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論禮儀只服春秋時期,打仗先得互請吃飯,戰場上互幫互助


“太平洋警察”又出動了,單方面炸了伊拉克,再次引起軒然大波。打仗這件事,似乎跟暴力、血腥、生命緊緊相連。尤其是美國,好像不丟幾顆火箭導彈就顯得自家沒錢一樣。其實啊,真該學學我國春秋時期,讓你知道中國憑什麼被稱為禮儀之邦。


論禮儀只服春秋時期,打仗先得互請吃飯,戰場上互幫互助


春秋時期,大家都懂的,就是互搶地盤的時期。按理說,諸侯國相爭總有一傷。畢竟都想著吞併人家,光靠嘴炮技能怎麼行,又沒有主角光環,還是得靠拳頭說話。春秋時期的戰事頻發,打仗方式層出不窮。可以單挑,可以組隊,也可以組隊單挑一個。

看到這裡,是不是覺得春秋時期會很慘烈,到處屍橫遍野。閻王每天都得加班加點,十八層地獄都得擴張?事實恰恰相反,春秋時期崇尚禮儀。大家把禮儀這件事貫徹到極致,包括打仗。雖說“先禮後兵”這件事出自《三國演義》,但是小小神覺得,這詞就是為春秋時期而生的。


論禮儀只服春秋時期,打仗先得互請吃飯,戰場上互幫互助


開戰之前

按照正常的邏輯,打仗就是要打對方一個出其不意,才有獲勝的機會。所以在打仗之前,就是細作最活躍的時候,想盡辦法要得到佈陣圖以及各種相關信息。在春秋時期,細作完全不用煩惱這個,因為雙方的戰書上會事無鉅細地說清楚。

會有使臣專門送戰書,溫柔地告訴你:那什麼不好意思啊,我最近看你有那麼一點不爽,不知道你方不方便跟我小小地打一仗呢?然後大家一起約定好,這仗什麼時候打,在哪打。派多少人,出多少戰車,用什麼武器,用多少武器,清清楚楚全部商量好。大家得差不多,不能佔別人便宜。商量好以後,大家再一起開個party,奏個樂賦個詩什麼的。

而且大家都約定好,一定要善待使臣,不能讓人受委屈。不過,使臣的工作雖然輕鬆,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當的。首先你得顏值在線,才能展現自己的誠意。然後,你得溫文爾雅,知書達理。之前對使臣是沒有任何特長要求的,直到有一個五音不全的齊國使臣,在會盟上唱了一首賊難聽的歌,惹怒了晉國。結果,晉國就組團去打齊國了。從此以後,大家覺得,使臣還是能歌善舞的好。

論禮儀只服春秋時期,打仗先得互請吃飯,戰場上互幫互助


開戰的儀式感

使臣回家了,大家也都準備好了。到了約定的日子,大家收拾收拾就去打仗了。春秋那麼注重禮儀的時期,打仗這麼重要的事情,當然得有儀式感了。

首先,你得擂戰鼓。不敲鼓不能打仗,而且,必須得敲得好聽,敲得有氣勢。敲完鼓,就到了排兵佈陣的時候了。那會平民沒資格上戰場,只有貴族才行。貴族嘛,做事比較墨跡。有時候戰鼓都打完了,陣還沒排好呢。沒關係,不要急,打仗要有儀式感。對方會等你,直到你擺好了pose,我們再打。

論禮儀只服春秋時期,打仗先得互請吃飯,戰場上互幫互助


正式開戰

好了,正兒八經開打了。雖然是打仗,但是禮儀還是要有的。在春秋時期,打仗的規矩可多了。不過說真的,小小神真的很好奇,這些規矩都是誰定下來了。這腦洞,這邏輯,小小神服氣!

這些規矩,總結一下的話,其實就一點,那就是不能乘人之危。比如說,打仗的時候,你不能盯著一個人打。如果你在打仗的時候,發現你對面那個人已經受傷了。那甭管這人傷的重不重,是被人打傷的還是自己摔傷的,你都不可以打他了。人家已經受傷了,咱不能這麼沒皮沒臉的。你就站著別動,等人走到場外休息,你才能繼續打仗。不過放心啊,你站著的時候,對方也不會來動你。

說到禮儀,尊老愛幼肯定不用說。所以,如果發現戰俘裡頭有年紀大的,長了白頭髮了,那咱不能收,咱得給人送回去。落葉歸根,這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呀。

對方如果戰力不行,咱也不能乘人之危。追擊可以,意思意思追個50步吧,見好就收嘛。那會還有一件趣事,真的讓人大開眼界,編劇都不敢這麼寫。

晉國和楚國打仗,晉國敗了,要逃。那楚國肯定要意思意思追一下,結果發現晉國突然不動了。走進一看,原來是晉國的戰車陷到泥坑裡去了,跑不動了。於是楚軍就跑去教晉軍:你看到車前的橫木了嗎?抽掉它,這車就能出來啦。沒過一會,晉軍的戰車又壞了。楚軍就幫著一起修車,修好了還讓人先跑一跑,然後再追。

論禮儀只服春秋時期,打仗先得互請吃飯,戰場上互幫互助


看看人家打仗,勝不勝的無所謂,不能失了自己的身份。就這大國氣度,美國真得好好學一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