儒雅的光緒帝為何令翁同龢感到恐懼?

公元1875年1月12日,紫禁城的夜異常漆黑,呼嘯的寒風中,19歲的同治帝病逝於養心殿,慈禧太后頓時失去了她唯一的兒子。

都說伴君如伴虎,溫文儒雅的光緒帝為何令翁同龢感到恐懼?

光緒與慈禧

兒子已然離去,無法挽回,可帝國不能沒有皇帝!所以,慈禧力排眾議,將4歲的醇親王之子載湉接進宮,立為新帝,由此,大清的年號變更成了光緒年。

同治的早逝,在於他的“不聽話”,為避免重蹈覆轍,慈禧對光緒的教育可謂煞費苦心。首先,她切斷了光緒與生身父母的日常聯繫,並下旨,“所有左右近侍,質宜老成質樸數人,凡年少輕挑者,概不準其服役”。從此,年幼的載湉在毫無溫情可言的深宮內苑長大,他的人生至此走上了一條畸形的道路。

都說伴君如伴虎,溫文儒雅的光緒帝為何令翁同龢感到恐懼?

光緒帝

6歲那年,在慈禧的安排下,光緒開始接受帝師翁同龢的教導。翁同龢為兩代帝師,他對光緒的影響至深,在他眼中,光緒勤勉好學,是個好學生,他們之間既是君臣關係,也有質樸的師生之情,可時間一長,翁同龢也發現光緒的性情日漸扭曲,變得令人恐懼起來。

1877年,翁同龢回鄉修墓,回來後就發現光緒沉默寡言,無心向學,連太監都說“久不聞此(讀書)聲也。”顯然,光緒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不僅如此,在翁同龢後來的日記裡,還記載了大量有關光緒帝性情轉變,變得脾氣暴躁,動輒打罵宮人的事實。

都說伴君如伴虎,溫文儒雅的光緒帝為何令翁同龢感到恐懼?

翁同龢

1883年上半年,12歲的光緒發了六次脾氣,其中一次“拍表上玻璃”,被碎片扎得“手盡血也”。沒過多久又“與中官鬧氣”,並將一名太監打得鼻青臉腫。

儘管翁同龢早已下定決心,要將光緒培養成一位“聖帝賢王”,要他效仿堯舜,勤政愛民,然而光緒忽然性情變得如此暴戾,還是令他感到不寒而慄!對此,翁同龢在日記中不無擔憂地寫道:“聖性如此,令人恐懼”

都說伴君如伴虎,溫文儒雅的光緒帝為何令翁同龢感到恐懼?

光緒與翁同龢

其實,光緒的性格變得如此扭曲,主要還是由於慈禧對他過分嚴苛的管制。

據記載,慈禧對光緒少有暖意,處處嚴厲要求,動輒訓斥罰跪。“(光緒)每日必至太后跟前請安,不命之起,不敢起,少不如意,罰令長跪。”光緒日常待遇,由此可見一斑!遙想清朝那會兒還沒“家庭暴力”這個概念,若有,對光緒來說,“親爸爸”慈禧,當為精神與肉體的雙重加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