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江华村民莫先斌三种猕猴桃终成功 现已有80亩挂果

莫先斌三种猕猴桃

通讯员 黄志东 蒋团斌

江华村民莫先斌三种猕猴桃终成功 现已有80亩挂果

图为莫先斌正在管理挂果的猕猴桃。

初夏时节,硕果压枝。5月20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小圩壮族乡陈家村的红阳猕猴桃种植基地,猕猴桃架上挂满了果实,好几个农民工正在管护。

“这里有红阳猕猴桃120亩,挂果的有80亩。第一年挂果亩产300公斤,以每公斤20元计算,亩产收入6000元,3年后,丰产期亩产收入可上万元。”基地负责人莫先斌兴奋地说。

然而,红阳猕猴桃是莫先斌通过三次试验才在瑶山种植成功的。

今年50岁的莫先斌,是白芒营镇高车自然村人。从1992年开始,他做过建材生意,种过烤烟。2012年,他投入200多万元建起了420亩的瑶山生态雪梨基地。2014年9月,莫先斌到四川考察水果种植,第一次吃到了个大、味甜的红阳猕猴桃,而且售价不错,那里的地理、气候与家乡差不多,于是产生了家乡种植猕猴桃的想法。

2014年12月,莫先斌在自己的雪梨基地刨出了一块地,从四川引进12株红阳猕猴桃,通过嫁接方式进行试种。浇水、剪枝、施肥……莫先斌每天都仔细观察猕猴桃的长势。然而不久猕猴桃主枝腐烂,12株猕猴桃没一株成活。莫先斌通过查资料分析,果树得的是溃疡病,用《溃腐灵》涂抹就能防治。

第二年,莫先斌又试种了12株红阳猕猴桃。由于下雨过多,果树嫁接以下部位枝干照样全部腐烂。莫先斌与四川的种植户交流,知道了原因,由于雨水过多,没有深挖排水沟,地上存水过多,导致了死苗。

2016年1月,莫先斌又种上了12株红阳猕猴桃。他及时排水、剪枝、施肥,与镇里的农业技术员进行测土配方,掌握土质酸碱度,通过精心管理,有7株猕猴桃挂果,其它5株雄株用来传粉不结果。当年,7株红阳猕猴桃产果150多公斤,试验取得了成功。

“果树3月开花,7月尾果子成熟,成熟的果实个大饱满、酸甜可口、水嫩多汁、品质优良,是个不错的产业。”莫先斌种植成功后,自己向规模种植方向发展的同时,还动员有意向搞种植的村民发展种植红心猕猴桃。目前,全县有40多户农民已在白芒营、小圩、大圩、大石桥等乡镇种植红心猕猴桃2000余亩,带动村民家门口务工300多人。

“我家有2亩地租给水果基地,每年有1000元租金。我在基地务工每月3000元。”正在猕猴桃基地务工的陈家村以前的贫困户吴光来高兴地说。近几年,他在基地务工当管理员,实现了脱贫。

“我准备注册成立水果专业合作社,为村民提供技术、销售等服务,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的老百姓脱贫致富。”对于未来,莫先斌信心满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