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水浒传》里那位作恶多端、八面玲珑的高俅最后怎么样了?

36861204


高俅与蔡京、杨戬、童贯并称为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在古典名著《水浒传》里面高俅更是被刻画成一个飞扬跋扈,无恶不作的大奸臣。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高俅这厮还真有两把刷子能讨得宋徽宗欢心,在官场上摸爬滚打混到太尉这样的高位。而帮助高俅挤进官场的第一个贵人,就是北宋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苏轼。

高俅原本是苏轼的贴身仆人,或曰文秘书童,你想想苏轼是何许人,是名扬大宋的大文豪,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既是文坛领袖,也是官场英杰,能成为苏轼的亲近仆人,多少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而且品行还要端正,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高俅人还是比较单纯踏实的,要不然苏轼也不会收他做自己的贴身仆人。



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或许是觉得高俅老在他身边也不是个办法,应该让他出去见见世面了,于是就把高俅介绍给了好友小王都太尉王晋卿,这个王晋卿可大有来头,他是神宗皇帝的妹夫,端王赵佶(后来的宋徽宗)的姑父。苏轼如此豪气把一个皇亲国戚介绍给高俅,可见高俅在最初,确实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青年,是受到苏轼欣赏的。

高俅以善踢蹴鞠得宠于圣上,但这其实是他多项旁骛的杂学之一。高俅在苏轼身边多年,自然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为人乖巧,擅长抄抄写写,不仅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功底;且会使枪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础,这在同样是以“文艺愤青”自居的宋徽宗面前无疑是可以给自己的形象加分的。



当然,高俅能成为北宋末年的“四大奸臣”之一,与童贯、蔡京这样的大奸臣并列,可见他确实有大奸大恶之处。高俅不是武将出身,却能官居太尉,主管东京20万禁军。他无半点战功,却能统领几十万的军队,他为人贪婪,治军无方,史载他在太尉位上“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致使禁军“纪律废驰”、“军政不修”,待到金兵南下时,这些禁军哪还懂得尽忠报国,奋勇杀敌,早做鸟兽散了。靖康之变,东京防线很快土崩瓦解,20万禁军四散逃离,最终导致北宋灭亡,徽、钦二帝被虏,高俅这个庸才可谓是误国误民,其罪难容。

关于高俅的结局,《宋史.李若水传》有如下记载:

“李若水……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高俅死于靖康元年(1126年),是病死的。而北宋末年在朝廷兴风作浪、无恶不作的其他奸贼,如“四大奸臣”,“六贼”下场大都很惨,童贯、蔡攸等人皆被枭首示众,相比他们,高俅死得全尸,算是很幸运了。



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大举南下,惊慌失措的宋徽宗决定南逃避祸。童贯与高俅各带一部人家随行扈从,高俅与童贯本来就有嫌隙,这些人为了邀宠一路上是争风吃醋、勾心斗角互相倾轧,到了泗州两人矛盾公开化,结果“童贯以胜捷兵三千扈从渡淮如淮阳。高俅以禁卫三千留泗上,控扼淮津。”这下子高俅不干了,你童贯陪同圣上渡淮南下,让我领3000禁军守泗州,金军人数十倍于我,傻子才留在泗州,于是就以生病为由回到了东京。

而陪同徽宗南下的童贯、梁师成就没那么幸运了,由于卷入了徽宗、钦宗两大集团的斗争,这些人都牵连太深全被处死,童贯更是被枭首示众。高俅由于提前回到东京,没有受到牵连,恶人没有得到恶报,却幸运的以病死这种方式留的全尸。


大国布衣


答:《水浒传》原著光顾着交待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的最后归宿,忘了写恶人高俅、蔡京、童贯等人的结局了。

不过,又也许不是忘记了写,是故意不写的。

因为高俅死得巧,他是赶在北宋灭亡之前病死了,算是善终。

《宋史.李若水传》中有提到,高俅在靖康元年(1126)时还升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不过,没多久就病死了,宋徽宗还为他挂服举哀,葬礼举办得非常隆重。

看看,这样的结局,不写好过写。

梁山好汉死得那么窝囊、那么憋屈,读者一个个心里就不好受了,再写高俅死得这么风光,那还不让读者抓狂吐血啊?!

明末文人陈忱实在气愤不过,他著作了《水浒后传》,安排高俅被流放到一个由幸存梁山好汉霸占了的地方,由梁山好汉把他给结果了。

即便是有意抹黑梁山好汉的反动文人俞万春,他在小说《荡寇志》中,也不待见高俅这个恶人,他写宋徽宗得忠臣直言劝谏,幡然醒悟,痛改前非,将蔡京、童贯,以及高俅等一古脑抄家。高俅被发配到沧州。朱仝、雷横攻打沧州,割下高俅脑袋,送上梁山,交由梁山好汉唾骂。最后,林冲把高俅的头颅摔成了粉末。

