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方言趣談: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寶應方言趣談: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所謂方言,大抵是根據地理區域進行劃分的。江淮方言,是長江以北至淮河兩岸的方言。

寶應地處長江以北至淮河兩岸,一句地道的寶應話,足以讓人熱淚盈眶。方言,是濃郁的鄉愁。對寶應方言感興趣,是縈繞在寶應人生活中的趣事。現代普通話是以北方方言為主的,所以在現代發行的字典辭書中,很難找到江淮方言的準確解釋。

寶應方言是江淮方言集中區,它是個江淮方言島。方言土語都是歷史流傳下來,在寶應話中可以找到與典故相關的例子。

比如秋胡:“春秋時期的魯國大夫,發跡前原是個秀才,窮愁潦倒,衣冠舊皺,其貌不揚。結婚五日,即被徵去從軍,從此音信杳無,五年後做官回鄉,路過桑園,見一少婦,容貌美麗,加以調戲,及至回家,見了妻子,方知妻子就是桑園裡的少婦,妻子痛斥了秋胡,投河而亡。”


寶應方言趣談: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寶應話“秋胡子”,即常指人臉面不清無光,皺紋拉拉,鬍子絡緦,蓬頭垢面的樣子,那就是映射秋胡發跡前的生活窘境的,這種樣子,往往多指老年人,故常稱作“老秋胡子”或“老抽鬍子”。

“甕”,原指小口大腹的陶器,對著甕口說話,聲音會粗大而低沉,所謂甕聲甕氣是也。寶應說話的粗甕聲引申到某些人說話做事不明事理,是個甕得很的粗人。“這個人甕”,我們常聽到有人這樣說,與其相關的詞條,為“甕裡不懂”、“甕懂不靈”,或者說“翁裡不懂”、“翁懂不靈”,“翁懂不靈”也可說成“翁仲不靈”。

“翁仲,傳說為秦時巨人句,後指銅像或墓道石像。清乾隆皇帝多次到江南遊玩,每一次都是很多大臣前呼後擁。有一次,他來到一座規模宏偉的古墓前,墓前有石人石馬,乾隆指著石人問站在身旁一位翰林:‘他叫什麼名字?’那翰林學問不多,就似是而非地把石人叫作‘仲翁’,乾隆當時什麼都不說,回到京城以後,立刻把這位翰林降為通判,降級的聖旨是四句詩;翁仲為何作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功。從今不必為林翰,貶爾江南作判通。乾隆這首詩,這位翰林顛倒‘翁仲’兩字意發揮,又故意將功夫、翰林,通判也顛倒用之,這是對其辛辣的諷刺。那位翰林在皇帝面前,把‘翁仲’說成‘仲翁’,出了洋相,實實在在的‘翁仲不靈’。”

寶應話說“翁仲不靈”即是指糊塗、不機靈。由此可見,方言土語是包括歷史典故等多種成分在內的活化石。

寶應地區有許多獨特的俗語,言簡意賅,豐富、生動、有趣,現例舉數條,可見一斑:


寶應方言趣談: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寶應話,桌頭桌腦的。意思就是不會說話,說話很直白,簡單得讓人感到不舒服。

俗話說:“蚊蟲遭扇打,只為嘴傷人。”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人說話只顧自己嘴巴的一時痛快,殊不知會引來意想不到的災禍。人和人之間本來沒有那麼多的矛盾,往往只是因為有人說話不加考慮,只為逞一時口舌之快,隻言片語傷害了他人的自尊,讓人下不了臺,使對方心中燃起了怒火,這才出現了矛盾。

有些人之所以不招人喜歡,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過不去,而是他在和人相處時總是自以為是,說話不會拐彎,硬邦邦的,讓人難以接受。一般來說,說話又直又衝的人是不會有好人緣的。

一個心直口快的人,有什麼說什麼,向來不會含蓄、委婉,說話衝,殺傷力大,傷害別人。這個人是容易得罪人的,而且大家都不會喜歡他。


寶應方言趣談: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許多人自詡為“有話直說”“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其實是簡單地用自己的觀念和習慣去衡量別人的態度和行為,實際上,這並不是對人善意的真誠,只是自我不悅情緒的隨意宣洩。出言不遜的人 ,只會自食苦果。

無論誰,無論是在職場上,還是在生活中,都要明白,小小的一句話,學問大著呢。在人際交往中,你每天都能聽到別人對你說的很多話,這時你不妨將心比心地想一想,什麼是好聽的,什麼是不愛聽的,哪些話能讓人愉快地接受,哪些話會讓人感覺厭煩,甚至產生牴觸的情緒,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些自己不喜歡的話語千萬不要對別人說,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鍋不動瓢不響

鍋不動瓢不響。沒有做飯的跡象。這句話好有一比,比如走親戚,有時真的是一言難盡!

舉個例子,一次到上海舅舅家,吃飯前聊天,一直聊到中午12點,飯還沒煮,沒有聊到沒有什麼話可聊的時候,就乾坐著,實在沒意思,想吃完飯早點走,可是到廚房一看,鍋不動瓢不響,舅媽沒有做飯的跡象。自那以後,我再也不去舅舅家吃飯了,就是到上海,也不去他家了。

三拳打不出個悶屁

三拳打不出個悶屁。這是對性格極內向,難得說句話的人說的一句話。

自卑的人,他是不願意和周圍人說話、交流的,這種人比較孤僻,而且不合群。這種人過分依賴,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想要依靠他人來做。


寶應方言趣談: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這種人經常羨慕他人,對自己的排斥,甚至有攀比心理。這種人過於聽話,對他人言聽計從,自信心比較弱。這種人沒有主見,別人讓幹嘛就幹嘛。膽小怯懦怕事,對環境和生活中發生的事物懷有恐懼。這種人特別害怕一切陌生的人和事,在人很多的時候,說話特別小聲,不敢大聲說話,還喜歡低下頭,一去公眾場所就表現的緊張侷促,額頭臉上都是汗。這種人唯唯諾諾,很沒自信,還特別依賴人,三拳打不出個悶屁。

一個殺豬一個拿盆

一個殺豬一個拿盆。這句話形容的是人的脾氣急躁火爆,沒有一個想溫和解決問題的。這句話一般多用於父母對小孩的教育方法。比如,鄰居家小孩放學後不回家做作業,在外玩,他爸爸媽媽對這個小孩又是打又是罵,真所謂是一個殺豬一個拿盆,這不是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嘴打鑼舌打鼓

嘴打鑼舌打鼓。是說一個人說話不但結巴,還顛三倒四的。不曉得你說了些什麼。

說一個人說話顛三倒四的意思,就是一個人說話東說一句西說一句,沒有邏輯性,讓人摸不著頭腦。一般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由於身體欠安,沒休息好,導致腦袋混混厄厄,說話顛三倒四;再有就是做什麼虧心事了,心不在焉的時候就不知所云。


寶應方言趣談:方言,是濃郁的鄉愁


本文系澤文夢筆(ID:zewenfjg)出品,寶應生活網經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