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中天鋼鐵:引領者的蛻變之路


中天鋼鐵:引領者的蛻變之路

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 董才平

聚焦這家走過了17年曆程的鋼鐵巨擘,中天鋼鐵的成長之路頗具傳奇性。身為傳統鋼鐵產業 的一員,經歷了行業所面臨的每一次挑戰;同時,其作為改革與轉型的引領者,在創新驅動、綠色發 展、多元並進、信息智能化建設等領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堪稱業界翹楚。

文|《中國經濟信息》記者 劉伊玲

未來十五年,是在打造產業鏈生態,挖掘發展深度,在綠色、智能、融合的道路上前行。

在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的偉大征程之中,中天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天鋼鐵”)無疑是一家獨特的企業。這家前身創辦於1973年的鋼鐵企業於2001年9月破冰改革、涅槃重生,在董才平的帶領下,目前已經成為一家以鋼鐵製造為主業,現代物流、國際貿易、酒店、教育、體育等多元產業協同的國家級特大型鋼鐵企業集團,以業界矚目的中天速度,領跑江蘇乃至全國的冶金行業。

數據顯示,中天鋼鐵已連續十三年榮列中國企業500強,位居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第153位,製造業500強第58位,江蘇省百強企業第6位。據全國工商聯於8月29日發佈的“2018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天鋼鐵榮列29位。

改革先鋒 中天突圍蛻變

“16年來,中天鋼鐵集團從一個佔地160畝,年產鋼6萬噸,產值不足10億元,發電1億千瓦?時的小鋼廠,發展到如今已擁有總資產500億元,員工1.3萬餘名,佔地10平方公里,年產鋼能力達到1100萬噸、發電25億千瓦?時,營業收入超1200億元,業務涵蓋現代物流、國際貿易、酒店、教育、體育等多元化的國家級特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在2017年12月17日舉行的“2017江蘇企業家聯盟年會暨江蘇年度經濟人物頒獎典禮”上,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董才平在題為《不忘初心堅守實業 砥礪前行產業報國》的演講中,這樣回顧中天鋼鐵的成長曆程。

就在這場令人矚目的典禮上,中天鋼鐵脫穎而出,被評為“江蘇13家地標型企業”,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董才平則獲得了“卓越成就獎”。

很難想象,一家規模小、效益差的改制企業能夠在十幾年的時間裡,成長為連續13年入駐中國500強的民營企業,並在中國民營企業百強榜上名列前茅。而另一方面,成績的背後也足見中天鋼鐵集團在董事局主席董才平的帶領下,一路披荊斬棘的艱難歷程。

在國家去產能大潮的背景下,鋼鐵行業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中天鋼鐵亦是如此。有的企業在挑戰中隨波逐流,最終從大眾眼中消失;而有的企業則能逆勢而進、未雨綢繆。中天鋼鐵顯然屬於後者。

事實上,早在2008年,當時金融危機“餘波”還未消退,很多企業都處在危機造成的低谷中,無力上項目搞研發,中天鋼鐵卻累計投入180億元,引進國際先進裝備用於優特鋼生產。“其實當時社會上也曾出現過質疑的聲音,但我們相信鋼鐵產業也可以成為高科技、高技術含量的產業。”董才平強調,轉型發展首先是思想觀念上的轉變,如果目光只侷限於低檔次產品,那企業遲早會被市場淘汰。

正是在這種大刀闊斧式的改革之下,中天鋼鐵集團大力實施“123”(100萬噸精品鋼、200萬噸特鋼、300萬噸優鋼)優特鋼發展戰略,踏上了新一輪高質量轉型升級之路。不斷用實力打造精品,今年優特鋼產能突破600萬噸,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優特鋼棒線材精品基地,在汽車用鋼、工程機械用鋼、鐵路橋樑、石油海洋、能源用鋼等諸多領域奠定了市場地位。

目前,中天鋼鐵集團已累計開發優特鋼品種300多個,“中天牌”簾線鋼已經供給全國70%的汽車輪胎,發電爪機汽車用鋼成功配套寶馬、奔馳等國際知名品牌,現在全球每4臺奔馳、寶馬車裡就有1個“中天智造”;軸承鋼代替國際一流的瑞典SKF軸承,實現軋機自用;冷鐓鋼、齒輪鋼、錨鏈鋼等高端產品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已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公司卡特彼勒、全球最大汽車輪轂軸承供應商韓國日進、全球最大的風電支撐軸承生產商德國羅特艾德等國內外重要軸承企業的合作鋼廠。

