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哲學家黑格爾說過:“中國文化的特質是家族精神。”而在我們的家族文化中,耕讀傳家是極其重要的一部分。我國曆史上有很多大氏族、大豪門,之所以能締造並延續自己的家族輝煌,家庭教育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河南,就有五個響噹噹的大家族,堪稱河南豪門。而對於這些豪門而言,他們幾百年的璀璨,究竟是靠什麼延續?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王又又 | 文

袁世凱也有一顆老父親心

說袁世凱是河南第一豪門,怕也實至名歸。袁世凱有10個老婆,32個子女,雖然歷史上對他爭議頗多,但不能否認,無論從身份地位還是經濟實力來講,他都算的上河南第一豪門,更別提他的子孫後代,也個頂個的厲害。

無論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袁家騮,還是艾美獎的獲得者袁文重,或是定居加拿大的畫家袁緝燕,都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充滿生機的袁氏家族。(生下17個兒子和15個女兒的袁世凱去世後,他的後代為啥還是這麼牛?)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可為什麼袁家子孫的成材率這麼高?我想,還是家庭教育的作用吧。

袁家有自己的私塾學校,雖然是私塾,但規矩還是很嚴格的,例如第五條:“入堂上班,嚴師當前,敬師即所以遵道。必須整肅端位,靜心聽講。切不許彼此接談,互相嬉笑,喧嚷爭吵,褻慢師道,擾誤功課。”

要求遵守課堂紀律,尊敬老師。

第六條:“同學諸生,宜賞奇析疑,互換知識,折衷所學。其小說諸書易亂心曲,切忌寓目。凡閱涉嗜好之物,如菸酒等類,亦切忌入口,以重衛生。”

要求孩子們專心學習,不要閱讀亂七八糟的小說,不要抽菸。

第九條、第十條:“頭、二班諸生,各立日記一冊,將逐日所習功課及晚飯後自修所讀閱各書,別有心得之處,詳細記載。屆星期六呈閱一次,藉覘志趣而稽勤惰。

頭班諸生,現為出洋預備,所有漢文、洋文及應用各科學,尤當按照課表,切實講求,不可顧此失彼,亦不可因循自誤。”

嗯,學完要注意複習,要養成記日記的好習慣;學習好的子弟要留心學習洋文,為出國做打算。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一共十一條,是袁家的家塾訓言,其實就是教孩子們學校裡的規矩。但只有規矩還不行,還得有懲罰措施。自省室便是用來懲罰犯了錯的孩子的。自省室有自省室簡章,告訴孩子們犯了什麼錯,對應什麼罰,比如:

爭毆先下手者及逞強打人者,均罰居此室二小時。作偽欺騙或調唆是非,罰同前。向人罵詈,犯逾二次,罰同前。堂內爭吵,犯逾二次,罰同前。……舉動強橫,記大過一次。上班接談,記過一次。堂內嬉笑,記過一次。堂外喧譁,記過一次。到班遲誤,記過一次。上班時託故出宅,記過一次。私出二門,記過一次。放學時嬉戲亂序,記過一次。閱看小說,記過一次。吸食菸捲,記過一次。


這個簡章,雖然看起來條條框框甚多,但其實就是規範子弟的行為,什麼不能抽菸、不能遲到早退、不能謾罵欺騙……

不知為何,看到袁家的訓言和自省室簡章,我想起了我們的校規校訓。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然而,你若是覺得這種掛牆上的訓言、簡章太過冰冷,袁家也有很具人情味兒的“教育”。

眾所周知,袁世凱最喜歡的是他的二兒子袁克文。愛子心切的他還曾專門給二兒子寫過一篇家書——《示次兒書》,裡面寫到

“近聞你行事喜效名士,此非具有真才實學者……安得將所讀之經史子集,盡記頭腦,以充腹簡,唯有勤動筆多思一法。於讀書時,將典故分門別類,摘錄於日記簿,積久匯成大觀。”

而收到這一封家書的袁克文,才十歲而已。

這還不算,和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一樣,袁世凱還給袁克文定了一套“修身養性表”: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貪戀衾綢; 習字:早餐後習字五百,行楷各半;讀經:剛日讀經,一書未完,勿易他書;讀史:柔日讀史,日以十頁為限,見有典故及佳句,隨手分類摘出,以資引用; 作文:以五十為作文期,以史論時務命題,兼作詩詞; 靜坐:每日須靜坐一小時,於薄暮時行之,兼養目禮; 慎言:言多必敗,慎言,即所以免禍; 運動:早起臨睡,須行柔軟體操; 省身:每日臨睡時須自省,一日做事可有過失,有則勿憚改,無則加勉; 日記:逐日記載毋間斷,將每日自早至夜,所見所聞所作之事,一一記出。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字裡行間,一顆老父親心盡顯。