……

也许是受《水浒后传》和《荡寇志》的影响,影视剧《水浒》也脑洞大开,编了一个杀高俅以断招安之路的神情节。

但是,从原著看,高俅是极力阻挠宋江招安的,杀高俅断招安根本解释不通。

还有,《水浒传》原著中没有交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是怎么死的。

高衙内在陆虞候家楼上虚惊了一场后,跳墙脱走,后来病倒。这之后,陆虞候和富安追杀林冲到沧州,火烧草料场,高衙内就再也没有出现。

虽然此后也有从别人口中多处提到高衙内,但对他的结局始终没有交代。

一些评书、评话、戏曲,为了使故事有头有尾,就编了个这样的情节:高衙内在得知林冲娘子自缢身死的消息,病势加重,最后病死了。

他们这么一写,以为是恶人有恶仇,死得好,死得妙,死得刮刮叫。

但是,反倒让人产生一种错觉:高衙内是个梁山伯式的人物,用情至专,一往情深,忠贞不渝,最后死于爱情——就差没写他化蝶了。


覃仕勇说史


1,高俅,有技术的男人

作为北宋最广为人知的一个奸臣,高俅绝对要感谢施耐庵大爷,如果没有《水浒传》,大约高俅就会被人们遗忘的。

宋朝评定的徽宗年间的六位奸臣名曰六贼,六贼中没有高俅这一号,在当时人的心目中高俅虽然坏,但是还没有水浒传中那么坏。

《水浒传》中四大奸臣,另外两位蔡京童贯可是高居六贼榜首,而四大奸臣中的另一位杨戬因为死的早,也成功躲过躲过被清算的命运。

如果没有水浒传,大约高俅会被人们遗忘,《宋史》中他连个传都没有,高俅的故事被零星记载在宋人笔记和历史传记的边边角角。

其中纪录高俅事迹最多的是南宋王明清的《挥尘后录》。

在《挥尘后录》中高俅起家,就是因为球踢得好,是个有技术的男人。

高俅本是苏轼府上的一个小史。

《水浒传》上写得小苏学士,应该是苏辙,但是南宋笔记中明确记载是苏轼。苏轼被贬时把高俅送给和自己关系不错的王驸马王晋卿。

一次王驸马让在高俅给端王赵佶送东西,端王正在踢球,球出界了高俅接了一脚,端王一看这是国足水平啊,于是把他留在身边。后来端王成了徽宗皇帝,高俅也跟着水涨船高步步高升,这就是草绳绑上螃蟹卖了螃蟹的价格的现实版啊,命运真的挺神奇的。

《挥尘后录》和《水浒传》都采信了这种说法。

但是有人怀疑没这么简单。

2,高俅晋级

苏轼原本是要把高俅送给曾布,曾布因为手下人够了,没要,但是因为苏轼的推荐曾布和高俅应该建立了互信的关系。

后来在徽宗当皇帝这件事上,丞相章惇反对。但是曾布为首的大臣却力保,当时曾布为知枢密院事,权利和宰相相当。

高俅是徽宗的亲信,又被曾布信任,他的一个重要的职责大约是帮两方传递信息,从而促成赵佶登上皇帝位。

当上皇帝后的宋徽宗,曾经数次把高俅比作汉朝时的宋昌。

宋昌是汉文帝的亲信。

吕雉死后,陈平夏侯婴等功臣诛灭吕家,在帝位继承上,功臣集团想让高祖刘邦的儿子刘恒继承皇帝位。消息传来刘恒将信将疑,他和手下大臣商量是否去长安。

很多大臣都反对,认为这是吕家的计策,刘恒最好托病推辞。但是中尉宋昌却认为这事儿真的,建议刘恒去长安。

刘恒起身去长安时,带着宋昌张武等亲信,这些须臾不离他的左右,刘恒登基成了汉文帝后他们还很长时间负责保卫汉文帝的安全。

徽宗把高俅比作宋昌,可见对高俅极度信任。宋徽宗即位后,高俅屡获升迁,没几年就达到了到大宋武将的最高品级,太尉。

高俅在小说《水浒传》中一无是处,但是他这人还是有优点的,这就是念旧。

因为苏东坡举荐他才有了后来的福贵,所以对苏东坡高俅感恩戴德,苏家人进京他都盛情款待,苏家有啥困难,他都尽力帮忙。

苏东坡的三子苏过政和六年入京,就住在高俅的府上。

当时苏过还是戴罪之身,高俅不避嫌疑的热情招待,后来苏过竟然被徽宗召见作画,看了他的画后徽宗厚赏了苏过,后来苏过步入官场屡获升迁,大约这其中少不了高俅的照顾斡旋。

所以奸臣也不是一无是处的。

念旧的高俅,对自己家人更好。

高俅一人得道后,高家全家都升天了。

高俅他爹高复官至节度使,他哥高伸做到了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弟弟高杰做到金吾卫大将军,他的儿子侄子更是年纪轻轻都居高位。

