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現代戰爭還需要戰壕嗎?為什麼?

響馬的馬


現代戰爭也是需要戰壕的,雖然今天已經是雲爆彈大行其道,但是槍械等直射火力仍然是今天戰爭必不可少的角色,而戰壕對於各種直射火力來說,任然有著非常好的防護作用,畢竟再好的防彈衣,其防護效果也比不上幾十釐米後的沙土,再說了,不需要戰壕?你們考慮過工兵的感受麼?


不過戰壕在今天的作用確實小了很多,或者說隨著戰爭形式的改變,戰壕作用開始變得比較單一,畢竟現代化戰爭已經不可能再出現以前那種大兵團衝鋒作戰的情形了,以前是的戰場上步兵才是主角,所以,敵我雙方几萬、十幾萬人纏鬥在一起,再也沒有比戰壕更好的擋子彈的地方了,但是今天各種重武器以及空中火力發展到了極致,精確打擊成為了現代戰爭的主流,使得戰壕對步兵的防護作用降到了最低,一輪空襲下來,不管是不是在戰壕裡的都得死。


▲克里米亞地區的戰壕

再加上今天步兵的戰場以城市居多,對巷戰、城市游擊戰等戰爭形式的要求更高,不具備移動能力的戰壕在城市對抗中起到的作用更小,所以,戰壕的必要性變低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戰壕作用變小,並不意味著戰壕就完全失去了作用,舉個例子,穿甲彈能幹掉坦克,是不是就意味著坦克沒用了?完全不是,因為坦克即使是在今天,仍然是陸戰之王,戰壕也一樣,作用雖然變小了,但是在兩軍對峙的過程中,戰壕同樣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為這是在非交戰時期最好的防護措施,這個可以參考克里米亞地區的對峙!

▲散兵坑

因此,現代戰爭中也是需要戰壕的,但是像以前二戰時期那種戰壕在交戰時期出現的可能性沒那麼大,但是散兵坑在今天的戰場上還是隨處可見的,這種建議的單兵掩體,相對於複雜的戰壕來說,更加的省時間,在士兵休息的時候,順手挖一個也總比什麼遮擋都沒有好!


哨兵ZH


戰壕是人類戰爭史上的重要發明!戰壕的出現,使得人類戰爭由步兵對沖的時代演進到了戰壕對峙的時代,一方面減少了士兵遭受直射武器的殺傷,另一方面也使戰鬥時間大大拉長。在戰壕戰盛極一時的一戰時期,凡爾登戰役長達10個月,索姆河戰役則打了4 個多月。

到了二戰時期,戰場機械程度大大提升,戰壕對射的情況基本消失,但步兵依然是戰場的主要戰鬥力量,很多攻城戰、要地戰、阻擊戰,同樣依靠連續構築的戰壕支撐,為士兵進攻、防守、休息、儲備提供必要場所。因此,戰壕依然是當時重要的戰備設施。

隨後的半島戰爭和越南戰爭,由於山地、叢林等特殊的戰場環境,美軍的機械化部隊難以大規模展開,而當時的空中打擊都是自由落地炸彈,地面火炮也多為區域射擊,因此戰壕依然是地面步兵的良好掩體。

分析一戰以來歷次戰爭中的戰壕戰,可以發現都具備這樣幾個特點:第一,投入兵力多為步兵,普遍缺乏防護,依託坑道、沙包等掩體可以較好的避免敵人火力殺傷。第二,單兵普遍使用直瞄直射武器,缺乏遠射程重火力。第三,機械化程度低,戰線推進多依靠人肉衝鋒。

隨著武器裝備和戰爭形態的變化,二戰時期就已經出現機械化、大兵團、寬正面、大縱深、迂迴穿插之類的戰術,從而極大的制約了戰壕戰的應用。到了中東歷次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敘利亞戰爭時期,情況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類精確制導武器逐步成熟,機械化、裝甲化裝備大規模應用,單兵武器日益精準,班組火力持續提升,戰場呈現出信息化、精確化、非接觸等一系列特徵,傳統依靠戰壕相持、步兵推進的戰術,逐步失去了適用環境、適用裝備,因此傳統的戰壕已基本退出了戰爭舞臺。

