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兩軍交戰, 通常都會挖戰壕, 但如今現代戰爭戰壕還有用嗎?

衛薇兒


圖片是2003伊拉克戰爭期間,美軍在進攻巴格達之前,進攻部隊在野外休息時的場面,圖片裡可以看到,美軍士兵挖的散兵坑又大大深,散兵坑兩側由車輛阻擋形成工事,如果有敵來襲可以利用車輛輪胎與地面之間的空隙形成射孔進行狙擊。

現代步兵的五大基本戰術技能:射擊、投彈、土工作業、白刃格鬥(拼刺刀)、400米越障(各國距離不同),仍然在《步兵訓練大綱》當中,土工作業就是挖戰壕、挖散兵坑。 上面的圖片說明,即便是美軍這樣現代化的軍隊也沒有放棄土工作業這樣的訓練科目!

而據“伊拉克戰爭”後瞭解到的伊拉克軍隊的情況,完全相反的!所謂“精銳”的共和國衛隊基本上進行土工作業,沒有看見綿延的戰壕、防機械化部隊水泥“三角錐”、反坦克塹壕…等必要的防禦工事,僅是簡單的用沙袋堆砌…一腳就能踹倒!這樣的敷衍了事、形同兒戲怎麼能打仗?!
美軍演習當中士兵們挖戰壕是常有的事情。


戰爭期間,不論是野戰或者城市攻防戰,雙方仍然要挖戰壕組織防禦,只有先把防禦陣地構築好之後才能組織進攻,“功如猛虎,守如泰山”即是這樣的要求!

那麼現代戰爭當中還有什麼用途呢?首先:士兵和裝備在戰壕裡面減少了暴露的可能,起到了隱蔽的作用。其次,雙方交戰時己方的裝備和戰士借用戰壕可以減少受彈面積,起到了保護自己的作用。三,即使敵人攻陷陣地,可以利用戰壕埋設地雷等爆炸物,遲緩敵人往縱深發展。
現代戰壕大多有“戰壕挖掘機”來完成,它一個小時作業的效率,相當於兩個連的戰士們的鍬鎬土工作業。




由於是機械化作業,土層的硬度對它影響不大…對於人來說要是碰到凍土層,輪鎬去刨…誰都打怵!

攻防雙方戰場必須構築戰壕和環形防禦工事,因為有了陣地自己也就有了根基!否則整個部隊暴露在空曠地帶、沒遮攔,敵方可以輕鬆的偵察到己方的兵力數量和裝備情況,必要的時候可能進行火力急襲覆蓋!要是這樣沒等開一槍一炮,部隊就損失殆盡了…所以,挖戰壕、構築工事仍然是現代陸軍(步兵)最主要和穩妥的隱蔽防禦手段!


皇家橡樹1972


戰爭何曾讓戰壕走開,只是功能上顯得不如過去那麼有用罷了,而且現代戰場要麼是低技術戰爭,要麼是大國大小國的高壓戰爭,很難讓戰壕輕易再現猙獰。說白了,仗沒打到那份兒上,最愛露臉的美軍又是出了名的不愛挖壕,所以給人以戰壕無用的錯覺。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戰壕最鼎盛的年代,由於機械化機動作戰還沒有出現,機關槍、火炮將士兵牢牢壓制在地面。為了生存,便誕生了不斷往下掘地的戰法。人們通過修築壕溝工事穩固己方陣地,繼而通過對工事的滲透和破壞甚至連通敵方的壕溝來作戰。


戰壕在這段歷史中擁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沒有塹壕,任何一支軍隊都無法在炮火與低機動環境中作戰。反之,構築得足夠巧妙的塹壕能夠有效降低己方損失,並給予敵方嚴重的殺傷。

上圖.一戰戰壕裡的德軍。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塹壕戰就再也行不通了。一大批軍事專家很敏銳的發現了裝甲作戰的奧秘:通過對裝甲力量的集中化運用,以及通過機械化對部隊進行武裝,一支擁有足夠突破能力,推進速度足夠快的鋼鐵大軍,可以很輕鬆的讓對方的塹壕成為無用之物,哪怕你用鋼筋混凝土做成永備工事也一樣。

