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金庸为何废去韦小宝的武功?

良春喊我才才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金庸的《鹿鼎记》不止是武侠小说,更像深刻的历史小说,真实再现了中国人的性格特点和社会现实。

金庸的思想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儒家积极入世的郭靖,道家逍遥自由的杨过,到佛家众生皆苦的《天龙八部》。《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此时的金庸人生的阅历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使他的思想又有了明显的变化。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卓越的武功和高尚的品格不是成功的必须要素,甚至是成功的绊脚石,因为高尚的品格对诡计多端的小人来说,正是巨大的弱点。

杨过一生孤苦,郭靖舍生取义,乔峰命运捉弄,以自杀来解脱,,陈近南名声在外,也是个失败者,唯有韦小宝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大多数人看来的成功)。

金庸敏锐的发觉,社会中的成功人士,靠的不是武功,不是品格,而是诡计多端的手段,是拍马溜须,是察言观色,是占有,而不是付出和奉献!


金庸的每部武侠小说都精彩纷呈,为人们津津乐道,让人如痴如醉,但是从思想性来说,我个人认为《鹿鼎记》是最好的一部武侠小说。因为它写出真实的社会规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所以,金庸废去了韦小宝的武功!

个人观点,关系讨论,不喜勿喷!


我是一个小书虫


问题:金庸为什么废去韦小宝的武功?

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有英雄情节,而且几乎每部书中的男主角都是武功高强的人,而且无一例外地传递着金庸的普世情怀、传递着正能量。但也有一个例外,就是《鹿鼎记》中的主角----韦小宝。那么像题主问的,金庸为什么“费”去韦小宝的武功呢?

一、《鹿鼎记》是金庸对武侠小说另一种风格的尝试。

相比于其他武侠小说,《鹿鼎记》是金庸尝试的另一种风格的作品,他诠释了小人物可以成就大江湖。

韦小宝出身生于青楼,长大于妓院,特殊的身份和特殊的环境,造就了他身上独有的痞气和无赖的天性。但是他天资聪慧,内心有出生于底层小人物的善良。

韦小宝身上没有其他金庸主角的磨难,也没有遇名师、误坠崖,或者误入山洞得奇书,最终获得一身绝世武功、终成正果的主线索。但韦小宝总是幸运缠身,总是逢凶化吉,这固然与他的圆滑和聪慧有关,更可以说与幸运有缘。

二、看似无赖的小人物身上也有“侠义”的闪光

与皇帝知交,得到皇帝宠爱和信任的有几人?但韦小宝也值得康熙信任。帮助康熙擒鳌拜;救出真太后;赴五台山探望顺治帝,出家少林寺,解救顺治帝;身为赐婚使出使云南,擒拿吴应熊到京为人质;最后平罗刹诶,取得雅克萨之战的胜利,签订了平等的尼布楚条约……他对于少年之友小玄子是忠心的。

韦小宝因机缘凑巧成为天地会香主,拜陈近南为师,成为陈进难南的关门弟子。他对天地会,对师傅陈进南是义的。在康熙下令包围韦爵府捉拿天地会众弟兄时,韦小宝明知触犯皇帝是死罪,还是设法放走了众人。韦小宝虽为朝廷之人,却并没有加害反清复明的天地会义士,这也体现了武侠之义。

三、爱慕虚荣、精通厚黑学的韦小宝身上闪现着人性的关辉

韦小宝无疑是是精于官场厚黑学的老师。他没有文化,他的聪明和处事哲学,来自于所听的书、看的戏。他是真小人,凡事从利已考虑,有危险就逃跑,而且具有极强的精神胜利法,有时令人啼笑皆非。

他从陪伴“小玄子”(康熙)嬉戏解闷的聪明,和凭借从妓院赌场学来且提炼的说谎、溜须、行骗、赌博和察颜观色等本领,屡建奇功,赢得康熙的宠幸和封赏,也赢得天地会很多人的敬仰,这如日常中的无赖天天中大奖,居然每到一处,都混的风生水起。

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底层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但说谎使诈这些皆为人之天性,只是因为平常人有道德规范的束缚,这种天性变压制,但如果到了非常时候,有些高级知识分子也会使出低级手段,平日里道貌岸然的绅士,私底下流的人也大有人在。韦小宝的优点,是认可自己真小人的定位,他彰显无赖不掩饰,弘扬良善又一贯,这些都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四、武侠小说并非都是严肃的,也可以嬉笑怒骂的接近人间烟火。