話雖如此,但並不能認為戰壕已經徹底離開戰爭舞臺,或者說,戰壕依然以多種形式在戰爭中繼續發揮作用。

首先,為地面步兵提供遮蔽和掩護。

儘管各種精確制導火力大大降低了戰壕的防護價值,不過戰壕依然能發揮作用:一是高價值制導武器一般用來打擊地下工事、軍事中樞等,而不會用來對付普通的地面戰壕;二是很多類似極端分子、恐怖組織一類的對手,並沒有班組級別的大量重火力;三是戰壕或沙包的防護力,依然較之單兵防具要強的多。據報道,駐阿富汗的美英軍對就曾挖了為數不少的戰壕,儘管多數只是高度及膝的簡易坑道,但仍有效減少了美軍的傷亡。

其次,可作為臨時駐地和反擊陣地。

根據美軍在阿富汗等平原荒漠戰場的經驗,戰壕(單兵坑)不僅能提供臨時休息場所,還能儲存彈藥、食物和飲水,相當於臨時營地。在戰鬥前沿的戰壕在較好的隱蔽和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能作為監視和反擊敵人的陣地。

再次,作為特殊地區長期軍事對峙的陣地。

在印巴克什米爾、東亞半島等邊境爭議區、政治分界線等區域,仍然存在綿延數百公里的戰壕、地道、地堡等設施,有些地方還會不時發生戰事,這些設施又為進攻或防禦提供支撐。

實際上,由於戰壕作用和樣式的變化,戰壕的挖掘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很多軍隊都裝備了機械挖壕車,挖掘戰壕效率比人工大大提高。另外,美歐等國已開始採用防爆牆來建築工事,這種防爆牆由鍍鋅鋼絲網和聚丙烯組成格子狀空心模具,可以用沙土、石子等填充,不僅使用方便,效果也比戰壕強很多。

另外,還有一種專用的聚能挖壕彈藥,可以快速完成單兵坑的開掘。目前,我軍也已開始大量裝備。

各位戰友都有挖掘戰壕的經歷吧,可以留言分享出來,一起交流一下!


軍備解碼


說到戰壕就會想到抗日神劇裡面每次日本鬼子進攻,中國軍隊的防禦陣地總是就那麼幾條溝溝。其實這根本就算不上戰壕,就是幾條破土溝溝,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戰壕,更別提什麼防禦陣地了。真正的防禦陣地相當複雜,根據敵方的進攻重點設置主要防禦陣地,將優勢兵力和火力設置在主要防禦陣地形成防禦重點,同時利用較少的部隊在非防禦重點設置縱深陣地和側翼防禦陣地,並將節約出來的兵力作為預備隊,機動支援。



從一戰開始,熱兵器的產生時戰壕就出現了。戰壕是一戰二戰的主要作戰輔助工具,在當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步兵防禦手段,可以幫助士兵有效避開敵方炮彈和子彈的攻擊。戰壕的佈置相當講究,壕溝的位置,深度,寬度都非常有講究,這些因素要根據士兵體型和地形而定。除此之外,散兵坑位置,臨時指揮部的位置確定和偽裝,火力點的設置,機槍的射界,防炮洞的射擊,甚至是排水溝的設置都是在設計戰壕時必要考慮的因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塹壕戰將戰壕的作用運用到了極致。一戰時,發生在陸地上的戰爭主角還是主要以地面的陸軍為主,空軍還並未正式出現。後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各種重武器和精確制導武器的出現,讓戰壕的作用變得微乎其微。無論多深的戰壕,在現代的火炮火箭彈覆蓋,雲爆彈攻擊等破壞性極強的武器面前,戰壕對士兵的保護作用微乎其微。就算是有著鋼筋混凝土外殼的地下工事,在現代精確制導的鑽地彈面前都不堪一擊。

科技讓戰爭形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現代戰爭已經不可能再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那樣的雙方坦克裝甲集群衝鋒的大型地面作戰行動了,現代戰爭是體系作戰,多兵種聯合作戰立體作戰。在這樣的背景下,戰壕的作用大大減小,但卻依然是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輔助作戰工具,只不過大規模防禦陣地的系統性戰壕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巷戰和山地作戰的建議戰壕,現代戰壕就和抗日神劇裡的土溝特別像了,主要是抵禦輕武器的,重武器面前毫無作用,一枚40火裡面的人就通通涼涼。