所以這個年代塹壕戰很快失去了市場,人們即便組織防禦,也會採用更加機動化的方式來搭配工事群防守。比如一支側翼出現的突擊炮群,對敵軍攻勢的瓦解超過任何層層佈防的正面工事。

但是戰壕在二戰還是相當重要的,這個年代雖然已經展開了大規模機械化作戰,戰場的運行速度也比一戰有了天壤之別,但畢竟人們仍然在依靠普通炮火及輕武器作戰,戰壕、散兵坑、暗堡、防炮洞這些仍然是軍隊的標配。只要一有功夫,軍人們便需要為自己的陣地構築戰壕和一概工事,以支持自己進行更長時間的戰鬥。

保護自己,消滅敵人,論持久戰的思維放在陣地戰上也是一樣。戰壕正是符合這一哲學思想的產物。

現代戰爭時期,戰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部隊跑的更快了。現代戰場上,一支不會運動的部隊唯有等死而已。在信息化的支持下,軍隊的分與合變成了更有機的整體,編成的搭配與協作也更加迅速而緊密。

信息化時代的戰爭玩的都是遠程投送與戰略消耗,槍、炮這些東西都只能算是小意思,越高層次的戰爭,越不依靠輕武器殺傷。不可能再玩修個幾排戰壕,等敵方集結兵馬、炮火準備,然後衝擊而來的流程化戰鬥。

誰也不會再有刨個溝,拍上土,然後躲在裡面數12345的好事兒。等你大戰壕修起之時,只怕就是對方溫壓彈滅口之日,何況你也沒功夫修。

那麼難道現在戰場就一點戰壕都不用了?那當然也是不可能,連英國人都不學美國人那一套。戰壕不挖深,只是沒碰到厲害的敵人罷了,如果火力攻擊能力是對等的,美軍還敢作死麼?

這世界上任何能保存自己的戰法都有其存在的道理,戰壕在隱蔽自身、殺傷敵人方面是有效的,那麼它就會被繼續使用。

現代的戰壕的使用更活泛,也更考驗戰爭雙方的水準。尤其是兩邊打成膠著時,戰壕便馬上會取代天花亂墜的現代武器、戰法,重新回到陣地上來。比如反坦克壕,溝挖的足夠深,坦克都沒轍。偏偏美軍在伊拉克寧可修高牆,也沒挖幾道防汽車炸彈的反坦克壕。

上圖是去年烏克蘭因為刻赤海峽問題,讓士兵在亞速海沿岸挖掘的戰壕,他們希望依託戰壕,遏制住俄軍有可能進行的登陸。對付人員滲透方面,這些戰壕能起到很好的“釘子”作用。

上圖是2015年,波羅申科在頓涅茨克前線視察戰壕的修築情況,現代戰壕比起二戰的那些木條打圍的泥巴坑,多了複合材料進行緩震吸收衝擊,有機械的幫助也遠比過去快的多。幸虧烏克蘭的對手並沒有動用諸多大殺器。

2014年盧甘斯克民兵營的士兵們在挖掘自己的戰壕,這邊被偽裝架構了一個機槍陣地,或許它可以在關鍵時刻充當交叉火力給對手帶來一通收割。

另一處架在橋頭的機槍陣地,它將監控並承擔封閉對方武裝人員從橋對面突擊的重任。許多戰爭並不會打成戰鬥機、坦克、導彈洶湧澎湃的場面,普通的局部衝突還得依靠輕武器戰鬥。

黎以衝突中的以色列軍陣地,一隊國防軍士兵通過山頂的壕溝嚴密監控敵方動向。在對手不具備制空權的情況下,山頂的戰壕工事是很好的區域控制點。

敘利亞街道中修築的戰壕,它們與城市街巷構成了巷戰防禦體系,當年斯大林格勒與這一模一樣。通過巷戰壕溝,士兵們可以快速的形成增援,或者直接構成阻擊陣地,亦可以通過戰壕快速的撤退。如果敵方捨不得炸掉它,那麼雙方便可以圍繞這裡進行殘酷的絞殺。

