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裡的魏徵是什麼身份?為什麼連龍王都敢殺?

愛歷史的小阿瓜


魏徵是唐太宗時期最有脾氣的諫臣,他性格耿直,剛正不阿,經常頂撞李世民,是一位名留青史的忠臣,又因為他早年當過道士,所以被後世神話為得道的神仙。


民間傳說中,魏徵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還有人說他是天上的人曹官轉世。人曹是天庭在人世間的使者,他主管人間事務,負責上傳下達,溝通上天與人間。

在小說《西遊記》第九回中,涇河龍王為了處置袁守成,竟然違背天旨,故意錯下雨點。如此違犯天條的行為導致玉帝大怒,下旨命唐朝宰相魏徵來斬殺涇河龍王。為了保命,涇河龍王只好尋求真龍天子李世民的幫助,李世民也沒法直接阻止,只好想辦法拖住魏徵,讓他沒時間下手。


於是,李世民在行刑當天特意把魏徵招來陪自己下棋,倆人一邊下棋,一邊討論國中政治問題。可是,當到了玉帝規定的行刑時間時,魏徵竟然突然睡著了,其實也就是打個盹的功夫,靈魂出竅來到刑場監斬,在夢中就將涇河龍王給處斬了。一覺醒來,魏徵將夢中斬殺涇河龍王的事兒告知了李世民,李世民大驚失色,深感人力不能違天意,一切都已經命中註定。

綜上所述,有著仙職在身的魏徵,連真龍天子(皇帝)都敢頂撞,斬一個小小的涇河龍王這個由小蛇化成的業龍,何足道哉?


本文參考文獻:《西遊記》


墨雪問心


《西遊記》中有個袁天罡,算命很厲害,能幫助漁民算出魚的位置,漁民就能打到很多魚。涇河龍王深感憤怒,化作白衣秀士,去長安城找袁天罡算命,讓他推算明天什麼時候下雨,雨點數是多少,並留言如若算錯,便要趕他出城。結果天庭突降聖旨,要求涇河龍王明日降雨時間點數與袁天罡的推算完全一致。

涇河龍王不願服輸,私改了下雨的時辰點數,觸犯了天條,結果被天庭知曉。袁天罡讓他尋唐皇李世民求助,李世民承諾救他,但最終仍被人界天官魏徵於夢中所斬。

其魂魄死後一直糾繞李世民,最後拉著李世民的魂魄去了陰司對質。陰司偏袒李世民,放其還陽,涇河龍王的魂魄被陰司強入輪迴。



雪狼電影


難怪魏徵能砍下龍王頭顱,你瞧生死簿上寫了什麼!

三界之中,什麼最大?有的人說,正坐凌霄寶殿中央處的玉帝最大,因為他是三界主宰,天、地、人都歸玉帝管轄。

這話沒錯,可如來佛祖又和孫悟空聊天的時候說過什麼?如來曾說過:玉帝打小就歷經劫難,總共經過1750個劫難,累計受苦兩億多年,方能坐在三十三重天。

什麼意思呢?方寸山的菩提祖師講得比較通俗一些:所有修仙得道者雖然駐顏有術,可這違反了宇宙的定律,侵犯日月玄機,是天地不容的。因此,每隔五百年都會降下天災在修仙者的身體內部。不管是湧泉穴還是泥垣宮,抑或又是滷門丹田,都會無緣無故的將五臟六腑化為烏有。若撐得過五百年的一難,則繼續苟延殘喘,若頂不住,千年修行化為烏有,從此一命嗚呼。

因此,三界之中玉帝並不是最大,他也需遵循“遊戲規則”——定數。所以,玉帝從2億多年前就一直在修煉,只有摸清定數規律,方能與日月同壽。

而在神話中,龍都是高高在上的上古神獸,在古書《禮記》中,龍和鳳、鬼、麒麟並稱為“四靈”,而龍位於四靈之首。可在西遊記中,堂堂涇河龍王為何卻被唐太宗的宰相魏徵所殺呢?

