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63式自动步枪威力如何?

张梅茜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得到苏联“一五计划”的援助之后,我国的工业水平,特别是轻武器工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苏联当时的轻武器思路并不适合于我国。在他们看来,AK突击步枪只是一种大号的冲锋枪,能在300米之内保证一定的精度就行了。在更远的距离上,交给载具上口径更大的支援武器(例如伴随前进的坦克上的大口径机枪与坦克炮)就行。



但是我国就不同了。受到国情的影响,我国很多地方都不能依靠“五对轮”,只能靠着咱们解放军战士的“两条腿”,所以对于步兵武器的精度与重量要求较高。这也是为什么苏联在淘汰SKS半自动卡宾枪的时候我国依然选择在步兵班中保留这一武器。


59式中型坦克


但是在步兵班中装备两种步枪,并不是明智之举。所以在六十年代初,我国提出了“步冲合一”的口号,想要用一种自动步枪来取代56式冲锋枪与56式半自动步枪。在这个概念之下,我国第一代“步冲合一”的63式自动步枪就应运而生了。


63式自动步枪


63式自动步枪采用的是我国最常见的56式步枪弹。这种步枪弹是一种中间威力弹。威力嘛,马马虎虎,跟56式冲锋枪差不多。该枪在发射56式普通弹的时候,可以在100米上有效击穿6mm钢板。如果在使用56式穿甲燃烧弹的情况下,可以在200米有效击穿7mm厚的均质装甲钢板。



总的来说,63式自动步枪的威力还算可以,比不上像5.56NATO这样的SCHV。所以在后来,我国的DBP87 5.8mm步枪弹取代了老式的56式步枪弹。


我是战甲装研菌,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


战甲装研菌


63式是我用过的第二支枪,说说对它的感受,枪身长,刺刀长,(图中我背的就是63式),重量大,护木粗,手小的人都握不住,更别说拿它来刺杀了,打靶单发还可以,点射第一发能打中,第二,三发就不知飞哪了,大家成绩都不好,用了几年,后来都换了。



关静81116


63式在1959年开始研制,1963年设计定型,全称“63式7.62mm自动步枪”,

话说题主问枪的威力,实际上主要看弹种就行了,毕竟枪只是个发射的载体。而63用的弹还是56冲及56半一样的56式7.62*39毫米中间威力步枪弹,弹匣容量20发

这种和AK一毛一样的弹现在大国都没人用了,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威力不咋地。

六三式步枪枪口初速735米每秒(比AK略高),有效射程400米,而最大射程800米,子弹动能两千焦出头。从上边的弹道名叫剖面就可以看到,7.62x39的空腔效应来的非常晚,有些身板瘦点的被击中,弹头还没翻起来,子弹就出去了。

而且因为弹头长径比比较短,即便是翻滚的时候,造成的创伤面都不大。连他自家的兄弟 5.45x39弹都比不过。

而且小口径初速高,打入人体之后翻滚来的很快(5.45),要不就是弹体碎裂(5.56)。对软目标的杀伤非常优秀。再加上7.62x39的弹道也弯,初速也低,后坐力也大,命中概率也不如小口径。

另外,63式定型那会正值动乱时期,各路工厂只“促生产”每个厂家都按照自己喜好成产,品控渣的一塌糊涂,完全无标准可言。所以质量很差,可靠性也不行。在自卫反击战时候吃了大亏,然后就被下放到基层只供地方民兵使用

偶尔现在学校军训还能见到从仓里拉出来的六三式


疯狗的轻武


70年代中,接触到的第一把枪,就是63式自动步枪,另外一把是54式手枪,两把枪都尽情把玩过,但是非常遗憾,就是没有射出哪怕一发子弹。

年长以后,打过54式手枪,也打过56式枪族中的所有枪械,即冲锋枪、轻机枪和半自动步枪,只可惜平生没有打过63式自动步枪。原因非常简单,1978年时,63式就从部队中撤装了,年轻时在国企当基干民兵时,也没有装备63式,到驻军打靶时,也没有63式。