无疑,《鹿鼎记》中的韦小宝是金庸众多主人公中最接地气的,是最像平常人的武之侠者,金庸或者想通过韦小宝这个人物,告诉人们,”侠义“二字,并不是武功高强者所独有,它也可以在普通人身上呈现,是平常人内心的需求。

1


我就是竹韵


金老先生给韦爵爷关上了一扇门,但同时又打开了一扇窗户。韦爵爷虽然武功不咋地,但嘴功强啊。

一套“八荒六合吹嘘功”,吹遍天下无敌手。无论是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王宫大臣。还是江湖中形形色色的各类角色,都被忽悠的天旋地转找不到北,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能说会道,黑的能给说成白的。腿没事的能给忽悠瘸了。(没事,走两步。)

韦小宝,从小在妓院长大,这个吃喝嫖赌抽无不精通啊,可以说,鹿鼎记里刚一出场时,他就是一个市井小混混。

这么一个全身都是陋习的人,你让他专下心来吃苦练功,那是不可能的。刻苦练功不如去喝花酒,不可否定他这人聪明,悟性高。但是你让他捧着一本文字的 武林秘籍去研究,他会毫不犹豫去找一本金瓶梅来看。



所以,金庸给他的设定就是,武功不行,或者根本就没有武功,(全靠袖子里那把匕首玩偷袭,还有一只洋枪,比什么武功都好使。)。

嘴皮子厉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八面玲珑,刀切豆腐两面光。 况且,也用不着他什么,有他那有本事七八个老婆在,也用不着他出手啊。


左左1980


《鹿鼎记》算是一部武侠小说,且书中基本无侠,连主人公韦小宝都是一个在“花柳”中长大的小人物,虽没武功,且以小人物会大人物,闯荡江湖,游历帮会、结交皇帝,还远征云南,北上俄罗斯,有点学习成吉思汗,想去更远的地方,典型的小人物大作为形象,讽刺性很强烈。



《鹿鼎记》这部小说着重于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的弊端,讽刺统治阶级的昏暗和愚昧,艺术价值体现在韦小宝的小人物身上,衬托官场腐败,社会的不公正、不公平。韦小宝这样的人都可以游走南北,三妻四妾刚好七个,拥有美满的所谓的幸福生活,加官进爵,甚至还有能力策动了俄罗斯历史上的政变,签订《 尼布楚条约》和雅克萨之战,这些大事岂能是韦小宝这等小人物能够完成的,真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小人之心自然有小人之策,韦小宝无赖的手段还是蛮多的,偷、拐、骗,无所不会,样样精通,而且做得心安理得,问心无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尤其是追女孩子,既现实又浪漫,而且甜言蜜语,也符合当今的花花公子形象,真是小三满街跑。


金庸之所以不赋予韦小宝一个侠客,一个武功高强的正面人物,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文学艺术的表现,文学作品不管是武侠小说也好,还是别的作品也罢,总体是为了通过作品体现作者的思想,反映一定的社会现象,江湖先不用说,就政治人物,鳌拜、明珠索额图、多隆、施琅,清朝大臣,康熙皇帝,这些人都和韦小宝有……,不言而喻,也不多说,金庸老师这部小说还是很关心政治的,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么……,毕竟金庸是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看问题看的比较透彻。



2、当初的金庸老师也想把韦小宝塑造成一个武功高的侠客人物,但是写着写着越觉得韦小宝这个人物性格不适合有武功,因为韦小宝连自己父亲都不知道,而且在那样的地方长大,从小谁给他教武功,就算后来有出息,想出人头地,拜师学艺,或者像别的小说里的,落个难,去个悬崖,不小心掉下去,或许就一身武功,可是这就不符合这个小人物的性格特征,所以金庸就给了一个无功夫的霞客,保留了一点逃命的技巧,不然小人物万一遇见降魔除妖的,岂不故事就结束了,总得让他走到最后,所以保留点小人物半吊子武功。