當時唐太宗李世民得知魏徵能殺龍也是半信半疑,因此喚了魏徵過來在那一天朝夕相處,密切關注魏徵的一言一行。可李世民發現,這魏徵依舊是當年那個凡人俗子,他無非敢在早朝的時候敢直言納諫罷了。

就在李世民和魏徵下了一天的圍棋後,天色較晚,兩人都有些睏倦。李世民見狀,叫魏徵就地在棋牌室裡歇息一會,而李世民則在一旁品茶。魏徵很快就進入了夢鄉,還有一些鼾聲。不料一炷香之後,魏徵突然驚醒,渾身大汗淋漓的爬起來,用驚恐的眼神看著李世民。

在魏徵的述說下,李世民終於聽清楚了,原來魏徵剛在睡夢中,手持一把大刀,將涇河龍王的頭顱給砍了下來。李世民聽完後,一拍大腿,日防夜防、夢中難防啊!他已經答應涇河龍王不會讓魏徵殺死它,可不料魏徵卻在睡夢中不由自主的將龍王給斬殺了!

看到這裡,很多人不明白,魏徵手無縛雞之力,也不是紫薇大帝下凡,為何能砍下龍頭?涇河龍王死後也被這個問題弄得焦躁不安、遲遲不肯進入地府投胎,變成鬼魂整日騷擾李世民,甚至面對閻王爺的時候,涇河龍王依舊振振有詞:“唐太宗,還我命來,還我命來!你昨夜滿口許諾救我,怎麼天明時反宣人曹官來斬我?你出來,你出來!我與你到閻君處折辨折辨!”

可當閻王爺打開生死簿一看後,馬上叫旁邊的牛鬼蛇神將涇河龍王的魂魄押往奈何橋重新投胎,然後客氣的對李世民道: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已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

突如其來的轉折讓李世民鬆了一口氣,原來生死簿上寫得清清楚楚,涇河龍王註定死於人曹(魏徵)之手,它還沒出生就已是這個定數。因此無論李世民把魏徵弄來下了一天棋,魏徵也照樣能在睡夢中殺死龍王。

而這個生死簿上記載的就是菩提祖師口中的“定數”,這個是連玉帝都無可奈何的。當年孫悟空明明學了大品天仙決,學了七十二變地煞功,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為何在三百四十二歲的時候依舊被地府勾魂?也是因為生死簿上清楚的寫著:天生石猴孫悟空,三百四十二歲,善終!






琪琪超級甜


歷史上的魏徵,是李世民時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官員,他原本在李建成手下,為李建成出謀劃策,但是後來李建成身死,魏徵自然就效忠李世民。不過在《西遊記》當中卻有這樣一個情節,“魏徵斬龍”,聽上去非常具有神話色彩。可是魏徵畢竟只是一介凡人,《西遊記》也沒有給他設定神魔的背景身份,那為什麼魏徵還可以斬龍呢?

在《西遊記》中有一個經典情節,那就是唐太宗與魏徴下棋時,魏徴於睡夢中赴剮龍臺殺了觸罰天條的涇河龍王。魏徴斬龍的典故,究竟始自何時,已經很難考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吳承恩撰寫《西遊記》之前,類似的文本已經出現。另外,在吳承恩之前,已有《西遊記》古本,相關情節除在《永樂大典》中有所收錄外,金元時期的一些戲劇作品中,也已有了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的雛形。

1915年時,在日本的羅振玉和王國維二位先生,於三浦將軍處借得一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進行影印。該書卷末有“中瓦子張家印”六字。據王國維考證,“中瓦子”為宋臨安府街名,並將這部書推定為南宋時期的“說話”。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大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章目與後世流傳的《西遊記》多有類似。

最早收錄“魏徴斬龍”情節的古本《西遊記》,很可能在明代以前便已出現。比如明初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的《永樂大典》卷一三一三九中,便有“夢斬涇河龍”的情節。由於《永樂大典》是一部官方主持彙編的文獻集,採用兼收並取的方式,並未對典籍內容進行修改。因而可以推斷,魏徴斬龍的故事並非吳承恩首創,在古本《西遊記》中已然出現。

據胡適先生推斷,與秦叔寶尉遲敬德做門神一樣,涇河龍王犯罪的故事已見於唐人小說:

“《太平廣記》四一八引《續懸怪錄》,敘李靖代龍王行雨,誤下了二十尺雨,致龍王母子均受天譴。”——胡適:《考證》

神話傳說定然不會一成不變,會隨著時代的演變而被後人加工演繹。《太平廣記》中李靖代龍王行雨的故事,自然也會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就此問題而言,在敦煌學研究中,英國學者斯坦因發表於《東方雜誌》上的一篇文章尤為值得關注:

摘錄自胡適:《考證》

這段文字是從敦煌所見唐代白話小說殘本中摘錄的。儘管這僅是一段殘存的文字,但其中涉及了唐太宗遊地府的情節,顯然是一部近於志怪小說的讀物。故而胡適先生曾推斷:“魏徴斬龍及作介紹書與崔判官的故事也在那損壞的部分裡。”

吳承恩所著《西遊記》取材很廣,大體涵蓋了玄奘取經的故事、宋元之際的《唐三藏取經詩話》、金元戲劇裡的《唐三藏取經》故事以及《華嚴經》中《入法界品》部分。當然,作為集大成者的吳承恩,自然也加入了許多自己的想象,令整部《西遊記》變得更為生動。但可以肯定的是,魏徴斬龍的故事卻絕非吳承恩首創。

毫無疑問,魏徴作為一名凡夫俗子,是絕不可能具有斬龍資格的,這個故事原本就是虛構的。可是,古人為何會杜撰這樣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又為何會出現在西遊記中呢?

這便涉及到了我國古代的三教合流與道教世俗化的問題。

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東漢末年,佛教傳入我國,逐漸走向了有別於印度本土佛教的發展道路。唐宋以後,我國土生土長的儒家、道家思想,在與佛家思想的爭論與交鋒中,相互影響,逐漸出現了三教合流的趨勢。而在道教的發展過程中,除了宣揚煉丹修仙、修身養性外,還出現了向世俗化發展的趨勢,在民間宣揚辟惡、懲惡和鬼神說,並且構建起了一個神仙體系,而這些神仙的原型,既有來自於佛教中的神祇,也有歷史人物,還有一些是直接取自神話故事或索性杜撰出來的神仙。

在唐宋時期的一些志怪小說,吸收並影響了三教合流和道教世俗化的內容。比如前文提到的《太平廣記》中,李靖代龍王降雨一事,便已經將唐朝名把李靖神仙化了。同樣,作為唐貞觀年間最有名的諍臣,魏徴也超乎了常人,具有了“夢斬涇河龍”的資格。

從志怪小說中的龍王受罰,再演繹為魏徴斬龍,這個過程或許比較漫長。但可以肯定的是,後來的古本《西遊記》將這一故事進行了吸收和演繹,明代時吳承恩又將其延續下來,從而使之成為該書中一個尤為值得關注的情節。可以說,《西遊記》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經典小說,故事的時代又是唐太宗當政的貞觀年間,故而強調魏徴斬龍也頗為正常。

今本《西遊記》中的魏徴斬龍,背景為唐貞觀年間涇河龍王與算命者袁守誠打賭,龍王為獲勝,修改了降雨時辰與點數:

“捱到那巳時方布雲,午時發雷,未時落雨,申時雨止,卻只得三尺零四十點,改了他一個時辰,克了他三寸八點,雨後發放眾將班師”——《西遊記》第九回

結果,正在龍王得意之時,卻犯下大禍。書中稱袁守誠乃是袁天罡叔父,神機妙算,依然得知龍王大禍臨頭,並指點他屆時監斬的是曹官魏徴,讓龍王去求唐太宗。

結果,唐太宗答應龍王后,故意拉著魏徴下棋,不讓魏徴去監斬。不成想,魏徴小憩片刻,竟於夢中斬殺了涇河龍王,而秦叔寶、徐茂公等人則提了龍頭來面見唐太宗,稱天上掉下來一顆龍頭。此時,魏徴道明瞭原因:

“主公,臣的身在君前,夢離陛下——身在君前對殘局,閤眼朦朧;夢離陛下乘瑞雲,出神抖擻。那條龍,在剮龍臺上,被天兵將綁縛其中。是臣道:‘你犯天條,合當死罪。我奉天命,斬汝殘生。’龍聞哀苦,臣抖精神。龍聞哀苦,伏爪收鱗甘受死;臣抖精神,撩衣進步舉霜鋒。傣帶一聲刀過處,龍頭因此落虛空。”——《西遊記》第十回

