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道德經第二章感悟(一):天降穀雨,鬼哭龍藏,“太極”誕生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德經第二章感悟(一):天降穀雨,鬼哭龍藏,“太極”誕生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醜存在。

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因為惡的存在。

有了對比才有分明。有和無相互對立而產生,難和易相互對立而形成,長和短相互對立而體現,等等,是永恆的道理。

上面的對世界的認識,是說,世界有對立統一的兩種屬性構成,對立統一就是太極這個概念的來源。

所謂太極即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其中的太極即為天地未開、混沌未分陰陽之前的狀態。 易經繫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

關於“太極”迄今可見文獻最早出自《莊子》。太極圖式說是《莊子》“太極”思想在儒、道兩家結出的碩果。

太極是中國道家文化史上的一個重要概念、範疇,就迄今所見文獻看,初見於《莊子》:“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後見於《易傳》:“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莊子之後,後世人們據《《周易·繫辭》相關“太極”的論述而逐漸推演成熟的太極觀念,著實吸收了莊子混沌哲學的精華。

莊子是老子思想的繼承者,莊子提出的太極概念,正是來源於道德經的第一,第二章。

據說,黃帝時期,從此石破天驚,字引人類,終止結繩,天降穀雨,鬼哭龍藏。道德經問世,也是天地為之變色的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