3、金庸是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写了无数的名作,一人江湖,江湖一人,且刻画了无数个江湖故事,塑造了无数的江湖英雄,《鹿鼎记》是他的封笔之作,可能金庸也想超越武侠而江湖,正所谓无形显有行,打造韦小宝这样一个泼皮无赖,市井小人闯江湖,江湖之大,岂容人人来闯,但是韦小宝偏偏取胜,有所作为,也许这就是小人得志吧,也可把鹿鼎记叫做历史剧……

(关注我,更多文化类原创期待你的鉴赏)


黑白文章泽渊诗


金庸一开始写《鹿鼎记》时,他曾想把韦小宝写成武功高手。在连载版中,韦小宝先练了海大富所传假武功,又学了陈近南的真武功,有将两种武功合而为一,最后神功大成的趋势,很像《侠客行》中的石破天。

但是写着写着,金庸发现,韦小宝靠坑蒙拐骗便能得心应手,无往不利,又何必让他学武功呢?于是金庸便废去了韦小宝的武功,只留下神行百变与含沙射影。

其实金庸这么写,和他之前十三部小说是一脉相承的。在大部分金庸小说中,主角武功盖世,天下无敌,然而他们唯独无法对抗权力。

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领导着红花会神通广大,却对乾隆束手无策,被乾隆骗得连底裤都没了,灰溜溜地隐居于回疆。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身兼华山派、铁剑门、金蛇郎君诸多绝学,却阻止不了李自成败亡、清兵入关,只得隐居海外。

《神雕侠侣》中的郭靖、黄蓉夫妇,在一众武林高手的帮助下坚守襄阳城,最终逃不了城破身死的下场。

《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武功是金庸主角中最高的,却被朱元璋骗走了江山,和赵敏、周芷若隐居远走。

到了《鹿鼎记》,情况依然如此,只不过主角反过来了:韦小宝靠着坑蒙拐骗溜须拍马,一路平步青云,并将诸多江湖高手玩弄于股掌之间。武功还是无法对抗权力。

因此金庸将《鹿鼎记》作为自己的封笔之作,因为这部小说戳破了之前十三部小说编造的武侠梦,告诉大家,武侠仅仅是一种幻想。

当然,《鹿鼎记》开后来的种马小说之先河,这是金庸所不能逆料的了。


我是梦露居士,欢迎关注我,为你解读金庸武侠。


梦露居士


读过金庸小说的人,应该都清楚,在他的武侠谱系里,越靠近现代,武功的杀伤力就越小。《越女剑》中的剑术可敌国,至北宋时期,萧峰、段誉、虚竹等人的武功,内力、外功近乎神奇,至《笑傲江湖》,武功又弱了一份。最厉害的东方不败与萧峰等人战斗,应该胜利不了。

再到袁宏志、陈家洛等人,在《笑傲江湖》时代应该就是自宫前的岳不群水平,再到《鹿鼎记》,韦小宝全靠机智和权力就让江湖翻云覆雨。《鹿鼎记》有个细节,就是韦小宝学习武功,学不到三天嫌辛苦,就放弃了。这是金庸对武功的消解。

武侠是什么?是一种浪漫的个人英雄主义,到了韦小宝这边是无赖式的生存智慧。早年金庸创办明报,为带动销量,所以连载武侠小说。到他写《鹿鼎记》之时,《明报》的销量已经不需要他的武侠小说来带动了。所以,他可以去尝试自己心中的文学。

是的,文学。金庸是有文学野心的人。他绝对不仅仅只把自己看作是一位武侠小说家。早年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外交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理想落空了。

可他对时局的观察以及对政治的热情,并未消除,所以他后期的小说里对时局多有隐射与批判。

金庸的武侠小说,几乎没有重复的。技巧与叙述上,都有创新。每一部小说他都在求新求变,十五部小说写下来,新派武侠小说的写法已经被他写遍了。

《鹿鼎记》是一部披着武侠外衣的政治讽喻小说,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官场的批判,很是彻底和有力度。

个人武功再高又怎样,最后还是抵不过拥有权力的韦小宝,整个江湖还不是被康熙帝给收编了。瞧,这就是《水浒传》的套路。韦小宝作为江湖人,若是恋栈权力,结局不是像宋江、卢俊义等人一样么?《鹿鼎记》的讽刺意味就在此。


