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抑郁而终的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面有刺字,善骑射,人称“面涅将军”,他出身贫寒,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立下了卓越的战功。

朝廷中尹洙、韩琦、范仲淹等重臣都与他的关系不俗。

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以功升枢密副使。

抑郁而终的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出身贫寒,16岁时,因其兄与乡人斗殴,狄青代兄受过,被“逮罪人京,窜名赤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精通骑马射击。

早期是隶属于御马直的一名骑兵,后选做散置。宝元初期,西夏李元昊反叛,朝廷下诏选择卫士到边疆,任命狄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使。

当时前线的偏将屡次被西夏打败,士兵大多畏惧胆怯,狄青行军打仗时经常亲自做先锋。

抑郁而终的北宋名将狄青

作战四年,前后大小打了二十五场战斗,中乱箭多达八次。攻陷金汤城,夺取宥州,屠杀了砽咩、岁香、毛奴、尚罗、庆七、家口等部族,焚烧西夏储备的粮食数万石,收缴帐篷二千三百只,俘虏五千七百人。

又建桥子谷城,筑建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城堡,这些城堡都扼制着敌方要害之地。安远一战,他受伤很重,但听说西夏军队到了,就又挺身飞速赶往,士兵们因此也争先恐后,奋力拼搏。临敌作战时,披头散发、带铜面具,出入敌军中,西夏军均望风披靡,没人敢挡。

抑郁而终的北宋名将狄青

尹洙任经略判官时,狄青以指使身份求见,尹洙与他谈论军事,很欣赏他,便推荐他给经略使韩琦、范仲淹,并说:“这是良将之材。”二人一见狄青,便认为是个奇才,对他厚礼相待。范仲淹教他读《左氏春秋》,对他说:“将帅不知古今历史,

就只有匹夫之勇。”狄青从此改变志趣,读起书来,终于精通秦汉以来将帅的兵法,因此更加知名。积功升任西上阁门副使,后又晋升为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升为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抑郁而终的北宋名将狄青

宋仁宗因狄青多次建立战功,想要召见他并向他询问军国大计,遇上西夏侵犯渭州,便命令他画出军事地图送上来。西夏李元昊称臣降服后,狄青调任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任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升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升马步军副都指挥使。

狄青在军队中奋斗,十多年后才显贵起来,当时脸上还留有黑疤。宋仁宗曾劝狄青敷药除掉黑疤,狄青指着自己的脸说:“陛下根据功劳提拔臣,而没过问臣的出身门户;臣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这些疤痕,臣希望保留它好鼓励军队,不敢奉行您的命令。”后以彰化军节度使身份任延州知府,又升枢密副使。

抑郁而终的北宋名将狄青

狄青任枢密使四年,每当他出现时,士卒总会指着他互相夸奖。谏官因狄青家的狗生角,并且多次发光,便请求将他调出京师以便保全他的声誉,但宋仁宗没有答复。

嘉祐元年(1056年),京师发大水,狄青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竟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朝廷便免去狄青枢密使职务,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离京出任陈州知州。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因嘴上生毒疮,抑郁而终。皇帝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为“武襄”。

抑郁而终的北宋名将狄青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给近世将帅排名次,认为狄青从行伍出身而名震中外,为人深沉而有谋略,又能谨小慎微,保全名声,有始有终,对狄青颇为感慨和思念,下令取来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礼节来祭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