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媒體報道|你還沒學會“斷舍離”?她們已經把整理術當做新事業

最近,中國第一個創新人群故事平臺“中國三明治”出版新書《生活不在別處》。其中,有一篇2016年5月報道第1整理術的文章,被收入其中。

今天,讓我們回首這篇2年前由中國三明治記者萬千撰寫的報道,瞭解中國整理術發展的源頭吧。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2017年11月 中信出版社 出版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可在第1整理術小鋪一鍵購買。

在生活節奏快速的城市裡,做早餐是一件非常奢侈的確幸,有時候手忙腳亂地在廚房忙活一圈,不僅浪費了早晨的時間,也很容易敗壞一天的好心情。然而,曾旅居日本十年、現在是一名5歲孩子媽媽的閆妍有個雷打不動的習慣,每天早上都會為家人做早餐。

在她的廚房裡,每件物品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無論是頻繁使用的油鹽醬醋的瓶子,還是偶爾使用的為孩子做飯糰的動物模具。她會準確而利落地將各件廚房用品從原本的位置上拿出來,用完之後,立即物歸原位。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遵循整理和收納法則為閆妍一整天好心情開了個好頭,彷彿在整理和收納的背後有某種神奇的魔法存在。

“明晰的收納整理法則提高了物品的使用效率和時間效率,我可以很快找到每樣餐具的位置,不會浪費早上的黃金時間。在享用完一頓幸福的早餐後,我可以感覺我和我的家人的精氣神都有所提升,而且這種做事有效率的自信會帶進接下來一天的工作或學習當中。”

喜歡保持低調的閆妍在某個知識技能分享平臺上面的簡介是整理收納諮詢師、收納空間規劃師。在她的工作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是需要和客戶對談,在瞭解客戶的實際情況,提供整理與收納的諮詢服務。當你和閆妍對交流的時候,你會發現她是種神采奕奕,似乎時刻都有和你對話的熱情,而腦後束得高高的馬尾也顯得整個人乾淨利落。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收納整理師閆妍和《斷舍離》作者山下英子合照

對於更多人而言,關於整理與收納所能想到的最文藝和艱澀的詞語就是那句不明覺厲的“斷舍離”。

但是,究竟斷什麼,舍什麼,離什麼,很多人並不清楚。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我“近麻理”了我的家

整理與收納的概念起源於日本,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中國女性開始討論著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的整理術”,也嘗試將日本的整理、收納概念運用到自己的生活,甚至是工作中來。

最早在中國形成大規模傳播,並累積了許多理念追隨者的整理與收納術是山下英子提出的“斷舍離”。在2013年,看上去親切,溫柔,散發著主婦氣質的山下英子的著作《斷舍離》的版權引進自中國之後,她所倡導的一種積極做減法的生活方式受到了許多中國粉絲的追捧。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第1整理術”(微信號:diyizhenglishu)出品人的一朵看完過市面上幾乎所有整理書,這是她擁有的《斷舍離》書籍

而在短短一年之後,另一位外形嬌小柔美的日本女生,近藤麻理惠,因為一本《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而迅速走紅,幾乎坐上了收納整理界的“教主”寶座。

30歲的近藤麻理惠因為“特別會整理家務”而入選美國《時代》雜誌公佈的“2015年全球最具影響力的100人,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等政壇領袖、商界鉅子並列上榜。

比起斷舍離帶些禪宗和修行哲學的思想而言,而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法則似乎更好傳達一些,她說“一生只需要有一次整理”。

微信大號“第1整理術”出品人、收納愛好者一朵以自己轉變的經歷現身說法。她說她以前生活也過得比較隨性自由。因為工作關係,每次回到家都覺得很累,會隨手把衣服扔在床上或椅子上。於是在她的房間中永遠都有一座衣服山。如果人在床上睡覺,那麼那座一堆山一樣的衣服就堆在旁邊的椅子上。如果人在椅子上看電腦,那麼那堆山一樣的衣服就堆在床上。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在接觸到山下英子的《斷舍離》理論之後,一朵逐漸開始留意收納整理這件事,用斷舍離的標準篩選自己的物品,去除自己不必要的物品。

2013年的某天夜晚,一朵第一次讀完《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讀完之後,真的有種心潮澎湃的感覺,當機立斷從晚上七八點開始整理房間到凌晨兩點多。之後就一直遵從物品擺放的原則,自己的空間再也沒有復亂過。”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一朵的衣櫃根據“斷舍離”的原則:

封閉空間裡,東西只能放“七”成滿

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是按一定物品分類和順序,將家中同一類物品集中在一起。每一件都拿在手裡,根據物品是否讓自己“怦然心動”來決定物品的去留。最終的理想情況中,家中只留下讓自己怦然心動的物品。

而且近藤在書中詳細地介紹了各類衣物的摺疊方法,可以說,即使是之前完全對整理、收納不感興趣的人在看了她的書籍之後,也能夠直接實踐她的整理、收納法則,得其門而入。

所以不光是在亞洲地區,在歐美國家,近藤麻理惠也成了一種非常獨特的現象。2016年英國《每日郵報》特約撰稿人漢娜·貝茨在她的報道中曾經寫到“在過去的幾個星期,我認識的女性朋友,都會在網上Po出她們家的垃圾山,然後炫耀說:我‘近麻理’了我的家。”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近藤麻理慧和英國撰稿人漢娜·貝茨

當然,在業內並不只有斷舍離和怦然心動兩個流派,還有許多骨灰級整理、收納達人提出自己的主張。比如說最近大熱的日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的故事原型是另一大流派“空空如也”代表人物,緩莉舞。而緩莉舞的整理術更極致地追求一種收納、整理之後給居住環境帶來的結果——家中空無一物。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但是無論怎麼說,這些日本收納、整理達人們的主張將一件原本中國人以為只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家務”事的行為上升到一個生活觀以及精神層面的事情。懂得如何整理、收納似乎暗示了一個人的生活品味已經脫離了蕪雜與低級,進入到精神追求的階段。這和正在進行消費升級和生活品味建設的中國中產階級所追求互相應和。

雖然,山下英子和近藤麻理惠的整理收納學說是許多中國整理收納愛好者和達人們最早的入門教材。但是在真正的生活實踐中,還是遇到了不少“本土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

因為日本在房屋結構,家庭成員關係,收納產品標準化程度上和中國目前收納、整理界的現況對比,存在著很多差別。因而很多中國的收納整理師在吸收了日本收納整理大師的理論之後,還需要在更多的中國的實際案例中,不斷總結更適合中國人的收納、整理法則,其中已經開始在業內小有名氣的中國收納整理術有韓藝恩的“空氣動能整理法”,朱佳亮的“輕質生活”等。

整理收納諮詢師閆妍對這點感觸也很深,她以玄關為例,說道“在日本,玄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中國的風水學中,玄關就是可有可無的地方。因此很多房屋都是弱化玄關的設計的。因此我在給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的時候,需要把玄關的功能結合或延伸至臨近空間中。這種設計改變就非常地中國化。”

入門者的疑惑:收納後會反彈嗎?

在非收納入門者的眼中看起來,掌握系統而全面的收納知識似乎是一件門檻特別高的事情。在好幾年前,收納整理還是與“室內設計”相關的空間儲存方法論,在假想中,每天都和好多平面設計圖紙打交道。

很多人還擔心,突然一時興起,將家裡打掃整理了個底朝天的衝動過後,沒過幾天,家裡又恢復到之前雜亂的狀態。當看到收納達人家裡沒有擺放任何雜物的檯面或者井然整潔得如同一個假象的衣櫃,又會給他們貼上一個“強迫症”或者是“處女座”的標籤,感覺混亂才是生活的常態。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整理前和整理後的對比圖

在閆妍看來,學會正確的整理收納方法後,生活的驚喜改變是超出預期的。“在我服務過的每一個國內案例中都可以看到這種改變。比如我曾經為兩位年輕的設計師夫妻做完諮詢後,家裡的長輩看到他們居住環境的大改變,感嘆說‘你們終於離開狗窩,過上了正常人的生活了。’”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案例是給一個三代同堂的家庭做諮詢。最初女主人與媽媽相處得很不愉快,長輩們很排斥外人來整理自己的家,認為‘自己家怎麼需要外人來整理?這還像話嗎?’。隨後我多次上門進行諮詢服務,隨著全家人觀察到家庭環境的實際改變,她媽媽的態度也變了。女主人和我反饋說她媽媽竟然願意和她一起去逛家居店,而且還會積極地參與到規劃當中。當諮詢服務結束的時候,最難忘老人說過的一句話‘我沒想到生活還可以這樣過’。”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對閆妍自己來說,成為一名“整理收納諮詢師”是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她的母親是位很愛整潔的人,使得她始終對物品和居住環境的整潔度有著自己的要求。在日本工作期間,日本公司的5s管理制度以及各類物品管理規劃都帶給她許多潛移默化的影響。於是她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對於整理、收納的理解應用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閆妍家的裝修都是她自己親自參與,親力親為設計的。幾乎每位朋友來她的家裡參觀的時候,都驚訝於房屋中“教科書般”的整理,收納的規劃系統,彷彿在參觀“樣板房”似的。而閆妍也會在朋友詢問的時候,大方分享自己的收納心得和巧思,幫朋友做收納空間規劃。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特別擅長收納整理的閆妍被她的同事們稱為“大管家”