當然,這是袁世凱家的教育。就在距袁世凱墓不遠的地方,有一座大的莊園,曾經,袁世凱沒少登門拜訪,這裡莊園便是馬氏莊園。

“家人卦”的精髓要代代傳承


馬氏莊園經四十多年建成,建築佔地5000多平方米,分“三區六路”,集北京四合院的寬敞明亮和晉商大院的深邃富麗於一體,還結合了中原地區藍磚灰瓦、五脊六獸掛走廊的建築特色,被人評為“中原第一官宅”。它的氣派,可想而知。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而馬氏莊園之所以能夠這麼氣派,則全得賴於它的的主人。

宅子的主人叫馬丕瑤,一貧寒的農家子弟,寒窗苦讀十多年,從知縣一路做到兩廣巡撫、兵部侍郎,被光緒帝譽為“百官楷模”,是百姓心目中的“馬青天”。

然而,僅有馬丕瑤一人厲害,馬家還不足以成為一代大家士族,馬氏家族的榮譽還需馬丕瑤的子女來延續。

馬丕瑤有四男三女。

長子馬吉森,是一位實業家,1901年創辦了廣益紗廠(安陽豫北紗廠的前身),1903年開辦了六河溝煤礦,1909年更是和各國人相爭,以180萬兩白銀拿下了六河溝新煤礦的開採權,開創河南地方民族工業之先河。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次子馬吉樟,進士出身,辛亥革命後,曾任袁世凱總統府內史、北洋政府總統府秘書等職,後因與袁世凱政見不同,馬吉樟便告病還鄉。

三子馬吉梅官居山東候補知府,民國時期曾任安陽縣議會議員,除此之外還經營了三個煤礦,60傾田地,說是家大業大,也丁點也不為過。

還有馬丕瑤的三女兒馬青霞,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教育家,是一位與秋瑾齊名的奇女子。

1906年秋天,馬青霞隨兄長馬吉樟東渡日本考察,結識了孫中山、魯迅等革命人士,並加入同盟會;歸國後,創建了河南省第一所女子學校“華英女校”,後為了革命事業,將萬貫家財全部捐出。

話又說回來,為什麼馬丕瑤的子女,無論是立身立命,都有這樣的成績與覺悟?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在馬氏莊園中區中路一進院落的儀門裡,“清潔皎然”的門匾之下有一掛屏風,上面刻著馬氏家族的家訓:

“家人,利女貞。象曰,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義也。家有嚴君,父母之謂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象曰,風火自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這是出自周易的《家人》卦,講的是如何治理好一個家。馬丕瑤信奉儒學,此卦便是在教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家是國的基礎,如此,也難怪馬家子女為人正派,胸懷天下。

不僅如此,莊園內的每一個牌額都不妨看做是對子女的教導。

馬丕瑤的住所“修身堂”的對聯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四子馬吉樞的故居“養正堂”的對聯是“靜以修身儉以養性;入則篤行出則友賢”

;三女馬青霞居住的地方叫“思無邪齋”,長子馬吉森的故居則叫“德有鄰堂”,均出自論語。

可要說匾額,河洛康家也有一塊兒傳家匾,名字叫“留餘”。


懂得“留餘”,才能造就家族幾百年的輝煌


河洛康家,就是位於鞏義的康百萬家族。

康百萬,乍聽像個人名,實則,它是慈禧賜給這個康姓家族的稱號。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攜帶光緒於次年逃離北京前往西安。回京途中路過鞏義。時任康家掌櫃的“康鴻猷”不僅出錢監工修造黑石關,縣城、官殿行宮和“龍窯”,還向清延捐贈白銀100萬兩,得到慈禧的一句“沒成想,這山溝裡還有百萬之家”的稱讚,並被慈禧賜於“康百萬”的封號。

但這個成果,卻是橫跨明、清、民國十幾代人奮鬥的結果。

說起康百萬家族,眾人都知其靠河運發財,靠土地致富,但究竟有多富,世人編了順口溜:“頭枕涇陽、西安,腳踏臨沂、濟南;馬跑千里不吃別家草,人行千里盡是康家田!”

鼎盛時期,康百萬莊園共有33個庭院、53座樓房、73孔窯洞,房舍共有1300多間,一個人甚至可以足不出戶便在院中滿足一切生活所需。

俗話說得好,“富不過三代”,但康氏一族憑啥一富就是十幾代?