其实,63式诞生,就是为了取代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因此63式就是一把步冲合一的枪械,既能单发射击,同时也能连发射击,采用56枪族相同的7.62毫米口径子弹。

当然,以今天的眼光来看,63式自动步枪设计时,就是一把落后的枪械,完全根据军方高层意志来体现,说56式冲锋枪枪身短,不利于拼刺格斗,军人要发扬刺刀见红的勇敢精神。

军方高层要求新枪必须在突出步枪射击和拼刺的前体下,再揉合进连发射击性能,因此全枪枪长有1.03米,装上军刺长1.34米,由于没有采用折叠枪托,依然是传统木结构枪托,除了有一只醒目的20发五星弹匣,貌似和二战时的步枪没有什么区别。

事实上63式自动步枪是56半和56冲的结合体,整体结构以56式半 自动步枪为基础,自动机借鉴56式冲锋枪的结构,只不过重新设计了导气系统,采取了气体调节器结构,保证自动机运动平稳。

63式自动步枪,全枪含一只空弹匣重3.87公斤,初速每秒735米,有效射程400米,理论射速每分钟750发,但20发弹匣供弹的步枪,是远远达不到理论射速的,全枪仅配4只弹匣,即便马上打光,也只有80发子弹。

63式这是把生不逢时的枪械,几乎未参与实战,网上说79年南疆冲突战中,参战部队反映,56式半自动步枪火力持续性弱,56式冲锋枪数量不足,一些库存的63式步枪和完整的63式生产线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于是军工科技、生产人员重新启动生产线,在标准型63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紧急换装参战部队后,部队反映这种改进后的63式精度可与56式半自动步枪相比,火力持续性增强。

以上说法,实际上可靠性存疑,那场冲突才打了多长时间,工厂要重启生产线,再改进再换装,可能性似乎并不大。

在国外,63式自动步枪,反倒有实战经历,越战时,美国军医发现有些负伤士兵伤口贯通伤的空腔平直,但进口小出口大,与SKS和AK47击中的完全不同。

此后,美军俘虏了一些越军并缴获了手中的武器之后才弄清,原来一种可以连发的配有带“五星”标志20发弹匣的高精度的SKS步枪,这种步枪后来被称为68式自动步枪。

迄今为止,美军一直将63式自动步枪称为68式自动步枪,在他们眼中,这把68式自动步枪,就是一把SKS步枪,只是10发弹仓供弹,换成了一只“五星”标志20发弹匣而已。

此外,在科索沃、阿富汗和伊拉克等战场上,包括中东热点冲突地区,也常见63式自动步枪的影子,除了标志性的“五星”20发弹匣以外,还能使用AK-47的30发弯弹匣,提高了63式自动步枪的火力持续性。


国平军史


63式自动步枪,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在56式半自动步枪的基础上研制的一款自动步枪。该步枪63年装备部队,78年停产撤装,曾生产了上百万支,并出口国外。使用7.62×39mm步枪弹,其威力在当时也还算可以。

第一、63式自动步枪可以选择单,连发射,并且有气体调节机构,可以保证在各种环境下使用,其火力较强,是近战消灭敌人的有效武器。

第二,63自动步枪最理想的杀伤范围是400米以内,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充分发挥该枪的精度及威力。同时集中火力可以杀伤800米内的集团目标和500米内低空飞行的飞机和伞兵,在1500米距离上弹丸仍有杀伤效果。

第三、63式自动步枪创新性的使用了三棱深槽枪刺。该枪刺强度高穿透性好,大大提高了白刃格斗时枪刺的强度、刚度和刺入深度,可以对人体造成极大的伤害。

总之,63式自动步枪是当时中距离精度及火力持续性结合得较好的一款步枪。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被撤装。