高俅死后,高家也迅速没落,被抄家清算,可谓其兴也忽,其亡也忽。

3,高俅之死

高俅在太尉这个高位上,没干啥有建设性的事情。

他最喜欢干的事情是盖房子,所以招募士兵如果能招到有特长的士兵,比如工匠啥的,高俅都很欢喜的不行。

高俅让这些当兵的工匠接私活,收入归高太尉,他们的工资则从禁军军费中出,那些没有特长的禁军往往被拖欠工资,甚至犯了错还有罚钱补贴工匠等有手艺的士兵。

高俅真的不愧是技术出身,有工匠精神。

这些私活给高太尉创造了源源不断的财富,高太尉可谓是北宋宣和年间最成功的房地产商人。

高俅死在靖康年间,他死的很是时候。

金人南侵,宋徽宗传位给钦宗,然后仓皇南逃,逃亡途时带着自己的一帮亲信,高俅也在其中。

途中高俅和童贯发生分歧,童贯干脆不让高俅见宋徽宗,甚至假传圣旨让高俅留在泗洲,没办法高俅只得返回京师。

这次和童贯闹崩划清界限竟然神奇的救了高俅。

童贯梁师成等人被诛杀时,在京城的高俅幸免于难。

不过这时候他也生病了,很快病死。

靖康初,佑陵南下,俅从驾至临淮,以疾为解,辞归京师。当时侍行如童贯、梁师成辈皆坐诛,而俅独死于牖下。

高俅死后,宋钦宗还想给他举行葬礼,被大臣阻止了。

后来宋朝君臣检讨金军为啥能长驱直入的南下时,高俅童贯等掌管禁军的徽宗近臣自然要替徽宗皇帝背起锅来,显赫一时的高家走向没落。



薛白袍


《水浒传》里高俅八面玲珑、十恶不赦,他以一个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场,因蹴鞠被端王赏识,端王称帝,高俅官至太尉,他报复王进、陷害林冲、征剿梁山、毒死宋江,整个梁山都毁在他的手里,但是很可惜,《水浒传》并没有迎合观众的口味,把高俅写死。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高俅这个人吗?现实中的高俅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又是落得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历史上确有高俅其人,但是和《水浒传》上的描述差距非常远,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记载,高俅本是苏轼府中的一个小吏,就是抄抄文件、管管账目的秘书之类,但是他却有几个绝活,首先是为人乖巧,善于见风使舵,其次是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第三是对诗词歌赋有一定的研究,而且还会一点棍棒功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具有高超的蹴鞠技术,相当于宋代的球王贝利。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由此可见,苏东坡对高俅还是比较赏识的,他要外调到中山府,就把高俅推荐给曾文肃(曾布),结果曾文肃不喜欢这类型的人,借口自己的秘书已经满编就婉拒了,苏东坡又把高俅推荐给了自己的好朋友、驸马王诜(王晋卿),王诜是宋神宗的妹夫、宋徽宗(此时还是端王)的姑父,能攀上皇亲国戚,高俅非常高兴,《挥麈后录》的作者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纡,而曾纡是曾布的儿子,记录自己外公家的事情,应该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

高俅在驸马府一呆就是七年,端王是一个很讲究的人,非常重视自己的外表,有一次上朝前他想修一下自己的鬓角,就借用了姑父王晋卿的篦子刀,他非常喜欢这个篦子刀,退朝后,王晋卿就派高俅送一把新的篦子刀到端王府,而端王正在花园踢球,球搞好滚到高俅面前,技痒难耐的高俅立即小露了一手,端王非常高兴,就让高俅从此跟着自己,派人告诉王诜“篦子刀和高俅我都留下了!”没过几个月,神宗病逝,膝下无子,端王继位,即宋徽宗。

一直不受待见的端王朝中无人,只有高俅是自己的亲信,可宋朝规定,就算是七品县官也要进士出身,没有功名的高俅这条道是走不下去了,只能走要求不严的武官这条道了,于是就派高俅到边关“镀金”,也没指望他建功立业,混个资历就行,而边帅刘仲武看出了皇帝的意图,对高俅非常照顾,刚好那几年北宋少有的打了几场大胜仗,高俅很快升殿前都指挥使,从二品,很快又升为太尉,正二品,不久再加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成为文臣、武官双料大权臣。

高俅一没从军经历二没指挥才能却当上了全军最高指挥官,让本来战斗力就较差的宋军彻底走上了不归路,再加上高俅贪污腐化,只管收礼,卖官鬻爵,不抓训练,以至于宋军“纪律废弛”“军政不修”,成为“不知兵,无一可用”的摆设,但在溜须拍马、大搞花架子上,高俅却是一把好手,他亲自主持军队的比武竞赛,邀请徽宗亲临检阅,各种花样百出,非常热闹,徽宗看的是热血澎湃,十分满意。

虽然高俅专权、腐化,但却有一个好处,知恩图报,当上太尉后,他始终不忘刘仲武在边关的提携之情,两家关系一直很好,政和五年,刘仲武打了败仗,在高俅的帮助下,仕途没受到任何影响,他死后,儿子刘锜被高俅推荐当了将军。而当年对高俅有推荐之恩的苏轼,高俅也始终不忘,苏轼被贬期间,凡是苏门子弟来京,高俅都亲自抚问,热情招待,送给金银,像苏轼这些“元祐党人”的后人都很悲惨,不但无法当官,还在流放地受到凌辱和迫害,这些人在逆境中能受到高俅这样的高官庇护,真的是非常走运。

高俅虽然“败坏军政”,导致宋兵无法阻止金兵入侵,但和蔡京、童贯相比,高俅还不算大奸大恶之人,也没被列入“宣和六贼”,他和这些人也没有结成一党,靖康元年,徽宗让位给钦宗仓皇而逃,童贯、高俅到泗州会合,很快,童高翻脸,徽宗带着童贯南下,把高俅留在泗州,高俅借口生病,回到开封,因此也就错过了徽宗复辟的阴谋,后来“六贼”被钦宗处死,而高俅逃过一劫,于靖康元年五月十四日,病逝于家中。

“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钦宗本想按惯例为高俅办理丧事,被大臣李若水参奏,于是,钦宗降低葬礼规格,定位“幸臣”,算是落得个寿终正寝的结局。

高俅竟然是生病而死,不是死于梁山好汉手中,实在是一件憾事!但历史中林冲恐怕都是施耐庵编出来的,总之而言,高俅是一个有小聪明而无大阴谋的人,为自己私利而误国害民的小人,当然,他也属于草根逆袭的典型代表,只不过碰到了施耐庵,留下了一世的骂名。

千年之后,如果高俅地下有知,中国足球队员连国家队都不敢进,不知道作何想!


