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82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個女兒,現狀如何?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82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個女兒,現狀如何?

“科學尊重事實,不能胡亂編造理由來附會一部學說。”封建社會時沒有出現科學,人們信奉的只有鬼神。每每遇到大災難時,內心裡第一個想法卻是去拜祭,認為肯定是自己的某種行為觸怒天神,才會有大難臨頭。這些倒也罷了,更甚者將自己自己家人的病痛也寄希望與天神。老祖宗自古流傳下來的東西,雖說有一定科學道理,但也有很多令人可笑的地方。

換個角度來看,人們對這個世界有所敬畏,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線。對於地質,乃至科學整體上的研究,還是國外比較先進,但在近代我國也湧現出不少傑出的任務,甚至他們祖孫三代全部為國家的科學事業作出巨大的貢獻。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82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個女兒,現狀如何?

李四光先生,他原本的名字不是這個,起因於一次升學考試他將年齡十四寫到姓名這一欄,靈機一動,他將十改成了李又加了一個光字,才成就了之後的名字。他出生於湖南的一個貧窮的地方,但家裡的學風十分濃厚,他的父親還是開辦了一個私塾親自教書。從小,李四光便跟著父親班上的學生一起學習。稍稍長大一點的時候,他隻身來到武昌上學。

當時的社會就是如此,父親母親不像現在的,手裡依然牽著孩子這根繩。那是的父母不能說過於冷血,就像老鷹會將自己的幼崽從山頂扔下一樣,他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早日飛翔,不被這個吃人的社會所吞噬。告別父母,來到遠離家鄉的學堂上學是為了學習更好的知識,對此李四光內心沒有任何不舒服,更何況自古倡導的就是男兒志在四方。

學習的路上,他先是在日本學習,後又到英國伯明翰大學深造。國家正值用人之際,畢業後李四光回到祖國之後,開始擔任被北京大學的地質老師,帶領學生領略祖國的地質地貌,也培養出許多地質學家。1923年,李四光結婚了,他與妻子都是當時的知識分子,這樣的結合自然引來無數人的羨慕。很快他們的女兒李熙芝出生了。父輩一生如此輝煌,作為女兒她自然不遜色,那麼如今李四光的後代現狀如何?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82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個女兒,現狀如何?

李熙芝,出生在這樣的家庭出生無疑的她是幸運的。承襲父親母親的優秀,她也立志為我國的科學事業作貢獻。李熙芝的母親是一位鋼琴教師,承襲母親得音樂天賦,從下她對於鋼琴也是十分喜愛的。不僅如此,面對父親每天那些敲敲打打的石頭她也充滿了好奇心。

本來可以兩者兼顧,無奈一場病使得她的一根手指要短一些,也讓她放棄了鋼琴這一門藝術,專心致志地投入科研事業。小時候便展現她的聰明,初三還未上完,她就已經學完所有的知識。為了早點升入高中,在報名表上她修改了自己的名字“李林”。和父親一樣的經歷,當兩個人每每長談時便拿出來笑一笑。

順利從高中畢業,李林的一門心思全在學習上。女兒在父母的眼中如同花兒一般,生怕外面的風雨讓這棵花朵枯萎了。不想女兒早早地離開自己的身邊,李四光和他的妻子希望女兒參考廣西大學。但廣西大學沒有李林喜歡的醫學系,經過李四光的開導,她轉學了機械,這是她初初涉及物理的開端。

和父親一樣的優異成績使得她與父親的道路更為相似,她也獲得了去英國伯明翰大學讀書的機會,也因此父親對於李林的學習更加看中。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82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個女兒,現狀如何?

在國外的學習,李林不是孤單的,因為父親經常寫信來與她談論最近的狀況,同時她也遇到了自己的丈夫鄒承魯。讀書傳代,自古以來就有這樣的說法,而這句話對於李四光一家似乎更為貼切。李林心上人的成績依舊突出,兩人相識時他在劍橋上學,又是學生物化學專業的。建國之後,他們一家有機會從英國回到祖國來報效祖國。

夫婦倆對於祖國的物理和生物事業都做出傑出的貢獻。李林一生在材料學方面奮鬥,做出許多開創性的事業,也發表文章多達160篇。一個科研學者一生髮表她的半數文章就已經十分優秀了,無疑這也展現出李林對於承襲父親的志願和對於科研的熱愛。

鄒承魯在這樣一個都是院士的家庭也絲毫不遜色,人工牛胰島素便是由他操刀研製。除此之外,李林和鄒承魯之間有一個小女兒叫做鄒宗平。作為孫子輩的她,走了與祖父一樣的道路。

鄒宗平,出生在這樣家庭中的她自然也是優秀的。母親和父親的繁忙使得幼小的孩子剛開始還十分抱怨,不過明事理的她也很快釋懷了。她與母親不同,選擇了外祖父所學的專業——地質學,在北京大學畢業之後,緊接著去美國深造。

中國地質學之父李四光82歲因病逝世,只留下一個女兒,現狀如何?

畢業之後,毅然回國報效。之後,她擔任李四光紀念館館長的特別助理,一直致力於沿襲祖父的道路,也想將他的事蹟傳給一代又一的後人,現在依舊活躍在我國地質事業的第一線。李四光這一家三代,幾乎全部活躍在科研事業的前沿,是值得尊敬的一家人。

我國曾經被西方國家嘲笑說是貧窮的國家,武器沒有,資源沒有。

但一個個先輩,是他們撐起祖國的事業。原子彈造出來了,我國再也不能被外人輕視。大量石油開採出來了,我國也是有資源的國家。眾人有所不知,建國之後的李四光先生已經處於高齡的階段。他的身體每況愈下,但一直奮鬥在地質工作的第一線。李林從小就有一種遺憾就是父親不能常常陪伴她。

在父親住院的日子,他們父女可以常常坐在一起聊天,這也不失為一種天倫之樂。現在的很多人可能不能體會那種感情,像他們這樣的國之脊樑,這一生將命都送給了國家。“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他們那裡從來都是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靈魂深處最振奮的吶喊。享年82歲,李四光先生去世了。“人,固有一死”這些老先生似乎是看淡了,但他的精神自然振奮鼓勵這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