2018年,美軍第四步兵團在德國格拉芬沃爾進行軍事演習。演練核心是“叢林塹壕爭奪戰”,士兵們需要殺進敵方在叢林中建立的塹壕體系,攻破並清繳其中的殘敵。美軍得出的結論是塹壕戰相當難打,進入敵方工事體系的士兵明顯高度緊張,會產生彈藥消耗過量、體力損失過大、喪失冷靜的情況,完全不是此前所想的“過家家”。

呃,我軍採用機械化挖壕機,土工作業是咱強項,頃刻之間就能挖壕。還有專門的挖壕部隊,負責構築反坦克壕、指揮部掩體、大型戰壕體系等等


王司徒老百科


現代戰爭雖然主要是依靠導彈飛機打所謂的非接觸戰爭,但是最終要真正佔領一座城市,控制一個國家,徹底消滅反抗武裝,仍舊少不了用土陸軍去進行地面作戰,而只要地面作戰還沒有徹底消失,戰壕這種古老的戰爭形式也就會一直存在。作為抵禦敵方火力,提高己方生存能力的最佳防禦手段之一,戰壕在現代戰爭中雖然已經被邊緣化,但是還是有存在的意義的。


(一戰戰壕)

之所以說戰壕已經被邊緣化,主要在於高技術戰爭中,各種大威力的精確制導武器彈藥幾乎都能摧枯拉朽般將戰壕摧毀。在正規的高技術含量戰爭中,如果死守著工事戰壕不出來,結果很有可能是一槍沒發就成為屍體了。那麼如果增強戰壕堅固程度,打造成類似馬奇諾防線那樣的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呢?即便不像德軍那樣穿插繞過,選擇正面硬鋼,在現代鑽地彈的打擊下,馬奇諾也是和廢紙一樣脆弱。


(鑽地彈)

那麼為什麼說戰壕還有存在的意義呢?因為戰爭中依然存在小分隊短兵相接的情況,在缺乏有效的重火力打擊情況下,戰壕依舊是最好的隱蔽阻隔方式,這在敘利亞戰爭和烏克蘭內戰中是普遍存在的情況。即使是美軍入侵伊拉克和阿富汗,在一邊倒的情況下,美軍在某些特定戰場環境中依舊將戰壕看做是重要的作戰方式。
(美軍在伊拉克作戰時挖掘的臨時戰壕)

(烏克蘭在克里米亞邊界挖掘戰壕)

當然了,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挖戰壕再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工作業,目前各國工兵部隊都普遍配備了戰壕挖掘機,一小時的作業量完全可以媲美以前幾個連隊的作業量。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意味著戰壕戰再也不像以前一樣死板,可以隨時根據戰場形勢的變化,在特定地點,特定時間,因地制宜的快速構築戰壕工事,圍困死守的戰壕戰也在朝著機械化運動作戰發展。


軍史吐槽君


戰壕的軍語稱為塹壕,廣義地看,除壕溝外,各種步兵武器掩體、土木質發射點、掩蔽部、防炮(貓耳)洞等一切野戰陣地防禦設施,都可叫戰壕。再推而廣之,堅固陣地防禦設施,如鋼筋混凝土堡壘、裝配式工事、鋼結構掩蔽部,永備工事都可算。如果把馬其諾防線,諾曼底登陸奧德角德軍堡壘群,日軍在東北為防蘇軍進攻的虎林築壘地帶,日俄戰爭時俄軍在旅順口出海口和外圍修建的永備防禦陣地等也算戰壕,那就與大家的認知有一定差距。在上述對戰壕定義的基礎上,現代戰爭中塹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毫無疑義的。別的網友說得很詳盡,這裡不展開。只說:一是倉卒防禦或伏擊或被伏擊,短時間內開挖簡易並且不深(只容臥姿或跪姿)的塹壕(叫散兵坑更準確),能有效保護有生力量。二是隨著防禦時間的延長,由倉卒轉入野戰陣地防禦,由散兵坑連接成線(塹壕),構築專用的步兵重武器掩體,用就便器材或制式器材搭建更牢固的工事,能防除重型武器(大口徑火炮、飛機轟炸)之外其它火器的攻擊。三是堅固陣地防禦,那就是開打之前由專業工程師設計並監造,以鋼材和水泥為主,能扛重型武器攻擊,一般是高級指揮部、必須堅守的據點、重兵集團或先進高價值武器集結地。這種要塞式的防禦設施,一般用混凝土爆破彈(引信安裝在彈丸底部,砸進混凝土才爆炸)、鑽地炸彈甚至炸彈之父之母量級的才能攻破。咱們回到戰壕的本意上來。基本上指的就是倉卒防禦和野戰陣地防禦的塹壕和相應的掩體、交通壕(連接各陣地,一般不具有作戰功能)和有上蓋的土木質掩蔽部。這些工事雖然簡陋,但建造快,效果好(有和沒有大不一樣,至少不會暴露在敵火下),對單兵單武器的戰場安全具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在野戰中絕不可缺,是有生力量的主要保障。