葛大小姐


《水浒传》中,高俅是个坏透了的人。开篇就写他迫害林冲,整个书中,他更是干尽了坏事,俨然是北宋末年朝廷奸臣中,最突出的代表。

然而,在真实历史中,北宋末年出现了著名的“六贼”,也就是六个最大的奸臣: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这六个人中,却都没有高俅。由此可见,把高俅算作是北宋末年朝廷奸臣中最突出的代表,显然是不恰当的。

(高俅剧照)

那么,高俅究竟是一个什么人?他究竟算不算奸臣?此人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高俅是宋徽宗时期的太尉。太尉在古代是一个相当大的官,在隋唐之前,是掌管全国兵权的。隋唐之后,虽然权力并没有那么大,但它却是武官中等级最高的,属于三公之一。在宋徽宗时期,实际上高俅还是掌管禁军的,而且他掌管禁军的时间长达20年。

不过奇怪的是,高俅这么大一个官,他在正史中的记载却非常模糊。他一生的事迹,以及最终的结局,都语焉不详。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根据各种史料的记载,对高俅的人生经历,做一番讲述。

根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录》记载,高俅本来是苏东坡的一个小史,也就是相当于一个文字秘书,他写得一手好字,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还会踢球等各种技艺。后来,苏东坡把他推荐了给自己的好友、驸马都尉王诜。王诜虽然曾受苏东坡的牵连贬官,不过因其是个书画家,因此与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交往甚密。

有一天,王诜要送一把篦子刀给端王,就让高俅送去。高俅送去时,恰好碰上端王在踢球,高俅于是得以向端王展示他高超的球技,从而被端王留了下来,成为端王的潜邸旧臣。

(球技精湛的高俅)

高俅这人嘴巴非常甜,把端王哄得非常高兴,端王对他很满意。后来,端王当上皇帝,成为宋徽宗后,宋徽宗为了栽培高俅,把高俅调到边帅刘仲武身边,让他锻炼,培养工作履历,以便提拔他。

这件事,记载在《宋南渡十将传》里。这本书第一卷写的是刘錡,刘錡是刘仲武的儿子。在记载刘仲武、刘錡的事迹的时候,顺带写道:“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也就是说,高俅在刘仲武那里,因为“边功”,最终回到了中央,担任太尉。

这里说的是“边功”,而不是“战功”,显然,不管高俅是不是打过胜仗,只要他在边关呆了一段时间,他就有履历,就有本钱,宋徽宗也可以凭借这个,升他为最高军事统帅了。

高俅担任太尉前后长达20年。在这20年的时间里,军队建设方面没有什么成效,以至于最后和金国打仗的时候多次惨败,应该说,高俅是有责任。《东京梦华录》中记载,高俅经常在军队里搞一些争标竞赛之类的事情:“横列四彩舟,上有诸军百戏,如大旗、狮豹、棹刀、蛮牌、神鬼、杂剧之类。又列两船,皆乐部……”显然,这并不是什么军事竞赛,完全就是玩乐,迎合宋徽宗的趣味。高俅这样搞,军队的战斗力怎么上得去呢?

(宋徽宗剧照)

除了这个以外,高俅还利用太尉的身份,为自己谋了不少利益。《靖康要录》记载,高俅“身总军政,而侵夺军营,以广私第,多占禁军,以充力役”。

这样看来,《水浒传》中把高俅写成是当时第一奸臣,虽然有些夸张,但说他是奸臣,却并没有冤枉他。

当然了,《水浒传》把高俅写成一个整人的大坏蛋,实际上又有些冤枉了他。他倒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在当太尉的时候,曾多次帮助打了败仗的刘仲武,让他免于受罚。同时,他还多次接济因受打击,生活拮据的苏东坡的家人。

在国破家亡之际,高俅最终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审判,享受“六贼”那样的“待遇”,只能说,高俅的运气实在太好。《靖康要录》中曾记载。当金国打下来的时候,宋徽宗急忙撂挑子,把皇位传给宋钦宗,自己往南逃跑。不过,他又留恋权位,在逃跑过程中,网罗了童贯、梁师成、蔡攸等一帮旧臣,组成了一个小朝廷。当时高俅本来也带着军队前往追随的,但是因为高俅和童贯有矛盾,童贯排挤他,把他留在泗州。这也使得最终童贯、梁师成、蔡攸等人被受到审判,高俅并没有受牵连。

《宋史》记载了高俅的死:“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至于怎么死的,并没有说。大约可能是作恶太多,同时身体有病,惊吓而死的吧。

(参考资料:《宋史》《东京梦华录》《靖康要录》《宋南渡十将传》《挥麈录》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小说没有写到高俅的结局,真实历史中高俅的结局很可能是善终,奸恶之人未得奸恶之报,回望历史,一声叹息…… 小弟我按《宋史•李若水传》的记载:“ 靖康元年,(若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 一家之言,抛砖引玉。高俅是太尉,太尉在宋朝是虚职,宋徽宗喜欢高俅,但也知道高俅不是进士出身,所以只能给他一个军事官职,而且地位高但无实权的一个官职。高俅还算有良心,毕竟救过抗金名将刘琦他爹的命。

小说很多不现实,高俅也没小说这么坏,军国大事,一个人能做主吗?,都要开会决定,武大郎真实乃县令,是小说写的卖烧姘的呀,小说害了不少人,绝非真实,现在这个时代,领导开会完了,会出来到处说吗?也有保密条例。潘武惠平灭南汉、南唐、北汉等军功是实打实的,你不能把人家的军功给记到赵匡胤头上去,也不能睁眼说瞎话无视人家的军功。但杨业之死(他和杨业没过节,没有陷害过杨业,只是没救而已),是他承诺接应在前(杨业才敢出战)、意图抢功于中,不能节制兵马以至于救不了、于是干脆不救跑路了于后,这个锅无论如何不能丢到宋太宗的脑袋上去。杨业之死,潘美的确不负主要责任,因为主要责任在王侁。但太宗更不负这个责任好么。造成杨业之死的深层矛盾应该是后周/陈桥旧臣和降将的利益冲突,分赃不均。

