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水滸傳》裡那位作惡多端、八面玲瓏的高俅最後怎麼樣了?

36861204


高俅與蔡京、楊戩、童貫並稱為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在古典名著《水滸傳》裡面高俅更是被刻畫成一個飛揚跋扈,無惡不作的大奸臣。




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就別攬瓷器活”,高俅這廝還真有兩把刷子能討得宋徽宗歡心,在官場上摸爬滾打混到太尉這樣的高位。而幫助高俅擠進官場的第一個貴人,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蘇軾。

高俅原本是蘇軾的貼身僕人,或曰文秘書童,你想想蘇軾是何許人,是名揚大宋的大文豪,是北宋中期的文壇領袖,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蘇軾既是文壇領袖,也是官場英傑,能成為蘇軾的親近僕人,多少也要具備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品行還要端正,因此,我們大致可以看出這個時候的高俅人還是比較單純踏實的,要不然蘇軾也不會收他做自己的貼身僕人。



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或許是覺得高俅老在他身邊也不是個辦法,應該讓他出去見見世面了,於是就把高俅介紹給了好友小王都太尉王晉卿,這個王晉卿可大有來頭,他是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趙佶(後來的宋徽宗)的姑父。蘇軾如此豪氣把一個皇親國戚介紹給高俅,可見高俅在最初,確實是一個很有前途的青年,是受到蘇軾欣賞的。

高俅以善踢蹴鞠得寵於聖上,但這其實是他多項旁騖的雜學之一。高俅在蘇軾身邊多年,自然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還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這在同樣是以“文藝憤青”自居的宋徽宗面前無疑是可以給自己的形象加分的。



當然,高俅能成為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之一,與童貫、蔡京這樣的大奸臣並列,可見他確實有大奸大惡之處。高俅不是武將出身,卻能官居太尉,主管東京20萬禁軍。他無半點戰功,卻能統領幾十萬的軍隊,他為人貪婪,治軍無方,史載他在太尉位上“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致使禁軍“紀律廢馳”、“軍政不修”,待到金兵南下時,這些禁軍哪還懂得盡忠報國,奮勇殺敵,早做鳥獸散了。靖康之變,東京防線很快土崩瓦解,20萬禁軍四散逃離,最終導致北宋滅亡,徽、欽二帝被虜,高俅這個庸才可謂是誤國誤民,其罪難容。

關於高俅的結局,《宋史.李若水傳》有如下記載:

“李若水……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

高俅死於靖康元年(1126年),是病死的。而北宋末年在朝廷興風作浪、無惡不作的其他奸賊,如“四大奸臣”,“六賊”下場大都很慘,童貫、蔡攸等人皆被梟首示眾,相比他們,高俅死得全屍,算是很幸運了。



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大舉南下,驚慌失措的宋徽宗決定南逃避禍。童貫與高俅各帶一部人家隨行扈從,高俅與童貫本來就有嫌隙,這些人為了邀寵一路上是爭風吃醋、勾心鬥角互相傾軋,到了泗州兩人矛盾公開化,結果“童貫以勝捷兵三千扈從渡淮如淮陽。高俅以禁衛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這下子高俅不幹了,你童貫陪同聖上渡淮南下,讓我領3000禁軍守泗州,金軍人數十倍於我,傻子才留在泗州,於是就以生病為由回到了東京。

而陪同徽宗南下的童貫、梁師成就沒那麼幸運了,由於捲入了徽宗、欽宗兩大集團的鬥爭,這些人都牽連太深全被處死,童貫更是被梟首示眾。高俅由於提前回到東京,沒有受到牽連,惡人沒有得到惡報,卻幸運的以病死這種方式留的全屍。


大國布衣


答:《水滸傳》原著光顧著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條好漢的最後歸宿,忘了寫惡人高俅、蔡京、童貫等人的結局了。

不過,又也許不是忘記了寫,是故意不寫的。

因為高俅死得巧,他是趕在北宋滅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終。

《宋史.李若水傳》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1126)時還升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不過,沒多久就病死了,宋徽宗還為他掛服舉哀,葬禮舉辦得非常隆重。

看看,這樣的結局,不寫好過寫。

梁山好漢死得那麼窩囊、那麼憋屈,讀者一個個心裡就不好受了,再寫高俅死得這麼風光,那還不讓讀者抓狂吐血啊?!

明末文人陳忱實在氣憤不過,他著作了《水滸後傳》,安排高俅被流放到一個由倖存梁山好漢霸佔了的地方,由梁山好漢把他給結果了。

即便是有意抹黑梁山好漢的反動文人俞萬春,他在小說《蕩寇志》中,也不待見高俅這個惡人,他寫宋徽宗得忠臣直言勸諫,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將蔡京、童貫,以及高俅等一古腦抄家。高俅被髮配到滄州。朱仝、雷橫攻打滄州,割下高俅腦袋,送上梁山,交由梁山好漢唾罵。最後,林沖把高俅的頭顱摔成了粉末。