受到朋友的好評和宣傳後,來找閆妍諮詢的“陌生”朋友越來越多。她的包裡永遠放著捲尺,隨時取用。而她也經過慎重考慮,將整理、收納從”人生整理術“變成自己的職業。現在閆妍是“CHOOCI收納專家”團隊的“大管家”,目前她的團隊為企業和個人客戶提供空間規劃和物品整理收納諮詢服務。

就整理收納所帶來的人生魔法,第1整理術的創始人一朵也舉了一個她自己的例子“自己以前是做記者的,出差特別多。打包的狀態特別亂,看到朋友行李箱裡面衣服,襪子都收拾得特別好,會很羨慕。我覺得我永遠做不到,但是我學會收納之後,發現自己也可以成為別人羨慕的對象。”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一朵將自己隨身包的數量縮減為五個,

日常通勤或外出旅行都靠它們

除了給個人生活,職業發展,家庭生活帶來的積極影響之後,整理與收納魔法還會波及影響到一個人的感情觀。一朵說:“自己之前的生活過得比較混沌隨性。之所以想要學習收納整理體系,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希望自己能以更好的判斷力,更好的生活來迎接另一半。”

當收納成為一種產業

2016年五一假期期間,第1整理術微信群的管理員寧寧細心地發現有一條豆腐塊大小的新聞,被不同網友反覆“扔”進群裡三次。每次都還引發了一波群友們的新討論。

那條新聞來自國內知名的門戶網站,標題雲“成都90後美女為懶人整理衣櫃,月入近萬”。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為懶人整理房間的新聞主角小鄧(圖片源自網絡)

其實,雖然以閆妍為代表之一的整理收納諮詢師們在國內已經為數不少,但是大眾對於整理收納的認知一直處於非常模糊的階段。

一朵介紹,第1整理術的微信群中,成員一般粗略地分為整理師、收納愛好者、粉絲。而在行業沒有統一的大標準情況下,如何去判斷一個人的收納、整理能力是否能夠成為整理師,一朵給出的答案是:“依據這個人是否曾經做過5次以上的收費收納、整理諮詢服務。”

閆妍加入的“CHOOCI收納專家”公司CEO雷暢舉了一個很生動的例子,“就拿十年前月嫂這個職業和現在育兒員這個職業的區別來說,一個規範化的標準不可能是你說你帶過五個孩子你就能稱為育兒員了。”

已經取得日本House Keeping協會頒發整理收納諮詢師認證的閆妍說“國內關於整理師的鑑定標準還不明晰,這個鑑定標準的制定是需要整個行業一起推動發展的。”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日本整理收納師2級證書(圖片源自網絡)

另外,在普通粉絲和整理、收納達人交流的時候,有時候整理和收納這兩個基礎的概念也會有混淆,引發許多不愉快。

有一部分達人自稱為整理師,一部分達人自稱為收納師,而且雙方都認為自己所選擇的詞語包括了更高級的涵義。整理師們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不光是物品的收納擺放,更是一種身心靈整理術。而收納師們則認為整理更多是一種體力活,而收納則是為了提高生活效率,而針對目前生活方案的優化所提出的具有全局觀和整體性的規劃。因此如果錯叫了“整理師”為“收納師”,對方會感覺自己的工作內容被輕視了,而產生被冒犯的感覺,反之亦然。