如果说宋太宗做错了什么,其一,他不该给降臣出身的杨业封官封得那么快(太宗第一次北伐杨业随北汉归降,第二次北伐他就变成了潘美的副将——而潘美是什么人?那是世宗潜邸旧人,赵匡胤还没混出个名堂的时候就跟着他的老交情,灭南汉、南唐、北汉功勋累累,太宗本人的儿女亲家,真宗元配皇后的生父;杨业一个上次北伐的时候还是敌对方的将领给他做副手,固然两人没啥过节,潘美倒可能无所谓,但其他人谁能服他?再搭配一个同为世宗潜邸旧臣系列出身的监军王侁,简直了……);其二,不该过度信任杨业而忽视了军中的派系矛盾(不止一个人在太宗面前说过杨业的坏话。太宗的反应是不听不信,甚至把密信扔给杨业);其三,在明知杨业和同僚的关系处得不好的情况下不出面不调岗不居中调解装聋作哑。

其四,给监军权力过大导致脑子不正常的王侁压制了虽然没什么救杨业的动力但起码脑子还正常能救的话会去救的潘美。但说到底这能算什么大错?军中派系,自古有之。世宗朝的时候李重进张永德互相恨得见面要拔刀的,又怎么样?不也没怎么样吗?张李不还是忠心耿耿地给世宗打仗?太宗怎么能想到会遇上王侁这种脑子里缺弦的货逼着杨业去送人头?杨业的死,对太宗一点好处都没有(任何方面看来,哪怕是从武将的权力平衡的角度上看),绝对不是太宗所乐见的、也不是他能控制得了的。要怪,只能怪王侁卑鄙狠毒+脑子有坑(杨业死了追究起来你就能跑得了?),潘美明哲保身作壁上观,杨业自己可能也确实不太会处同僚关系吧(这也没办法,他降宋才几年?升得那么快这关系想处也没法处啊)。

而要说到底,潘美也好,王侁也好,还真都不是什么太宗私心护短的“自己人”,后周旧臣出身,这二位和太祖的关系比太宗近,太宗重用这二人,还是因为实在的军功和威望(王侁也是有实打实军功在身的,追着李继迁揍什么的,那也不是个纯粹的奸佞小人软柿子;更何况是太祖礼重的忠臣之子,大buff加身啊)杨业之死潘美处置得相对轻是因为毕竟主要的锅在王侁那,王侁处理得挺重的了,顶多就是看他爹的份上留了一分余地罢了。

高层将领里真正被太宗私心护短的是后来君子馆的李继隆。而在当时陈家峪一事中,真正充当了高逑那个角色的、太宗无比宠信的佞臣,是和王侁同为并州驻泊都监的侯莫陈利用——但很遗憾,侯莫陈利用尽管不是个东西,但杨业之死,和他还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他也许当时不在现场,也许置身事外没发表意见,总之整件事都和他扯不上任何关系。如果杨业是被侯莫陈利用逼死的,那么这锅归太宗;但他被王侁逼死,这锅只能归王侁,太宗也是纯属倒霉。

元人写的宋朝历史如果不出意料是把宋朝的历史进行了大规模删减与篡改,这就造成了宋朝给人一副软弱无能的印象。其实宋朝的本质应该是非常强大的,除掉奴隶社会时期的王朝,在封建社会的所有王朝里宋朝是统治时间最长的,超过了盛唐和大清。一个统治了这么长时间的王朝会软弱?


历史深度揭秘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瞅着这题目,俺就感觉后槽牙被凉水塞牙缝了,闹心的厉害。

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为嘛呀?”

咋说呢?高俅这就是个用脚丫子踹球的货色,除了这手绝活基本上就是一无是处,被个草包皇帝宋徽宗那都宠到了天上,就他的结局,您要是搁到正史里边,那是好的都不能在好了。

而《水浒》那他毕竟是个小说,老话咋说呢?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咱道是想让施耐庵老先生,把这艺术高那么一点点,最好让林冲一家伙就撅了他的脑袋才好。

但事实是,《水浒》中这个最大的反派,他的结局没写,这有点坑。

当然后来清朝时候撰写的《荡寇志》中道是把高俅给写死了。脑袋呈给林冲瞅,林冲一家伙就把这首级甩到地上,甩的稀碎,自己也气绝身亡。

但这事就是个小说,大家伙瞅着乐呵就完事了,当不得真。

高俅的葬礼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问:“这高俅历史上的结局到底是嘛样的?你道是说说。”

高俅这人死的时间点还好,北宋灭亡之前,所以最宠幸他的主子宋徽宗还是有能力给他的葬礼办的体面一点。咋体面呢?宋徽宗给人家高俅挂服举哀,就那小葬礼办的那叫个奢侈啊!一般人这都撵不上。

当然让这草包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他给人弄的葬礼不错,堪称豪华。让这宋徽宗没想到的是,没几年的功夫,自己个被金人俘虏,关到了五国城,吃起了牢饭。

这一关就关了九年,天天的遭受金人的折磨,最后精神崩溃死在哪里。

而金人为了嘲笑他,给他加封了一个二品昏德公,他儿子弄了个三品的重昏侯。

你说这事整的尴尬不,堂堂的一国皇帝变成了人家的二品爵,而且名字一听就不是啥好东西的爵位。当然您要是能享受这爵位能够带来的好处他也成,但压根就啥也没有,还是囚犯。

最后宋金达成了协议,金人为了面子上过的去,又给该封了一个一品天水郡王。就这郡王他也不好不是,毕竟你是一国的皇帝呀。

最终就以这个身份,躺棺材板里被拉了回来。就这九年里,这宋徽宗发挥自己的长处,时不时的写几个字,画几笔画表达自己的郁闷的心情。

他要是知道了自己个的结局,不知道他会咋想,天道好轮回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会好奇,这高俅咋就能得到宋徽宗这么高的宠爱呢?

高俅的宠爱

您要问这话,咱可得往远了说。

话说开头,这高俅是苏轼身边的小吏,就这职务搁到现在,也就是个秘书之类的活,您想不到吧!

