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俄罗斯为什么没有继续研发苏-37战斗机?

爱情阳光


苏-37不过是当年苏霍伊公司为骗钱搞得无节操编号大战而弄出来的玩意,其本质不过是T-10M改进项目上的一个验证机,验证TVC矢量。

苏霍伊公司无节操的编号海战术

要提醒的是,在前苏联和俄罗斯国防部核发的装备编号里面,是只核发到苏-30为止的。苏-30以后的编号都是苏霍伊公司内部给的编号,为了争取海外订单,把一系列在研的项目和规划,统统打上编号,推向市场,骗订单骗银子,连苏联时期给的前掠翼验证机试验都打上苏-47编号。

即使是现在俄罗斯军队内部,苏-33还是苏-27K,苏-34/苏-32鸭嘴兽的编号还是苏-27IB,现在的苏-35S(苏-35BM的自用型号)还是苏-27SM3。

苏-37不过是T-10M项目上的一个技术验证机

苏-27平台是个非常优秀的空中作战平台,但是由于技术局限性,苏-27还留有相当的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就是超音速陷阱,其抬头力矩过大,在低空超音速飞行的时候,机首受到过高升力,容易引发金属疲劳甚至断裂。而为平衡过高抬头力矩,水平尾翼压力过大,进一步恶化了其滚转性能。

针对这些缺陷进行改进的升级计划T-10M计划,在苏联解体前就可以在进行,该升级项目最主要是安装小鸭翼,用小鸭翼来控制平衡机首升力,并且改善升力。再加上航电技术,数字化飞控完善等一系列举措。T-10M项目可以说是进展比较完善的,整个T-10M一共制造了9架原型机进行试飞,到后续又制造了2架原型机,2架静力试验机,以及9架预生产型飞机和3架生产型飞机。俄罗斯对其编号为苏-27M,苏霍伊公司嫌不够霸气,打着苏-35的编号进行骗银子,也就是军迷所说的老苏-35,其目的是让客户误认为这是种全新的战机,而不仅仅只是苏-27的一个改进型。

而苏-37是T-10M项目上的第11架原型机(编号T10M-11)改装的技术验证机,其主要目的在于验证带矢量喷口的AL-31FP发动机,并修改了其飞行控制系统和驾驶舱系统。该机在1996年进行首飞,1998年英国范罗堡国际航展上向全世界的航空界人士作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表演,最终在2002年坠毁。

T-10M项目终结于苏-30MKI系列

给一架技术验证机一个新编号,可以说是毫无节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1996年年末,正是印度与俄罗斯签订苏-30MKI合同的时间。在印度苏-30MKI身上,苏-35和苏-37身上的三翼面布局、数字化飞控、改进的豹式PESA雷达、TVC矢量喷口的AL-31FP发动机以及法国产的座舱航电系统全部得到应用。实际上,苏-37已经成功的完成了历史使命,骗到了海外订单和银子,只不过换了马甲,单座改双座,成为了苏-30MKI。

印度购买了200多架苏-30MKI,救活了伊尔库兹克工厂,苏-30MKI系列后续,改进航电,成为出口马来西亚的苏-30MKM,之后将法国航电更换为俄罗斯自产,成为现在的苏-30SM,至此T-10M线路完结。

现在的苏-35BM属于T-10BM项目

现在的苏-35BM,属于俄罗斯自身对新式战斗机的需要,提出的改进型计划,项目为T-10BM,这个项目是充分吸收了T-10M以及共青城工厂的对苏-27SM、苏-27SKM以及苏-30MKK等项目上的机体强化结构。再加上准备在T-50/苏-57身上开展的技术练手,而进行的项目,T-10BM实际上更倾向于上面两个苏-30线路上的发展河流。

实际上对于苏霍伊来说,从随便一个技术验证机就给个新的编号,到一个全新改进升级项目也就使用修改的编号,也是个捡回节操的过程。


五岳掩赤城


苏-37只是一架技术验证机,是以第11架苏-27M(后来改称苏-35,三翼面,与现在的苏-35不是一回事)改装而来,内部编号T10M-11。实际上,苏-27M/苏-35是为了验证三翼面的气动效能而研发的,而苏-37则是在三翼面的苏-35基础上进一步验证矢量发动机技术,其采用的是2台由“乌法发动机制造联合公司”(UMPO)生产的AL-37FU矢量发动机。外界曾认为这是一种全向矢量发动机,其实AL-37FU是在AL-31F基础上增加了推力(单台加力推力达到了145千牛),并采用了AL-100二维矢量喷管而成。只不过AL-100的喷管截面是圆形,而不是像F-22A所用的F119-PW-100发动机那样的矩形,所以让外界产生了全向矢量喷管的错觉。AL-100矢量喷管的偏转角度是俯仰方向±15°,2台发动机的矢量喷管可以实现差动。为了试验AL-37FU矢量发动机,苏-37还对飞控系统的软件进行了重新编写。