綠色發展 中天籌謀未來

中天鋼鐵的綠色實踐,曾被行業權威媒體這樣評價:“生態環保大課題下,中天鋼鐵集團的‘綠色鋼城’之路已成為鋼鐵業內的教科書。”

“針對綠色環保,集團不計成本、不計投資全方位進行環保升級改造。”董才平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這樣強調。傳統行業在環保領域發力,意味著要持續投入鉅額的資金,涉及到節能減排標準提升和設備升級改造的方方面面,都是不菲的投入,而且這種投入短期內看不到可觀的經濟效益。但對於中天鋼鐵而言,綠色發展卻是一項刻不容緩的命題。

具體而言,包括將常州東部地區居民每年1500萬噸的生活汙水引入集團管網,實施中水回用;投資1.5億元打造了中天鋼鐵能源管控中心,成為全國首套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能源管控系統,大大優化了水、電、氣等能源介質的調度。主動對照2020年6月底“超低排放、超淨排放”的行業標準,實施先進環保工藝、技術,加大綠色技改工程,通過環保燒結脫硝工藝,實現超低排放和原輔料封閉式運行,持續不斷做好綠色“加減法。”

實際上,作為一家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均有突出成就的鋼鐵企業,中天鋼鐵自成立以來,就始終遵循“堅持自主創新、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綠色工廠”的發展方針,堅定環保底線,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於日常生產經營管理中。近些年來,企業累計投入近百億元實施了100餘項節能減排、循環利用工程,在2018年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公佈的綠色製造示範名單中,中天鋼鐵集團成功入選,在國家級“綠色工廠”評選中給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就在今年的8月16日,常州市發改委公佈的第一批低碳示範單位中,中天鋼鐵集團亦赫然在列,榮獲“常州市低碳示範單位”榮譽稱號,這一榮譽的獲得可謂實至名歸。

創新驅動 中天引領密鑰

作為享譽世界的優特鋼精品基地,中天鋼鐵在創新上亦是不遺餘力。據悉,僅僅近3年來,中天鋼鐵用於創新研發上的投入就超過14億元,並且,這一投入正在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遞增。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中天鋼鐵對人才的重視和激勵制度。董才平向《中國經濟信息》記者介紹,2018年集團專設1000萬元獎勵基金,用於獎勵在技術創新、經營管理、智能製造等方面提出有效建議和措施併產生顯著效益的個人和團隊。

“鋼鐵行業如今已是名副其實的人才密集型、科技密集型、技術密集型行業。面對未來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天鋼鐵要用創新掘金,充分挖掘企業內部潛力,驅動優特鋼智造引擎。”董才平對《中國經濟信息》記者說道。

中天鋼鐵:引領者的蛻變之路

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主席董才平(右)高溫慰問一線員工。

“我們正處於‘特轉精’的關鍵時期,解決好人才問題成了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我們要堅持人才強企,不斷加大人才培養投入,挑選一批有頭腦、有思想、有創新思維的,能為企業服務20年~30年的人才,讓他們承擔起中天鋼鐵的創新重擔。”董才平強調說。

實際上,早在2008年,中天鋼鐵就啟動了“十年人才強企戰略”,每年從國內重點大學和重點冶金院校招聘300名專業對口的優秀大學生,起步底薪就超過10萬元/年。截至今年,這個戰略正好十年,十年時間裡中天鋼鐵在轉型發展中吸引、培育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為企業的蛻變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集團的第六軋鋼廠作為中天鋼鐵重要的優特鋼生產車間,被列入江蘇省第一批示範智能車間項目。這一車間生產線全部採用西門子控制系統,實現對軋機、活套以及軋機間張力的自動控制;生產過程全部數據化,保證成品的精度。同時,在線測徑儀對產品質量進行實時控制,可最大程度避免生產過程中突發情況的發生,降低能源消耗,實現效益最大化。

“鋼鐵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長青產業。富強中國夢,需要一流品質的‘鋼鐵智造’。”董才平在接受《中國經濟信息》記者採訪時表示。

中天鋼鐵17年的奮鬥史,堪稱中國企業砥礪奮進、不斷突破的樣本。正如董才平在2018年新年致辭中所說:“器大者聲必閎,志高者意必遠。面向未來,我們攜手同向,居安思危,初心不忘,勇擔新使命,開創新格局,攀登新高度,成就一番豪情壯闊的豐功偉業。

站在中天改制17年的節點,身處改革開放40週年的偉大曆程之中,中天鋼鐵的使命與擔當,詮釋的是一家傳統企業迎接挑戰、完成蛻變的光輝歷程。而放眼長遠,中天仍在以鋼鐵之志,不斷鑄造著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