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3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明略最优”,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但同样也曾犯下不少错误。这些错误有大有小,造成的损害也有深有浅。以下五个错误,对曹操的影响尤其重大。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1、杀害吕伯奢一家,实锤奸雄

董卓掌控东汉朝政后,曹操不愿与其同流合污,逃归故乡,路过吕伯奢家。吕伯奢是曹家的故人,因此,曹操来到,吕伯奢本人虽然不在,但他的五个儿子还是很热情、很客气地招待曹操。

然而,吕伯奢儿子们的殷勤招待,反而引起了曹操的怀疑。他认为,他们之所以对自己如此殷勤,可能是想对自己不利。于是,曹操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一家八口人,然后连夜逃窜。

曹操在仅仅只是“怀疑”的情况下杀害故人吕伯奢一家,已经是大错。如果他知道误杀之后,能承认错误,诚恳道歉,世人或许还能原谅他的过错。

令人无法接受的是,当曹操发现自己错杀吕伯奢一家之后,竟然没有任何悔意,反而还强词夺理,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奸雄嘴脸暴露无遗。

曹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实在是大错特错,从而自己给自己实锤“奸雄”的历史骂名,对曹操自己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2、诿过于人,不思反省

张济是东汉末年割据军阀之一,建安元年,张济因为军队缺粮,引兵自关中入荆州,攻打穰城,中流矢而死。张济死后,张绣(张济的侄子)接管了他的部队,屯住在宛城,与刘表联盟。建安二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

张绣投降后,曹操小动作不断,先是纳张济的遗孀(即张绣的婶婶)为妾,后又以重金暗中拉拢张绣的部下胡车儿。

张绣又怒又怕,重新反叛,率领部众向曹操发动突然袭击。曹操被打个措手不及,战乱之中,被流箭射中,狼狈逃窜,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损失十分惨重,为自己的错误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然而,曹操事后并没有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进行深刻反省,而是认为张绣之所以反叛,主要是因为自己没有控制住张绣的人质,对部下诸将说:“吾降张绣等,失不便取其质,以至于此。吾知所以败。诸卿观之,自今已后不复败矣。”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3、纵虎归山,放走刘备

刘备是三国时期公认的英雄人物,曹操对此也有足够的认识,曾对刘备坦言:“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只得前去许都投奔曹操。程昱劝曹操尽早杀刘备,以免留下后患,说:“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曹操却说:“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主张把刘备留在身边,而没有把刘备杀了。

袁术战败后,准备去青州投奔侄子袁谭。此时,曹操又犯下大错,竟然派刘备与朱灵去截击袁术。等到程昱、郭嘉、董昭等人获知消息前来劝阻,为时已晚。

曹操不听程昱之言,不杀刘备,是害怕失去“天下之心”,或许还情有可原,但他让刘备带兵去截击袁术,则无异于放虎回山。刘备后来果然杀了徐州刺史车胄,正式扛起反抗曹操的大旗,又先后联合昌豨、袁绍、刘表、孙权等,成为曹操最强有力的对手。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4、急功近利,发动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南下,迫使荆州牧刘琮投降,又在当阳长坂坡打败刘备,整个荆州几乎都被曹操所占据。

然而,此时的曹操过于急功近利,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在刚刚占据荆州后,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趁势攻打东吴。

实际上,刘备在当阳被曹操打败后,原本是想去苍梧郡投奔吴巨的,根本就没想过要与孙权结成联盟,联吴抗曹。但因为曹操想要攻打东吴的错误决定,迫使孙权派鲁肃去联系刘备,从而促成了“孙刘联盟”,爆发了赤壁之战。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又遇到瘟疫,不得不退回北方。刘备与孙权于是分割了荆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而三足鼎立的形成,也就意味着曹操统一天下的愿望要推后数十年。

如果曹操在占据荆州后,能够稍微稳妥一点,集中精力整治荆州,将荆州真正纳入自己的势力版图之内,而不去撩拨孙权,声称要与孙权“会猎于吴”,或许就不会出现“孙刘联盟”共同抗拒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中国历史上或许也就不会出现赤壁之战。在整治好荆州之后,再出兵逐个消灭孙权和刘备,这样,一统天下或许在曹操手里就能实现。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5、逼死荀彧,大失人心

建安十七年,在曹操率军东征孙权前夕,董昭与将领们建议,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赐九锡,以此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荀彧反对让曹操进爵为国公,说:“曹公兴义兵,原是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怀有忠贞的诚心,严守退让的实意。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当这样。”

曹操因此很不高兴,东征孙权时,就借机上表让荀彧到谯县慰劳军队。荀彧到后,曹操又借故留下他,让他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参预丞相府的军事。

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没有丝毫慰问之意,自行率军前往濡须,之后又派人给荀彧送了一个“空食盒”。荀彧见到空食盒,立刻明白了曹操的心意,服毒自杀。

荀彧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臣,有“王佐之才”,为曹操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个人品德也十分高尚,行为端正,喜欢推荐贤能的士人,与贾诩等其他谋士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有很大的不同,深得世人的敬重。

荀彧之死的影响,远超同样被曹操逼死的孔融和崔琰等名士。曹操逼死荀彧,不仅令自己失去了一位得力的助手,也深深地寒了世人的心。

失去人心,尤其是失去高级人才之心,也对曹操一统天下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甚至比放走刘备的损害更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