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给新年增味——简说中山贺年美食

腊月接近尾声,忙碌的一年即将画上休止符,街头巷尾可见喜庆的布置,各式各样的春联、红红火火的灯笼装点着城乡,浓浓的年味在提醒人们,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农历新年将至。

而“民以食为天”,新春佳节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贺年美食助兴,家人团聚、亲友拜年之时,每家每户都会拿出贺年美食,与亲朋好友共享美味,传递幸福。中山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许多有中山特色的贺年传统美食久经岁月考验,深获中山人的喜爱,传承至今

给新年增味——简说中山贺年美食

中山贺年美食(图源:网络)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

每到春节,各户人家都会备好各种各样的年货吃食,而煎堆作为应节里较大件、显眼的一种美食,人们总能从成堆的美食中一眼找寻到它的身影。煎堆又叫麻团、珍袋,在广东一般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唐代的王梵志曾有诗赞曰:“贪他油煎追,爱若波罗蜜。”可见煎堆来由已久,是“大龄”贺年美食。

中山各地风俗文化不同,衍生出了不同种类的煎堆,包括石岐煎堆、沙溪煎堆、水乡煎堆等。石岐煎堆大小与拳头相仿,但馅料丰富,保留民风民俗的同时,也与城市简约的生活风格相契合。沙溪煎堆里基本没有馅料,后发展成足球大小,特色在于薄薄脆脆的煎堆皮。水乡煎堆即爆谷煎堆,传承于佛山九江煎堆,里面塞满了爆谷馅,很有嚼劲。

给新年增味——简说中山贺年美食

2012年4月15日,珊洲村村民包煎堆的开心场面。(中山市档案馆藏)

我印象里的煎堆,是由大伯掌勺制作的。过年前,大伯会在客厅用砖块围砌起一个小灶,小灶上架一口大锅,里面盛满金黄的油,待油烧至滚烫,则把用糯米粉搓好、内里装有花生和椰丝的大粉团放到锅中,不停滚动按压,炸至膨大、外表金黄。炸煎堆需要多人协助,其由白糯松嫩变至金黄松脆、慢慢发大的过程也十分有趣,常吸引孩子们围坐在一旁观看。但由于工序与费油太多,现今过年的煎堆大多从市场采购,油炸煎堆迸发的香味,以及锅旁的人声鼎沸,已成为幼时新年的一份珍贵回忆。

金黄钱圈,财源滚滚

有这样一种年货吃食,外形与铜钱币相似,色泽金黄,香酥松脆,它就是——金钱圈,是最具中山特色的贺年美食之一。金钱圈出自沙溪镇,个头不大,外圆内方,皮薄松脆,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金钱圈的用料不多,原材料只需糯米粉、鸡蛋、白砂糖、水以及油即可,制作方法虽简单但却十分需要技巧,首先把原材料搅拌成细腻的粉浆,然后把金钱形状的模具往粉浆里一蘸一提,白色的粉浆就贴挂在模具壁上。随后浸入油锅,数分钟后,待白色米浆转为金黄色,马上提起模具一抖,使金钱圈脱落在沸腾的油面上。给它翻个身,即起酥皮,最后捞起、沥油,放凉即可入口。沙溪传统的金钱圈味甜,若要制成咸味的金钱圈,在原材料中再加一味南乳即可。

给新年增味——简说中山贺年美食

金钱圈(图源:网络)

金钱圈因过于松脆易碎,稍微碰撞都会导致破损,一般仅在当地市场销售,远销则受到限制。但金钱圈口感酥脆,独特的外形更是寓意“财运满满”,吸引了不少周边地区的人专程到沙溪当地采购,其中也包括一些定居港澳的中山人。一枚小小的金钱圈,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方法,虽没有机械化生产便捷,却保留了“家”的感觉,在家人团聚的新年时分,给人以温暖、熟悉的味道。

油角弯弯,家财百万

油角又称角仔、酥角,是广东地区有名的传统年食,取“起镬”的意头,意在祈求来年日子像油镬一样红红火火、家肥屋润。油角形状与旧时的“荷包(即钱包)”相似,里面装有芝麻、砂糖、椰丝、花生等,取钱包饱胀的好兆头。一般在新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开油镬,炸油角,炸好后保存起来,待家里有客人到访时,就拿出来招待。

油角意头好,用料价格低,制作也方便,且易保存,许多人家庭都会自己制作。备好面皮,内里塞满椰丝、炒花生碎、芝麻等香实果,再加入砂糖,两边捏合成半圆荷包状,并捏出精致的链状花边。待锅里的油煮热后,放入包好的油角,炸至金黄捞出即可。

给新年增味——简说中山贺年美食

油角(图源:网络)

油角口感酥脆香甜,一口咬下去皆是满满馅料。旧时过年,许多小孩子衣服口袋里都装有一两个油角,玩耍之余不忘掏出来解馋。口袋里的油角虽不是多么名贵难得的美食,却是陪伴一代又一代中山人辞旧迎新的“老伙伴”,给人以口袋里“沉甸甸”的亲切感。

“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随着社会飞速发展,传统民俗文化也在不断更新,年轻一代的中山人更青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零食,对传统贺年美食的兴趣减弱。其实煎堆、金钱圈和油角象征着丰收富足,饱含中山人对阖家团圆的希冀,是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寄寓。这些简单的贺年美食,守着中山人勤劳进取的精神,辞旧迎新之际,我们不妨亲手制作一款简单美味的中山贺年美食,与亲朋好友品尝记忆里的年食,给新年増味。


复审:梁凤梅

终审:陈 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