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潮汕話,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汕話,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汕話

潮汕話,廣東第二大方言,近2000萬人使用,僅次於粵語,俗稱“福佬話”。

潮汕方言是現今全國最古遠、最特殊的方言,古樸典雅,詞彙豐富,語法特殊,保留古音古詞古義多,語言生動又富幽默感。

潮汕方言與其它方言一樣,都是從古代漢語分化出來的。

由於它分化、形成的年代比較早,分化出來以後其發展、變化又較為緩慢,所以保存了較多的古代漢語的語音特點,遠遠超過粵方言和客家方言。

潮汕話,古方言的“活化石”

非潮汕人,是很難掌握和聽懂擁有如此繁多複雜音節的方言的。

當年,韓愈在潮州時也對此深感不便,有“無可與愈者”之嘆。

他試圖以中州音取代它,最終沒能成功。

潮汕話是古方言的“活化石”。

如“物”字單獨作動詞用,在現代漢語中已經見不到了,但在潮汕話中,某個動作行為找不到貼切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用“物”字來代替。

又如廁所,潮汕話中稱“東司”,唐朝就是這樣叫的,因為唐朝的廁所都是建在屋的東面。

潮汕話,古方言的“活化石”

許多古代詞彙也沉積在潮汕方言中,如粥曰“糜”,筷子曰“箸”,晚曰“晏”,瘦曰“瘡”,泥曰“塗”,曬曰“曝”,婆婆曰“大家”,兒媳曰“新婦”,掃墓曰“過紙”等,難怪有人讚歎它是我國古方言的“活化石”。

潮語和粵語外來詞甚多。粵語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潮語外來詞除英語外,更多的來自馬來語。

例如,斟(接吻)、洞角(手杖)、羅山(餅乾)、嗎淡(警察)、巴特(合理、事情)、朵隆(可憐)、巴薩(市場)等。

那是因為明清以來,大批潮汕人到南洋謀生、引入僑居地語言。

潮汕話,古方言的“活化石”

在異地,一句潮州話就能把原本陌生的潮人拉到了一塊。

古人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這一思想落實在潮人的行動上,並得到了徹頭徹尾的貫徹。潮人在外面的成功,潮汕話的紐帶功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潮汕話,古方言的“活化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