……

也許是受《水滸後傳》和《蕩寇志》的影響,影視劇《水滸》也腦洞大開,編了一個殺高俅以斷招安之路的神情節。

但是,從原著看,高俅是極力阻撓宋江招安的,殺高俅斷招安根本解釋不通。

還有,《水滸傳》原著中沒有交代高俅的乾兒子高衙內是怎麼死的。

高衙內在陸虞候家樓上虛驚了一場後,跳牆脫走,後來病倒。這之後,陸虞候和富安追殺林沖到滄州,火燒草料場,高衙內就再也沒有出現。

雖然此後也有從別人口中多處提到高衙內,但對他的結局始終沒有交代。

一些評書、評話、戲曲,為了使故事有頭有尾,就編了個這樣的情節:高衙內在得知林沖娘子自縊身死的消息,病勢加重,最後病死了。

他們這麼一寫,以為是惡人有惡仇,死得好,死得妙,死得刮刮叫。

但是,反倒讓人產生一種錯覺:高衙內是個梁山伯式的人物,用情至專,一往情深,忠貞不渝,最後死於愛情——就差沒寫他化蝶了。


覃仕勇說史


1,高俅,有技術的男人

作為北宋最廣為人知的一個奸臣,高俅絕對要感謝施耐庵大爺,如果沒有《水滸傳》,大約高俅就會被人們遺忘的。

宋朝評定的徽宗年間的六位奸臣名曰六賊,六賊中沒有高俅這一號,在當時人的心目中高俅雖然壞,但是還沒有水滸傳中那麼壞。

《水滸傳》中四大奸臣,另外兩位蔡京童貫可是高居六賊榜首,而四大奸臣中的另一位楊戩因為死的早,也成功躲過躲過被清算的命運。

如果沒有水滸傳,大約高俅會被人們遺忘,《宋史》中他連個傳都沒有,高俅的故事被零星記載在宋人筆記和歷史傳記的邊邊角角。

其中紀錄高俅事蹟最多的是南宋王明清的《揮塵後錄》。

在《揮塵後錄》中高俅起家,就是因為球踢得好,是個有技術的男人。

高俅本是蘇軾府上的一個小史。

《水滸傳》上寫得小蘇學士,應該是蘇轍,但是南宋筆記中明確記載是蘇軾。蘇軾被貶時把高俅送給和自己關係不錯的王駙馬王晉卿。

一次王駙馬讓在高俅給端王趙佶送東西,端王正在踢球,球出界了高俅接了一腳,端王一看這是國足水平啊,於是把他留在身邊。後來端王成了徽宗皇帝,高俅也跟著水漲船高步步高昇,這就是草繩綁上螃蟹賣了螃蟹的價格的現實版啊,命運真的挺神奇的。

《揮塵後錄》和《水滸傳》都採信了這種說法。

但是有人懷疑沒這麼簡單。

2,高俅晉級

蘇軾原本是要把高俅送給曾布,曾布因為手下人夠了,沒要,但是因為蘇軾的推薦曾布和高俅應該建立了互信的關係。

後來在徽宗當皇帝這件事上,丞相章惇反對。但是曾布為首的大臣卻力保,當時曾布為知樞密院事,權利和宰相相當。

高俅是徽宗的親信,又被曾布信任,他的一個重要的職責大約是幫兩方傳遞信息,從而促成趙佶登上皇帝位。

當上皇帝后的宋徽宗,曾經數次把高俅比作漢朝時的宋昌。

宋昌是漢文帝的親信。

呂雉死後,陳平夏侯嬰等功臣誅滅呂家,在帝位繼承上,功臣集團想讓高祖劉邦的兒子劉恆繼承皇帝位。消息傳來劉恆將信將疑,他和手下大臣商量是否去長安。

很多大臣都反對,認為這是呂家的計策,劉恆最好託病推辭。但是中尉宋昌卻認為這事兒真的,建議劉恆去長安。

劉恆起身去長安時,帶著宋昌張武等親信,這些須臾不離他的左右,劉恆登基成了漢文帝后他們還很長時間負責保衛漢文帝的安全。

徽宗把高俅比作宋昌,可見對高俅極度信任。宋徽宗即位後,高俅屢獲升遷,沒幾年就達到了到大宋武將的最高品級,太尉。

高俅在小說《水滸傳》中一無是處,但是他這人還是有優點的,這就是念舊。

因為蘇東坡舉薦他才有了後來的福貴,所以對蘇東坡高俅感恩戴德,蘇家人進京他都盛情款待,蘇家有啥困難,他都盡力幫忙。

蘇東坡的三子蘇過政和六年入京,就住在高俅的府上。

當時蘇過還是戴罪之身,高俅不避嫌疑的熱情招待,後來蘇過竟然被徽宗召見作畫,看了他的畫後徽宗厚賞了蘇過,後來蘇過步入官場屢獲升遷,大約這其中少不了高俅的照顧斡旋。

所以奸臣也不是一無是處的。

念舊的高俅,對自己家人更好。

高俅一人得道後,高家全家都昇天了。

高俅他爹高復官至節度使,他哥高伸做到了戶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弟弟高傑做到金吾衛大將軍,他的兒子侄子更是年紀輕輕都居高位。

高俅死後,高家也迅速沒落,被抄家清算,可謂其興也忽,其亡也忽。

3,高俅之死

高俅在太尉這個高位上,沒幹啥有建設性的事情。

他最喜歡乾的事情是蓋房子,所以招募士兵如果能招到有特長的士兵,比如工匠啥的,高俅都很歡喜的不行。

高俅讓這些當兵的工匠接私活,收入歸高太尉,他們的工資則從禁軍軍費中出,那些沒有特長的禁軍往往被拖欠工資,甚至犯了錯還有罰錢補貼工匠等有手藝的士兵。

高俅真的不愧是技術出身,有工匠精神。

這些私活給高太尉創造了源源不斷的財富,高太尉可謂是北宋宣和年間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人。

高俅死在靖康年間,他死的很是時候。

金人南侵,宋徽宗傳位給欽宗,然後倉皇南逃,逃亡途時帶著自己的一幫親信,高俅也在其中。

途中高俅和童貫發生分歧,童貫乾脆不讓高俅見宋徽宗,甚至假傳聖旨讓高俅留在泗洲,沒辦法高俅只得返回京師。

這次和童貫鬧崩劃清界限竟然神奇的救了高俅。

童貫梁師成等人被誅殺時,在京城的高俅倖免於難。

不過這時候他也生病了,很快病死。

靖康初,佑陵南下,俅從駕至臨淮,以疾為解,辭歸京師。當時侍行如童貫、梁師成輩皆坐誅,而俅獨死於牖下。

高俅死後,宋欽宗還想給他舉行葬禮,被大臣阻止了。

後來宋朝君臣檢討金軍為啥能長驅直入的南下時,高俅童貫等掌管禁軍的徽宗近臣自然要替徽宗皇帝背起鍋來,顯赫一時的高家走向沒落。



薛白袍


《水滸傳》裡高俅八面玲瓏、十惡不赦,他以一個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蹴鞠被端王賞識,端王稱帝,高俅官至太尉,他報復王進、陷害林沖、征剿梁山、毒死宋江,整個梁山都毀在他的手裡,但是很可惜,《水滸傳》並沒有迎合觀眾的口味,把高俅寫死。

那麼歷史上真的有高俅這個人嗎?現實中的高俅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又是落得個什麼樣的結局呢?