大小王攬天下


不論一戰,二戰,越戰,朝鮮戰爭,戰爭的雙方都是對等的國家,雙方對土地爭奪都很激烈,經常都是營,團甚至戰役級別的戰鬥,所以挖戰壕那是必不可少的。

但現代戰爭中美國和其他組織戰爭差距太大,和美國打陣地戰還不如拿槍自殺,起碼能有個乾淨的全屍。所以,為了可以和美軍抗衡,只能打游擊戰,戰壕根本就無用武之地。我們抗日戰爭中和日軍實力懸殊的時候,同樣也沒有挖戰壕打仗的。打游擊才能保存實力。只有打伏擊才會用到戰壕做為隱蔽用的。


Madcross


挖戰壕是有用的,這是躲避敵方子彈,的最好方法。只要是步兵作戰,都會挖戰壕。

那麼現代化的空中打擊,地面目標一清二楚,挖戰壕躲避敵人射殺等於零。

這要看在什麼地方作戰,在平原作戰,挖戰壕效果不佳,但是可以躲避炮火的改擊,在平原作戰也一定要挖戰壕,彎彎曲曲的戰壕來躲避敵方飛機的攻擊。當然防空導彈也一定要起作用。

在山區同樣要挖戰壕,而且效果非常好。

戰壕是戰爭兩方必不可少的戰爭防禦工事,缺一不可。


寶樹白石34222787


過去戰爭中的戰壕起到了保護作戰士兵的作用 士兵可以通過戰壕作為掩體來掩護作戰 主要用於陸軍的雙方作戰 而現代戰爭主要依賴於空中的突防以及洲際導彈和核武器進行作戰 儘量的減少的陸軍的輸出 除非像那種防禦敵人的登陸作戰可以用到戰壕 或者是制空權丟失只能用陸地對抗進行作戰




空空如也的小生


戰壕在戰爭中,主要起兩個作用。一是起掩護作用,二是起隱蔽作用。在當今的現代立體戰爭中,在飛機、大炮、坦克車、空降兵、無人機的攻擊下,戰壕的掩護功能顯得越來越弱勢,似乎顯得有些多餘的了。然而,戰壕的隱蔽功能,相對來說還保持依舊。在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正面衝突,兩軍對峙的情況下,戰壕還是一種很有用的防禦隱蔽手段。所以,戰壕的總體功能是退化了,但還沒有到"無可奈何花落去"的田地。


一線天


個人瞎掰,隨便YY。

戰壕無論是傳統戰爭還是現代戰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傳統戰爭就不說了。我曾經看美國用無人機在伊拉克打“恐怖分子”,在平原地帶,黑夜中,在無人機紅外攝像頭下,恐怖分子就像一個個靶子,根本無從躲藏,一個個被消滅。

當時就和朋友討論如何在現代戰爭中,保持有生力量,除了周圍點火隱藏自己的熱源,跳入河中降低自身熱源之外。挖足夠深的戰壕,甚至是扭曲的戰壕,也是能很好的提高戰場生存率的一種方法。


上海農民1


對於步兵來說,戰壕一直都有它的作用。掩體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