Hello妳好


诚邀,如题。63式自动步枪,是中国在1960年左右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原型加以进化得到的一种新型自动步枪,1969年大量服役,1978年开始陆续退役。63式代表着中国当时的轻武器设计最高水平,当然在那个并不富裕的年代,这款步枪也是有其特定的历史局限性的。

关于63式自动步枪的数据可以参考如下资料:枪重3.87 kg枪管长 520 mm口径 7.62mm膛线4条右旋矩形膛线,子弹 56式7.62X39mm。弹匣容量 20 rds(每枪配4个),有效射程400 m,使用寿命10,000 发。

总的来说,63式还是比56式的半自动要好很多了,63式自动步枪兼具56式的射击精度和65式冲锋枪的射速,算是一部比较全能的步枪。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那时候我国的工业基础并不好,设计人员也不是很有经验,因此也不得不做一些折中的设计,比如枪管直接采用56式的,枪托使用木材,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看其性能,不过我们也没必要对63式自动步枪求全责备,追求完美,只要他比56半好就行了。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兔哥回答:五六十年代的人对于63式步枪应该都很熟悉,那个年代属于“全民皆兵”的激情澎湃的时代。每个大队(现在的行政村)都有民兵组织,这些民兵手里有两种现在比较熟悉的步枪,一款是俗称的“半自动”即56式半自动步枪;一款是“全自动”就是所指的63式自动步枪。20发带五星图案的弹匣是它的特点,它的护木也和56半不同,有类似塑料性质的,颜色深,成深褐色,人们习惯的把这种材料称为“胶木”。63式弹匣,护木等种类不同,这也反应出当时的生产工艺是不同的。当时,能配发一支63式“全自动”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民兵们珍惜的不得了,晚上睡觉都把它放身边(那时的枪支由民兵自己保管)。真是令人怀念的年代啊!



63式自动步枪的研制背景:当时我军班用武器是由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班用轻机枪组成的56式枪族。56半自动精度高,射程远,但不能连发射击,弹仓装弹少(10发),战斗中续弹不方便。56式冲锋枪射速高,连发性能好,火力持续性强,缺点是精度差,枪身短,当时,拼刺刀是军队的训练内容,因此,56冲的短枪身显然并不适应。于是决定研制有款把56半和56冲合二为是的新款步枪。其设计指导思想就是以56半为基础,要完全保留56半的高精度,远射程,在加上冲锋枪的射击连发功能。这样的起点是很高的,如果成功,将是世界步枪世上的奇迹。因为就是今天,突击步枪都做不到高精度,今天,所有的突击步枪,连发射击第二发,三发能上靶的很少,我们必须客观评价一款武器,这是事实。但,63式作到了。63式自动步枪是第一款能两发,两发点射的自动步枪,这个功能并不是设计了机关,而是凭射手的感觉来实现的,这个性能,目前的突击步枪没一个能做到。只有机枪能做到。



63式自动步枪的性能:数字兔哥不讲,只讲总体使用性能。63式步枪,总体性能优于56半,它具有56半全部的优点,高精度,同时也优于56冲,它同样具备单发,连发射击功能,采用20发弹匣,它的手控射弹数量性能非常优秀,能打出两发点射,这本身就是优势,射速不变的情况下,了不起!63式安装有固定可折叠式的枪刺,它的枪刺不同于以上两种枪的枪刺,为三棱尖头式,而非56式的三棱平头式。


63式自动步枪安装有气体调节器,这在当时是超越一半自动武器的设计,可跟据气候的变化,调整射速。63式自动步枪一个在当时非常先进的设计理念:“空枪挂机”,这在当时,AK47,M16等自动步枪中都没有这项功能。应该说,63式自动步枪的设计是成功的,也是能够取代56半和56冲两种步枪的,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度,两发点射上靶率很高。100胸环靶的上靶率达70%以上,这是现在的突击步枪都无法达到的。