歷史上確有高俅其人,但是和《水滸傳》上的描述差距非常遠,據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記載,高俅本是蘇軾府中的一個小吏,就是抄抄文件、管管賬目的秘書之類,但是他卻有幾個絕活,首先是為人乖巧,善於見風使舵,其次是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第三是對詩詞歌賦有一定的研究,而且還會一點棍棒功夫,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具有高超的蹴鞠技術,相當於宋代的球王貝利。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由此可見,蘇東坡對高俅還是比較賞識的,他要外調到中山府,就把高俅推薦給曾文肅(曾布),結果曾文肅不喜歡這類型的人,藉口自己的秘書已經滿編就婉拒了,蘇東坡又把高俅推薦給了自己的好朋友、駙馬王詵(王晉卿),王詵是宋神宗的妹夫、宋徽宗(此時還是端王)的姑父,能攀上皇親國戚,高俅非常高興,《揮麈後錄》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紆,而曾紆是曾布的兒子,記錄自己外公家的事情,應該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高俅在駙馬府一呆就是七年,端王是一個很講究的人,非常重視自己的外表,有一次上朝前他想修一下自己的鬢角,就借用了姑父王晉卿的篦子刀,他非常喜歡這個篦子刀,退朝後,王晉卿就派高俅送一把新的篦子刀到端王府,而端王正在花園踢球,球搞好滾到高俅面前,技癢難耐的高俅立即小露了一手,端王非常高興,就讓高俅從此跟著自己,派人告訴王詵“篦子刀和高俅我都留下了!”沒過幾個月,神宗病逝,膝下無子,端王繼位,即宋徽宗。

一直不受待見的端王朝中無人,只有高俅是自己的親信,可宋朝規定,就算是七品縣官也要進士出身,沒有功名的高俅這條道是走不下去了,只能走要求不嚴的武官這條道了,於是就派高俅到邊關“鍍金”,也沒指望他建功立業,混個資歷就行,而邊帥劉仲武看出了皇帝的意圖,對高俅非常照顧,剛好那幾年北宋少有的打了幾場大勝仗,高俅很快升殿前都指揮使,從二品,很快又升為太尉,正二品,不久再加從一品的開府儀同三司,成為文臣、武官雙料大權臣。

高俅一沒從軍經歷二沒指揮才能卻當上了全軍最高指揮官,讓本來戰鬥力就較差的宋軍徹底走上了不歸路,再加上高俅貪汙腐化,只管收禮,賣官鬻爵,不抓訓練,以至於宋軍“紀律廢弛”“軍政不修”,成為“不知兵,無一可用”的擺設,但在溜鬚拍馬、大搞花架子上,高俅卻是一把好手,他親自主持軍隊的比武競賽,邀請徽宗親臨檢閱,各種花樣百出,非常熱鬧,徽宗看的是熱血澎湃,十分滿意。

雖然高俅專權、腐化,但卻有一個好處,知恩圖報,當上太尉後,他始終不忘劉仲武在邊關的提攜之情,兩家關係一直很好,政和五年,劉仲武打了敗仗,在高俅的幫助下,仕途沒受到任何影響,他死後,兒子劉錡被高俅推薦當了將軍。而當年對高俅有推薦之恩的蘇軾,高俅也始終不忘,蘇軾被貶期間,凡是蘇門子弟來京,高俅都親自撫問,熱情招待,送給金銀,像蘇軾這些“元祐黨人”的後人都很悲慘,不但無法當官,還在流放地受到凌辱和迫害,這些人在逆境中能受到高俅這樣的高官庇護,真的是非常走運。

高俅雖然“敗壞軍政”,導致宋兵無法阻止金兵入侵,但和蔡京、童貫相比,高俅還不算大奸大惡之人,也沒被列入“宣和六賊”,他和這些人也沒有結成一黨,靖康元年,徽宗讓位給欽宗倉皇而逃,童貫、高俅到泗州會合,很快,童高翻臉,徽宗帶著童貫南下,把高俅留在泗州,高俅藉口生病,回到開封,因此也就錯過了徽宗復辟的陰謀,後來“六賊”被欽宗處死,而高俅逃過一劫,于靖康元年五月十四日,病逝於家中。

“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欽宗本想按慣例為高俅辦理喪事,被大臣李若水參奏,於是,欽宗降低葬禮規格,定位“倖臣”,算是落得個壽終正寢的結局。

高俅竟然是生病而死,不是死於梁山好漢手中,實在是一件憾事!但歷史中林沖恐怕都是施耐庵編出來的,總之而言,高俅是一個有小聰明而無大陰謀的人,為自己私利而誤國害民的小人,當然,他也屬於草根逆襲的典型代表,只不過碰到了施耐庵,留下了一世的罵名。

千年之後,如果高俅地下有知,中國足球隊員連國家隊都不敢進,不知道作何想!


葛大小姐


《水滸傳》中,高俅是個壞透了的人。開篇就寫他迫害林沖,整個書中,他更是幹盡了壞事,儼然是北宋末年朝廷奸臣中,最突出的代表。

然而,在真實歷史中,北宋末年出現了著名的“六賊”,也就是六個最大的奸臣:蔡京、童貫、王黼、梁師成、朱勔、李彥。這六個人中,卻都沒有高俅。由此可見,把高俅算作是北宋末年朝廷奸臣中最突出的代表,顯然是不恰當的。

(高俅劇照)

那麼,高俅究竟是一個什麼人?他究竟算不算奸臣?此人最終的結局是怎樣的呢?