在世界和平的大背景下,出現大規模的戰爭概率不大,但是地區性的對峙或者說是衝突依然在不斷髮生。目前世界上幾個軍事熱點地區包括有克里米亞的印巴衝突,中東的巴以衝突,歐洲的俄烏衝突。在這幾個地區,雙方普通的軍事對峙都是互相建立地面工事,而地面工事的形式就是戰壕!以印巴衝突為例,雙方衝突的地區主要以山區為主,哨所都是以戰壕為基礎修建而來,主要的防禦掩護設施就是戰壕。
戰壕這種東西現代大規模戰鬥肯定是沒用了的,但是局部的地區衝突依然是各國軍隊經常使用的一個作戰輔助工具。之前就有新聞報道過美軍新裝備的用於構築工事,挖戰壕的機械設備,說明財大氣粗如美軍也重視著這種傳統而古老的作戰輔助工具。目前解放軍的訓練中也依然保持著最原始的土工作業,當然,咱們現在不缺錢,真正打起來挖戰壕,築工事也能像美軍一樣用機械設備直接搞。


赤焰噠噠噠


戰壕是肯定需要的,一個好的戰壕能在關鍵時刻保護士兵的生命,可能有的軍迷片面地認為現代戰爭不需要兩軍在戰場上相互拼殺,這是錯誤的觀點,現代戰爭是需要在戰場上進行對壘的,挖一個好的戰壕,就能在槍林彈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減少部隊的損失。挖條壕溝也能用來阻擋坦克部隊前進的腳步。挖戰壕也是有講究的。

最初挖戰壕是人工挖的,雖然挖出的效果好,但效率太慢了,而且挖戰壕不能是直的挖,要按照W的形狀來挖,因為戰壕是給部隊來使用的,戰壕不一定要寬、深。但要剛好能保護自己。發展到現在,挖戰壕已經不靠人工進行挖掘了,而是使用挖掘機來進行挖掘。但是通過挖掘機進行挖掘的戰壕的性能又沒人工挖掘的好,人工挖掘的又沒有挖掘機挖掘的效率高,於是現代的戰壕指的都是防爆牆工事,這種防爆牆就是用一種硬度高的的材料製造出的空心模具,進行戰爭的時候可以就地取材,向其中填充沙石,泥土一類的東西就可以使用了。使用起來非常方便,而且防護性能也好。

雖然最近發生的幾場戰爭弱化了戰壕的作用。比如說在科索沃戰爭中基本上都是空軍在發揮作用,陸軍也沒起到什麼作用,在這場戰爭中戰壕也就沒有發揮作用的空間。但這並不意味著戰壕將被拋棄掉,兩軍對壘時,戰壕的作用就會表現得十分突出。


水鏡曉先生


隨著武器科技的不斷進化,現代化戰爭早就脫離了地面陣地戰的模式,而轉變為以精確制導武器為主要攻擊手段的非接觸戰爭和三維立體機動作戰。戰壕作為防止敵人正面火力襲擊的防禦手段其實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被丟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法國人當年修建了史上最強戰壕——馬奇諾防線,以為這玩意兒能保證自己最少半個世紀的安全,結果完工還沒半年,希特勒的機械化兵團就從馬奇諾防線左翼的阿登山脈突襲而來,馬奇諾防線徹底成了擺設,單純的依靠戰壕進行陣地戰已經成為了20世紀最大的笑話。
(複雜的馬奇諾防線,看著都頭皮發麻,結果然並卵)

戰壕其最大的意義其實就是防止正面步兵輕火力,對於重炮或者空中火力的防禦十分有限,對於坦克等重防護裝甲車輛的抵抗能力也很渣,所以從一戰末期開始,隨著坦克和重炮的大規模使用,戰壕的地位就已經開始下降了。現代對付戰壕的方法有很多,你挖的再深,使用各類精確制導彈藥進行定點打擊,一發激光制導鑽地彈教你做人,工事修的再好,直接傘兵機降到你後方,回手掏,打你個措手不及,死守著戰壕不出來?海灣戰爭中的伊拉克軍隊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往哪躲?)

