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金融業精準施策再加碼 亮“新招”助戰疫

新華網北京3月3日電(高瓔瓔 王蓓蓓)隨著各地企業陸續復工復產,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逐步回到正軌。但中小微企業存在著體量小、資金實力不足、抗風險能力弱等風險隱患。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一些中小微企業的運營成本急升,且應急性資金需求陡增,而收入卻銳減,導致其面臨資金鍊緊張、復工復產難的困境。

近期多部門聯合出臺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對緩解中小企業經營困難發揮了重要作用。金融業則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入手,精準施策,通過加大信貸支持、創新適配產品等方式,為中小微企業穩步提高復工復產率提供了各項保障。

精準施策為企業注入金融“活水”

2月24日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多部門表示要加快落實已有金融支持政策,如專項再貸款政策、階段性調整還款期限和方式等,為企業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金融服務。

金融业精准施策再加码 亮“新招”助战疫

徐駿作(新華社發)

疫情發生以來,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一直在不斷加強民營和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2月27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肖遠企稱,疫情期間,多家銀行機構對湖北省內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原有基礎上下調了0.5個百分點,下一階段將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的精準性、及時性和有效性。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表示,人民銀行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支持。近期增加的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共計5000億元,這是普惠性的,對符合條件的企業採取市場化方式支持。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從2.75%下調至2.5%,發揮好激勵撬動作用。

3月2日,銀保監會、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下發通知,確定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對符合條件、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中小微企業貸款,給予臨時性延期還本付息安排。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際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員董昀表示,中小銀行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的主力軍,近日出臺的多項政策可以有效幫助中小銀行獲得低成本資金,增強中小銀行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能力,直接解決為中小微企業注入金融“活水”。

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紛紛開啟“加速度”模式,匯聚成抗擊疫情的中國金融力量。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工商銀行、恆豐銀行等金融機構精準對接抗疫企業,加大貸款支持力度,優化授信審批流程,加強利率優惠支持,全力為抗疫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對於人民銀行提供的全國疫情防控重點保障名單內的企業,第一時間對接客戶,做到快速響應,積極合作。同時,主動與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取得聯繫,瞭解醫院、醫療科研單位、醫藥生產銷售及流通等抗疫相關企業的融資需求,制定科學合理的融資方案,加大信貸支持力度。

信貸支持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各家銀行也積極響應號召,根據中小微企業需求及情況進行分類施策,快速推出針對性的服務方案,通過給予專項信貸額度、開啟定價審批綠色通道等多項舉措全力保障普惠金融貸款投放,與企業共克時艱。

廣發銀行全國各地分支機構開啟信貸支持“百米衝刺”,創造26小時從立項到放貸的紀錄,馳援雷神山、火神山、河南版“小湯山”醫院建設,守護人民的“醫藥箱”和“菜籃子”,以最快速度將信貸資金馳援疫情防控前線、保障節後復工復產。

工商銀行近日開展了“春潤行動”,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保障大企業供應鏈可持續,中小企業資金鍊不中斷。該行動包括持續做好抗疫重點企業和受困企業保障,分類、分層、分批支持企業復工復產,以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企業“融資+融智+融商”的一系列舉措。

受疫情影響,我國餐飲行業普遍受到衝擊,整體上面臨現金流不足、經營壓力大等困難。光大銀行攜手美團點評,對受本次疫情影響較大的餐飲企業推出信用類融資業務——“陽光e餐貸”。針對深圳市樂凱撒比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的資金需求,光大銀行深圳分行僅用兩個工作日就完成了1000萬元信用貸款投放並給予優惠利率,用於支持企業支付員工工資與物業租金等事項。

金融业精准施策再加码 亮“新招”助战疫

圖為恆豐銀行為口罩生產企業復工擴產提供信貸支持

幫扶防疫類小微企業復工擴產是恆豐銀行服務疫情防控的重點領域。疫情發生後,製造紅外線體溫測量儀的蘇州納智天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急需資金採購設備擴大生產,恆豐銀行蘇州分行迅速收集授信資料當天完成審批,第二天即將500萬元貸款劃撥到賬。在浙江樂清,口罩生產企業康力迪醫療急需為採購新設備籌措資金,恆豐銀行溫州分行迅速成立聯合項目組召開視頻評審會,快速完成1000萬元授信審批,且給予3.15%的低成本貸款利率,解決了企業燃眉之急。

