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2 疫情不改基本趨勢

我們在投資什麼?新型冠狀病毒(以下簡稱“新冠”)疫情以來,閉關在家刷朋友圈,一切雲淡風輕。然而,面對節後的股票市場,圈裡一些朋友有些不淡定了:有擔心市場要下跌的,有呼籲延期開市的,……。凡此種種,其實都是沒弄清楚:我們到底在投資什麼?是在投資於股價的今天漲明天跌,還是投資於經濟與企業的趨勢?如果是前者,那麼股市就無牛熊之分了;而實際上,由於你不可能猜準每一天的漲跌,因而,從長一些的時間來看,鮮有投資者能夠從前者賺到錢。現實當中真正能夠賺到錢的,是投資於後者,即投資於經濟和企業發展趨勢的人。如果這樣,那麼,我們就應該繼續追問:新冠疫情的衝擊到底會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

疫情衝擊通常是短暫的。根據2003年“非典”期間的經驗,受疫情影響最大的是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三大行業,但基本上這些行業在疫情解除後1-3個月之後就會迅速恢復。同時,考慮到這幾年我國經濟結構和居民消費方式的變化,目前這三大行業在我國經濟總量中的佔比已較“非典”那時有所下降,因而,此次新冠疫情對經濟的相對沖擊會比“非典”那時低一些。國際金融市場的經驗也是疫情衝擊難持久。筆者考察了世界衛生組織(WHO)實行“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簡稱PHEIC)評估制度以來,四次PHEIC傳到美國(包括之前的“非典”,但不含此次新冠疫情,WHO共有六次可以視為PHEIC,但有兩次沒有傳到美國)後的美股反應,結果發現:有的幾乎對市場沒有影響(比如2016年的巴西扎卡病毒),有的則是市場在5個交易之後即恢復到高於之前(比如2009年的H1N1病毒),對於“非典”則是在12個交易日之後市場即得到恢復,最長的不超過20個交易日(2014年埃博拉病毒)。如果我們確認,市場的長期走勢並不因短期衝擊而改變,那麼,倘若市場果真出現調整,那麼此時就應該是“別人恐懼我貪婪”的長期投資好買點。其實,對比當時對於“非典”的反應,此次我國和全球的反應更為迅速。“非典”自2003年1月國家疾控中心確認首例病例後,2003年4月展開全國範圍內公開防治;此次新冠疫情在2019年12月確認首例後,2020年1月即展開了全國範圍內的公開防治。更迅速的行動預計也會使得疫情衝擊更短暫。

政策準備充分。面對疫情,雖然諸多省市延長春節假期到2月9日,但我國A股市場仍決定於2月3日如期開市。由此折射出政策當局對我國經濟和市場韌性的充分信心。其實,面對疫情所可能造成的影響,政策當局已做了充分的準備。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銀髮〔2020〕29號),對於疫情可能給企業、投資人、金融機構、交易清算系統等造成的影響,做出了全面部署。中國人民銀行表示,將保持充足流動性,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促進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對於疫區人民銀行將提供總計3000億元低成本專項再貸款資金。根據這一政策部署,面對2月3日1.15萬億的流動性到期,央行將開展1.2萬億的流動性投放,當期超量投放,比去年同期多9000億元。銀保監會表示,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到期還款困難的,可予以展期或續貸;對到2020年底確實難以完成處置的,允許適當延長過渡期;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負債匹配情況較好的保險公司,允許其在現有30%上限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上述前瞻性的政策措施,預計會對市場起到有效的支撐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