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周平王遷洛是在被擁立後三年還是在幽王死後三年?

命系-那些孤獨的城市病人


這一問題很敏銳,確實抓住了要害,目前學術界對平王是哪一年東遷也爭論得非常厲害。

大致說來,根據《系年》記載,學術界提出了平王東遷年份的四種觀點。

首先,把《系年》原文附上:

“周幽王娶妻於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娶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餘臣於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周亡(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晉人焉始啟於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


第一種觀點:公元前738年東遷說

按《系年》記載順序紀年:西周於公元前771年滅亡,此時諸侯擁立姬餘臣為王;二十一年後,即公元前750年,晉文侯將餘臣殺死,諡號為惠王;此後,周王國經歷了九年的“無王”時期;殺死攜惠王的晉文侯,又於公元前741年從西申國的少鄂迎接姬宜臼,在涇河流域周人殘存據點京師(今陝西彬縣附近)擁立他為周王,是為周平王;三年後,即公元前738年,周平王正式東遷。

然而,這種觀點與傳統史書衝突太大。

按《史記·晉世家》,晉文侯於公元前779年殺死叔父晉殤叔自立,執政三十五年後晉文侯去世。晉文侯去世之年,為公元前746年,他怎麼還可能在公元前741年到西申國去迎立周平王?

第二種觀點:公元前748年東遷說

《系年》所謂“立二十一年”,應該是與《竹書紀年》記載相同。《竹書紀年》中記載的“二十一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如按周史紀年,是周平王二十一年,為公元前750年(這是觀點一的紀年方式);但如果是按晉史紀年,就應該是晉文侯二十一年,即公元前760年。按晉史紀年,往後推九年,即公元前751年,晉文侯擁立周平王;三年後的公元前748年,周平王東遷。

這種說法,雖然在紀年上與傳統史書不存在矛盾,但卻與《系年》說辭不甚相符。更何況,即便是在《竹書紀年》中,“二十一年”是以晉文侯紀年還是周王紀年都還爭議不斷,因此這種說法一時也難以得到學界公認。

第三種觀點:公元前759年東遷說

第三種有關周平王東遷年份的看法,是清華簡整理者的觀點。整理者們認為,所謂“周亡王九年”,應該是指周幽王死後九年,即公元前762年。因為攜惠王不得人心,諸侯開始不朝於周。為此,“不服周”的晉文侯從西申國迎立周平王,並在京師立他為王。三年後,即公元前759年,周平王東遷成周洛邑,周王國正式迎來了“二王並立”的時期。

這一說法也遭到了諸多非議。

最主要的反對聲音,是認為這種說法與《系年》記事順序不一致,曲解《系年》而試圖與《史記》紀年調和。

第四種觀點:即公元前770年東遷說

這一觀點認為,所謂“周亡王”不是紀事,而是指人。“周亡王”,就是指周幽王;“周亡王九年”,就是指周幽王九年,即公元前773年。因為周幽王不得人心,諸侯開始不朝於周王室。為此,晉文侯特地從西申接回前太子姬宜臼,立之為王,與周幽王對抗。兩年後(公元前771年),申侯聯合犬戎滅西周;三年後,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至成周,東周正式開始。

這一說法雖然在情理上存在諸多難以解釋之處,但是最大優勢在於完美融合了傳統史書與《系年》的記載,有其可取之處。但完美,並不意味著就真實。晉文侯在西周還沒滅亡,就千里迢迢地越過周王畿與西申國勾結,晉國當時有那麼強實力嗎?


以上四種觀點,個人更傾向於第三種說法。網友又會認同哪種說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