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4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82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女儿,现状如何?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82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女儿,现状如何?

“科学尊重事实,不能胡乱编造理由来附会一部学说。”封建社会时没有出现科学,人们信奉的只有鬼神。每每遇到大灾难时,内心里第一个想法却是去拜祭,认为肯定是自己的某种行为触怒天神,才会有大难临头。这些倒也罢了,更甚者将自己自己家人的病痛也寄希望与天神。老祖宗自古流传下来的东西,虽说有一定科学道理,但也有很多令人可笑的地方。

换个角度来看,人们对这个世界有所敬畏,才能守住道德的底线。对于地质,乃至科学整体上的研究,还是国外比较先进,但在近代我国也涌现出不少杰出的任务,甚至他们祖孙三代全部为国家的科学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82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女儿,现状如何?

李四光先生,他原本的名字不是这个,起因于一次升学考试他将年龄十四写到姓名这一栏,灵机一动,他将十改成了李又加了一个光字,才成就了之后的名字。他出生于湖南的一个贫穷的地方,但家里的学风十分浓厚,他的父亲还是开办了一个私塾亲自教书。从小,李四光便跟着父亲班上的学生一起学习。稍稍长大一点的时候,他只身来到武昌上学。

当时的社会就是如此,父亲母亲不像现在的,手里依然牵着孩子这根绳。那是的父母不能说过于冷血,就像老鹰会将自己的幼崽从山顶扔下一样,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早日飞翔,不被这个吃人的社会所吞噬。告别父母,来到远离家乡的学堂上学是为了学习更好的知识,对此李四光内心没有任何不舒服,更何况自古倡导的就是男儿志在四方。

学习的路上,他先是在日本学习,后又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国家正值用人之际,毕业后李四光回到祖国之后,开始担任被北京大学的地质老师,带领学生领略祖国的地质地貌,也培养出许多地质学家。1923年,李四光结婚了,他与妻子都是当时的知识分子,这样的结合自然引来无数人的羡慕。很快他们的女儿李熙芝出生了。父辈一生如此辉煌,作为女儿她自然不逊色,那么如今李四光的后代现状如何?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82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女儿,现状如何?

李熙芝,出生在这样的家庭出生无疑的她是幸运的。承袭父亲母亲的优秀,她也立志为我国的科学事业作贡献。李熙芝的母亲是一位钢琴教师,承袭母亲得音乐天赋,从下她对于钢琴也是十分喜爱的。不仅如此,面对父亲每天那些敲敲打打的石头她也充满了好奇心。

本来可以两者兼顾,无奈一场病使得她的一根手指要短一些,也让她放弃了钢琴这一门艺术,专心致志地投入科研事业。小时候便展现她的聪明,初三还未上完,她就已经学完所有的知识。为了早点升入高中,在报名表上她修改了自己的名字“李林”。和父亲一样的经历,当两个人每每长谈时便拿出来笑一笑。

顺利从高中毕业,李林的一门心思全在学习上。女儿在父母的眼中如同花儿一般,生怕外面的风雨让这棵花朵枯萎了。不想女儿早早地离开自己的身边,李四光和他的妻子希望女儿参考广西大学。但广西大学没有李林喜欢的医学系,经过李四光的开导,她转学了机械,这是她初初涉及物理的开端。

和父亲一样的优异成绩使得她与父亲的道路更为相似,她也获得了去英国伯明翰大学读书的机会,也因此父亲对于李林的学习更加看中。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82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女儿,现状如何?

在国外的学习,李林不是孤单的,因为父亲经常写信来与她谈论最近的状况,同时她也遇到了自己的丈夫邹承鲁。读书传代,自古以来就有这样的说法,而这句话对于李四光一家似乎更为贴切。李林心上人的成绩依旧突出,两人相识时他在剑桥上学,又是学生物化学专业的。建国之后,他们一家有机会从英国回到祖国来报效祖国。

夫妇俩对于祖国的物理和生物事业都做出杰出的贡献。李林一生在材料学方面奋斗,做出许多开创性的事业,也发表文章多达160篇。一个科研学者一生发表她的半数文章就已经十分优秀了,无疑这也展现出李林对于承袭父亲的志愿和对于科研的热爱。

邹承鲁在这样一个都是院士的家庭也丝毫不逊色,人工牛胰岛素便是由他操刀研制。除此之外,李林和邹承鲁之间有一个小女儿叫做邹宗平。作为孙子辈的她,走了与祖父一样的道路。

邹宗平,出生在这样家庭中的她自然也是优秀的。母亲和父亲的繁忙使得幼小的孩子刚开始还十分抱怨,不过明事理的她也很快释怀了。她与母亲不同,选择了外祖父所学的专业——地质学,在北京大学毕业之后,紧接着去美国深造。

中国地质学之父李四光82岁因病逝世,只留下一个女儿,现状如何?

毕业之后,毅然回国报效。之后,她担任李四光纪念馆馆长的特别助理,一直致力于沿袭祖父的道路,也想将他的事迹传给一代又一的后人,现在依旧活跃在我国地质事业的第一线。李四光这一家三代,几乎全部活跃在科研事业的前沿,是值得尊敬的一家人。

我国曾经被西方国家嘲笑说是贫穷的国家,武器没有,资源没有。

但一个个先辈,是他们撑起祖国的事业。原子弹造出来了,我国再也不能被外人轻视。大量石油开采出来了,我国也是有资源的国家。众人有所不知,建国之后的李四光先生已经处于高龄的阶段。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一直奋斗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李林从小就有一种遗憾就是父亲不能常常陪伴她。

在父亲住院的日子,他们父女可以常常坐在一起聊天,这也不失为一种天伦之乐。现在的很多人可能不能体会那种感情,像他们这样的国之脊梁,这一生将命都送给了国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他们那里从来都是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灵魂深处最振奋的呐喊。享年82岁,李四光先生去世了。“人,固有一死”这些老先生似乎是看淡了,但他的精神自然振奋鼓励这后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