被同行評價說“很低調”閆妍並不為哪種流派站臺。但是她說就她目前的觀察而言,“很多中國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並沒有完全達到一種空間有效利用的狀態,更別提做到真正的斷舍離了。當大部分中國人還無法真正實現斷舍離,能夠去摒棄物慾,整理身心,那麼如何安置好所擁有的物品,達到能夠在日後的使用中更快速方便地拿到物品,而且能夠方便於用後歸位,合理的規劃會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或許,在這種情況下,先做到“收納”會更應景些。

不過即使行業標準還沒有完全確定,清晰的情況下,甚至說職業市場都還不穩定的情況,這群算是中國整理、收納領域先行者的達人們的工作量已經不少了。

閆妍將自己今年某月的工作做了一次簡單的數據總結:為個人客戶上門診斷及整理收納服務5次,完成家裝二次改造規劃案例2個,手畫儲物空間立面圖約44.2平方米,遠程指導家裝案例1個,陪逛宜家,尼達利等家居店3次,某寶購物累計時間約10個小時。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閆妍在為客戶做上門服務時的工作照

雷暢認為目前在中國收納、整理行業的市場仍然屬於藍海,“據我瞭解,目前每個整理工作室的檔期都是排到爆滿,但是彼此之間的競爭還無從談起,因為行業規則尚未制定。”

日本,作為目前整理收納行業發展得較為成熟的國家,有兩個制定了整理收納師考核標準的協會。一個是非盈利組織,房屋整潔協會(House Keeping),一個則是近藤麻理惠的學員和粉絲們組織成立的“怦然心動整理協會”。協會往往會通過定期舉辦整理、收納的課程和講座來吸引更多同好者的加入,並逐漸完善這個新興行業的產業鏈。

“怦然心動整理協會”的講座並不僅僅是在日本受到熱捧。在今年5月7號、8號,近藤麻理惠的大弟子安藤貢來中國辦講座,500人的大場,每個人的門票可以售賣到高達680元,幾乎可以比上big bang演唱會的門票了。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安藤貢在中國的活動宣傳(圖片源自網絡)

一朵最早運營的“第1整理術”這個平臺的初心也是希望能夠像“怦然心動整理協會”看齊,能夠藉由社群影響力的不斷壯大,也能夠成為一個整理收納行業內專業的協會,為行業制定標準。

從商業的角度而言,整理、收納領域還是一片藍海。諮詢服務,課程,講座,收納產品甚至是IP都極有可能是這個行業的聚寶盆。以日本收納師緩莉舞為原型拍攝的電視劇《我的家裡空無一物》就廣受歡迎。

一些消極的想象也會出現在部分目前已經踏入這條行業河流中的人的腦海中:或許十年,二十年後,整理、收納的技巧被證明是可以普及教育的,那麼這個行業的潛在商業價值就會大大降低。所以,現在反而是加速發展的好時機。

“落在最根本來講,整理、收納都是為了讓人生活得舒服,簡單點,在相應的時間、地點找到你想要的東西。” 雷暢笑道,“但現在大多數中國家庭還達不到。”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一朵說

本文撰寫於2年前。回看這篇文章,一朵還能清晰記得當初接受記者萬千採訪時的場景。文章中的述評和故事描繪,在現在來看,有很多令人回味的地方。

2年中,中國整理業以驚人速度發展,大有趕超日本之勢。一朵曾在2018年接受《China Daily》採訪中吐露自己對這個行業的看法。感興趣的朋友可點擊查看《中國人更深遠的整理術,已被全世界看到!》。

謝謝所有幫助、愛護、報道第1整理術平臺的朋友們。我們一起書寫著中國整理術發展史。祝願大家都可以在紛繁複雜的世界中,不忘初心:理家理心,迎接內外有序的美好生活。

中國三明治創始人李梓新送祝福:內心有序。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超級暢銷書作家、《臺灣那些年》作者廖信忠送祝福:一起來學整理。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想系統學習整理,掌握收納門道,歡迎點擊下圖,查看第1整理術首個線下講座《整理收納達人》報道。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本期圖文由中國三明治授權刊登。如需轉載,請聯絡小助手核桃妹妹(ID:hetaomeimei002),獲取授權。歡迎各位轉發到朋友圈。

媒體報道|你還沒學會“斷舍離”?她們已經把整理術當做新事業你可能還想讀

⭐️ 直接點擊上述標題可直接查看 ⭐️

▼ 點擊閱讀原文,逛逛第1整理術小鋪,一鍵購買《生活不在別處》

媒体报道|你还没学会“断舍离”?她们已经把整理术当做新事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