得益于发动机推力的增加,苏-37具有很高的推重比,而矢量喷管的应用,再加上苏-37不带任何外挂,所以在1998年9月2日于英国范堡罗航展上首次亮相时表现出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的超机动动作,例如尾冲、钟形机动、圆周机动等,令现场观众目瞪口呆。

不过,苏-37除了矢量发动机是亮点之外,并无特多的特殊之处,三翼面除了苏-27M/35之外,苏-30MKI、苏-33等也都采用,矢量发动机也在苏-30MKI、苏-27SM上面得到应用。这样一来,继续发展苏-37就没有什么必要。(S)


联合防务


首先我们可以要弄清苏联或者说俄罗斯空军的意图。


SU27是一款非常优秀的战机。这个优秀只能说相对于SU27出生的时候。很快F15C就出现了。SU27并没有像苏联军方期待的那样弥补双方的天空的计量差距。SU27有着很多的问题,比如SU27最初的雷达很重而性能非常一般。又比如SU27的结构并不优秀。飞行控制系统也乏善可陈。

SU35和SU37其实是SU27后续发展的两种不同思路。不过目前开来这两种发展思路最后也是殊途同归。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SU35是SU27优化机体结构以及气动性能的深度改进路线。而SU37则是SU27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最大放宽不稳定度和增加矢量的产物。

SU35在初期的一段时间是有鸭翼的。而之后随着飞控以及航电系统等技术的逐渐成熟到SU35BM这个时期已经有了现在SU35的样子。随后SU35在各个子系统变得完善之后开始进入俄军序列。

而SU37则是在机动性和灵活性的道路上彻底走火入魔。SU27本身的飞控并不优秀。而SU37则是为了将SU27能够最大限度的机动性产生的路线。由于在当时雷达以及预警机等等装备和体系的技术开始变得更加成熟,而SU37采用的矢量发动机寿命短得可怜。加上自身飞控和航电设备的可控性让人难以忍受。最后俄罗斯军方在2002年最后一架SU37坠毁后彻底终止SU37路线的研制。不过SU37积累的很多技术应该都用在了现在的SU35身上。

不过有一种说法是SU37当时的演出确实很秀。让印度人一时间激动不已。SU37和当年类似于概念机的SU47让印度人恨不得把钱包硬塞给俄罗斯来换取那能在空中跳芭蕾的战机。也有很多人认为SU37也是一个钓鱼计划由于不多得原型机坠毁导致钓鱼不现实最终放弃了该计划。

当然,现在看来可能有一部分确实是为了钓鱼。不过当时技术不足以支撑SU37那样的雄心壮志以及作战方式的改变可能才是SU37最终落幕的主要原因。


区域拒止


苏-37又叫金雕,是俄罗斯的一种验证机。我记得两千年左右看到这个飞机简直惊艳,简洁外形前掠翼。后来没继续发展,我感觉应该是前掠翼飞机的固有缺陷,主要是翼根承受的力拒太大现有材料还不能满足。但是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前掠翼飞机或许还是有前途的。


用户69509999770


su37又名金雕,后来改称47,由于苏联解体,资金缺乏,人员外流,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继续研发前略翼战斗机,在强大导弹支撑下,该国上层不投入研发,继续使用现有战斗体系,新成立的俄罗斯到现在依然没有足够的力量投入研发,所以只能把资源投入有限的主流隐身战斗机上,而前略翼的机动性能巨大优势 并不吸引俄美两国研发,美国也搞过前略翼的战斗机,两国都将资源投入像信息技术方向,机动性,两国都在满足以吃老本,不愿再花巨大资源重新研发前略翼飞机 所以不只是俄国,美国也没有继续研发前略翼战斗机


火凤凰76676046


研发了啊 就是现在的完全版苏35 当年起个37的名字一方面是混淆西方研判 最主要是广告噱头。老35原型机从501号逐步试验新技术 编号往后顺排到510 然后一转变成711号换装矢量发动机就变为苏37 其实区别仅此而已 技术未成熟情况下都带有鸭翼 至于航电能力估计还在设计图上

真正达到当年设计指标 满足俄军需求的35就是现在解放军也购入的苏35 苏37纯粹是表演机 用来打广告吸睛的

至于37坠毁 貌似不确定 愿闻其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