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浦發銀行也積極調整授信策略予以支持。對於餐飲企業西貝餐飲集團的情況,2月6日浦發銀行批覆給予5.3億元授信,2月7日1.2億元貸款和3000萬元票據融資全部到位。對於旅遊業,浦發銀行上海分行僅用5天就以優惠利率為上海某旅遊企業提供3億元流動資金貸款。

浦發銀行行長潘衛東表示:“截至2月26日,浦發銀行已對全國494戶疫情防控相關企業,批覆授信額度715億元,其中湖北區域企業28戶授信總額70億元。”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月28日,銀行機構為抗擊疫情提供的信貸支持已經超過10339億元,為助力抗疫情、服務實體、普惠利民貢獻了金融力量。

“新招”“實招”頻出助抗疫

不僅僅是信貸支持,針對企業在疫情期間復工復產面臨的擴大融資、資金週轉等迫切問題,近期監管部門還連續出臺多項措施強化直接融資功能,創新完善金融支持方式,增強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證監會日前發佈再融資規則,一是精簡發行條件,拓寬創業板再融資服務覆蓋面;二是優化非公開制度安排,支持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三是適當延長批文有效期,方便上市公司選擇發行窗口。

與此同時,在發揮資本市場直接融資方面,多地也出臺相關政策以支持企業復工復產。北京市近日發文表示,積極推進擬上市公司IPO、新三板創新層企業申請精選層輔導驗收工作,採取非現場等靈活高效方式進行輔導驗收,通過資本市場服務平臺加大企業掛牌上市線上培訓力度。

恆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對此也表示,建議發揮股市支持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功能,在發債、增發、併購、IPO等方面發力來支持實體經濟。

疫情期間,期貨、券商等金融企業也發揮自身獨特的專業優勢,通過承銷疫情防控債券、減免交易費用等多種方式持續保障對疫情防控相關企業的融資支持服務。

例如,近日,由民生銀行和長江證券擔任主承銷商的湖北省聯合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10億元債權融資計劃獲備案通過,募集資金將優先用於疫情防控;由國海證券擔任主承銷商,廣西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交易所發行全國首單總額5億元的戰疫專項公司債券,募集資金將用於廣西地區疫情防控應急醫院及物資廠房建設等。

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共有21家證券公司承銷完成“疫情防控債”18只,助力10個省份的17家發行人完成融資168.4億元。

此外,為減少湖北養殖企業損失,興業期貨在疫情早期就緊急推動麻城和蘄春雞蛋“保險+期貨”項目,兩家蛋雞養殖企業在項目到期後獲得近33萬元的賠付,有效幫助了企業渡過難關。疫情期間,興業期貨還對湖北省醫療相關上下游企業的交易手續費、交割手續費和期權手續費予以全部減免,減輕企業負擔。

在全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人民銀行印發《關於做好疫情防控特殊時期利率相關工作的通知》,允許銀行業金融機構通過發行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來募集資金,專項用於支持疫情防控有關企業的貸款投放。招商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市場發行30億一年期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民生銀行在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發行面值37.9億元;興業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12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恆豐銀行於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發行規模10億元。

中國貨幣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26日,已有70餘家銀行合計發行了疫情防控專項同業存單,實際發行量達382.5億元。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同業存單是銀行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銀行通過籌措低成本存單定向用於疫情防控相關企業信貸支持,一方面擴大了信貸投放的資金來源,實現了市場化資金的高效籌集,另一方面有利於銀行靈活調整負債策略,緩解負債壓力。

對於中小微企業來說,流動資金是血,缺血無法活。溫彬建議,金融機構除了向中小微企業提供短期流動資金支持外,還應加強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及上下游產業鏈企業提供協同金融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