高俅是宋徽宗時期的太尉。太尉在古代是一個相當大的官,在隋唐之前,是掌管全國兵權的。隋唐之後,雖然權力並沒有那麼大,但它卻是武官中等級最高的,屬於三公之一。在宋徽宗時期,實際上高俅還是掌管禁軍的,而且他掌管禁軍的時間長達20年。

不過奇怪的是,高俅這麼大一個官,他在正史中的記載卻非常模糊。他一生的事蹟,以及最終的結局,都語焉不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根據各種史料的記載,對高俅的人生經歷,做一番講述。

根據南宋王明清的《揮麈錄》記載,高俅本來是蘇東坡的一個小史,也就是相當於一個文字秘書,他寫得一手好字,有一定的文學功底,還會踢球等各種技藝。後來,蘇東坡把他推薦了給自己的好友、駙馬都尉王詵。王詵雖然曾受蘇東坡的牽連貶官,不過因其是個書畫家,因此與端王趙佶(也就是後來的宋徽宗)交往甚密。

有一天,王詵要送一把篦子刀給端王,就讓高俅送去。高俅送去時,恰好碰上端王在踢球,高俅於是得以向端王展示他高超的球技,從而被端王留了下來,成為端王的潛邸舊臣。

(球技精湛的高俅)

高俅這人嘴巴非常甜,把端王哄得非常高興,端王對他很滿意。後來,端王當上皇帝,成為宋徽宗後,宋徽宗為了栽培高俅,把高俅調到邊帥劉仲武身邊,讓他鍛鍊,培養工作履歷,以便提拔他。

這件事,記載在《宋南渡十將傳》裡。這本書第一卷寫的是劉錡,劉錡是劉仲武的兒子。在記載劉仲武、劉錡的事蹟的時候,順帶寫道:“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竟以邊功至殿帥。”也就是說,高俅在劉仲武那裡,因為“邊功”,最終回到了中央,擔任太尉。

這裡說的是“邊功”,而不是“戰功”,顯然,不管高俅是不是打過勝仗,只要他在邊關呆了一段時間,他就有履歷,就有本錢,宋徽宗也可以憑藉這個,升他為最高軍事統帥了。

高俅擔任太尉前後長達20年。在這20年的時間裡,軍隊建設方面沒有什麼成效,以至於最後和金國打仗的時候多次慘敗,應該說,高俅是有責任。《東京夢華錄》中記載,高俅經常在軍隊裡搞一些爭標競賽之類的事情:“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顯然,這並不是什麼軍事競賽,完全就是玩樂,迎合宋徽宗的趣味。高俅這樣搞,軍隊的戰鬥力怎麼上得去呢?

(宋徽宗劇照)

除了這個以外,高俅還利用太尉的身份,為自己謀了不少利益。《靖康要錄》記載,高俅“身總軍政,而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佔禁軍,以充力役”。

這樣看來,《水滸傳》中把高俅寫成是當時第一奸臣,雖然有些誇張,但說他是奸臣,卻並沒有冤枉他。

當然了,《水滸傳》把高俅寫成一個整人的大壞蛋,實際上又有些冤枉了他。他倒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在當太尉的時候,曾多次幫助打了敗仗的劉仲武,讓他免於受罰。同時,他還多次接濟因受打擊,生活拮据的蘇東坡的家人。

在國破家亡之際,高俅最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審判,享受“六賊”那樣的“待遇”,只能說,高俅的運氣實在太好。《靖康要錄》中曾記載。當金國打下來的時候,宋徽宗急忙撂挑子,把皇位傳給宋欽宗,自己往南逃跑。不過,他又留戀權位,在逃跑過程中,網羅了童貫、梁師成、蔡攸等一幫舊臣,組成了一個小朝廷。當時高俅本來也帶著軍隊前往追隨的,但是因為高俅和童貫有矛盾,童貫排擠他,把他留在泗州。這也使得最終童貫、梁師成、蔡攸等人被受到審判,高俅並沒有受牽連。

《宋史》記載了高俅的死:“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至於怎麼死的,並沒有說。大約可能是作惡太多,同時身體有病,驚嚇而死的吧。

(參考資料:《宋史》《東京夢華錄》《靖康要錄》《宋南渡十將傳》《揮麈錄》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小說沒有寫到高俅的結局,真實歷史中高俅的結局很可能是善終,奸惡之人未得奸惡之報,回望歷史,一聲嘆息…… 小弟我按《宋史•李若水傳》的記載:“ 靖康元年,(若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倖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高俅是太尉,太尉在宋朝是虛職,宋徽宗喜歡高俅,但也知道高俅不是進士出身,所以只能給他一個軍事官職,而且地位高但無實權的一個官職。高俅還算有良心,畢竟救過抗金名將劉琦他爹的命。

小說很多不現實,高俅也沒小說這麼壞,軍國大事,一個人能做主嗎?,都要開會決定,武大郎真實乃縣令,是小說寫的賣燒姘的呀,小說害了不少人,絕非真實,現在這個時代,領導開會完了,會出來到處說嗎?也有保密條例。潘武惠平滅南漢、南唐、北漢等軍功是實打實的,你不能把人家的軍功給記到趙匡胤頭上去,也不能睜眼說瞎話無視人家的軍功。但楊業之死(他和楊業沒過節,沒有陷害過楊業,只是沒救而已),是他承諾接應在前(楊業才敢出戰)、意圖搶功於中,不能節制兵馬以至於救不了、於是乾脆不救跑路了於後,這個鍋無論如何不能丟到宋太宗的腦袋上去。楊業之死,潘美的確不負主要責任,因為主要責任在王侁。但太宗更不負這個責任好麼。造成楊業之死的深層矛盾應該是後周/陳橋舊臣和降將的利益衝突,分贓不均。

如果說宋太宗做錯了什麼,其一,他不該給降臣出身的楊業封官封得那麼快(太宗第一次北伐楊業隨北漢歸降,第二次北伐他就變成了潘美的副將——而潘美是什麼人?那是世宗潛邸舊人,趙匡胤還沒混出個名堂的時候就跟著他的老交情,滅南漢、南唐、北漢功勳累累,太宗本人的兒女親家,真宗元配皇后的生父;楊業一個上次北伐的時候還是敵對方的將領給他做副手,固然兩人沒啥過節,潘美倒可能無所謂,但其他人誰能服他?再搭配一個同為世宗潛邸舊臣系列出身的監軍王侁,簡直了……);其二,不該過度信任楊業而忽視了軍中的派系矛盾(不止一個人在太宗面前說過楊業的壞話。太宗的反應是不聽不信,甚至把密信扔給楊業);其三,在明知楊業和同僚的關係處得不好的情況下不出面不調崗不居中調解裝聾作啞。

