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藍色多瑙河》創作始末

《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是小約翰·施特勞斯創作的幾百首圓舞曲中的最著名的一首。

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1825年10月25日出生於維也納。施特勞斯自幼愛好音樂,夢想成為職業音樂家。他19歲時就舉辦了一系列音樂會,並在各地巡迴演出,獲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與父親齊名。1848年,他訪問羅馬尼亞並舉辦音樂會,這期間他在當地居民的鼓動下推翻了奧地利領事。在維也納發生革命的時日裡,他是國民軍樂隊的隊長,指揮了《馬賽曲》和他自己創作的革命進行曲和革命圓舞曲。他的名聲在革命以後愈益提高。1851年開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國外的第一次巡迴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勞斯擔任宮廷舞會音樂指揮;1863—1870年,擔任奧匈帝國皇室和王室的宮廷舞會樂隊隊長之職。1870年,作為圓舞曲和舞曲作曲家處於榮譽高峰的施特勞斯(他當時已經寫作了大約340首圓舞曲和其他舞曲)轉向舞臺樂的創作。他寫了17部輕歌劇、一部歌劇和一部芭蕾舞曲,在這些作品中,絕大部分都由於其低劣的歌劇腳本而宣告失敗,或很快以半失敗而煙消雲散。1872年,施特勞斯的美國之行轟動一時。在1894年舉行慶祝斯特勞斯從事藝術活動50週年慶祝會時,他收到了來自全世界的祝賀和授予他名譽會員稱號的證書,這一切顯示出這是一次真正勝利的盛會。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時期臥病以後於維也納去世。

《藍色多瑙河》創作始末

斯特勞斯肖像

1866年,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慘敗,沉悶的氣氛籠罩著整個維也納,“維也納男聲合唱協會”領導人赫貝克委託施特勞斯寫作一首象徵維也納生命活力的圓舞曲,為了使人民振作起來,作者接受了這個邀請。

多瑙河是流經中歐的一條主要河流,施特勞斯對它那湛藍的河水、如畫的風光,如同對母親一樣熱愛熟悉。一天晚上,施特勞斯漫步在大街上,想起了德國詩人卡爾·貝克題獻給維也納城的詩作中的詩句:“在多瑙河邊,在那美麗的、藍色的多瑙河邊。”詩人豐富的想象力喚起了施特勞斯奔湧的樂思,從一個簡單的動機“ 1 3 5 | 5 — — |”引出了長達三十二小節的旋律。施特勞斯沒有帶譜紙,就隨手把這些樂思記在了自己襯衣的袖子上。

直至深夜,施特勞斯疲憊地回到家中,香甜的睡著了。他的夫人亨麗艾特是施特勞斯的第一位妻子,是一位歌唱家,她發現丈夫衣袖上的樂譜,知道這是丈夫的新作,就沒有動它。當她外出歸來時,發覺襯衫不見了,心想一定是被僕人拿去洗了,她急忙追過去,從洗衣盆中撈出襯衫。還好,五線譜還未被浸掉。

舞曲起初為合唱曲。總譜完成後,赫貝克把它交給合唱協會的成員、一個奧地利職業警察魏爾去填詞,1867年2月13日在“合唱協會”舉行的首次演出,因為歌詞平庸,反映一般。同年3月10日在施特勞斯管弦樂團星期日演奏會上,作者親自指揮了不帶合唱隊的管絃樂演奏,大獲成功,被譽為“奧地利第二國歌”。後由詩人格爾納特重新填詞,合唱曲也開始流行。

《藍色多瑙河》創作始末

藍色多瑙河曲譜

《藍色多瑙河》被世界各國人們視為珍品。1872年,施特勞斯赴美國參加在波士頓舉行的世界和平慶典,主持這首圓舞曲在大會上演出。參加合唱的人數竟達兩萬人,伴奏樂器也達1087件。施特勞斯任總指揮,下設一百多名助理指揮協助演出。這樣大型的演出如何開始呢?最後決定鳴炮為號。這次演出蔚為壯觀,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藍色多瑙河》深受人們的喜愛。在一個晚會上,施特勞斯的夫人亨麗艾特遇見了一貫寫作嚴肅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夫人高興的請勃拉姆斯在自己的扇子上簽名題詞,這位擅長寫交響音樂的大師略略思考了一下,大筆一揮,便在夫人的扇子上寫下了施特勞斯那首著名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的第一句的旋律,並接著幽默地題詞道:“可惜不是我所作!”