恶劣环境检验,实战检验:当时对武器的性能检验是非常严苛的,因此,63式自动步枪接受了天气,风沙,雪雨,水泡等等检验,结果显示,皮实耐用,符合作战要求,63式自动步枪的枪管寿命达到了10000~15000发,这个数值高于56式枪族。同时为了验证战场环境下的作战,63式被用于越南抗美战场。同时在北部边境的作战中也有使用。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精度及威力受到了广泛肯定,反应良好。因此,应该说63式自动步枪的性能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命运多舛:63式自动步枪研制成功后,在六十年代末期应该说是可以装备部队取代56半,56冲的。然而,中间出了差错。由于当时赶上了“十年特殊时期”,批量生产的63式自动步枪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由于需要的生产数量庞大,为了保证数量,生产工艺,枪支结构被修改,生产出的枪支问题频出,研重影响了63式自动步枪本质的性能,致使63式自动步枪被逐步撤编,退入民兵用枪。这是63式退役的主要原因。七十年代末期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中,63式被用于替换56半。随后63式开始了改进工作,换装能使用56冲弹匣的型号,并取消了“空枪挂机”功能(为了能安装56冲弹匣)。然而,81式步枪的研制使得63式最终失去了重生的希望,一切归于回忆。

以上观点属于兔哥本人,并不代表平台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有并谢过!)


兔哥42928


题主说的使用时间最短的冲锋枪可能说的是50/54式冲锋枪吧。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他们虽然停止了生产但是并未撤装中国军队哦,一直在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发挥余热,所以说只用了8年可并不准确

一,原型

54式冲锋枪的原型是苏联PPS-43冲锋枪,其诞生于列宁格勒战役,1942年列宁格勒被纳粹德军包围,苏联守军正需要一种可立即使用的冲锋枪,当时在列宁格勒兵工厂里有一名叫苏达耶夫的工程师临时设计出PPS冲锋枪,设计的重点是尽可能采用工厂可以找到的材料和设备生产,这是一支全金属制造的冲锋枪,只有扳机手柄镶有木头,舍弃固定枪托而改用金属架构成的折叠枪托,发射托卡列夫手枪弹,采用35发弹匣,只能全自动射击,其结构相当的简单和坚固耐用。

二,仿制

1951年中国从苏联引进了PPS-43的图样和技术资料,并开始了国产化。在此之前就通过逆向测绘仿制了几十万支PPS冲锋枪随后命名为50式冲锋枪,有效的支援了志愿军在朝鲜的行动。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以后,根据苏方提供的图纸,从1954年4月起,再次测绘仿制PPS-43冲锋枪,并正式命名为54式7.62mm 冲锋枪。

三,停产

54式冲锋枪装备部队后不久1956年我国又从苏联引进了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AK47自动步枪,经过仿制后被命名为56式冲锋枪(其实是自动步枪)。由于其在我国的定位与50式、54式冲锋枪相同,但是56冲的设计更为先进,采用的7.62*39的M43弹也比50/54式采用的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威力大。因此50式、54式冲锋枪很快被56冲所替代,最终54式冲锋枪于 1956年最终停产。但是注意,其并未撤装中国解放军,雷锋最有名的照片就是手持54式冲锋枪。而中国人民解放军民兵和预备役则一直使用54式冲锋枪,直到60-70年代。

随着54式冲锋枪的停产,意味着中国轻武器从过去的万国造武器变成了标准化和成体系国产装备。这意味着我们而54式冲锋枪随后更多的援助给了越南,并在国外更多的发挥余热。


烽火观察



雷锋同志拿的就是54式冲锋枪,它是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研制的“波波斯43”型(PPS)冲锋枪基础上仿制的。

我国第一代冲锋枪是50/54式,它们是在苏联的波波莎41(PPSH)/波波斯43型的基础上仿制而成,这两型冲锋枪经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考验,性能稳定、火力强大、工艺简单,是当时苏联红军的形象代表和基本武器之一,为打败德日法西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我国最早引进的是“波波莎41”冲锋枪,1950年就开始仿制了,在1951年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使用,并且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了鸭绿江!在与美军的“汤姆森冲锋枪”和M3冲锋枪的对抗中,由于使用71发弹鼓供弹火力持续性好,缕缕占有上风!“波波莎41”使用托卡列夫7.62×25㎜手枪弹在50米内穿透力较强,志愿军与美军侦察分队的遭遇战中多次击穿美军“杜邦尼龙”防弹背心…所以,美军惊恐的称:对面的人手里都拿着“小机关枪”!
志愿军使用71发弹鼓的“波波莎41”冲锋枪。