其四,給監軍權力過大導致腦子不正常的王侁壓制了雖然沒什麼救楊業的動力但起碼腦子還正常能救的話會去救的潘美。但說到底這能算什麼大錯?軍中派系,自古有之。世宗朝的時候李重進張永德互相恨得見面要拔刀的,又怎麼樣?不也沒怎麼樣嗎?張李不還是忠心耿耿地給世宗打仗?太宗怎麼能想到會遇上王侁這種腦子裡缺弦的貨逼著楊業去送人頭?楊業的死,對太宗一點好處都沒有(任何方面看來,哪怕是從武將的權力平衡的角度上看),絕對不是太宗所樂見的、也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要怪,只能怪王侁卑鄙狠毒+腦子有坑(楊業死了追究起來你就能跑得了?),潘美明哲保身作壁上觀,楊業自己可能也確實不太會處同僚關係吧(這也沒辦法,他降宋才幾年?升得那麼快這關係想處也沒法處啊)。

而要說到底,潘美也好,王侁也好,還真都不是什麼太宗私心護短的“自己人”,後周舊臣出身,這二位和太祖的關係比太宗近,太宗重用這二人,還是因為實在的軍功和威望(王侁也是有實打實軍功在身的,追著李繼遷揍什麼的,那也不是個純粹的奸佞小人軟柿子;更何況是太祖禮重的忠臣之子,大buff加身啊)楊業之死潘美處置得相對輕是因為畢竟主要的鍋在王侁那,王侁處理得挺重的了,頂多就是看他爹的份上留了一分餘地罷了。

高層將領裡真正被太宗私心護短的是後來君子館的李繼隆。而在當時陳家峪一事中,真正充當了高逑那個角色的、太宗無比寵信的佞臣,是和王侁同為幷州駐泊都監的侯莫陳利用——但很遺憾,侯莫陳利用盡管不是個東西,但楊業之死,和他還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他也許當時不在現場,也許置身事外沒發表意見,總之整件事都和他扯不上任何關係。如果楊業是被侯莫陳利用逼死的,那麼這鍋歸太宗;但他被王侁逼死,這鍋只能歸王侁,太宗也是純屬倒黴。

元人寫的宋朝歷史如果不出意料是把宋朝的歷史進行了大規模刪減與篡改,這就造成了宋朝給人一副軟弱無能的印象。其實宋朝的本質應該是非常強大的,除掉奴隸社會時期的王朝,在封建社會的所有王朝裡宋朝是統治時間最長的,超過了盛唐和大清。一個統治了這麼長時間的王朝會軟弱?


歷史深度揭秘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瞅著這題目,俺就感覺後槽牙被涼水塞牙縫了,鬧心的厲害。

估計有小夥伴要問:“為嘛呀?”

咋說呢?高俅這就是個用腳丫子踹球的貨色,除了這手絕活基本上就是一無是處,被個草包皇帝宋徽宗那都寵到了天上,就他的結局,您要是擱到正史裡邊,那是好的都不能在好了。

而《水滸》那他畢竟是個小說,老話咋說呢?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咱道是想讓施耐庵老先生,把這藝術高那麼一點點,最好讓林沖一傢伙就撅了他的腦袋才好。

但事實是,《水滸》中這個最大的反派,他的結局沒寫,這有點坑。

當然後來清朝時候撰寫的《蕩寇志》中道是把高俅給寫死了。腦袋呈給林沖瞅,林沖一傢伙就把這首級甩到地上,甩的稀碎,自己也氣絕身亡。

但這事就是個小說,大傢伙瞅著樂呵就完事了,當不得真。

高俅的葬禮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會問:“這高俅歷史上的結局到底是嘛樣的?你道是說說。”

高俅這人死的時間點還好,北宋滅亡之前,所以最寵幸他的主子宋徽宗還是有能力給他的葬禮辦的體面一點。咋體面呢?宋徽宗給人家高俅掛服舉哀,就那小葬禮辦的那叫個奢侈啊!一般人這都攆不上。

當然讓這草包皇帝沒有想到的是,他給人弄的葬禮不錯,堪稱豪華。讓這宋徽宗沒想到的是,沒幾年的功夫,自己個被金人俘虜,關到了五國城,吃起了牢飯。

這一關就關了九年,天天的遭受金人的折磨,最後精神崩潰死在哪裡。

而金人為了嘲笑他,給他加封了一個二品昏德公,他兒子弄了個三品的重昏侯。

你說這事整的尷尬不,堂堂的一國皇帝變成了人家的二品爵,而且名字一聽就不是啥好東西的爵位。當然您要是能享受這爵位能夠帶來的好處他也成,但壓根就啥也沒有,還是囚犯。

最後宋金達成了協議,金人為了面子上過的去,又給該封了一個一品天水郡王。就這郡王他也不好不是,畢竟你是一國的皇帝呀。

最終就以這個身份,躺棺材板裡被拉了回來。就這九年裡,這宋徽宗發揮自己的長處,時不時的寫幾個字,畫幾筆畫表達自己的鬱悶的心情。

他要是知道了自己個的結局,不知道他會咋想,天道好輪迴啊!

說道這裡估計有小夥伴會好奇,這高俅咋就能得到宋徽宗這麼高的寵愛呢?

高俅的寵愛

您要問這話,咱可得往遠了說。

話說開頭,這高俅是蘇軾身邊的小吏,就這職務擱到現在,也就是個秘書之類的活,您想不到吧!