但是戰壕這玩意兒也不是說消失就消失,因為即使是在現代戰爭中,也不可能完全是大規模的精確轟炸和遠程炮火覆蓋,依舊會存在小股部隊狹路相逢,短兵相接的情況,特別是在氣候和地形複雜的山區,各類重火力和空中武器平臺難以進行有效支援,雙方往往由於缺乏速戰速決的打擊武器而陷入類似陣地戰的焦灼狀態,這個時候一條新鮮出爐的戰壕就是防守方最好的掩護,也能成為進攻方迂迴前進的最佳方式,誰能拖垮對手,誰就是最後的王者!
(韓國士兵在戰壕內)

除了正規戰外,在低烈度的反恐作戰和反游擊戰中,戰壕也依舊有其用武之地!非接觸作戰只能消滅正規軍,要真正讓對手誠服,還是需要陸軍一點一點去啃,但是在人口密集的城鎮和鄉村,反政府武裝躲在其中,你不能用飛機和重炮去轟,只能出動地面部隊進行搜索和消滅,有時候也就避免不了挖掘戰壕與敵人對峙和互毆。所以即使到了現在,挖戰壕和散兵坑依舊是中美俄等軍事強國陸軍步兵的必備訓練科目之一!(伊拉克戰爭中的美軍戰壕)

當然了,時代在發展,戰壕實際上也在進化,以前的戰壕只能依靠人力一點一點的掘進,遇到岩層堅硬的地區,只能靠炸藥炸,而現在各國專業工兵部隊早就裝備各類新式的戰壕挖掘機器,一個小時能挖上百米的標準戰壕工事,足以媲美以前一個連隊一整天的作業量。而戰壕的形式也由單純的堆土堆沙袋演變成了模塊化框架工事,不僅建造速度加快,防禦能力也早已今非昔比!

(戰壕挖掘機作業)

目前愈演愈烈的烏克蘭內戰衝突中,雖然雙方都裝備了不少蘇聯時代的重火力武器,但是因為缺乏足夠的精確制導武器以及烏東地區森林沼澤密佈的天然環境,雙方的主要作戰形式依舊停留在原始的塹壕戰,戰壕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在可預見的未來,仍將是人類戰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角色!
(烏克蘭士兵在亞速海沿岸挖掘戰壕)


軍武吐槽君


現代戰爭中仍然需要戰壕。戰壕是保護我方人員的重要屏障,同時也是開展工程作業的天然保護。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禦方,都需要大量的障礙物對自身進行保護。

1,首先,戰壕對我方進行隱蔽作業的一個保護依據。尤其是對於防禦方來說,戰壕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在進攻方進攻時,防禦方可以依託戰壕對敵方進行射擊,同時通過交通壕可以進入到隱蔽工事或者進入貓耳洞。


2,同時戰壕是開展相關作業的一個空間場所,比如說運送彈藥,運送醫藥器材時,可以通過戰壕迅速到達相關地域,不僅能夠快速的運送物質,還能夠對自己進行保護。

3,當敵方利用無人機和航空力量對我偵察時,我方可以依託戰壕進行隱蔽。躲開敵方的偵查。戰壕同時對敵方進行進攻,造成一個遲滯的作用。


可可影視院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升,現代戰爭的作戰方式較之以前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在機械化部隊、精確制導武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面前,傳統的步兵防禦工事——戰壕或許早已離開了戰爭舞臺的中心位置。

但是無論怎麼發展,哪怕現在的戰爭行為立即延伸到外太空甚至更為“遙遠”的領域,傳統的步兵作戰會消失嗎?如果會消失,那還要養步兵幹什麼?

現代戰爭中,在自動化水平逐步提高的同時,要儘量避免“短兵相接”從而減少人員的傷亡。二戰時期那種大規模的陣地戰已經不復存在,因為這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精確制導武器的打擊下都會被轟成渣渣。取而代之的是規模相對較小、火力配置相對分散、兵種間相互協同且更為合理有效的作戰方式。在這種背景下,單兵掩體就顯得極為重要。

不過,進行單兵掩體的開掘,除了要考慮士兵個人因素和地質條件的限制,還要受到戰場安全環境以及有限時間的制約。很多國家的軍隊裝備有一類專門用於工事挖掘的爆破武器——聚能射孔挖壕彈藥,在進行工事開掘時,只需將這種彈藥架設於地表,然後炸藥由於“門羅效應”,會聚合炸藥的能量在地表轟開一個坑。這種彈藥特別適合用於凍土地帶等極端地質環境中工事的開掘。

