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 鄭州有一個字典裡查不到的村名-祭zha城,或許從此真的找不到了!

新勢界:“東郊有個祭(zhà)城鎮,但是在詞典裡卻是查不到的。明明是祭祀的祭(ji),為啥要念(zhà)呢?又不是多音字。2004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發現祭字確實只有一個音-ji,通過網上搜索“祭(zhà)公謀父,穆王卿士。祭(zhà)國姓祭(zhà),祭(ji)奠祭(ji)祀”。祭似乎是一個多音字。

鄭州有一個字典裡查不到的村名-祭zha城,或許從此真的找不到了!

祭城路位於鄭東新區東北部,全長9500米。西至商務內環路,東至陳崗村。它的得名與鄭州老地名祭城有關,如今已被更改為平安大道,歷經三年的民告官路名更改官司以市民敗訴而告終,或許從此3000多年的歷史(祭 zha)音不再有了。

鄭州有一個字典裡查不到的村名-祭zha城,或許從此真的找不到了!

根據《祭城鎮志》記載,祭城在3000年前是商代、周代諸侯國祭國的國都。商朝時期,一位負責祭祀的官員因忠於商王,便被封賞到今鄭州市祭城鎮一帶建國,因受封者為主管祭祀的官員,國名稱為祭(Ji)國。

周武王滅商後,建立周朝。

西周時期,周成王的叔叔周公因平亂有功,其第五子受封修建祭(ji)伯城。周平王四十九年(前722),鄭國軍隊攻城。祭(JI)伯城一帶的民眾在亡國之後,基於懷念故國,準備集體改姓氏為祭(ji)。考慮到祭(ji)有祭祀的意思,後來商議把讀音改為祭(Zhai)。

春秋時期,祭伯城因為祭(Zhai)姓的產生,其讀音改為祭(Zhai)伯城。此後歷史一直沿用這個稱謂。

南北朝時期,北方的少數民族紛紛南侵,黃河流域戰亂頻繁,祭伯城的居民開始遷往他鄉。多年後,一些外地的民眾遷來定居。新居民來後,由於口音的不同,使祭(Zhai)伯城讀音再次發生變化,演變為祭(Zha)伯城,簡稱為祭(Zha)城。與祭(Zha)字有關的人名、地名隨之改變。

新中國成立後,祭(Zha)伯城的叫法不再使用,祭(Zha)城的行政區劃先後為祭城區、祭城公社、祭城鄉、祭城鎮、祭城路街道辦。從傳承歷史文化角度來分析,“祭” (Zha)字的特殊讀音很有意義,,但鄭東新區作為鄭州窗口、鄭州金融政治中心、因為一個“祭”字也確實為外人造成不少麻煩。曾經因為方便,祭(zhai)口譯為祭(zha),如今再次為了方便而修改,或許本身沒有對與錯,只是出發角度不同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