魏徴斬涇河龍王,一事道出了幾個關鍵人物:道教神仙中的玉帝、龍王,人間天子唐太宗及諍臣魏徴、武將秦瓊、謀士徐茂公,以及神機妙算的袁守誠。此後又引出了龍王拉著唐太宗到陰間找閻王爺評理的情節。可謂將天地人神鬼彙集一處,充滿了趣味性。

不過,作為一部經典名著,全書的構架與具體情節,都已成為了今人研究的對象。關於《西遊記》魏徴斬龍一事的研究,早已是“腦洞大開”。比如日本學者中野美代子所著的《探訪的計謀世界》一書中,甚至將“斬龍”與道家的“女丹”相聯繫,並以“魏徴”的諧音“未曾”來分析《西遊記》中的“魏徴斬龍”便是“未曾斬龍”,以便為玄奘的出生來做鋪墊。當然,儘管中野美代子引據了不少中日兩國學者關於道教研究的典籍,但其觀點顯然比吳承恩的文筆還要奇特。

概言之,魏徴斬龍的神話大體可以追溯到唐末。原本是唐朝諍臣的魏徴,在道教世俗化的造神運動中,被賦予了超乎凡人的能力,以至於在同唐玄宗對弈期間在夢中斬了觸犯天條的龍王。而這一故事後來又被收入了《西遊記》中,成了書中的經典情節,又為明清時戲劇再次加工演繹,成了膾炙人口的故事。


LVLV影視大咖秀


魏徵在西遊記中屬於判官。

因為古代的忠臣明君死後都會上天做官,或者原本就是天神下凡。魏徵斬龍時還在世,所以肯定沒有在天庭任職。至於為什麼讓他來斬龍,我認為:龍王降雨瀆職雖然是瀆的天上的職位,但是禍害的民間的百姓,玉帝也要萬民供奉,所以要找一個人間影響極大的人來斬龍,唐太宗肯定不合適,皇帝和玉帝沒有大小之分,誰也不能命令誰,而魏徵身為宰相,執宰天下,成為首選人物。

涇河龍王影射的應該是李世民的兄弟,雖然政治沒有對錯,但是為了平息天下輿論,史書上記載乾淨,便按個罪名給自己的兄弟,並讓魏徵來殺,這樣的話,李世民就可以脫身,首先,殺他哥哥的不是他,而是宰相;再者,他的兄弟確有其罪,所以西遊記裡寫這個故事應該是唐朝流傳的。

涇河龍王因為自己的子孫免遭滅絕 違抗天條 這種行為就好像是一個人去偷 去搶,違反國法,但是他也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吃飽飯 不至於餓死,從情理上值得同情 從法律上需要嚴懲 求助皇帝 皇帝答應他了 但是龍王也沒說清楚 ,皇帝以為把魏徵困住就行了,誰知道魏徵靈魂出竅去斬了龍王 這也是個意外 就是龍王該死 這也是命運的安排,但是龍王是個較真的人,他認為你答應我了,你不救我,你不厚道,磨磨唧唧的天天找皇帝麻煩 在說魏徵,魏徵是賢臣,同時也是玉帝的監斬官,第一他是服從命令聽從指揮 第二他斬的是違抗天條的孽龍 有什麼不對?





萌男撩影視


西遊記裡的魏徵依然如同史實,是唐太宗手下的一位剛直不阿的良臣。只是作者為了情節需要,一時興起,借用他的威名,臨時把他扯來,客串了一個日理陽、夜斷陰的司法官而已。

在西遊記裡,魏徵斬龍王,也不是他自己敢殺,而是玉帝派人向他傳了金旨,他只是奉旨監斬。他本來就剛直無私,接了玉帝的旨意就必然會堅決執行。我想,這很可然就是作者不扯別人,單扯魏徵來當這個監斬官的原因吧。


跛翁


魏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臣子,一代名相。他一生的閃光點在於敢犯顏直諫,敢為領導提意見,堪稱優秀“言官”,被李世民親切稱為“銅鏡”(像鏡子一樣發現自己的不足)。

比如李世民喜歡“玩”鸚鵡,老魏就對被李說:“業精於勤荒於嬉,玩物喪志,皇上趕緊把鸚鵡放了吧?”

