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得罪了慈禧和光緒,雖然學問書法都很高,但做事情確實有缺陷

徒弟是光緒,師傅是翁同龢,光緒炒了翁同龢的魷魚,這件事可稱晚清一大懸案。這件事得從維新變法說起。翁同龢對推動維新變法是有功勞的,但變法卻拿他祭了旗。

起初,翁同龢對康的變法主張極為讚賞。他放下了一品大員的架子,親自去拜訪康有為,交流思想,並利用自己是皇帝師傅的地位,把康有為的著作給光緒看,培植光緒的變法思想。另一方面,他對康有為等人的變法活動積極支持。他支持康有為等維新派在北京辦“強學會”,還在光緒和康之間不斷穿針引線,才使百日維新有可能出現。

同時得罪了慈禧和光緒,雖然學問書法都很高,但做事情確實有缺陷

當然,作為領導人,如果他能指明正確的方向並且任用合適的人,採取有策略的步驟,就算對具體事物不甚瞭解也沒多大關係。可惜的是翁同龢指不出正確的方向,他無法指明維新和洋務的區別,這讓洋務派很不以為然,認為維新不過是洋務運動的翻版,沒什麼稀奇的;他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只好任用康有為這個性格缺陷更大的人;他毫無章法,沒有任何策略可言。這一切都導致了他必然的失敗。更要命的是此時他竟然同時得罪了慈禧和光緒這兩大主子,沒辦法,只好讓他回家吃老米去了。

同時得罪了慈禧和光緒,雖然學問書法都很高,但做事情確實有缺陷

清初以來,清朝皇帝會見外國使節的禮儀一直是重大爭論點,雖不斷改進,但始終沒有將“洋人”平等相待。光緒皇帝久有進一步改革的願望,但屢屢遭到翁同龢的反對。1898年春,光緒皇帝批准外國使臣的車馬可以直入禁門,但翁同龢反對。6月初,光緒皇帝擬在乾清宮接見外國使臣,翁同龢再次反對。12日,光緒皇帝重申此意,遭到翁的又一次反對,因而“頗被詰責”。從翁自己記下的這短短四個字,不難想見當年君臣互相辯駁以及光緒皇帝動怒的情況。

同時得罪了慈禧和光緒,雖然學問書法都很高,但做事情確實有缺陷

張蔭桓與康有為同鄉,長期在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任職,又曾出使美、日、秘三國,見識開通,支持維新,是光緒皇帝企圖重用的人物之一。5月17日,徐桐參劾張蔭桓“居心鄙險,唯利是圖”。同月末,王鵬運繼續參劾翁同龢與張蔭桓,“奸庸誤國,狼狽相依”。但光緒皇帝不為所動,他一面表示要將張“交部議處”,一面要翁同龢“推重力保”,意在為重用張蔭桓掃除障礙。不料翁同龢很倔強,就是不肯推薦張蔭桓,以致和光緒皇帝長時間頂撞,“臣據理力陳,不敢阿附也。語特長,不悉記。”從這短短的幾句話中也不難想象翁頂撞光緒皇帝的激烈程度。

同時得罪了慈禧和光緒,雖然學問書法都很高,但做事情確實有缺陷

翁同龢與光緒皇帝的衝突非僅上述數事。膠州灣事件後,二人之間即衝突不斷。年輕氣盛的光緒皇帝不可能事事忍耐,長久忍耐。頒佈《明定國是詔》後,光緒皇帝急於任用新人,迅速推行變法,卻一再受到翁同龢的阻撓和反對。這樣,儘管翁同龢與光緒之間有多年的“師生之誼”,甚至有過“情同父子”的經歷,然而在翁同龢一次又一次的頂撞之後,他已被光緒皇帝視為維新變法的障礙,其被“開缺”的命運就是必然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