辉城啊


我想,在我开始分享这本书的时候,大多数人第一时间会想到的是韦小宝与他的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然后会心一笑。这当然是小说中一大亮点,可却不仅于此,本书的格局,情节,人性深度与金庸其它小说比,都有很大突破!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其文字功底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鹿鼎记》是金庸写的最长的武侠小说,最另类的武侠小说,涉及历史人物,穿插历史事件最多的历史小说,最有现实意义的武侠小说,最另类的主角和最出彩的配角。

首先来谈谈书中的主角韦小宝。在以往金庸的小说主角,都是一身正气,对待爱情忠贞不二,到最后都练就一身绝世神功。他们干的是行侠仗义,除奸除恶的好事,再深一点讲就干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事。但一到《鹿鼎记》里,所有主角该有的特质韦小宝几乎都没有,论出生,妓院长大的熊孩子,从小学会了溜须拍马的“好功夫”,论长相,小说中就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儿,长的肯定不是标准言情剧的脸。论人品,下九流,江湖侠士都不屑与这种爱使用下三滥招数的人结交,对待爱情也三心二意,不过到还挺讲义气。论武功,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奇遇名师却从不好好学武,不过运气到还不错,总能逢凶化吉。论才华,韦小宝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也就没啥可谈的了。总结下来,韦小宝的缺点一大堆,狡猾、无赖、惫懒、满嘴脏话、偷懒、好色、滑稽、没半句真话、讨了大堆老婆的小流氓。这些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学,不过韦小宝到还挺讲义气的,这个大家可以学习。

金庸先生曾说过,在写《鹿鼎记》时,有意把武侠小说当作历史小说来写(不过后来金庸发现写历史小说也不算件那么容易的事)。书中牵涉的历史人物数不胜数,康熙、鳌拜,索尼、明珠、陈近南、李自成、吴三桂,施琅、索菲亚公主、彼得大帝等等。然而作为虚构的主人公韦小宝穿插于各个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之间,在不违背大的历史格局下进行演绎,仿佛韦小宝就像真实存在的一个人,当然这与金庸先生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历史底蕴有莫大关系。对比金庸以往的小说,而作为读者的我们总会不由自主的把我们自己代入主人公,与主人公一起感受喜乐哀愁,离合悲欢,然而韦小宝却是万万代入不了的,这不免剥夺了一些人阅读的乐趣,不过,如果读者们对历史有着深厚的乐趣,那么跟随作者的脚步,会见各个历史人物,领略他们的风采,通过全知视角来阅读这些戏说的历史人物,那也是相当有意思的事儿了!在金庸的笔下,一个个历史人物都好像从小说中蹦了出来。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康熙年间,于是,作者为了使故事情节更为精彩,不免打乱时间线来服务于故事情节,就小说而言自然无伤大雅。韦小宝从认识康熙,与康熙一起用计智擒鳌拜,接着去五台山会见老皇帝,接着去了云南又去见了镇南王吴三桂,在雅克萨遇见索菲亚公主,跟着去了沙俄,顺便帮索菲亚夺取了政权,在雅克萨之战韦小宝也出谋划策,签订了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我不得不佩服金庸先生的脑洞,把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代入真实的历史却又不违和。

许多人评价《鹿鼎记》是金庸写的最好的武侠小说,例如倪匡,也有许多人并不赞同,他们更喜欢像《天龙八部》那样的。有的人在看了《鹿鼎记》后就看不下去其它武侠小说,而看惯正统武侠小说的人,《鹿鼎记》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就我而言,《鹿鼎记》却是算的上金庸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小说。我想,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哈姆雷特吧!


千阴洛阳


《鹿鼎记》是金庸老爷子十分另类的武侠小说,里面出现了两样及其厉害的武器,红衣大炮和火枪,并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即使是在年份更近的《书剑恩仇录》里也没有展现。当然,《鹿鼎记》是金庸老爷子封笔之作,无论思想性艺术性还是文笔构思都不是他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可以比拟的。