李世民敷衍道:“我回宮就放了”。

到了第二天下朝時,魏徵看到李世民仍然把鸚鵡帶在身邊,於是老魏就向李世民走了過去。

李世民一看老魏來了,急忙把鸚鵡藏在了懷中,意思等老魏走了再拿出來。

老魏早就把這一切看在了眼中,他故意拖延時間跟著李世民彙報工作,意思是要把鸚鵡活活悶死。

李世民又不敢當著老魏的面讓鸚鵡透透氣,結果等魏徵一走,再看鸚鵡被活活悶死了。

(李世民和魏徵)

在《西遊記》裡,魏徵還和另一種動物槓上了,這種動物可比鸚鵡大許多,據說魏徵在夢中殺了涇河龍王。

(問題來了),魏徵用計悶死鸚鵡也就算了,為何他連龍王也敢殺呢?

說句題外話,按照現在觀點來看,魏徵屠殺稀有動物——龍,至少夠判刑的。但唐朝時還沒有“動物保護法”,因此魏徵不構成犯罪。

大家都知道,龍是帝王的象徵,比如真龍天子,虎膽龍威等,一般人是不能屠龍和冒犯龍的。但魏徵是個例外,因為他的身份很特殊。

《西遊記》書中說魏徵身兼人間和天庭官職,在人間魏徵是大唐丞相,在天上他是玉帝手下的人曹官。

(涇河龍王)

什麼是人曹官呢?

是指主管人間事務的人官,即天庭在人間設的一個特使,負責傳達上天的旨意和向上天彙報人間工作。

這就可以理解了,魏徵殺涇河龍王是執行玉帝的命令。就好比絞死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士兵身份並不特殊,不過是執行上級命令而已。

當然了,玉帝能夠選擇魏徵做人曹官,也是看中老魏剛直不阿和不徇私情的性格。值得注意的是:魏徵是監斬官,而不是劊子手。人曹官這個職務也不是任何人就能勝任的。

總之魏徵殺涇河龍王是職責所在,是執行玉帝的聖旨,這和執行李世民的命令沒有區別。

另外涇河龍王身份並不高貴,在天庭只是業龍。

什麼是業龍呢?即從小蛇變化而來,涇河龍王只是負責長安城行雲布雨。由於違背玉帝旨意私自修改下雨數量,觸犯了天條,被玉帝判處死刑,由魏徵執行監斬。

(魏徵監斬老龍王)

說實話玉帝也是老龍下菜碟,假如是東海老龍王他就考慮一下了,涇河龍王沒有什麼背景,和東海龍王不在一個層面上,玉帝也是“柿子挑軟的捏”,為了殺一儆百,涇河龍王成了冤大頭。

事實確也如此,涇河龍王不過是玉皇大帝盤中的一道菜。“龍肝鳳髓”這道菜裡“龍肝”指的就是涇河龍王之類業龍的心肝。

綜上所述,魏徵不是凡人,他是天上的星官,加上涇河龍王身份低微,魏徵殺龍王並不奇怪。


秉燭讀春秋


其實在西遊記裡,魏徵是有雙重身份的哦!《西遊記》書中說魏徵身兼人間和天庭官職,在人間魏徵是大唐丞相,在天上他是玉帝手下的人曹官。

什麼是人曹官呢?

是指主管人間事務的人官,即天庭在人間設的一個特使,負責傳達上天的旨意和向上天彙報人間工作。

這就可以理解了,魏徵殺涇河龍王是執行玉帝的命令。就好比絞死前伊拉克總統薩達姆的士兵身份並不特殊,不過是執行上級命令而已。

當然了,玉帝能夠選擇魏徵做人曹官,也是看中老魏剛直不阿和不徇私情的性格。值得注意的是:魏徵是監斬官,而不是劊子手。人曹官這個職務也不是任何人就能勝任的。

總之魏徵殺涇河龍王是職責所在,是執行玉帝的聖旨,這和執行李世民的命令沒有區別。

另外涇河龍王身份並不高貴,在天庭只是業龍。

什麼是業龍呢?即從小蛇變化而來,涇河龍王只是負責長安城行雲布雨。由於違背玉帝旨意私自修改下雨數量,觸犯了天條,被玉帝判處死刑,由魏徵執行監斬。

說實話玉帝也是老龍下菜碟,假如是東海老龍王他就考慮一下了,涇河龍王沒有什麼背景,和東海龍王不在一個層面上,玉帝也是“柿子挑軟的捏”,為了殺一儆百,涇河龍王成了冤大頭。