如果在戰場上真的需要大型壕溝(塹壕、交通壕、反坦克壕)的挖掘,那就需要出動專用的野戰工程機械——挖壕機了。這種大型的挖壕機,有輪式的,有履帶式的,在壕溝挖掘過程中可實現行進、挖壕、排土同時進行,有點類似於麥田裡的收割機。這種專門用於挖壕的機械,行進速度快、機動靈活,可以大大提升戰場工程作業的效率。


兵說


戰壕是防禦工事的一種,而進攻和防禦是戰爭的兩種基本形態,對於防禦的一方來說,構築一些掩體就是必須的手段,從這個方面來說,只要有戰爭,就會有掩體的存在,戰壕就有存在的必要,尤其是現在的熱兵器時代。

戰壕從冷兵器時代就有,不過,當時的戰壕更多是作為一種障礙,到了熱兵器時代,隨著戰場火力的巨大提升,戰場上越來越看不到人影了,戰場上的人員都藏了起來,而戰壕就是一個藏人的地方。

對於現代戰爭來說,防禦掩體已經非常重要,一支正規軍隊到了一個地方首先就是要構築防禦工事,現在有了各種掩體的預製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形成一個堡壘,但是傳統的戰壕還是會出現的。

戰壕除了藏人以外,還有一個機動通道的問題,人員可以沿著戰壕迅速的機動到防禦陣地,而且由於在戰壕內機動,機動人員不容易被敵方的火力殺傷,減少了自己的傷亡。不過,畢竟戰壕還是要挖出來的,不能特別快速的構成,說白了還是土方活,形象就是一個土字,但是在戰爭中是不可能沒有這個土玩意的,而且這個土玩意很管用。


紅色手電筒


①回答肯定是需要的

②戰壕的歷史

戰壕是由散兵坑演化來的。歐洲進入火藥武器時代後,除排縱列作戰的正規士兵外,出現散兵——就是不排隊列作戰的步兵——這些士兵相當於現在的偵察兵或者尖兵。他們監視敵人,作戰時會為自己挖一個小坑來躲避炮彈。在騎士戰演變為列陣槍戰的過程中,因為沒人願意和敵人站在幾十米開外對射,所以散兵坑被普遍使用為戰壕,以保護士兵。



③戰壕的學問

首先陣地的選擇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土質不倒,比較鬆軟,這樣士兵們挖起來改造起來也方便,第二個條件是,水位較低,這樣不至於在深挖的時候出現出水的情況,一旦出現出水的情況,除了影響防線之外,更會影響士兵的士氣。

最後一個就是不能有太多岩石,也是為了有利於挖掘,不能有岩石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敵人炮擊的時候,如果炸到這些岩石,那麼他們也很有可能變成殺傷性武器。而且一般情況下,防線型的戰壕要在兩米左右的深度,用於交通的戰壕則至少要達到1.5米的深度。

而且戰壕裡面還應該有很多的功能性單位,比如散兵坑,重火力點,交叉火力點,指揮部,臨時醫院等單位,所以不要小看一個戰壕的功效。


④戰壕要退出歷史舞臺?

戰壕是現代戰爭的產物,它的出現伴隨著步機槍、火炮的大規模應用。在戰壕應用盛極一時的一戰期間,戰壕成為對峙雙方的陣地、堡壘和住所,成為士兵最為倚重的戰備設施。 到了二戰時期,戰場機械程度大大提升,遠射火力、裝甲突進、迂迴穿插之類的作戰形態和戰術,制約了戰壕的應用,敵對雙方隔壕對射的情況少了很多,但戰壕依然是防禦、休息、儲備物資的關鍵場所。

蘇聯士兵就是憑藉戰壕等野戰工事掩體,在斯大林格勒頑強阻擊優勢的德軍,贏得了慘烈的勝利。

此後,隨著軍工技術和武器裝備的迅猛發展,各類精確制導武器逐步成熟,機械裝備、導彈武器大規模應用,遠程打擊日益精準,班組火力持續提升,戰場呈現出信息化、精確化、立體化、非接觸的新特徵,傳統依靠戰壕相持、步兵推進的戰術,逐步失去了適用環境。