苏轼能用他,主要是他这人手底下能写一手漂亮字,抄抄写写的没啥问题,而且还有一定的诗词歌赋的技能傍身,还会点武功路数。

后来苏轼就把高俅推荐给了小王都太尉王诜,这人了不得啊,是宋神宗的妹夫,而这宋神宗就是宋徽宗的爹。

那么这小王都尉王诜和宋徽宗那是挚友,两人一同逛青楼,当时京城里边但凡有点名气的妓.女这都和这俩人有联系。

这不后来宋徽宗就被人叫做青楼天子,您就知道这俩人能荒唐到啥模样了。

那么高俅又经过王诜的手,这就倒腾到了宋徽宗的手里边。这就成了宋徽宗手里边那踹球队的高手玩伴。

后来宋徽宗为这事还说过:“你们有人家那两只脚丫子吗?”

您瞅瞅,当然他宋徽宗本身就是个荒唐的主,说出这话,也就那样了。

后来宋徽宗做了皇帝,那么这高俅可就了不得了,这就一步登天了。

但让宋徽宗比较尴尬的是,高俅虽然懂得笔墨这玩意,但就没个正经的出身,他就算是想给高俅一个官做做,您连个进士都不是,所以文官这条路就别想了。

哎!你还别说宋徽宗这人到底聪明,文官体系不行,那就去武官体系吧。

大家伙也知道,宋朝那会是重文轻武,所以这武官体系也没多大要求。

所以让高俅到边疆混了几天,弄了点军功,这就一路青云,就做到了殿帅的位子,掌管了禁军。

这家伙把个宋徽宗高兴的屁颠屁颠的,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金人攻入他的京城,把他像小鸡崽子一样抓到五国城吃牢饭,就是因为高俅把几十禁军糟蹋的一点战斗力都没有的结果。

那么高俅是咋糟蹋的呢?

高俅说道根子上,他就不是个懂军事的,那么他为了讨宋徽宗的欢心,弄了不少的花架子。

您比方说,他整的军队比赛,咱说了一般人这都得斧钺钩叉刀枪剑戟的都得上场溜达一圈,比个高下。

高俅知道就他手底下这帮人,弄这玩意,不把自己的脚面子砸了这就不错了,所以就弄成了一出吹吹打打,杂耍一样的闹剧,瞅着挺热闹,其实啥本事都没有。

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高俅把禁军的地皮盖成了私宅,就这还不算。他还把禁军这些个玩刀弄枪的主看成自己的个人财产和私奴,就围着他的营生出力,至于训练拉到吧,洗洗睡吧,高俅掌管禁军之后,这就是个遥远的传说。

那么在禁军里边,这手里边还有点手艺的,高俅就用,没手艺的,您自己个花钱雇那些个有手艺的给高俅服务,至于啥也没有的,你自己个谋生去吧。

您就说吧,这么折腾,禁军里边的士兵谁认识谁呀,将军都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兵在哪,这帮子士兵也不知道自己的顶头上司是谁,他们还为自己个的吃食忙乎呢?

所以就这几十万禁军您觉得遇到金人进攻,能行?

所以高俅的坏,那是坏到了根子里边,他居然都能落这么个好。

写《水浒》的施耐庵老先生都不知道咋高于生活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在《水浒传》中,高俅是位列“四大奸臣”的,这种靠着溜须拍马上位的人,在我们的印象中就应该是恶贯满盈、作恶多端的。

《水浒传》中也是激励刻画高俅丑恶的嘴脸,让我们觉得他才是最坏的哪一个。

其实事实不是这样,高俅和其他三位相比简直像个“好人”。

1、高俅只是宋徽宗的一个“玩宠”

高俅先是跟随苏东坡作书童,写的一手好字。还能陪人玩,各式玩法他都会。

后来苏东坡发现高俅品性有问题,就将他送给驸马王都尉当跟班。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一身蹴鞠闲耍的本事,被当时还是端王的赵佶看重

就这样,高俅就一直在赵佶身边。等赵佶做了皇帝,高俅也水涨船高,做到了太尉

太尉是武官系统中的高级人员,但是宋朝“重文抑武”,武官并没有多少实权

其实这也是宋徽宗瞎胡闹,随便给高俅一个职位玩玩

太尉这个职位也很尴尬,看似权力很大,但是没兵没将,也起不了多大作用。真要是重要职位,也轮不到他做,其他人早争翻天了。

2、高俅只是一个人,破坏性有限

高俅只是个太尉,手下掌管着禁军,他也就能吃吃空响克扣一下禁军的财物。虽然破坏了大宋军队的素质,但是说真的对大众百姓没啥影响

其他三位就不一样了。

童贯、杨戬都是太监,两个太监分工明确,一文一武把持着朝政

谁想升官必须通过他们俩,当年蔡京也是靠着巴结上了童贯才回到京师的。

他们结党营私,不仅在京城圈钱,还把手伸向地方。各种苛捐杂税变着花样收

,最后全落入他们的口袋。

《水浒传》中那个被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的梁中书,就是他们在地方上的代言人专门负责敛财的。

蔡京、童贯、杨戬他们才是“大奸”

高俅只是“小奸”而已。


老虫


对于高俅的最后结局,施耐庵老先生并未在《水浒传》中明确给出,我们只能从史书上查阅相关资料,不过,可惜的是,对于这位位高权重的大宋太尉,史书上并无过多的记载,只是说了他最后病死于开封,属于善终。

下面,读史三悟和您一起从史书上分析一下高俅的结局。

1.初遇伯乐,攀上高枝。

"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吏,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师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挥麈后录》南宋王明清

据史书记载,高俅本是苏轼身边的一个小吏,用今天的话说,是东坡先生的秘书,他能写能画,乖巧聪明,深得东坡先生的喜爱,后来,东坡先生工作调动,便把高俅推荐给了曾文肃,但被后者婉言拒绝了。然后,东坡先生又把高俅推荐给了王晋卿,王晋卿将他纳入了门下。