蘇軾能用他,主要是他這人手底下能寫一手漂亮字,抄抄寫寫的沒啥問題,而且還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技能傍身,還會點武功路數。

後來蘇軾就把高俅推薦給了小王都太尉王詵,這人了不得啊,是宋神宗的妹夫,而這宋神宗就是宋徽宗的爹。

那麼這小王都尉王詵和宋徽宗那是摯友,兩人一同逛青樓,當時京城裡邊但凡有點名氣的妓.女這都和這倆人有聯繫。

這不後來宋徽宗就被人叫做青樓天子,您就知道這倆人能荒唐到啥模樣了。

那麼高俅又經過王詵的手,這就倒騰到了宋徽宗的手裡邊。這就成了宋徽宗手裡邊那踹球隊的高手玩伴。

後來宋徽宗為這事還說過:“你們有人家那兩隻腳丫子嗎?”

您瞅瞅,當然他宋徽宗本身就是個荒唐的主,說出這話,也就那樣了。

後來宋徽宗做了皇帝,那麼這高俅可就了不得了,這就一步登天了。

但讓宋徽宗比較尷尬的是,高俅雖然懂得筆墨這玩意,但就沒個正經的出身,他就算是想給高俅一個官做做,您連個進士都不是,所以文官這條路就別想了。

哎!你還別說宋徽宗這人到底聰明,文官體系不行,那就去武官體系吧。

大傢伙也知道,宋朝那會是重文輕武,所以這武官體系也沒多大要求。

所以讓高俅到邊疆混了幾天,弄了點軍功,這就一路青雲,就做到了殿帥的位子,掌管了禁軍。

這傢伙把個宋徽宗高興的屁顛屁顛的,但他沒有想到的是,後來金人攻入他的京城,把他像小雞崽子一樣抓到五國城吃牢飯,就是因為高俅把幾十禁軍糟蹋的一點戰鬥力都沒有的結果。

那麼高俅是咋糟蹋的呢?

高俅說道根子上,他就不是個懂軍事的,那麼他為了討宋徽宗的歡心,弄了不少的花架子。

您比方說,他整的軍隊比賽,咱說了一般人這都得斧鉞鉤叉刀槍劍戟的都得上場溜達一圈,比個高下。

高俅知道就他手底下這幫人,弄這玩意,不把自己的腳面子砸了這就不錯了,所以就弄成了一出吹吹打打,雜耍一樣的鬧劇,瞅著挺熱鬧,其實啥本事都沒有。

造成這樣的結果,是因為高俅把禁軍的地皮蓋成了私宅,就這還不算。他還把禁軍這些個玩刀弄槍的主看成自己的個人財產和私奴,就圍著他的營生出力,至於訓練拉到吧,洗洗睡吧,高俅掌管禁軍之後,這就是個遙遠的傳說。

那麼在禁軍裡邊,這手裡邊還有點手藝的,高俅就用,沒手藝的,您自己個花錢僱那些個有手藝的給高俅服務,至於啥也沒有的,你自己個謀生去吧。

您就說吧,這麼折騰,禁軍裡邊的士兵誰認識誰呀,將軍都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在哪,這幫子士兵也不知道自己的頂頭上司是誰,他們還為自己個的吃食忙乎呢?

所以就這幾十萬禁軍您覺得遇到金人進攻,能行?

所以高俅的壞,那是壞到了根子裡邊,他居然都能落這麼個好。

寫《水滸》的施耐庵老先生都不知道咋高於生活了。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在《水滸傳》中,高俅是位列“四大奸臣”的,這種靠著溜鬚拍馬上位的人,在我們的印象中就應該是惡貫滿盈、作惡多端的。

《水滸傳》中也是激勵刻畫高俅醜惡的嘴臉,讓我們覺得他才是最壞的哪一個。

其實事實不是這樣,高俅和其他三位相比簡直像個“好人”。

1、高俅只是宋徽宗的一個“玩寵”

高俅先是跟隨蘇東坡作書童,寫的一手好字。還能陪人玩,各式玩法他都會。

後來蘇東坡發現高俅品性有問題,就將他送給駙馬王都尉當跟班。

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一身蹴鞠閒耍的本事,被當時還是端王的趙佶看重

就這樣,高俅就一直在趙佶身邊。等趙佶做了皇帝,高俅也水漲船高,做到了太尉

太尉是武官系統中的高級人員,但是宋朝“重文抑武”,武官並沒有多少實權

其實這也是宋徽宗瞎胡鬧,隨便給高俅一個職位玩玩

太尉這個職位也很尷尬,看似權力很大,但是沒兵沒將,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真要是重要職位,也輪不到他做,其他人早爭翻天了。

2、高俅只是一個人,破壞性有限

高俅只是個太尉,手下掌管著禁軍,他也就能吃吃空響剋扣一下禁軍的財物。雖然破壞了大宋軍隊的素質,但是說真的對大眾百姓沒啥影響

其他三位就不一樣了。

童貫、楊戩都是太監,兩個太監分工明確,一文一武把持著朝政

誰想升官必須通過他們倆,當年蔡京也是靠著巴結上了童貫才回到京師的。

他們結黨營私,不僅在京城圈錢,還把手伸向地方。各種苛捐雜稅變著花樣收

,最後全落入他們的口袋。

《水滸傳》中那個被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的梁中書,就是他們在地方上的代言人專門負責斂財的。

蔡京、童貫、楊戩他們才是“大奸”

高俅只是“小奸”而已。


老蟲


對於高俅的最後結局,施耐庵老先生並未在《水滸傳》中明確給出,我們只能從史書上查閱相關資料,不過,可惜的是,對於這位位高權重的大宋太尉,史書上並無過多的記載,只是說了他最後病死於開封,屬於善終。

下面,讀史三悟和您一起從史書上分析一下高俅的結局。

1.初遇伯樂,攀上高枝。

"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吏,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師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
----《揮麈後錄》南宋王明清

據史書記載,高俅本是蘇軾身邊的一個小吏,用今天的話說,是東坡先生的秘書,他能寫能畫,乖巧聰明,深得東坡先生的喜愛,後來,東坡先生工作調動,便把高俅推薦給了曾文肅,但被後者婉言拒絕了。然後,東坡先生又把高俅推薦給了王晉卿,王晉卿將他納入了門下。

