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春秋的歷史簡而言之,就是晉國和楚國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盟主地位而長期鬥爭的歷史。

​朝代歌裡說“唐堯虞舜夏商周,春秋戰國亂悠悠”。

說到春秋時代,大家可能都會覺得有些頭大,事件太多,人物紛雜,不好掌握。

其實,春秋的歷史非常簡單。五六分鐘就可以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如果把春秋時代看作一部精彩絕倫的大戲的話,那麼,我們可以很容易地將它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暖場(約公元前743年—公元前636年)

鄭莊公是春秋時代的第一位暖場男,在大國未開始爭霸前熱鬧了三十來年;

齊桓公開創了春秋時期諸侯國稱霸的新模式,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齊國最多也只能算個配角。

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可能有人要說了,齊國不是稱霸過嗎?

齊桓公的齊國是以人霸,齊桓公死後,就再也沒有雄起過,長期聽命於中原霸主晉國。一旦不聽話了,就會被晉國帶領魯國、宋國等一幫小兄弟胖揍上一頓。

總之,鄭莊公和齊桓公在春秋舞臺上活躍的這七八十年時間屬於暖場。

第二階段,主戲(約公元前636年—公元前403年)

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這二百多年是春秋時代的主戲,情節可以簡單粗暴地概括成四個字——晉楚爭雄。

春秋時代的大國有四個:晉國、楚國、齊國、秦國。

其中,大國中的大國,也就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超級大國,有兩個,就是——晉國和楚國。

春秋的歷史簡而言之,就是晉國和楚國兩個超級大國為爭奪盟主地位而長期鬥爭的歷史。

具體的格局和政治生態可以參考冷戰時期的美國和蘇聯。
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四大強國分析:

晉國地處中原,表裡山河,兵強馬壯,始封君叔虞是周天子宗室,所以,晉國可以說是根正苗紅,典型的豪門高富帥,在諸侯國中的政治地位非常高。晉國是春秋時代當之無愧的男一號。

楚國並非周天子分封,而且國家處在南邊,非中原地區,故而諸侯國看不起楚國,稱其為“荊蠻”。但楚國人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硬是搞出了偌大家業。楚國常常會用強大的武力逼迫一些中原諸侯國與自己簽訂盟約。楚國是春秋時代的男二號。

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齊國經歷了齊桓公時期的短暫輝煌,其後大部分時間裡的角色都是晉國的跟班。齊國是春秋時代的男三號。

秦國位居西鄙,以前就是給周天子養馬的,中原諸侯國普遍也看不起它。秦國被霸主晉國長期壓制在崤山以西,無法東出。自秦穆公死後,秦國在春秋時代的存在感就不是特別強了。因為受晉國打壓的原因,在晉楚爭霸的大部分時間裡,秦國都是與楚國結盟對抗晉國。

​其他的諸如春秋後期的吳國和越國,其實都是曇花一現的龍套男。

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小弟國家很多:宋、衛、魯、鄭、曹、陳、蔡、許、杞……就不一一列舉了。

兩超:晉國和楚國

兩大:齊國和秦國

春秋大部分時間裡,晉齊一夥,楚秦一夥。

最後,再重申一下,晉國是以國霸。

自晉文公稱霸之後,晉國終春秋之世,一直都是中原霸主國。

春秋時期,秦國雖然也是大國之一,但不是主角,只是一個小小配角


這一點,從後來戰國七雄居然有三雄(趙、魏、韓)都是晉國分出來的便可見一斑。

總結:春秋史,簡單來說,其實就是一部晉楚爭霸的歷史,主線就是霸主國晉國領導中原諸侯國抵制覬覦中原的楚國,同時謀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