如果看一下韦小宝韦爵爷所处的时代,康熙年间早期,在同一时期,西方也出现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爵爷,牛顿爵爷,天不生牛顿,万古如长夜。西方已经拉开了现代科学文明,也有了红衣大炮、火枪等热武器,武功再厉害,再这些面前怕也是不堪一击了。这时候,再去强调武功,似乎已经没有太多说服力了。金庸最后塑造了一个武功不高的韦小宝形象,未尝没有这方面的考虑。在一个现代科技文明已经浮现,热武器逐渐盛行的年代,武功已经失去了它的最大威慑力,这是金庸先生废去韦小宝武功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如果按照以往金庸小说的套路,韦小宝是绝对有机会成为武林高手的,进宫之后遇到了海大富就是一流高手,学了几招功夫,后来又遇到顶级高手陈近南拜了师父,再后来遇到少林武痴澄观,再遇九难师太,最后遇到第一高手洪安通,一路陪他的都是江湖高手。这种境遇,跟之前金庸男主的境遇有过之无不及,只要金庸笔锋稍微拐个弯,就可以赐予他绝世武功,但是并没有如此安排。

韦小宝从一个妓院出身的小混混,靠着察言观色、见风使舵、溜须拍马再加上逆天运气,一举成为康熙面前的大红人,被封鹿鼎公。这经历不是纯粹的江湖武林事,而是有大量的官场现形描写,整部小说也可以说是韦小宝升迁之路。如果韦小宝拥有了绝世武功,他还会如此奸滑狡诈,溜须拍马吗。看一看金庸小说里的武林高手,即使像段誉、令狐冲这些前期可能有点油嘴滑舌,但也绝不会对谁都阿谀奉承,张口即来,即使品行败坏的卑鄙小人丁春秋,也不过是享受弟子门人的吹嘘拍马,自己依然是一派宗师的气度。如果把韦小宝也塑造成一个武林高手,那他再去拍马溜须,就会感到大大违和,这让金庸塑造的其他大高手情何以堪。而且韦小宝厮混的主要是官场,在官场里阴谋诡计、随机应变要比武功有用的多。韦小宝一路走来的经历和他的性格特点,与传统的武学高手大大违和,武功平平反而更加自然。

虽然韦小宝最后不是武林高手,但是他的经历已经是传奇,比起其他的主角高手更加充满戏剧性。因为他一路接触的都是武林高手,顺带学了几门保命的招式和逃生的武功,对付一般的武林人士也足够了。何况,他还有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苏荃已经是一流高手,其他几个也都会点拳脚,再加上韦小宝的火枪和削铁如泥的匕首,在世俗世界里,韦小宝足以自保。

韦小宝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平民逆袭小说,韦小宝从刚进宫做个假太监,一直到最后成为鹿鼎公,他估计也想不到自己会走那么远。他够狠够贪也够无耻,这是金庸任何其他男主不具备的,所以即使没有武功,照样走向人生巅峰。


一览众河小


韦小宝是金庸武侠小说里唯一几乎没有武功的主角,他也是金庸笔下活得最洒脱的人物。表面看,杨过和令狐冲很洒脱,敢于离经叛道,敢于不惧世俗眼光,一剑在手笑傲江湖,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但是,我们仔细分析,杨过令狐冲的洒脱,不过是表面的洒脱,不拘小节而已。他们虽然做出一些目测离经叛道的事情,比如与魔教人员交朋友,娶自己的师父为妻,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侵害其他人的利益,更多的是维护了武林的整体利益和根本利益。很多时候,他们为了整体的利益,不惜被人误解甚至委曲求全,其所作所为跟郭靖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韦小宝不同,他不受任何江湖道义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作为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屌丝,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存,所以他贪腐,阴险狡诈,损人利己甚至不择手段。什么民族大义,什么武林道义,与他毫无关系。不过,很难得的是,韦小宝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讲义气,这也是他的最高道德标准。讲义气是他做事的唯一准则,他帮康熙不是为了辅佐明君而是因为讲义气,帮陈近南也不是为了反清复明还是因为讲义气,所以他的为人处事,完全按照自我设定的标准,而不是他人强加于他的。这等人物,没有武功就可以纵横天下了,当然不能再锦上添花赋予绝世武功。否则,还有别人的活路吗?


江南俗士1972


金庸先生写的小说,大多数的男主角都是会武功的,比如天龙八部里的三兄弟,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神雕侠侣里的杨过,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这些男主角都会武功虽然武功威力不一样。

但是他们都会武功是因为他们的老婆少啊,而韦小宝的老婆是一对啊,七个老婆。这是金庸先生写的所有小说里男主角老婆最多的一个了。所以韦小宝不会武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