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前言:海潮青年的2018年各省份分城市GDP數據彙總系列,進入排名第七的湖北篇。之前曾經淺析過湖北的城市格局,這次主要是從GDP相關數據出發,觀察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

2018年,湖北實現了39366.55億元的GDP,實際增速為7.8%,高出全國實際增速1.2個百分點;再看名義增速,在全國GDP前十省份中,湖北為11%,僅次於福建,如此一來,湖北2018年的增量就超過了前面的河南(3503億)、四川(3697億),還超過了山東(3835億),達到了3888億,湖北已經扭轉了多年來經濟單邊下滑的趨勢,因此在2019年的增速目標上,湖北逆勢上調,定為7.5%-8%。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湖北下轄17個行政單元,其中地級行政區為13個,包括12個地級市和1個自治州,剩下的4個行政單元為湖北省直管縣級行政區,包括3個縣級市和1個林區,他們在2018年的經濟表現如何呢?一起來看看。

2018年湖北各城市GDP表現

2018年的湖北,經濟總量雖然暫時沒突破4萬億,但已近在咫尺,名義增速超過全國8.8%的城市有9個,超過17個行政單元的半數,其中8個地區的名義增速為兩位數。此外,經濟總量有突破的城市也不少,武漢突破了1.4萬億,離1.5萬億近在咫尺;宜昌突破四千億,荊州、黃岡突破兩千億,隨州、鄂州突破一千億,在13個地級市州中,僅有恩施州的經濟總量尚在一千億以下。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在我國所有省份中,武漢的省會首位度處於前列,武漢作為湖北的第一梯隊城市,有壓倒性的優勢,2018年,武漢實現了14847億元的GDP,名義增速兩位數,一年的增量為1436億,大於位居湖北第十位的咸寧一整年的GDP,足以見其勢頭,區位優勢、科教優勢和產業優勢的加持,武漢還不會放慢腳步。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湖北以武漢為強中心,但在武漢之外還有兩個副中心城市,作為湖北第二梯隊城市的襄陽、宜昌,2018年的增速不明顯,襄陽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宜昌主抓長江環保,經濟上出現了暫時的陣痛,但在湖北的整體戰略中,兩城均被委以重任,將迎來一波政策利好,湖北的“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佈局,襄陽、宜昌的好時代正在開啟。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第三梯隊城市,自然就是經濟體量為兩千億出頭、一千億以上的城市,按GDP由大到小依次為荊州、黃岡、孝感、荊門、十堰、黃石、咸寧、隨州和鄂州等九市,這當中有孝感、荊門將在2019年突破兩千億。9個城市中,荊門、咸寧、鄂州三市的名義增速為兩位數,孝感的名義增速接近10%,黃岡的名義增速全省倒數第二,但失速不明顯,而其餘城市算正常發揮。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第四梯隊城市,有經濟總量尚未突破一千億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再加上3個省直管縣級市:仙桃、潛江和天門,作為省直管縣級市,財政、政策、經濟管理權限直接與省上掛鉤,可以極大發揮自主性;還有可以忽略不計的神農架林區,在名義增速上,除了恩施州僅為8.7%,其餘三市一林區均為兩位數。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武漢都市圈崛起:武漢和他的兄弟們

湖北有不少城市在2018年取得了好成績,名義增速在8.8%以上的9個行政單元中,包括武漢共有7個城市屬於武漢城市圈,而名義增速為兩位數的8個行政單元中,有6個城市為武漢城市圈成員,起步於十年前的武漢城市圈,目前腳步已經加快。武漢都市圈的崛起,用不足湖北省三分之一的面積,匯聚了湖北五成以上人口,實現了湖北六成以上的經濟總量。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武漢城市圈中,城市缺乏梯度,武漢之外再無中等城市,交通、科教、產業、資金、政策彙集於武漢,對武漢周邊的兄弟城市產生巨大影響,然而影響也是辨正的,武漢四周的兄弟城市,無論是交通、資金,還是產業、政策,很大程度都受益於武漢作為華中中心城市,當武漢出現溢出效應,最先受益的還是周圍的兄弟城市。

隨著都市圈、都市區時代的到來,積極參與到武漢城市圈構建中來,融入武漢城市圈發展,會是武漢周邊眾多兄弟城市的出路,近水樓臺先得月,只要做好產業配套、改善營商環境,武漢溢出的產業、資金就會流過來,近來鄂州、孝感、咸寧、仙桃、天門和潛江的經濟加速,部分原因在於此;反之,如果逆勢而行,沒有積極主動性,就會被邊緣化。

犄角之上寫文章

湖北省域大致為東西向的長方形狀,萬里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在武漢交匯,湖北全省由長江大流域和漢江小流域構成。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湖廣篇《湖廣方輿紀要序》中,把武昌、襄陽、荊州論述為湖廣三大形勝,他指出說天下則襄陽為重,說東南則武昌為重,說湖廣則荊州為重,幾百年之後,天下變為大一統,湖廣兩分湖北、湖南,東南沿海為富庶、發達之地,湖北的城市格局發生了也發生了大變化。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兩江交匯的武漢,成了湖北的重心,湖北長江上游的經濟重心由荊州轉到了宜昌,湖北漢江上游的經濟重心還是襄陽。當今的湖北,沿長江、沿漢江到兩江匯合,襄陽、宜昌和武漢構成了犄角之勢,構成了一主兩副的城市格局,湖北將在此格局上寫文章。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襄陽、宜昌兩市,市域面積充足,人口體量適宜,工農業基礎好,與武漢的距離不近不遠,能最大程度避免被武漢“虹吸”,又能與武漢保持密切聯繫,是湖北最適合做為副中心的城市。十年前湖北就給一主兩副的城市格局打下了基礎,在這犄角格局上施展戰略、戰術,今後,“一芯驅動、兩帶支撐、三區協同”成為湖北的區域和產業發展戰略佈局,湖北的高質量發展拉開序幕。

2018年湖北各城市經濟表現:武漢都市圈崛起,犄角之上寫文章

江漢朝宗

湖北居於華中,與海洋相對較遠,但在清末卻敢為人先,地理之手沒有把海洋給予湖北,卻把萬里長江和其最大支流放在了湖北,兩條大江就像湖北的推力,“九省通衢”的區位優勢,“惟楚有才”的科教優勢,重輕兼有、舊新相承的產業基礎,有了推力,再憑藉三大優勢,湖北扭轉了單邊下滑之後,將迎來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