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公檢法”來電?當心是詐騙

一“聽”二“問”三“核實”,可有效預防

今年7月份,鉅野縣的張女士遭遇冒充公檢法人員的電信詐騙,被騙兩萬餘元。近日,鉅野警方將該案偵破,為張女士挽回了經濟損失。

昨日,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從鉅野縣公安局瞭解到,今年7月初,張女士接到一個自稱是某地公安機關的電話,對方稱,張女士捲入了一起“危險案件”,需要把資產轉移到警方的“安全賬戶”。

對方不停地講述後果的嚴重性,讓張女士慌了手腳,也無暇仔細揣摩,便按照對方的指示操作。在將手機驗證碼發送給對方後,張女士賬戶中的2萬餘元存款被轉走,此時的張女士才感覺不對,便報了警。幸運的是,警方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抓獲,為張女士追回了被騙錢財。

在日常生活中,像張女士這樣遭遇冒充公檢法人員詐騙的並不罕見,如何防範?鉅野縣公安局防電信詐騙中隊民警劉培巖介紹,前幾年,網上盛傳“六個一律”防詐騙寶典,其中提到“不管是誰,只要一談到是公檢法稅務或領導幹部的,一律掛掉”。然而,這個“寶典”並不專業。

“有時我們開展工作時,也會與群眾聯繫,還會被當成騙子。”劉培巖介紹,他和同事承擔著“勸阻攔截”的工作,一旦通過大數據監測發現有疑似詐騙電話,就會及時對潛在受害者進行電話勸阻,告知事主不要輕信騙子的謊言。

劉培巖介紹,騙子打電話的目的是騙事主錢財,而警方是為了提醒市民注意資金安全。不法分子一般都會以保密為由,要求不要將事情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而警方會勸市民多核實,將此事與家人商量。另外,警方不會指導接聽者通過ATM機、網銀、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等進行具體操作。

如果來電者自稱公檢法,第一步先“聽”,瞭解對方所說是否合情合理,如果不讓聯繫任何人,甚至要求匯款,無論什麼理由,都要警惕;第二步再“問”,如果騙子意識到接電話的人是個警惕性高的人,一般會主動放棄行騙,轉而選擇更容易上當的受害者;第三步要“核實”,可通過撥打“110”、直接到派出所諮詢的方式,確認對方真實身份。

鉅野警方提示,遇到疑似電信詐騙,可銘記“三不一多”:陌生鏈接不點擊,陌生來電不輕信,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 牡丹晚報全媒體記者 馮 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