王晉卿何許人也?王晉卿即是王詵(shen),此人官拜登州刺史、駙馬都尉,而且還與大宋皇家有著緊密的親戚關係。他的妻子是宋英宗的第二個女兒—寶安公主,他的大舅哥就是後來的宋神宗,以此推斷,他是宋徽宗趙佶的親姑夫。

而且王詵這個人頗具才華,繪畫、書法、作詞,樣樣精通,在當時小有名氣。

無獨有偶,大宋的宋徽宗也是個藝術天才,非常喜歡畫畫和書法,當時廣泛流傳的“瘦金體”就是他創造的。

所以,王詵和宋徽宗有著共同的愛好,再加上前面所說的親戚關係,讓他們兩個親上加好,走得很近。

高俅拜在王詵門下時,趙佶還沒有當上皇帝,只是一個王爺。但是,他既然做了王詵的門生,也算是走上了上流社會,自然會跟著王詵接觸過這位具有潛力股的王爺。

趙佶見高俅字寫得不錯,畫作得也行,蹴鞠踢得更是好,就把高俅留在了自己身邊。

後來,趙佶當上了皇帝,即是宋徽宗,高俅就成了宋徽宗身邊的紅人,宋徽宗也有意提拔高俅為官。

就這樣,高俅攀上了高枝,從一條小錦鯉,一下子跳到了龍門之口,雖然只差臨門一腳,但為期不遠矣!

2.軍中鍍金,終獲提拔。

宋朝也有嚴格的人才選拔制度,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隨意更改。當時有個規定,凡是七品以上的官員必須是進士出身。而高俅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沒有學歷,所以,不能在文官中任職,但是,可以從軍。所以,宋徽宗就有意讓高俅去軍隊鍍金,博得一些戰功,方便日後提拔。

"先是詵、端王邸官屬,上即位,欲顯擢之。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劉)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竟以邊功至殿帥。"
----《宋南渡十將傳》卷一《劉錡傳》

於是,宋徽宗就安排高俅去劉仲武軍中做事,恰巧在跟隨劉仲武的這幾年,部隊在邊疆打了幾個勝仗。在寫記功簿時,劉仲武也明白高俅來軍中的目的,那就是皇上是讓他來鍍金的,於是,劉仲武就做了個順水人情,把許多功勞記在了高俅名下。

這些功勞就相當於龍門之前的臨門一腳,後面有人踢,宋徽宗這邊又安排人給他降了降龍門的高度,高俅這條小錦鯉就成功得跳進了龍門,宋徽宗就順勢把他提拔為殿帥,自此,高俅在殿帥職位上一干就是20年。

3.假裝生病,倖免於難。

我們常說“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與高俅同時期的大奸臣童貫、蔡攸都被梟首示眾,蔡京也被髮配嶺南韶關,病死途中,但是,高俅卻幸運的逃過了一劫。

靖康元年,金軍渡過黃河,宋徽宗嚇得魂不守體,連夜出逃,並且將帝位禪讓給兒子趙桓,趙桓就是宋欽宗。童貫、高俅各自領兵前往保護宋徽宗,與宋徽宗相聚於泗州,但是,這些個寵臣們相互邀功,勾心鬥角,就連童貫和高俅二人也發生了衝突。最後,童貫保護著宋徽宗繼續南下,將高俅留在了泗州,名為防禦淮津,可是,高俅也不是傻子,早已看出了童貫是在耍自己,於是,藉故生病,回開封去了。

事實證明,他這一做法是對的,起碼對他自己來說,是這樣的。

一山不容二虎,時間一長,宋徽宗和欽宗兩大利益集團產生了一些間隙,童貫保護宋徽宗難逃,這讓宋欽宗很是吃醋,事後,宋欽宗貶了童貫的官職,發配到英州,最後,乾脆把童貫梟首示眾了。

相比童貫而言,高俅太幸運了,他當時提前回到了開封,沒有參與兩大集團的鬥爭,倖免於一死。令人不禁感嘆:時也,命也。

4.病逝於開封,算是善終。

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
----《宋史•李若水傳》

公元1126年,高俅病死於開封家中,算是得了一個善終,巧合的是,童貫、蔡京及其長子蔡攸、王黼(fu)、朱勔(miǎn)都在這一年被貶,除了蔡京病死在途中之外,其餘奸臣皆被賜死。

從此,大宋時期的六大奸臣落下了帷幕。


讀史三悟


高俅,北宋末年的奸臣。在《水滸傳》中,高俅被塑造成一個無惡不作,為非作歹,禍亂朝綱,陷害忠良的狗官形象,與蔡京、楊戩、童貫並稱為“四大奸臣”。

然而歷史上,高俅雖然也算是奸臣,但是因為咖位不夠,沒有能夠入選北宋時期有名的“六大奸臣”。”北宋六賊“分別是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彥,《水滸傳》中的高俅、楊戩沒有入選,因為相對於蔡京等前面六個人,他們不是還沒有壞透,而是因為官兒不夠大,壞的程度造成的影響相對較小。

《水滸傳》中的高俅作惡多端,話這麼說是沒有錯的,但是主要是基於梁山好漢的角度而言。作為站在梁山對立面的第一大壞蛋,高太尉對於無辜林沖的無情迫害,讓人咬牙切齒,可以說,林沖上梁山,完全就是高太尉步步逼迫的結果。

從高太尉迫害林沖看宋朝官僚的腐敗

高太尉的乾兒子高衙內看上了林沖的老婆林娘子,說來這父子二人也真實混蛋,京城裡那麼多等著攀附權貴的大姑娘,高衙內不喜歡,偏偏喜歡上了林娘子這麼一個有夫之婦,而且還害了相思病,得不到就想死。這不是混蛋嗎?活生生要拆散人家一對恩愛夫妻。

