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蓝色多瑙河》创作始末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几百首圆舞曲中的最著名的一首。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施特劳斯自幼爱好音乐,梦想成为职业音乐家。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并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施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施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施特劳斯的美国之行轰动一时。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于维也纳去世。

《蓝色多瑙河》创作始末

斯特劳斯肖像

1866年,奥地利在普奥战争中惨败,沉闷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维也纳,“维也纳男声合唱协会”领导人赫贝克委托施特劳斯写作一首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圆舞曲,为了使人民振作起来,作者接受了这个邀请。

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施特劳斯对它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如同对母亲一样热爱熟悉。一天晚上,施特劳斯漫步在大街上,想起了德国诗人卡尔·贝克题献给维也纳城的诗作中的诗句:“在多瑙河边,在那美丽的、蓝色的多瑙河边。”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了施特劳斯奔涌的乐思,从一个简单的动机“ 1 3 5 | 5 — — |”引出了长达三十二小节的旋律。施特劳斯没有带谱纸,就随手把这些乐思记在了自己衬衣的袖子上。

直至深夜,施特劳斯疲惫地回到家中,香甜的睡着了。他的夫人亨丽艾特是施特劳斯的第一位妻子,是一位歌唱家,她发现丈夫衣袖上的乐谱,知道这是丈夫的新作,就没有动它。当她外出归来时,发觉衬衫不见了,心想一定是被仆人拿去洗了,她急忙追过去,从洗衣盆中捞出衬衫。还好,五线谱还未被浸掉。

舞曲起初为合唱曲。总谱完成后,赫贝克把它交给合唱协会的成员、一个奥地利职业警察魏尔去填词,1867年2月13日在“合唱协会”举行的首次演出,因为歌词平庸,反映一般。同年3月10日在施特劳斯管弦乐团星期日演奏会上,作者亲自指挥了不带合唱队的管弦乐演奏,大获成功,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后由诗人格尔纳特重新填词,合唱曲也开始流行。

《蓝色多瑙河》创作始末

蓝色多瑙河曲谱

《蓝色多瑙河》被世界各国人们视为珍品。1872年,施特劳斯赴美国参加在波士顿举行的世界和平庆典,主持这首圆舞曲在大会上演出。参加合唱的人数竟达两万人,伴奏乐器也达1087件。施特劳斯任总指挥,下设一百多名助理指挥协助演出。这样大型的演出如何开始呢?最后决定鸣炮为号。这次演出蔚为壮观,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蓝色多瑙河》深受人们的喜爱。在一个晚会上,施特劳斯的夫人亨丽艾特遇见了一贯写作严肃的作曲家勃拉姆斯,夫人高兴的请勃拉姆斯在自己的扇子上签名题词,这位擅长写交响音乐的大师略略思考了一下,大笔一挥,便在夫人的扇子上写下了施特劳斯那首著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的第一句的旋律,并接着幽默地题词道:“可惜不是我所作!”

《蓝色多瑙河》创作始末

斯特劳斯和勃拉姆斯

此曲按照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的结构写成,由序奏、五个小圆舞曲和尾声组成:

序奏开始时,小提琴在A大调上用碎弓轻轻奏出徐缓的震音,好似黎明的曙光拨开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大地,多瑙河的水波在轻柔地翻动。在这背景的衬托下,圆号吹奏出这首乐曲最重要的一个动机,连贯优美,高音活泼轻盈,它象征着黎明的到来。

接下来是五首连着一起演奏的小圆舞曲,每首小圆舞曲都包含两个相互对比的主题旋律。

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

最后是是全曲的高潮和结尾。乐曲的结尾有两种,一种是合唱型结尾,接在第五小圆舞曲之后,很短,迅速地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另一种是管弦乐曲结尾,较长,依次再现了第三小圆舞曲、第四小圆舞曲及第一小圆舞曲的主题,接着又再现了乐曲序奏的主要音调,最后结束在疾风骤雨式的狂欢气氛之中。

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天才兼多产的作曲家。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后世称施特劳斯为“圆舞曲之王”。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他还作有《闲聊波尔卡》《火花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法兰西和波西米亚风格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