最近三十年來的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甚至連成規模的地面戰都沒有發生,戰爭的主導方就已經達成了作戰目標。 同時,現代彈藥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使得躲避在地下深處和迂迴工事中的士兵,依然無法躲避鑽地炸彈、溫壓彈的打擊。況且,現代士兵的戰場護具種類很多,性能也有了很大進步,對於炮彈破片、衝擊波一類的防禦效果不錯。因此,很多人認為:傳統的戰壕已經失去了用武之地,可以退出歷史舞臺了。


實事求是的分析,戰壕對於現代戰爭的重要性確實已經大為降低,但並不能認為戰壕就可以徹底離開戰場舞臺,它依然以各種形式在戰爭中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各種精確制導武器的廣泛使用,大大削弱了戰壕的防護作用,但戰壕或單兵掩體依然是防禦爆炸衝擊波和直射彈藥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畢竟任憑戰爭形態如何變化,但常規戰場中殺人人員的基本原理依然是爆炸破片、衝擊波或彈丸命中。 雖然防彈衣一類的護具可以減少炮火傷害,但戰壕、沙包或單兵掩體的防護能力,較之單兵護具仍然要強的多。駐阿富汗的美軍對就曾開挖了不少戰壕,儘管很多都是高度及膝的簡易坑道,但仍有效減少了美軍的傷亡。烏克蘭軍隊為對抗俄羅斯,也準備了大量的前線戰壕。 另外,高價值制導武器一般用來打擊堅固工事、軍事中樞等,不會輕易用來對付普通的地面單兵;而類似武裝匪徒、恐怖組織一類的對手,甚至沒有沒有像樣的重火力,與這樣的對手作戰,往往還要經歷傳統的地面交火的過程,此時普通戰壕就能發揮關鍵的防護作用。 根據美軍在阿富汗等平原荒漠戰場的經驗,戰壕或單兵掩體不僅能提供臨時休息場所,還能儲存彈藥、食物和飲水,相當於臨時營地。戰鬥前沿的戰壕,能夠很好地融入周邊環境,在較好的隱蔽和保護自己的同時,也能作為監視和反擊敵人的陣地。 當前的國際社會,大規模戰爭雖一時不會發生,但地區紛爭仍然頻繁。在東亞半島、中印邊境、印巴邊境等地區,存在大量戰壕、地道、地堡等設施,這些構築物結構複雜堅固,是邊境地區進攻或防禦的支撐陣地。 由於戰壕作用和作戰樣式的變化,如今戰壕的形態也有了很大變化,很少再有過去那樣縱橫交織、結構複雜的戰壕,美軍戰壕甚至只開挖到及膝的深度。很多軍隊還裝備了挖壕神器,譬如機械挖壕車,挖掘效率比人工大大提高;還有一種專用的掩體爆破器,使用聚能裝藥開挖戰壕,可以快速完成單兵坑的開掘。 美歐等國已開始採用防爆牆來構築工事,這種防爆牆由鍍鋅鋼絲網和聚丙烯組成格子狀空心模具,內部用沙土、石子等填充,不僅使用方便,防禦效果也非常突出。



作為步兵戰術技能首屈一指的解放軍,對於戰壕的運用也有成熟的經驗,並留下了有關貓耳洞、防炮洞的成功戰例。得益於戰壕挖掘機、掩體爆破器和防爆牆等先進裝備的應用,解放軍快速修築戰壕掩體的本領也在不斷精進,構築起固守防禦和反擊作戰的鋼鐵陣地。


太陽知識局


塹壕這東西算是野戰築壘的一種,相比於單人或雙人射擊掩體,具有一定的交通功能,當然挖掘難度也要比單人或雙人射擊掩體更麻煩一些。

打仗是肯定需要塹壕的,西方歷史上古羅馬人已經熟練地使用塹壕,不過當年這東西用來作為障礙的。在我國曆史上同樣如此,“塹”本身的含義就是防禦用的溝的意思。但是隨著火藥武器的發展,原本用來阻礙敵人的塹壕,變成了掩護己方步兵不至於暴露於敵方平射火力下的利器。當年李鴻章看曾國藩湘軍,說戰術不過是壘牆子。這說的就是塹壕和前面的胸牆,有了築壘之後,步兵可以較好地發揮手中步槍的精度,不至於總擔心被對方的平射炮和其他火器消滅。

所以,在現代戰爭中如果作戰進入輕武器對射的環節,那麼塹壕是必須要出現的。城市戰裡面塹壕也會出現,至少能夠給衝出建築物的己方人員以一定的掩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