康百萬莊園住宅的過廳內,有一塊珍貴的匾額,叫做“留餘匾”,正是這塊匾,記錄了康家的發家秘訣。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留耕道人《四留銘》雲:留有餘,不盡之巧以還造化;留有餘,不盡之祿以還朝廷;留有餘,不盡之財以還百姓;留有餘,不盡之福以還子孫。蓋造物忌盈,事太盡,未有不貽後悔者。高景逸所云:“臨事讓人一步,自有餘地;臨財放寬一分,自有餘味。”推之,凡事皆然。坦園老伯以“留餘”二字顏其堂,蓋取留耕道人之銘,以示其子孫者。為題數語,並取夏峰先生訓其諸子之詞以括之曰:“若輩知昌家之道乎?留餘忌盡而已。”時同治辛未端月朔愚侄牛瑄敬題。”

這是康百萬家族的家訓匾,教導子女做人做事,要留有餘地,不可將事做滿,月滿則虧;與他人相處,給人留有餘地;就連賺錢,也要有度,懂得取捨。

也正是牌匾上的“留餘”思想,才造就了康氏一族幾百年的輝煌。

二十根石柱,張氏一族修身齊家的根本


如果說,康百萬一族靠一塊牌匾延續康氏幾百年的輝煌,那同在鞏義的張祜一族則是靠院子裡的20根石柱。

在鞏義“西康東張”有這樣一個說法,道光年間,張祜一族是鞏縣東部首富,興盛時期,宅子佔地100多畝,有36個院落。而使得張祜一族興盛的20根石柱,就散落在這些院子當中。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祖奉慈訓,造業中興。考負雄才,終天飲恨。及身數又奇,未得學五鳳齊飛。俯仰低徊,祗此一點忠厚待人心,累世同仁,敢質天地。

家宜孝悌,惟忍乃濟。鄉貴和睦,推恩彌親。治世才尤難,總莫教一夫不獲。躊躇愉快,願我百代子孫皆國器,遠光有耀,以壯河山。

大致文意是張氏先人對子孫後代的教導,要子孫心地良善,為人忠厚,和睦友鄰;同時,寄託了張氏先人對子孫的寄託,希望子孫後代可以胸懷大志,有朝一日報效祖國,可以光耀門楣。

始遷本巨室,亙五百餘年。半讀半耕,家政罔替孝友字;

後起有達人,廣千萬間廈,如松如竹,此地權作湯沐封。

這一對楹聯則交代了張氏一族的歷史。張氏一族是明初先祖由安徽鳳陽臨淮鎮遷來的,在此地“半讀半耕”,和睦相鄰,兄友弟恭,孝敬老人;同時,希望後人可以以前人的行為為表率,繼承這些好品質,有朝一日,必會飛黃騰達,贏得皇上的厚封。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天爵真良貴,士當善修,先賢孝悌忠信,數言須能勤修,貴必顯;

聖人不辭富,道在好禮,我家父子兄弟,百世果克由禮,富彌長。

此則教導後人,高尚的道德修養比高官顯爵更受人尊敬,後人應該學習先賢的“孝悌忠信”,如此將來身份必能顯貴;聖人往往既富庶又講禮數,我族後人如若果真可以控制自己的私慾,講究禮數,相比也會富貴綿長。

……

總之,二十根石柱上均是此類帶有教育意義的楹聯。子孫後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提面命,又怎會不成材。

十五字家訓,是商水縣葉氏輝煌的底色


周口商水縣也有一族,是從外地遷來的,卻在河南這片土地,經歷了上百年的光輝歲月。

商水縣的葉氏一族,是明末清初從山西移民過來的。葉氏一代的葉紹逸,幾經轉輾最終定居商水縣。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而說起葉氏的發家史,還真是傳奇。據《葉氏族譜》中記載,有一年,山西平遙鉅富水家某字號的二掌櫃有次收賬,在葉紹逸夫婦開的小茶館中歇腳,扭頭走時,竟將收來的帳全忘在了茶館。

沒想到,葉紹逸夫婦撿到錢後,竟在茶館生等了他一宿半,直到這位二掌櫃找來。二掌櫃為表達感謝,便給葉紹逸夫婦送來了很多東西。

到第六代時,葉氏一族逐漸富足起來,並且,熱衷公益。設義冢、協助縣衙開辦濟貧院等等,總之,做了許多好事。

到了第七代,葉氏的桑皮紙作坊生意、石料、皮革、糧油、百貨等生意均做的很大;到了第八代,儼然建立了自己的商業王國。

而葉氏能一步步做大,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從他們的發家故事便能看出,葉氏一族對誠信的重視,更別提葉氏先祖對子孫後人的諄諄告誡。

“敬祖宗,教子孫,睦宗族,勤事業,崇儉樸”,是葉氏一族的家訓。


河南的五大豪門為啥能夠這麼豪?|豫記



就拿“崇儉樸”來說,葉氏六代創業者葉純,是葉家第一個貢生,也為葉氏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他去世後,理應大辦。但卻按著老百姓的規矩,尋常宴席,五七、百天祭祀習俗全免,由後人到家族墳地送紙、哭祭。在當時引起很大轟動。

這些家族,紛紛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古語,延續了家族上百年的高光。如果說,他們有制勝的利器,想必就是這代代相傳的“訓言”。

金銀珠寶可以傳一時,家訓家風卻可跟百世。

改革開放後,我們河南也湧現出許多富商大賈,在財力上,他們也許能夠和這五大豪門相較,但說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可也有“珍寶”可傳?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