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在悟空問答上有這個提問:有人說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具體有哪些故事?春秋遍地是君子,這個,就太誇張了。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如果君子有那麼多,大概就不會有那麼多爭權奪利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戰爭了。

不要忘了人性。

不過,春秋還是有一些看似很“傻”的行為的。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比如“季札掛劍”的故事:吳國有一個公子叫季札,國王派他出使晉國。出使途中路過徐國時,他拜訪了徐國國君,兩個人非常投緣成了好朋友。季札注意到,徐國國君總看他腰間的寶劍。季札讀懂了他的心思,想把這把劍贈送給他,但是,當時有一個規定,作為外交使者,身上必須佩劍。他想,等出使完了再把劍送給徐國君。然而,等他從晉國歸來再到徐國時,卻得知徐國君得急病死了。季札想把寶劍送給徐國君的繼任者,但是繼任者說,國君活著的時候沒跟我交代過這件事情,所以這麼貴重的禮物不能收。無奈,季札去祭拜了徐國君,祭拜完事後,他從腰間解下寶劍掛在了徐國君墓邊的樹上,然後揚長離去。

有讀者表示,這是他聽過的最美的故事。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崔杼為獨攬朝政殺害了齊莊公,立莊公的弟弟為國君。國事安排已畢,他對太史伯說,前幾天,主公調戲我的夫人,結果被人殺了,為了照顧主公的面子,所以你在記錄歷史時要這樣寫,“先君害病身亡”。結果那個太史伯不為所懼,寫道:“夏五月,崔杼弒君莊公”。崔杼大怒,把他殺了。然後繼任者再上來,還是寫“崔杼弒君莊公”,又殺,連殺好幾個,後來崔杼服了,把最後一個史官給放了。而齊國南部一史官聽說史官都被殺光了,怕史書沒人寫,抱著竹簡要到朝中去寫史,走到半道上,聽說最後一個史官被放了,才折返回去。

還有急子和壽子,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衛宣公和父親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了急子。衛宣公把急子託給右公子撫養,又為他在齊國娶妻,這個女人很美,衛宣公就自己娶了她,生了壽和朔,把壽囑託給左公子。

宣姜和公子朔誣陷急子。衛宣公派急子出使到齊國,指使壞人在莘地等著,打算殺死他。

壽子把這件事告訴急子,讓他逃走。急子不同意說:“丟掉父親的命令,哪裡還用得著兒子!如果世界上有沒有父親的國家就可以逃到那裡去了。”等到臨走,壽子用酒把急子灌醉。

壽子車上插著太子的旗幟走在前面,壞人就殺了壽子。急子趕到,說:“他們要殺的是我。他有什麼罪?請殺死我吧!”壞人又殺了急子。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不鼓不成列”的宋襄公雖說成了千年笑柄,但是,他能夠將君位讓給庶出的哥哥,也是很難得的。

宋桓公得了重病,太子茲父再三請求說:“目夷年長而且仁愛,君王應該立他為國君。”宋桓公就下令要目夷繼位。目夷推謝說:“能夠把國家辭讓給別人,還有比這更大的仁愛嗎?下臣不如他!而且又不符合立君的順序。”

雖說宋襄公為稱霸,不斷地去聯合友邦,甚至還幹過用小國國君祭祀的事——宋襄公讓邾文公殺死鄫子來祭祀次睢的土地神,想使東夷來降附。但是,在"不鼓不成列"中還是有些君子之風的,宋襄公說:"君子不忍心傷害已經受傷的敵人,不擒捉頭髮花白的老年人。古人作戰,不靠關塞險阻取勝。寡人雖然是殷商亡國的後裔,但不攻擊沒有擺開陣勢的敵人。"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鄭公子歸生弒其君夷之後,鄭國人要立子良為國君,子良辭謝說:“以賢明而論,去疾是不夠的,以順序而論,公子堅年長。”就立了鄭襄公。襄公準備驅逐他的兄弟們,而赦免了子良。子良不同意,說:“穆公的兒子如果適合留下來,去疾本來就有這樣的願望。如果要離開鄭國,那就都離開,為什麼單獨留下去疾?”於是赦免了他們,讓他們都做大夫。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春秋時期,遍地是君子嗎

然而,春秋這個時代,還是被孔子說成禮樂崩壞的,其實,也不見得周朝就會比春秋時代人心多少,孔子不過是託古來實現自己的社會改良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