事實確也如此,涇河龍王不過是玉皇大帝盤中的一道菜。“龍肝鳳髓”這道菜裡“龍肝”指的就是涇河龍王之類業龍的心肝。

綜上所述,魏徵不是凡人,他是天上的星官,加上涇河龍王身份低微,魏徵殺龍王並不奇怪。


佛系運營


魏徵肉體凡胎又何來的能力能斬殺龍王的頭顱?何況當時魏徵酣睡,未曾動手,身邊也無刀劍,如何斬龍?涇河龍王被魏徵斬殺之後,唐太宗因為沒能救的了他,被鬼差帶去陰曹地府要跟龍王當堂對簿。此時,地府閻王就道出了真相:“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

原來,那龍王在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在南鬥星死簿上寫下他將死於“人曹”之手。“人曹”指人間的官吏,這裡指的就是魏徵。

魏徵能斬殺龍王是早已命中註定的,這是他歷練成仙的一關。而整件事情可以說是觀音為西天取經籌謀的導火線。這就不難推出涇河龍王只不過是一枚棋子罷了,這也符合龍在西遊記中“盤中餐”的地位。

不僅如此,此時的唐太宗魂在地府,凡間的肉體卻已經死去了,皇宮上上下下一片哀嚎,唯有魏徵十分淡定地說道:“列位且住!再有一日,我主必還魂也。”下邊官員都不相信他,直呼荒謬。魏徵又道:“不瞞許先生說,下官自幼得授仙術,推算最明,管取陛下不死。”如此這般,我們便能夠十分肯定魏徵具備仙資,自然能夠斬殺龍王。


阿喵說影視


涇河龍王和袁守誠打賭的情節,很多人都非常清楚了,涇河龍王對於袁守誠推算出涇河水族的位置非常不滿,畢竟那些都是他的部下,於是去找袁守誠的麻煩,因此與他立下賭約,奈何涇河龍王小看了袁守誠,他居然真的可以算出,玉帝給他下的降雨的旨意,而且分毫不差,無奈之下只好下錯雨,以此來威脅袁守誠,卻沒想到他竟然連自己的真實身份都知道,並且說他因為下雨失誤將會遭遇大難,而袁守誠給涇河龍王的辦法就是,讓他去找李世民幫忙,李世民儘管答應幫他,也的確去做了,可是沒想到魏徵還是在夢裡殺了涇河龍王,他死後一直糾纏李世民,畢竟一個答應了自己保住自己性命的人,卻沒有做到自己的承諾,於是李世民還被他拉去了地府對質。可是沒想到地府十分偏袒李世民,放了他還陽,卻把涇河龍王強行打入輪迴,可以說是非常偏心了。可是有人很奇怪,龍的地位那麼高,為什麼隨隨便便就會被殺掉,而且還是一個凡人?但是這其實只是在民間的神話當中的情況,在真實的古代神話中,龍的地位其實根本就不高,所以殺掉一個龍王,對於玉帝來說也不是什麼大事,更何況涇河龍王本身也不像是四海龍王那樣比較有地位,可以理解為他只是一個大家族當中的一個小分支,所以沒什麼人會心疼他,其實涇河龍王被殺,可以理解為是西天取經的一個環節,換言之,即便不是魏徵,換了其他人,都是可以殺掉他的,因為他不管做什麼,最終的結果都必須是死,否則取經這件事情就沒有辦法開始,涇河龍王必須死,至於說死在誰的手上,魏徵也是最好的人選。因為能夠在人間發動取經這一事情的,除了李世民也找不出第二個人,而與李世民走得近的人,魏徵是其中之一,但是這些還不夠,還需要魏徵的“直”,他在歷史上的形象,是一個說話能氣死李世民的人,他所說的話分量也一定是很重的,做的事情也必然是有利於李世民的,可以理解為他的眼睛裡容不得沙子,那麼面對涇河龍王這樣的行為,他自然不會放過,在加上他也是推動取經的人,因此之前或許也是受到玉帝的指派殺掉涇河龍王,這一點也就不難解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