王晋卿何许人也?王晋卿即是王诜(shen),此人官拜登州刺史、驸马都尉,而且还与大宋皇家有着紧密的亲戚关系。他的妻子是宋英宗的第二个女儿—宝安公主,他的大舅哥就是后来的宋神宗,以此推断,他是宋徽宗赵佶的亲姑夫。

而且王诜这个人颇具才华,绘画、书法、作词,样样精通,在当时小有名气。

无独有偶,大宋的宋徽宗也是个艺术天才,非常喜欢画画和书法,当时广泛流传的“瘦金体”就是他创造的。

所以,王诜和宋徽宗有着共同的爱好,再加上前面所说的亲戚关系,让他们两个亲上加好,走得很近。

高俅拜在王诜门下时,赵佶还没有当上皇帝,只是一个王爷。但是,他既然做了王诜的门生,也算是走上了上流社会,自然会跟着王诜接触过这位具有潜力股的王爷。

赵佶见高俅字写得不错,画作得也行,蹴鞠踢得更是好,就把高俅留在了自己身边。

后来,赵佶当上了皇帝,即是宋徽宗,高俅就成了宋徽宗身边的红人,宋徽宗也有意提拔高俅为官。

就这样,高俅攀上了高枝,从一条小锦鲤,一下子跳到了龙门之口,虽然只差临门一脚,但为期不远矣!

2.军中镀金,终获提拔。

宋朝也有严格的人才选拔制度,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随意更改。当时有个规定,凡是七品以上的官员必须是进士出身。而高俅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没有学历,所以,不能在文官中任职,但是,可以从军。所以,宋徽宗就有意让高俅去军队镀金,博得一些战功,方便日后提拔。

"先是诜、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竟以边功至殿帅。"
----《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锜传》

于是,宋徽宗就安排高俅去刘仲武军中做事,恰巧在跟随刘仲武的这几年,部队在边疆打了几个胜仗。在写记功簿时,刘仲武也明白高俅来军中的目的,那就是皇上是让他来镀金的,于是,刘仲武就做了个顺水人情,把许多功劳记在了高俅名下。

这些功劳就相当于龙门之前的临门一脚,后面有人踢,宋徽宗这边又安排人给他降了降龙门的高度,高俅这条小锦鲤就成功得跳进了龙门,宋徽宗就顺势把他提拔为殿帅,自此,高俅在殿帅职位上一干就是20年。

3.假装生病,幸免于难。

我们常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与高俅同时期的大奸臣童贯、蔡攸都被枭首示众,蔡京也被发配岭南韶关,病死途中,但是,高俅却幸运的逃过了一劫。

靖康元年,金军渡过黄河,宋徽宗吓得魂不守体,连夜出逃,并且将帝位禅让给儿子赵桓,赵桓就是宋钦宗。童贯、高俅各自领兵前往保护宋徽宗,与宋徽宗相聚于泗州,但是,这些个宠臣们相互邀功,勾心斗角,就连童贯和高俅二人也发生了冲突。最后,童贯保护着宋徽宗继续南下,将高俅留在了泗州,名为防御淮津,可是,高俅也不是傻子,早已看出了童贯是在耍自己,于是,借故生病,回开封去了。

事实证明,他这一做法是对的,起码对他自己来说,是这样的。

一山不容二虎,时间一长,宋徽宗和钦宗两大利益集团产生了一些间隙,童贯保护宋徽宗难逃,这让宋钦宗很是吃醋,事后,宋钦宗贬了童贯的官职,发配到英州,最后,干脆把童贯枭首示众了。

相比童贯而言,高俅太幸运了,他当时提前回到了开封,没有参与两大集团的斗争,幸免于一死。令人不禁感叹:时也,命也。

4.病逝于开封,算是善终。

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宋史•李若水传》

公元1126年,高俅病死于开封家中,算是得了一个善终,巧合的是,童贯、蔡京及其长子蔡攸、王黼(fu)、朱勔(miǎn)都在这一年被贬,除了蔡京病死在途中之外,其余奸臣皆被赐死。

从此,大宋时期的六大奸臣落下了帷幕。


读史三悟


高俅,北宋末年的奸臣。在《水浒传》中,高俅被塑造成一个无恶不作,为非作歹,祸乱朝纲,陷害忠良的狗官形象,与蔡京、杨戬、童贯并称为“四大奸臣”。

然而历史上,高俅虽然也算是奸臣,但是因为咖位不够,没有能够入选北宋时期有名的“六大奸臣”。”北宋六贼“分别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水浒传》中的高俅、杨戬没有入选,因为相对于蔡京等前面六个人,他们不是还没有坏透,而是因为官儿不够大,坏的程度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水浒传》中的高俅作恶多端,话这么说是没有错的,但是主要是基于梁山好汉的角度而言。作为站在梁山对立面的第一大坏蛋,高太尉对于无辜林冲的无情迫害,让人咬牙切齿,可以说,林冲上梁山,完全就是高太尉步步逼迫的结果。

从高太尉迫害林冲看宋朝官僚的腐败

高太尉的干儿子高衙内看上了林冲的老婆林娘子,说来这父子二人也真实混蛋,京城里那么多等着攀附权贵的大姑娘,高衙内不喜欢,偏偏喜欢上了林娘子这么一个有夫之妇,而且还害了相思病,得不到就想死。这不是混蛋吗?活生生要拆散人家一对恩爱夫妻。