《藍色多瑙河》創作始末

斯特勞斯和勃拉姆斯

此曲按照典型的維也納圓舞曲的結構寫成,由序奏、五個小圓舞曲和尾聲組成:

序奏開始時,小提琴在A大調上用碎弓輕輕奏出徐緩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撥開河面上的薄霧,喚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輕柔地翻動。在這背景的襯托下,圓號吹奏出這首樂曲最重要的一個動機,連貫優美,高音活潑輕盈,它象徵著黎明的到來。

接下來是五首連著一起演奏的小圓舞曲,每首小圓舞曲都包含兩個相互對比的主題旋律。

第一小圓舞曲描寫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們翩翩起舞時的情景。主題A抒情明朗的旋律、輕鬆活潑的節奏,以及和主旋律相響應的頓音,充滿了歡快的情緒,使人感到春天的氣息已經來到多瑙河;主題B輕鬆、明快,彷彿是對春天的多瑙河的讚美。

第二小圓舞曲首先在D大調上出現,第一部分旋律跳躍、起伏,層層推進,情緒爽朗、活潑,給人以朝氣蓬勃的感覺;突然樂曲轉為降B大調,顯得優美委婉,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巧妙而富於變化的第二圓舞曲描寫了南阿爾卑斯山下的小姑娘們,穿著鵝絨舞裙在歡快地跳舞,富於變化的色彩顯得格外動人。

第三小圓舞曲屬歌唱性旋律,主題A有優美典雅、端莊穩重的特點;主題B具有流動性特點,加強了舞蹈性,呈現出狂歡的舞蹈場面。這段音樂採用了切分節奏,給人以親切新穎的感覺。

第四小圓舞曲的主題A優美動人,富於歌唱性;主題B強調舞蹈節奏,情緒熱烈奔放,與主題A形成了對比。在開始時節奏比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連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彷彿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圓舞曲是第四圓舞曲音樂情緒的繼續和發展,只是轉到A大調上。主題A旋律起伏迴盪,柔美而又溫情;主題B則是一段熾熱而歡騰的音樂,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聯想到在多瑙河上無憂無慮地盪舟時的情景。

最後是是全曲的高潮和結尾。樂曲的結尾有兩種,一種是合唱型結尾,接在第五小圓舞曲之後,很短,迅速地在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另一種是管絃樂曲結尾,較長,依次再現了第三小圓舞曲、第四小圓舞曲及第一小圓舞曲的主題,接著又再現了樂曲序奏的主要音調,最後結束在疾風驟雨式的狂歡氣氛之中。

約翰·施特勞斯是一位天才兼多產的作曲家。他的輕歌劇的題材迴避尖銳的社會矛盾,音樂則充滿歡快、熱情、幽默的情緒,曲調扣人心絃,對後來F.萊哈爾等人的輕歌劇創作產生了影響。雖然斯特勞斯的作品對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不少優秀作品依然受到歡迎,它們反映了奧地利人民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氣質,和奧地利民間音樂、維也納市民音樂有著血肉聯繫。後世稱施特勞斯為“圓舞曲之王”。其創作以《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圓舞曲》《享受生活圓舞曲》《檸檬樹花開的地方圓舞曲》《藝術家的生活圓舞曲》《南國的玫瑰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等一百二十餘首維也納圓舞曲著稱。他還作有《閒聊波爾卡》《火花波爾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法蘭西和波西米亞風格的波爾卡舞曲及幾十首其他舞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