国外的仗打完了,我国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全军开始统一轻武器制式,根据当时的军工制造水平和战争中的使用情况,认为“波波莎41”体积较大、装上71发弹鼓后整枪变得很重!对于东方人的体能来说并不利于徒步作战…随即我国开始仿制由“波波莎41”简化版的“波波斯43”冲锋枪定名为54式冲锋枪,并且将弹鼓供弹改为30发弹匣供弹,这样就大大的减少了枪械加工的工时和枪的总体重量。

波波莎41/波波斯43冲锋枪虽然性能卓越,但它们毕竟是近战装备,使用7.62×25手枪子弹在150米外威力严重下降!这些都不符合部队枪械要在200米外消灭敌人的要求。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第二代枪械:56式班用轻机枪(RPD)、56式冲锋枪(著名的AK47)、56式半自动步枪(SKS)。

由于50/54式冲锋枪不符合野战部队的要求,我国随后又引进了苏军战后装备的第一代班用制式武器,定名为56式班用枪族。56式系列使用7.62×39弹威力和射程要远大于7.62×25弹!而且步枪的枪管长度也要长于冲锋枪,子弹会充分的利用发射药的推力,枪口初速会更高,飞行距离更远…这些都符合部队所提出的200~600米的射击距离,所以56式系列顺理成章的成为了我军1950年代末~1980年代中期的主要轻武器,而50/54式冲锋枪也交由公安部队、基干民兵预备役使用。

总得来说,50/54式冲锋枪的仿制结束我国1950年代初“万国牌”轻武器的历史,使我军有了比较可靠的保卫国家的武器,并且为了国家出境征战!虽然它们不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但也在我军枪械发展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皇家橡树1972


题主说的应该是我国的50式冲锋枪或者54式冲锋枪吧,这两种冲锋枪的使用时间非常短,都只有短短几年。50式冲锋枪是我国仿制的苏联PPSh-41冲锋枪,而54式冲锋枪仿制的是苏联的PPS-43冲锋枪。

我国仿制苏联PPSh-41冲锋枪由来已久,在东北还没完全解放的时候大连建新公司就仿制了数百只。到了1949年,东北全境解放之后,沈阳兵工总厂中的五一厂也开始仿制PPSh-41冲锋枪,同时还仿制了配套的7.62mm托卡列夫弹。1950年夏,冲锋枪正式定型为50式,但因为朝鲜战争的爆发,兵工厂内迁,50式冲锋枪的生产受到了影响,直到1951年3月50式冲锋枪才开始大批量生产。在抗美援朝中,50式冲锋枪以其强大的火力和优秀的可靠性发挥了巨大作用,获得了士兵的好评。但是50式冲锋枪也存在问题,木制枪托和巨大的弹鼓导致武器重量过重,弹鼓还会影响冲锋枪在装甲车坦克内的使用。于是后来仿制了PPS-43冲锋枪,即54式冲锋枪。

但是在1955年,我国从苏联引进了AK突击步枪的生产资料,在当时,AK的作用更像是一种大号冲锋枪,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直接称其为冲锋枪。我国仿制的AK也叫作冲锋枪,这即使56式冲锋枪,50式和54式冲锋枪本身就是二战时的设计,已经落后,这时候56式冲锋枪的出现更是挤占了这两种冲锋枪的大量位置,所以50式冲锋枪和54式冲锋枪短短几年就开始大量淘汰,或者交给民兵使用。

以上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是轻兵器爱好者,热爱轻武器与战术文化,期待与你一起走进狂野的轻武器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