这个高太尉更是混蛋加坏蛋升级版,干儿子喜欢上了有夫之妇,他就要把人家丈夫弄死,直接明抢一个儿媳妇。高太尉整人可太有经验了,直接挖了一个陷阱让林冲自己去跳。

钓鱼执法,安排一个人卖刀给林冲,再安排一个人叫林冲带刀进太尉府,假装要看刀,林冲走进白虎节堂,乖乖掉进圈套。鱼儿上钩了,高太尉稳坐钓鱼台,派人把林冲抓了起来。

白虎节堂是军事会议室,带兵器进入是死罪。林冲就这么栽了,要不是办案的人里面有一个叫孙定的孔目良心未泯,以证据不足为林冲开罪,林冲恐怕就要拉出去砍头了。

负责审理林冲案子的府尹是高太尉手下的官员,高太尉是原告,既当裁判又踢球,这案子还有什么审理的必要吗?如果有,就是高太尉要把陷害林冲的证据链弄得完完整整,天衣无缝,让人有冤难申,无话可说。

高太尉陷害林冲,可以看到北宋时期的官僚腐败到了什么程度。林冲说,不怕官,只怕管。试想一下林冲作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朝廷正式官员,都能给一个官老爷生杀予夺,毫无反抗的余地,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岂不就是官员和小吏砧板上的鱼肉,想怎么宰割都可以!

在如此蛮不讲理,腐败无能的政府官僚统治下,老百姓的日子能够好过吗?也难怪宋江晁盖他们要上梁山造反,就是方腊、田虎和王庆等人,要造赵宋官家的反,也是情有可原,理直气壮。因为在官员的盘剥压榨之下,不反抗是死路一条,反抗了还有一丝活下去的希望。

太平盛世,谁人愿意去做绿林草莽?就算是宋江这个造反派的头子,走后走上梁山也是因为迫于无赖,要被朝廷砍头了。如果没有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宋江不会上梁山,林冲也不会上梁山。他们之所以选择站到了朝廷正统的对立面,去当乱臣贼子,是因为朝廷,或者说代表朝廷的官员如高太尉、梁中书等官僚败类,不给他们一条活路。

在高太尉的迫害之下,林冲家破人亡,刺配沧州牢城。从始至终,林冲没有一点反抗的余地,他成了高太尉手中随时可以碾死的一只蚂蚁。

误入白虎堂的罪名没有整死林冲,高太尉买通押送的两个公人董超和薛霸,让他们在半路上杀了林冲。如果不是鲁智深出手相救,千里护送,林冲在野猪林就将死于非命,称为腐败官僚系统的牺牲品。

林冲平安到了沧州之后,高太尉还是不放过他,又派遣手下的陆虞侯和富安两个人,前往沧州安排刺杀林冲。

林冲不死,高太尉就寝食难安!林冲犯了什么罪过,就一定要非死不可?林冲杀了陆虞侯和富安,反上梁山,坚定不移地站在了朝廷和高太尉的对立面,毫无妥协的余地。

从高俅这厮的发迹看宋朝官僚的腐败

高俅八面玲珑,这话也说的不错。《水浒传》主要写得是一八零八个梁山好汉的故事,但是在讲他们的故事之前,却在第二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中先讲了高俅升官发迹的故事。

施耐庵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在逼上梁山之前,要交代一下逼上梁山的社会背景。从高俅升官发迹的故事,就能够看出北宋末期整个朝廷政治败坏的程度。

高俅是个破落户儿,浮浪子弟,会点枪棒拳脚,踢的一脚好气球。高俅到了瑞王府里送东西,瑞王和几个闲汉在踢球。球滚到了高俅脚下,高俅露了一脚,瑞王直叫好,高俅就这样留在了瑞王府。自此高俅深受瑞王赏识,每日跟随,寸步不离。

哲宗皇帝死了,没有儿子,作为皇弟的瑞王继承大统,就是宋徽宗赵佶。登基之后,不到一年,让高俅这么一个既没有考过进士,有没有立过军功的闲汉,做到了殿帅府太尉的高官显位。

只要皇帝老儿喜欢,官职是他家的,他想给谁就给谁,不需要任何理由。上梁不正下梁歪,事情坏在根子里,如果皇帝自己带头走歪门邪道,手底下的官员也就更加肆无忌惮。

所以北宋末期,徽宗一朝,无论是”四大奸臣“还是”北宋六贼“,败坏朝政以至于酿成了后来的”靖康之耻“都是朝廷政治腐败无法避免的结果。

靠踢皮球升官发财高俅担任殿帅府太尉,也就是朝廷禁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他在军营用地上建立私宅,把军士当成自家的杂役呼来唤去,不懂得练兵,更不懂得指挥作战。所以当大金国的统帅带领十万铁骑进攻开封城的时候,大宋几十万人的禁军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徽宗皇帝慌忙传为给自己的儿子钦宗皇帝,但是还是没能避免被大金国的军队俘虏的命运,最后饥寒交迫,死在了北方的冰天雪地里。可能到死他都没有想明白,自己落得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完全是因为任用了高俅这么一个浮浪子弟埋下的祸根。

高俅老贼最终结局如何?

《水浒传》中,并没有交代高俅最后的结局如何。高俅三次带领朝廷兵马征讨梁山,被宋江和吴勇用计谋捉到了梁山上,林冲要杀了高俅,但是宋江为了招安大计,不敢杀朝廷命官,把高俅放了回去。梁山招安之后,宋江等人征讨方腊得胜回朝,高俅和蔡京等人毒死了宋江和卢俊义,梁山至此灰飞烟灭。

陷害忠良,祸乱国家,那么历史上高俅最终的结局如何呢?很多人都相信恶人自然不得好死,但是遗憾的是,高俅活得好好的,而且在靖康之耻的前一年,公元1126年病死于开封,不仅极尽哀荣,而且还成功避免了让所有北宋官员生不如死的”靖康之耻“。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