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7 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能做到,是賢人;說了做不到,是騙人

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能做到,是賢人;說了做不到,是騙人

不自欺有一點很重要,我們要時時觀照自己言行是否一致。所以師長一開始就給我們的一個叮嚀,老人家說道:“做到再說,是聖人;說了以後能做到,是賢人;說了以後做不到,是騙人。”這個就提醒我們,來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是希望利益別人,絕不願意騙人。但是假如我們不時時觀照自己有沒有言行一致,就很容易騙人。你比方說我們都勸人,“哎呀,看開一點啦,放下啦”,自己看開了沒有?自己放下了沒有?“哎呀,別迷惑了啦”,那我們的迷惑解完了沒有?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那我們自己煩惱還糾在那裡,怎麼幫人家解惑?

而這個心態,其實在經典當中,重複提醒這個重要性。我們看,孔子在《論語》裡面談了好幾遍。“古者言之不出”,以前的、古代的人,言語不輕易說出來,為什麼?他們很羞恥自己說了沒做到,“恥躬之不逮”,“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一本《論語》,這樣的心境,重複提醒,就告訴我們太重要了

當我們講得很高,做得很低,第一個,人的傲慢會起來;第二個,會不知不覺以為自己就是這麼高,就很麻煩了。人以為自己高的時候,你要請他下來,容不容易?很難啊!我爬到三樓了,底下的人說:“下來吧,下來吧,下來打地基吧。”“我在三樓了,還叫我下去。”不下去。但是一樓二樓是四根竹竿架的,隨時會晃的。所以人啊,貴自知。自己真實的狀況是怎麼樣,老老實實依經典,依師長的提醒去做,就對了。

子貢是口才最好的學生,而孔子的因材施教,這在他對每一個學生的回答當中,流露得非常地透徹、精彩。“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你先把你要講的話去做到。這個都是在提醒,言行要一致。

所以我們今天有機會跟大家交流傳統文化,每一句,是提醒我們,是勸我們自己的。一對照還差很遠,戰戰兢兢,不敢懈怠。師長很疼愛我們,保護我們,提醒我們:“臺上的是學生,臺下的是老師。”一生,老人家都是這樣的心境,“臺下的都是在鼓勵我的,都是我的監學,都是我的老師,給我提出問題。”唯有這樣的心境,才能讓我們的傲慢不起來。不然這個時代我們的根基都比較淺,得要在心境上不離老人家這一些提醒、勸告才好。不然說實在的,傲慢、好名聞利養,太容易了,什麼時候上身都不知道。

我舉個例子給大家聽。我有一次在香港轉機,因為那個時候兩岸還不能直航,我每一次都要經過香港。結果有一個女子一直看我。我發現她看我,我就走得比較快,“是不是來討債的?”結果走走走,哎喲,好像不在了,我就坐下來。沒多久,發現她剛好坐在我對面。告訴大家,該來的還是會來,但是你要有定力。結果我就坐在那裡,頭低低的。她還是繼續看我,最後她終於忍不住了,她就站起來,往我的方向走過來。然後我的心臟就“怦怦、怦怦”,我在想她一定認識我,是吧?因為臺灣的電視臺播這個《幸福人生講座》,已經播了四年多了,從2005年開始的。我就在那裡想:哎喲,她一定認識我,心臟“怦怦怦怦”地跳。然後她對我說:“啊,你就是那個長庚的醫生嘛。”

所以你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的八風動了多少次?無數次哦。最後她說我是長庚的醫生,我差點沒有昏倒。所以人那個名利心,名聞利養心,太無形了,你一不小心,它整個就上來了,所以這個時時要戒慎恐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摘自《4500年前中國的遠祖是如何教導他們的後裔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