這個高太尉更是混蛋加壞蛋升級版,乾兒子喜歡上了有夫之婦,他就要把人家丈夫弄死,直接明搶一個兒媳婦。高太尉整人可太有經驗了,直接挖了一個陷阱讓林沖自己去跳。

釣魚執法,安排一個人賣刀給林沖,再安排一個人叫林沖帶刀進太尉府,假裝要看刀,林沖走進白虎節堂,乖乖掉進圈套。魚兒上鉤了,高太尉穩坐釣魚臺,派人把林沖抓了起來。

白虎節堂是軍事會議室,帶兵器進入是死罪。林沖就這麼栽了,要不是辦案的人裡面有一個叫孫定的孔目良心未泯,以證據不足為林沖開罪,林沖恐怕就要拉出去砍頭了。

負責審理林沖案子的府尹是高太尉手下的官員,高太尉是原告,既當裁判又踢球,這案子還有什麼審理的必要嗎?如果有,就是高太尉要把陷害林沖的證據鏈弄得完完整整,天衣無縫,讓人有冤難申,無話可說。

高太尉陷害林沖,可以看到北宋時期的官僚腐敗到了什麼程度。林沖說,不怕官,只怕管。試想一下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朝廷正式官員,都能給一個官老爺生殺予奪,毫無反抗的餘地,那麼普通的老百姓,豈不就是官員和小吏砧板上的魚肉,想怎麼宰割都可以!

在如此蠻不講理,腐敗無能的政府官僚統治下,老百姓的日子能夠好過嗎?也難怪宋江晁蓋他們要上梁山造反,就是方臘、田虎和王慶等人,要造趙宋官家的反,也是情有可原,理直氣壯。因為在官員的盤剝壓榨之下,不反抗是死路一條,反抗了還有一絲活下去的希望。

太平盛世,誰人願意去做綠林草莽?就算是宋江這個造反派的頭子,走後走上梁山也是因為迫於無賴,要被朝廷砍頭了。如果沒有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宋江不會上梁山,林沖也不會上梁山。他們之所以選擇站到了朝廷正統的對立面,去當亂臣賊子,是因為朝廷,或者說代表朝廷的官員如高太尉、梁中書等官僚敗類,不給他們一條活路。

在高太尉的迫害之下,林沖家破人亡,刺配滄州牢城。從始至終,林沖沒有一點反抗的餘地,他成了高太尉手中隨時可以碾死的一隻螞蟻。

誤入白虎堂的罪名沒有整死林沖,高太尉買通押送的兩個公人董超和薛霸,讓他們在半路上殺了林沖。如果不是魯智深出手相救,千里護送,林沖在野豬林就將死於非命,稱為腐敗官僚系統的犧牲品。

林沖平安到了滄州之後,高太尉還是不放過他,又派遣手下的陸虞侯和富安兩個人,前往滄州安排刺殺林沖。

林沖不死,高太尉就寢食難安!林沖犯了什麼罪過,就一定要非死不可?林沖殺了陸虞侯和富安,反上梁山,堅定不移地站在了朝廷和高太尉的對立面,毫無妥協的餘地。

從高俅這廝的發跡看宋朝官僚的腐敗

高俅八面玲瓏,這話也說的不錯。《水滸傳》主要寫得是一八零八個梁山好漢的故事,但是在講他們的故事之前,卻在第二節”王教頭私走延安府,九紋龍大鬧史家村“中先講了高俅升官發跡的故事。

施耐庵為什麼這樣寫?因為在逼上梁山之前,要交代一下逼上梁山的社會背景。從高俅升官發跡的故事,就能夠看出北宋末期整個朝廷政治敗壞的程度。

高俅是個破落戶兒,浮浪子弟,會點槍棒拳腳,踢的一腳好氣球。高俅到了瑞王府裡送東西,瑞王和幾個閒漢在踢球。球滾到了高俅腳下,高俅露了一腳,瑞王直叫好,高俅就這樣留在了瑞王府。自此高俅深受瑞王賞識,每日跟隨,寸步不離。

哲宗皇帝死了,沒有兒子,作為皇弟的瑞王繼承大統,就是宋徽宗趙佶。登基之後,不到一年,讓高俅這麼一個既沒有考過進士,有沒有立過軍功的閒漢,做到了殿帥府太尉的高官顯位。

只要皇帝老兒喜歡,官職是他家的,他想給誰就給誰,不需要任何理由。上樑不正下樑歪,事情壞在根子裡,如果皇帝自己帶頭走歪門邪道,手底下的官員也就更加肆無忌憚。

所以北宋末期,徽宗一朝,無論是”四大奸臣“還是”北宋六賊“,敗壞朝政以至於釀成了後來的”靖康之恥“都是朝廷政治腐敗無法避免的結果。

靠踢皮球升官發財高俅擔任殿帥府太尉,也就是朝廷禁軍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前後長達二十年之久。他在軍營用地上建立私宅,把軍士當成自家的雜役呼來喚去,不懂得練兵,更不懂得指揮作戰。所以當大金國的統帥帶領十萬鐵騎進攻開封城的時候,大宋幾十萬人的禁軍不堪一擊,一觸即潰。

徽宗皇帝慌忙傳為給自己的兒子欽宗皇帝,但是還是沒能避免被大金國的軍隊俘虜的命運,最後飢寒交迫,死在了北方的冰天雪地裡。可能到死他都沒有想明白,自己落得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完全是因為任用了高俅這麼一個浮浪子弟埋下的禍根。

高俅老賊最終結局如何?

《水滸傳》中,並沒有交代高俅最後的結局如何。高俅三次帶領朝廷兵馬征討梁山,被宋江和吳勇用計謀捉到了梁山上,林沖要殺了高俅,但是宋江為了招安大計,不敢殺朝廷命官,把高俅放了回去。梁山招安之後,宋江等人征討方臘得勝回朝,高俅和蔡京等人毒死了宋江和盧俊義,梁山至此灰飛煙滅。

陷害忠良,禍亂國家,那麼歷史上高俅最終的結局如何呢?很多人都相信惡人自然不得好死,但是遺憾的是,高俅活得好好的,而且在靖康之恥的前一年,公元1126年病死於開封,不僅極盡哀榮,而且還成功避免了讓所有北宋官員生不如死的”靖康之恥“。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